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間文學研討

時間:2022-07-04 03:57:55

導語:新疆民間文學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疆民間文學研討

新疆民間文學研究成果已略成系統,在一些領域(如英雄史詩)已較為深入,認真回顧和反思新疆民間文學研究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在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中首先提出“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的概念,所謂“新疆世居民族”是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俄羅斯族、漢族,共13個民族。“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研究”也就是以世代居住在新疆的13個民族的民間文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文學問題及其與當地文化生態的互動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

20世紀20年代,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學科發軔以后,學者開始借用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的方法關注邊疆問題和民族問題;對新疆民間文學的關注也就是在這時開始的。建國前,維吾爾民間文學工作者魯•穆塔里甫搜集整理了《伊犁維吾爾民歌》,先后從書中精選了一部分翻譯發表在《反帝戰線》(1940年4月號)上;中國邊疆學會編輯的《中國邊疆》也曾刊載過《維吾爾民間歌謠輯譯》(南京,1948年)。這些工作可以看作新疆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的開始,同時也是當時學界試圖通過邊疆問題的研究來實現“經世致用”、實現“創化出現時代適應于中國的新風氣”的目的的重要體現。建國后,新中國開展的民族識別工作促進了我們對新疆民間文學的了解。這些調查雖然不是專業的民間文學田野作業,但卻為以后的深入調查提供了很多線索和第一手資料。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新疆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近百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等十幾個民族的民間文學資料集(含維文、哈文、漢文)。特別是“新疆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搜集整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全面認識和研究新疆民間文學提供了比較翔實、客觀的資料基礎,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從事民間文學搜集和研究的專家。同時,學者深入新疆田野作業,進行了新疆各民族民間文學領域的深入學術研究,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和成果有郎櫻對新疆民間文學(尤其是在史詩領域)進行的一系列深入研究,如《〈瑪納斯〉論析》、《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福樂智慧〉與東西方文化》、《西北突厥民族的薩滿教遺俗》等,畢桪的《哈薩克族民間文學概論》,李竟成、雷茂奎的《絲綢之路民間文學研究》,烏斯曼•斯馬依編著的《民間文學概論》(維吾爾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維吾爾幻想故事研究》(維吾爾文,新疆大學出版社,2006年),哈薩克族別克蘇力坦主編的《哈薩克民間文學》(漢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郎櫻、畢桪等學者把新疆各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置于東西文化交流史的語境下研究,資料翔實,條分縷析;對深入研究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意義。在新疆民間文學領域,英雄史詩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郎櫻、阿地里、那木吉拉等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疆柯爾克孜族學者、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的阿地里•居瑪吐爾地對英雄史詩《瑪納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學那木吉拉的《中國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學習出版社,2010年)是全面展示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神話研究的最新成果,為我們研究新疆各民族神話史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對新疆民間文學研究者來說,我們如何拓寬“史詩田野作業的緯度”、如何“對以往英雄史詩搜集整理工作”進行“反思和研究理論的反省與總結”是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同時,如何運用新的理論方法,在多樣化文化語境下對各民族史詩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新疆維吾爾族的民間文學搜集、整理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的研究水平。海熱提江•烏斯曼在維吾爾古典文學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對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工作極有熱情,他參與搜集整理了《阿弗拉提可汗與九個女兒》、《傳說(4篇)》、《四十條辮子》、《卜古可汗的傳說(4篇)》等。他還對維吾爾族神話《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給予了長期的關注和研究,發表了數篇研究“烏古斯”的論文;他還較早關注到了維吾爾族民間文學中神話與傳說的區分問題、民間文學作品中的吉數問題等。烏斯曼•斯馬依在民間文學知識與理論普及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編著的維吾爾文《民間文學概論》側重于民間文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介紹,并結合維吾爾民間文學文本進行分析研究,是維吾爾族民間文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重要參考書,他還在“維吾爾幻想故事研究”、“維吾爾民間敘事詩(達斯坦)研究”、“維吾爾民間故事母題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穆赫麥提•祖農和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合著的《維吾爾民間文學基礎》是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研究的重要理論著作。買買提江•沙迪克主編的《論維吾爾民間文學》也是研究維吾爾民間文學的重要參考。新世紀以來,新疆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的熱依拉•達吾提、周亞成是新疆民間文學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學者。特別是熱依拉•達吾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的保存、傳承、發展與新疆社會經濟發展》、《維吾爾族非物質文化傳承研究———以民間麥西來甫為例》和教育部留學基金項目《維吾爾族民間敘事詩保護傳承研究》成為新世紀以來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研究的典型代表。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民間文學研究也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畢桪的《哈薩克民間文學概論》就是哈薩克族民間文學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畢桪把哈薩克族民間文學與哈薩克族的歷史、宗教信仰相聯系,將哈薩克神話、傳說、故事、民歌、謎語以及敘事詩系統地進行了闡釋,全書資料均翻譯自哈薩克原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的黃中祥在哈薩克、維吾爾等突厥語族的民間文學、語言、文化等方面著述頗豐,在哈薩克族民間文學田野調查和理論研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頗具開拓性的研究。此外,哈薩克族學者別克蘇力坦主編的《哈薩克民間文學》也是哈薩克族民間文學基礎研究的代表。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研究主要集中于英雄史詩《瑪納斯》,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對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其他內容豐富的文本(敘事詩、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歌、諺語等)關注太少,沒有深入的研究成果。同樣,在新疆蒙古族民間文學研究中,除了以英雄史詩《江格爾》、蒙古族長調等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外,在神話研究、民間傳說研究、民間歌謠研究等方面雖也有一些開拓性的研究,但在對新疆蒙古族民間文學的整體性研究和有代表性的深入個案研究等方面仍有待新疆本地學者努力。除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外,包括漢族、回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俄羅斯族在內的其他世居民族的民間文學研究工作相對薄弱,缺乏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個案研究。就國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而言,國外學者直接介入新疆民間文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英雄史詩和民間故事領域,特別是《瑪納斯》研究和《江格爾》研究早已成為學術研究熱點。其他研究對新疆問題的關注多側重于歷史學或人類學緯度上的中央與邊疆治理問題,如美國學者拉鐵摩爾的《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和托馬斯•巴菲爾德的《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這些研究對于突破固有成熟的“歷史/政治”研究敘述模式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者從跨學科角度考量多樣化文化視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提供了方法論思考??傮w而言,這些成果為進一步研究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提供了原始資料和理論參考。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尤其是新疆本地學者仍應展開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新疆世居各族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文學作品凝固了各個時代新疆多樣化文化交流的歷史文化記憶,體現著新疆“多樣化復合”的邊疆文化特征,是中華文化和新疆世居民族交流融合的最好見證;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可能從這“多樣化復合”的邊疆文化特征中,發現和諧一體的“中國性”認同。在此語境下,“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研究”應在未來的研究中關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尤其在田野作業問題上更值得研究者反思,特別是對新疆本地學者而言,更應關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視角方面,研究者應從多樣化文化交流、多民族文化交流中對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進行深入研究。

