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課程虛擬教學環境研究
時間:2022-06-24 11:32:17
導語:MIS課程虛擬教學環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針對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進行分析,依據教學重心不同、資源多樣化、實訓基地缺乏、現有虛擬環境功能性差、教學管理不足等問題進行了解析,針對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設計進行了分析。實踐顯示,虛擬環境教學的效果顯著,研究成果提供了較好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環境;課程建設
虛擬環境指以多媒體為主要媒介,通過信息化虛擬仿真技術、計算機技術、交互通信技術、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構建的一個仿真的數字化計算機生態體系。虛擬教學環境是虛擬仿真技術與教學產業融合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教學改革發展的主要研究領域。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課程是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和統籌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MIS教學過程及內容圍繞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與應用展開,需要相應的信息系統環境與之相適應,因此相應的虛擬教學環境建設與應用研究成為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MIS課程內容涵蓋了管理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現及運行維護等諸多方面,教學組成主要涵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體驗等方面,教學形式則涵蓋了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形式,因此MIS課程對虛擬教學環境構建有著迫切需求。
1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構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1.1MIS課程中需要多樣化的虛擬環境
MIS課程是多學科交叉學科,不同學科MIS課程重點不盡相同,課程重點不同,對虛擬環境的需求自然不同。理工類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類課程中重點關注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系統規劃與設計實現,重點依據計算機理論和工程管理思想進行開發與設計環境構建;管理類課程則重點關注企業或組織如何進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規劃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實現,重點關注管理理論、思想及方法的信息化實現方式的構建;其他學科專業則重點關注管理信息系統在相應學科的管理工作中特定系統的專業化應用案例使用,重點關注相應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環境構建。因此,各學科領域的不同需求導致相應的虛擬環境的建設需求不同。
1.2MIS課程教學資源多樣化,教學案例及項目統一困難
MIS課程資源中,教材版本多樣,依據教學重點各不相同;教學案例豐富,涉及組織及企業的管理業務全領域和全范圍;教師資源的研究領域和背景跨度較大,這些都導致MIS課程中無法在案例和項目的選取上采用統一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環境建設。
1.3MIS課程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真實場景的體驗
MIS課程中理想的教學方式是在各種真實的應用場景中開展管理教學,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真實場景的教學顯得不切實際。首先,高校的MIS課程教學實訓基地數量有限;其次,受限于企業或組織的經濟、技術、管理等因素影響,企業或組織在某種程度上不愿意接收大量的學生開展實訓;最后,基于教學管理的學時安排、過程要求及安全因素的考慮,各高校對校外的、長時間的教學實訓實踐活動限制較多。
1.4現行的MIS課程虛擬教學環境功能性較差
一方面,現行的課程虛擬教學環境往往都是基于簡單教學案例的管理職能小程序,往往只能實現基本管理業務職能;另一方面,現行的MIS課程虛擬教學環境很少涵蓋企業或組織的現有信息化建設環境和管理信息系統業務運行環境。
1.5教學管理職能缺失
現行的MIS課程教學環境重點關注的是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與應用實踐,忽略了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學管理職能的設計,教學過程管理、教學業務管理、教學質量管理和教學監控管理多個方面都需要融入教學虛擬環境當中。
2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設計
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設計要充分考慮到課程建設中的需求和主要問題,充分考慮到教學環境的代表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等多方面要求,具體如下。
2.1系統環境案例選取
案例選取是虛擬環境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充分考慮案例的普遍性、可獲取、代表性、院校的專業性和實踐的可構建性。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要求,高校的醫療保健部門是高校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領域。依托高校醫療保健部門進行管理信息化案例建設可以在高校內部構建直接、便利的管理信息化實踐環境,解決課程中實踐基地不足的問題。
2.2管理新系統技術環境建設
MIS規劃、分析、設計等方面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環境,技術環境建設內容涉及數據處理組織技術環境、數據庫環境、網絡通信環境及云技術環境等。首先,管理新系統技術環境建設應基于計算機應用開發與實驗多媒體中心的MIS計算機支持環境,設計醫療保健管理的數據處理與組織的數據結構設計環境,依托于辦公自動化簡單數據庫應用開發的Access2020數據處理環境。其次,與高校醫療保健部門協作構建校園網內的私有云健康環境。最后,提供必要的網絡通信支持,并通過高校圖書館構建資源檢索支持環境。
