獨家原創:淺析中國古典音樂
時間:2022-08-04 10:42:00
導語:獨家原創:淺析中國古典音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的音樂在歷史中還是有著很長的文化歷史的,但是中國真正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人還真的不多。本文將闡述從中國古典音樂的歷史方面,向世人展示一個中國古典音樂的賞析。
[關鍵字]音樂賞析中國古典音樂鑒賞
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文明史展現了極其輝煌燦爛的一頁。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音樂也同樣源遠流長。在人類必須從事的兩項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勞動和生殖中,隨同工具的使用和語言的產生,就孕育了音樂。事實上,人的左、右腳行走,心臟和脈搏的跳動,就是最簡單的節奏;而原始人單調的語言只要有高低的語調變化,也就蘊含了旋律的因素。在春秋時期,華夏大地百家爭鳴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而同時代歐洲正處于一片荒蠻之中,中國音樂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時候,歐洲音樂還在漫漫長夜里徘徊。
一、中國古典音樂的歷史
在周朝時,政府部門設立了由“大司樂”總管的音樂機構。教學的課程主要有樂德、樂語、樂舞。所謂的樂德,就是“中和、祗庸、孝友”等倫理道德觀念;樂語就是“興道、諷誦、言語”等禮教行為規范;樂舞則包括大舞、小舞等音樂理論、音樂詩篇的唱誦、舞蹈以及六代樂舞的表演。
兩晉南北朝期間,戰亂頻繁,朝代更迭,隨同社會的動蕩變異、民族遷移的交往擴大,外族、外域的音樂文化同中原音樂文化產生了廣泛交流,在音樂史上成為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其中清商樂是秦漢傳統音樂的余脈,曹魏政權始設清商署,實為樂府變體。晉室東渡后,這些“中原舊曲”與南方音樂互為交流,使清商樂成為包括前朝傳下來的相和歌、鼓吹曲,以及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的總稱,是當時南方樂府民歌的代表。
宋代是詞體歌曲創作的黃金時代,人們常用詞調多達八百多首,其曲調一部分來源于傳統及當代流行的民歌、小曲,如《憶江南》、《柳青娘》等;另一部分來自唐代歌舞大曲的部分段落,如《陽關引》、《傾杯序》、《水調歌頭》、《聲聲慢》、《調笑令》等;以及少數民族和外來音樂,像《菩薩蠻》、《蘇慕遮》等。宋代文人創作的詞曲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按題材風格可大致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兩類。
明代中葉以后長期爭逐于傳奇劇壇的,為弋、昆兩腔。清末民初,富有創新精神的“海派”京劇在上海崛起。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汪笑儂出于對清政府昏庸腐敗、屈辱媚外的不滿,自編自演了《黨人碑》、《哭祖廟》、《罵閻羅》等新戲,借此抨擊時政,宣傳愛國,寄寓了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并根據自己嗓音,吸取汪桂芬和孫菊仙二派之長,另創蒼勁悲壯、吐字有力的新腔。
二、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
1.神韻,有內涵
中國古典音樂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上,美學也造就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發展。中國古典音樂不論是雅樂體系還是燕樂體系,都是建立在單音體系之上的,這中國傳統美學精神有關。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結為這樣兩點:一是“虛、靜”。即人的心理處于虛、靜的狀態,不受外界干擾,才能認識世界。蘇軾的詩“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正表達了這樣的意思。二是中和之美,即《論語》中“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可以說,“空靈”、“中庸”兩點,構成了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核心。
2.是由聲構成音,由音構成樂,由樂表現為音樂的整體藝術。
中國古典音樂重視情感和體驗,重視從音樂結構到意境要體現藝術家用心去完善自身體驗的心理過程;重視把人作為中心來加以強調的深層體現。中國古典音樂美學思維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邏輯思維程序,而是情感的、意愿的、欲念的趨向。在古代士人的觀念里,音樂是心靈世界的直接產物,音者,心聲也的說法就曾得到歷代士人的擁戴。從對聽者心靈的攫取來說,音樂由于是發乎人心,比語言要顯示出更多的優越性,所以孟子說: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三、如何對中國古典音樂的鑒賞
中國的古典音樂講究美學思想的運用,在鑒賞中國古典音樂中,作為在音樂潮流融會較繁措的時代中,我們如何進行音樂鑒賞呢?我們用作品來說明:
作品取材于中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情節:4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農村祝家莊,祝員外的女兒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里,她與純樸、憨厚的窮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當學業結束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傾吐蘊藏已久的愛情,但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貧窮,而把祝英臺許配給了一個豪門子弟——馬大守之子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臺聞此不幸,悲痛萬分。在送親的途中,她來到梁的墳墓前,向封建禮教發出了血淚控訴!此時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墳墓之中,遂化為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雙雙飛舞
顯示部:相愛引子:
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
連接部:副部。
結束部:慢板,由愛情主題的音樂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與大提琴纏綿的二重奏,表現梁、?!笆讼嗨汀?,依依惜別的情景。
展開部:抗婚(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再現部:化蝶
東方審美以自然萬物對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為美丑的判定標準,天人合一以生命為美的審美觀和以生動生氣的形態為美的藝術表現觀,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古典音樂的審美思維。天人合一的和諧觀念,影響著中國古典音樂中音樂結構的審美。在東方同情觀的影響下,古代的東方民族都強調人與天和諧相處,都追求人與天調,人與大自然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而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自覺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國古典音樂中音樂結構的審美,也體現著這種天人合一的和諧觀念。受東方同情觀中天人合一和諧觀念的影響,中國古典音樂更多地借助其結構來表現天地自然和生命意識的一體化,更多地呈現出一種游心于萬物之初,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和宇宙觀念,由此而塑造著傳統音樂家隨機開放的以時空意識為先導的藝術思維品格,從而形成一種象征生命運動的主體文化心理的樂之隨心結構范式。
以生命為美的審美觀和以生動生氣的形態為美的藝術表現觀,影響著中國古典音樂的精神內涵。東方民族在同情觀影響下,形成了以生命為美的審美觀和以生動生氣的形態為美的藝術表現觀。這一特點在東方所有的審美形態上都表現出來,東方民族所產生出的經驗性的審美范疇,幾乎都染上了以健旺的生命形式來類比、象征地表達的色彩。
參考文獻:
康斯坦丁諾夫編著.音樂美學原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
- 上一篇:定形相變材料熱性能分析論文
- 下一篇:化學復習方法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