新疆地處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地帶,同時又是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與中原文明交流碰撞融合之地;從多樣化文化交流融合的角度考察新疆世居民間文學更能揭示其本質特征。以“阿凡提故事”為例,我們應從歷史地理學派的角度考辨其源流和流布范圍,在此基礎上考察某類故事類型、母題的功能是如何在多樣化文化交流視野中變化和形成的,并進一步考察這種變異背后隱藏的深層原因。這一視角和方法同樣適用于新疆移民民間文學的研究,特別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移民民間文學,從那些老軍墾人的傳說、故事文本中,文化和精神的內在張力更能體現新疆多樣化文化交流和文明碰撞的特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區,我們對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的研究更應該從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角度來理解、闡釋這些文本。以《烏古斯可汗的傳說》為例,烏古斯是維吾爾族的神話英雄,我們能從這一神話文本中局部復原維吾爾族先民某些政治、社會、文化、習俗的歷史,為我們理解當代維吾爾族社會歷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視角。但這還遠遠不夠,在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中也有烏古斯神話傳說的流傳,厘清烏古斯神話傳說在幾個民族中流傳、演變、融合的情況,對我們重新認識多民族歷史融合的情狀具有重要意義。此類文本在新疆地區比較普遍。因此,我們從多樣化文化生態背景中、在多民族交流融合視野下考察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應是新疆民間文學工作者的重要學術課題。

(二)研究方法方面,應運用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學科的方法和理論深入闡釋

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并綜合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宏觀論述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闡釋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的諸方面問題。以新疆天池西王母傳說故事研究為例,應該充分利用新近的歷史考古學的報告,結合豐富的民俗學材料,在多樣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從宗教文化交流與移民信仰變遷等多學科的方法和角度來進行綜合的考量,并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聯系青海湟源、甘肅涇川等地西王母傳說故事的流傳情況進行綜合比較研究。

(三)新疆本地學者更應該以全球的理論視野

關注新疆多民族民間文學內部諸問題,吸收學界在散居族裔理論、倫理批評、生態批評、創傷批評等方面的最新方法對個案進行深入闡釋。我們可以在散居族裔理論的視閾下研究兵團民間文學,用倫理批評的方式研究各民族民間文學文本中的倫理問題,以生態批評的視角關注各民族神話、史詩中的生態意識,在創傷批評的背景下討論錫伯族西遷之歌等文本。

(四)運用人類學、民間文學田野作業的基本方法,對新疆世居各民族民間文學進行新的、科學的田野作業調查,實現歷史文獻文本與田野資料的結合。

過去,新疆民間文學在田野作業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培養了一批民間文學田野作業工作者和民族民間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者。在當前形勢下,學界應當對過去的田野作業方法進行理論反思與總結,如忠實記錄問題、文本與文化生態的綜合記錄問題、異文的取舍與比較問題等,開展客觀的、有效的、深入的田野作業,等等。綜上所述,把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置于多樣化文化交流、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視野下進行考察,通過基礎研究和跨學科的綜合考量,能夠進一步厘清新疆世居民族民間文學內部諸多問題和歷史情勢,能夠從多樣化文化交流視角考察新疆世居民間文學、觀照新疆世居民族社會歷史變遷,能夠為新疆世居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更多的參考和支持,能夠通過深入的人類學、民間文學田野作業呈現客觀、豐富的人文社會現實情狀,能夠為傳承弘揚各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構建和諧新疆提供更多支持,最重要的是,這對當下和諧新疆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能夠為認清新疆作為一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和諧共處的繁榮家園提供最直接的文本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