2.3戰略規劃教學環境建設
MIS戰略規劃涉及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的確定,企業現狀的調查分析,業務流、數據流重組等主要實體內容。研究中戰略規劃教學基于高校醫療健康部門進行規劃建設,構建企業系統規劃(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環境(特別是基于調查的U/C矩陣環境),關鍵成功因素分析(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環境,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RP)環境。
2.4系統分析教學環境建設
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是依據生命周期法和結構化分析方法的整個MIS生命周期的設計,包括高校醫療健康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的可行性分析、醫療健康管理業務調查、醫療健康數據流程調查、數據字典環境、邏輯描述環境、門診/住院等子系統劃分等多個方面,其核心目標是通過系統分析環境的虛擬學習提出新系統邏輯方案。
2.5系統設計教學環境建設
系統設計環境是虛擬環境的第二個階段,通過在虛擬環境中的設計實現,可以在邏輯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完成“怎樣做”的問題。系統設計教學環境建設完成可以提供醫療健康業務的流程圖設計、功能結構圖設計和功能模塊設計等輔助教學功能,通過微軟的Visio繪圖環境實現設計,提供基于微軟的辦公數據處理Access設計環境完成數據庫教學的實現,通過微軟的宏和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提供虛擬的編程教學環境,完成控制邏輯的設計,最終輔助完成程序設計說明書和系統設計報告。
2.6系統實施教學環境建設
系統實施環境主要是模擬完成相應系統的程序測試和系統的調試、切換、運行及維護。程序測試和系統調試依賴于Access和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應用開發工具提供的系統環境。關于系統切換、運行及維護,一是在現有的計算機多媒體實驗室環境構建MIS運行的虛擬業務流程,二是在高校的醫療健康管理部門進行真實的系統運行,完成切換、運行及維護的工作并掌握相應的操作實用技能。
2.7基于教學網絡云平臺構建虛擬教學管理
通過教學管理實現教學資源、教學任務、課程考核、學習狀態的綜合管理,在虛擬教學環境中,相關人員研究構建了基于“智慧樹網絡云平臺”的高校醫療健康案例教學的設計,輔助完成虛擬教學的高效開展和實施。
3結語
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構建是一個長期系統的教學工程,針對當前MIS課程虛擬教學的需求和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教學環境建設的7個方面。首先,出于案例的普遍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提出了依托于高校醫療健康管理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案例。其次,虛擬環境的建立涵蓋了規劃、分析、設計、實施、運行與維護的管理信息系統全周期,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教學的重點和側重點進行重心的轉換。最后,開創性地將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實現納入MIS課程虛擬環境建設過程中,使教學的一體性更加突出,進一步提升教學的管控和教學的效果。2019年3月起,針對醫學院校的本科生進行了依托校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案例的虛擬環境教學,錦州醫科大學計算機教學中心構建了校醫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虛擬運行環境,設計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規劃與分析說明、門診信息系統模擬操作實踐說明、住院管理信息系統模擬操作實踐說明、藥物管理模擬實踐指南及高級管理職能模擬等虛擬教學文檔,基于數據庫開發設計環境進行設計醫院管理新系統數據庫項目設計指南,完成了自主學習的虛擬教學過程。調查顯示,學生對虛擬環境下MIS課程的教學接受度較高,學生的體驗性和實際技能掌握程度處于較高的水平。2019年9月起,錦州醫科大學計算機教學中心在已有的虛擬教學環境中構建了虛擬課程混合式管理模式,基于網絡云教學平臺“智慧樹教學平臺”實現了虛擬課程的教學管理,構建了基于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教學資源、教學任務、教學考核及學習狀態監控等虛擬教學管理模塊,取得了較好教學管理效果。本文圍繞MIS課程中虛擬教學環境構建研究提出了虛擬課程教學環境的問題和建設方案,相應的調查也表明虛擬環境教學的效果顯著,虛擬教學環境的建設與開發也必定成為MIS課程發展的主體方向。但在相應的設計中,研究案例的選取依然局限于特定領域,雖具有普遍性,但通用性差,如何實現案例的多樣性或案例的統一性將是MIS虛擬教學環境建設的重點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瑞梅,張建林,王鎖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改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5):14-17.
[2]趙慧,韓志涌.教育2.0時代醫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57-58.
[3]呂博.現代信息技術在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優化中的應用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8(7):96,98.
[4]劉啟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鏈式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1):159-162.
作者:趙慧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公共基礎學院
- 上一篇:DRG改革下護理管理策略
- 下一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