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語專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探討

時間:2022-07-12 08:59:24

導語:非英語專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英語專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探討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化備受關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作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主力軍,應該具有較高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但目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較為嚴重,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普遍較低。為此,各高校要提升英語教師的中西文化綜合素養,編寫中國文化類英語教輔資料,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以提升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為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助力。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非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大學英語

本民族文化的英語表達力是傳播本民族文化的一項必備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進程提速,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加之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都使得中國及其數千年的璀璨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這就要求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具備較高的本民族文化英語表達力,以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和對外傳播中國文化。

一、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現狀

南京大學從叢曾撰文寫道:“許多中國青年學者英文程度很不錯,但在與西方人交流的過程中,并不能體現中國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的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立即或多或少地呈現出‘中國文化失語癥’,甚至在日常漢語交流中也顯示出貧乏的中國文化底蘊,毋庸置疑,這是我國基礎英語教學的一個缺陷。”[1]目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較為嚴重,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普遍較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學生自身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匱乏。例如,學生在與外國友人談及圣誕節、情人節、西餐、影視劇甚至西方文學作品等西方文化時能夠滔滔不絕,而在給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特色飲食文化、《論語》等承載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內容時,經常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出現“語塞”現象。第二,學生缺乏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英語語言水平對良好的中國文化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但目前,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并不高,詞匯量不足,并且不知道某些中國文化的概念已有固定和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例如,很多學生不知道孔子的英文譯名是Confucius,把Mencius(孟子)譯為“門修斯”。

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低的原因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第一,長期以來,中國文化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嚴重缺位,英語教師過于注重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忽視對中國文化的傳播,中西方文化知識輸入嚴重失衡,從而導致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出現“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第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內容主要是介紹西方國家的物質文化、風俗制度及精神,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課文微乎其微,而專門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類教材基本沒有;第三,部分英語教師自身中國文化底蘊薄弱,相關中國文化英文表達欠缺,在英語課程上進行中國文化教學時顯得力不從心;第四,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身中國文化素養不高,中國文化知識儲備匱乏,無法用清晰、準確、恰當的英語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提升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的建議

(一)提升英語教師的中西文化綜合素養

英語教師作為英語教學的主導者,應該擔負起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歷史重任。根據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說[2],大量的可理解輸入是習得語言的關鍵,而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嚴重缺失恰恰違背了“大量輸入”的要求。要改觀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嚴重缺失”和學生“中國文化失語”嚴重的現狀,大學英語教師自身要“大量輸入”中國文化知識,提升中西文化綜合素養。首先,英語教師自身要重視學習中國文化,通過主動研讀經典文學作品、利用互聯網資源等方式“大量輸入”中國文化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其次,英語教師還可利用進修、培訓等形式主動學習、吸收西方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深化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及中西文化異同的理解;再次,學校要為英語教師學習本國文化知識提供平臺。例如,可組織各種培訓活動,并應該適當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為教師的繼續教育提供時間和空間。在繼續教育中,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要英語教師注意了解中外交往中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原因。

(二)利用現有教材,編寫中國文化類英語教輔資料

桑德拉·麥凱(McKayS.)曾指出:“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應當屬于所有使用者,英語教材應當吸收使用者的文化。”[3]故筆者認為,要想提升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整合中國文化知識,編寫含有中國文化內容的英語教輔資料勢在必行。在編寫教輔資料時,筆者建議,第一,以歷年大學英語四、六級真題中的段落翻譯為出發點,對其中涉及的中國文化知識點進行整合,編寫出系統的中國文化教輔資料。第二,以現有大學英語教材中涉及的西方文化為切入點,選取對應的中國文化與其進行對比。例如,如果教材中的文章與美國人的金錢觀有關,在編寫教輔資料時,可以選取一篇關于中國人和美國人金錢觀異同的文章。

(三)創新教學方法

第一,運用文化對比教學法。在大學生文化輸出能力培養中,加強中西方文化對比是重要的培養路徑。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將現有大學英語教材中涉及的西方國家的風俗禮儀與中國本土文化進行比較,并特別注意加大中國文化的滲透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比較過程中,教師可從文化共性入手,對文化的個性作分析強調,從文化表層入手,對文化深層內涵進行剖析。第二,采用交際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用英語輸出中國文化的情景,鼓勵學生用英語來介紹中國文化,在提升英語口語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

(四)完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盧加偉曾寫道:“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傳播文化的橋梁,因而在弘揚和傳播中國文化、吸收和借鑒國外文化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4]然而,從現行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來看,教學的重點仍停留在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傳授上面,以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提升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為主的大學英語課程匱乏,故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急需完善。為滿足學生提升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的需求,筆者建議豐富大學英語選修課課程種類,增設諸如中國文化概況、英語漫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英語教程等選修課,提高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和中國文化英語輸出水平;增設中西文化對比類選修課,幫助學生加深對中西文化的理解;開設英漢互譯實用教程、句子漢譯英技巧等翻譯類選修課,提升學生的翻譯技能,引導學生掌握翻譯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巧,為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英文教學兼具學習西方文化與傳播中國文化雙重任務。大學英語作為提高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平臺,理應承擔起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因此,大學英語在教授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輸出能力,助力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參考文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EB/OL].(2000-10-19)[2021-04-01].

[2]KRASHENI.TheInput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123.

[3]MCKAYS.TeachingEnglishasInternationalLanguage:TheChileanContext[J].EnglishLanguageTeachingJournal,2003(2):139-148.

[4]盧加偉.基于文化開放視域的中國外語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6(5):131-134.

作者:王艷芳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