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歷史主義失樂園撒旦形象設計

時間:2022-07-06 04:18:22

導語:新歷史主義失樂園撒旦形象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歷史主義失樂園撒旦形象設計

彌爾頓(1608~1674)是英國文藝復興與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領軍人物,無論在文學創作、思想領域以及政治活動方面,都毫無爭議的代表了這個時代最杰出的人群。尤其在文學創作領域,《失樂園》是與《荷馬史詩》《神曲》并稱的西方世界的三大史詩。彌爾頓的《失樂園》第一次在文學創作領域把通常意義上的反面人物撒旦(lucifer)作為主人公來塑造,一方面,顛覆了文學創作中通常描繪正面形象的傳統風格;另一方面,旗幟鮮明的融入了自身的社會理想、反抗思想以及展現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而且用這樣的人物形象激起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共鳴,不能不說是文學創作領域的一枝奇葩。撒旦的形象來源于圣經,但是讓撒旦從地獄中直沖云霄反抗上帝、反抗不公的人世并且能夠屹立于人世之間為全人類所矚目的,確是彌爾頓。撒旦反抗上帝、反抗人世的不公,正是彌爾頓生平最真實的寫照,可以說撒旦便是彌爾頓在資產階級革命浪潮中最渴望并且一直努力朝向發展的理想人物。撒旦不再是罪惡的源頭,撒旦即是米爾頓的化身。

一、新歷史主義視角下彌爾頓“撒旦”形象的創作思想來源與基礎

新歷史主義批評即文化詩學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盛行于英美的一種注重考辨文本歷史因素的批評理論流派。強調文化、歷史、和其他相關因素決定了文本的意義。新歷史主義的主要觀點是:歷史的文本化,文本的歷史化。即文本是文化與歷史的產物,對文本的閱讀與闡釋必須聯系文本產生的文化與歷史的因素。彌爾頓對“撒旦”形象創作的思想基礎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彌爾頓多舛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堅定的自由意志的思想觀點,而這種自由觀也正是彌爾頓在創造和構建撒旦這一人物形象時的基調與前提。

一般研究認為,彌爾頓的自由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宗教自由、家庭個人自由以及公民自由。作者特有的對于人的意志自由的自我反思與探討,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改變。在《失樂園》中,尤其體現在“撒旦”這一人物形象的自我變遷與推動上。撒旦的早期是天堂光芒萬丈的“天使長”,有著人人得以仰視的地位,無疑是自由的,但是此時的自由還是有局限的,局限于其對自身的認識,是一種受限制的自由、一種僅僅建立于“上帝”權威下的被人恩賜的自由,這一時期的撒旦正如同青年時期的彌爾頓,個人精神上的自由建立在尚未深入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漩渦中去,僅僅只是旁觀,感受到的僅僅只是文藝復興和煦溫暖的陣風;隨著《失樂園》情節的繼續發展,撒旦由于嫉恨神之子,嫉恨上帝的“不公”而鋌而走險,站在臺前為了自身的自由意志,反抗天堂諸神以及上帝,被打落天堂而其同伴也都全部永墮地獄深淵。可是即使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撒旦仍未放棄自己對自由意志的追尋和抗爭。他發表演講,安慰鼓勵同伴,告訴他們只要努力仍可重返天堂,于是全力以赴重建魔宮。長詩寫到此處,撒旦一直都是長詩所描繪的世界舞臺上的主角,撒旦及其同伴正是彌爾頓以及同米爾頓一樣革除社會弊病的清教徒戰士的縮影,所以說彌爾頓對撒旦的描述和塑造,也是對其自身反抗精神與反抗意志的重塑。以上所述《失樂園》史詩的前部分中,彌爾頓的自由主義思想暴露無遺,宗教抗爭為的是爭取宗教信仰的自由,投身革命反抗不公的社會壓迫是為了追尋個人意志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靠他人施舍而來的“偽自由”,而是思想、言論、行動等等的真正的自由,鑒于彌爾頓的人生主要歷程,這也是彌爾頓在撒旦這一人物塑造上前期形象的思想來源和基礎。

二、“撒旦”——宗教彌爾頓

彌爾頓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國宗教改革的時代,主張廢除國教,建立新教的清教主義者們成為了新教運動中的主要力量。清教運動在形式上是人民對道德、綱常敗壞的羅馬教廷統治下的天主教的反動,但實質上又是拯救和實現了瀕臨破產的基督教及其教義的另一種形式上的復興,其基本教義主張人的“原罪論”和“命定論”;思想上,清教主張自律和內省,對于清教徒而言,提倡勤儉節約,強調信徒平等,強調信仰的純潔。詩人從小受到家庭教師托馬斯•楊的教導和影響,拒絕信仰天主教、拒絕做天主教忠順的奴仆。這些經歷都影響了彌爾頓的宗教觀,從而促使其成為一名具有堅定信仰的清教主義戰士。從他在劍橋大學求學開始,其前期的作品,例如《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無疑不體現了其作為詩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其作為一名清教徒的清教思想的融匯和摩擦。在英國革命爆發之際,彌爾頓毅然決然的站在極具革命精神的清教徒一邊參加從教論戰,發表支持清教徒革命者的小冊子,如《談談涉及教會紀律的英國宗教改革》、《論教長政治的主教制》等小冊子對清教徒的斗爭吶喊鼓氣,毫無疑問,彌爾頓是一名堅定地清教徒和清教徒式的革命者。但是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米爾頓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回顧《失樂園》中的撒旦,無論是其抗爭上帝的勇氣、失敗后的不屈斗爭包括在史詩后部的墮落,無疑不是彌爾頓對于清教徒所作所為的思考和自我反省,這也注定了米爾頓筆下的撒旦必然是一名清教徒式的叛逆者和斗爭者。在撒旦與上帝的斗爭中,無不映射出清教徒革命黨人和王黨和封建教會統治者的激烈斗爭以及清教內部的分裂和斗爭。撒旦的墮落,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看成是清教徒們對自身追求的變化,對所堅守精神的變遷和由于王黨復辟所帶來的內部精神的迷惑和動搖。這樣的撒旦,為讀者留下了一個既有清教徒大無畏抗爭精神而又被自身局限和社會影響所累的一個有著清教徒烙印的宗教人物。

以上從新歷史主義批評和闡釋——接受批評分析了《失樂園》中“撒旦”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來源、主人公撒旦身上所體現的詩人的個人理想和精神映射及詩人的宗教觀等,說明彌爾頓在創作這首長詩以及這個人物時,懷有以下幾點目標:第一,闡述了自身對“自由意志”的理解;第二,描繪了他理想中的世界雛形;第三,剖析了革命失敗的原因以及自身的缺憾;第四,為后代留下了革命的種子和借鑒,使后人能夠最終實現自由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