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補課現象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5:09:00

導語:不合理補課現象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合理補課現象研究論文

眾所周知,補課本是專指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學生因客觀原因(病、事)不能參加集體學習,而犧牲師生的休息時間,由授課老師把耽誤的課業內容補上。它有兩大特點:首先補課的內容必須是主體(學生)所耽誤的課業;其次,補課的客體(任課教師)一般應該是不計報酬的[1]。正常的補課行為應該是對教學計劃的完善,是對教學任務的補充,應該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但是,近些年來的“補課風”卻違背了這些目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計劃。更有甚者,有些中小學校補課以贏利為目的,亂加課、亂收費,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也違背了教育規律。

一、補課現象的成因

(一)社會的原因:補課現象的深層原因

1.社會流動。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現象。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由于社會職務、社會收入、社會地位等的不同而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個人從一個社會階層進入另一個社會階層就叫做社會流動。社會流動分為向上流動、向下流動和水平流動三種。合理的社會流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促進個人能力的發揮,可以使一些處于低層次的社會成員來改變自己所處的地位。影響個人流動的因素宏觀上可以分為如下四方面: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教育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流動更加自由化,向上的社會流動趨勢比較明顯,比例開始增加,社會成員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容易達到社會流動的目的。教育便成為人們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許多學生把刻苦學習、考取理想的學校作為自己日后獲取更多資源的準備,這也給教育施加了很大的社會壓力。為了更好地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更大的升學的可能性,學校、家長、學生就自然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性。而要在這場持久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增加學習時間成了一種必要的選擇。補課也就由此而興起。

2.就業壓力。學生接受教育、努力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以后能夠得到一份比較理想的職業。由于現代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我國社會轉型的需要,社會各行各業在招聘人才時對應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自然形成了高學歷能獲得好職位、高收入的現象,高學歷越來越成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標準。有些單位在招聘時甚至打出“非名牌大學”、“非本科學歷”不予考慮的招牌。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使人們更加重視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家長也認為高學歷、高文憑能使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有更強的優勢。因此,家長也不惜花錢,希望通過補課使學生能夠在高考時取得更好的成績,為以后得到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做準備。

3.經濟利益。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實行全民受教育需要投入很大的教育經費,但是,現在全國普遍存在著教育經費缺乏的現象,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些教育經費嚴重短缺的地區還存在著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根據國家教育督導團的《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5》顯示,截至2004年底,全國還有163個縣的小學,142個縣的初中生人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撥款為零;部分條件比較差的學校無法靠校辦產業或者其他的手段來增加收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確保教師基本的生活費用,許多學校就利用補課收取的學生的費用來填補經費的不足。同時,還有少數學校和教師為了個人利益,利用補課費獲取額外的收入,進行“創收”。

(二)教育原因:補課現象的直接原因

1.考試制度不健全,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翱伎伎?,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边@句話體現了我國不健全的考試制度的弊端。考試一直是我國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考試成績的好壞決定著學生的升學,也決定著學生的未來,這就直接導致了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學校在教授學生知識時,按照“考什么教什么”的原則,盡可能多地利用學生的節假日和占用音、體、美的上課時間來進行或強化考試科目的學習,以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應試教育弊端之一,就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升學率高的學校被評為各省市地區的重點中小學,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師資力量增強,由于教師待遇的改善,教師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生源好,直接又導致升學率更高,這樣就保證了學校的良性循環。但還有一部分升學率不高的學校,學校名譽受到影響,招收學生都是重點學校選拔后剩下的學生,最終導致升學率持續不升,也形成了這類學校的惡性循環。因此,學校為了保證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利用假期對學生進行補課,加強學生對考試科目的學習和訓練,以此來提高升學率。

2.教學觀念錯誤,教學效率低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補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補比不補強,多補比少補強”的思想存在于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心里。在這種錯誤觀念的主導下,依然有許多學校視素質教育于不顧,試圖通過補課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把學生都培養成高學分低能力的“人才”。

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也是造成補課現象的原因。由于近年來教學和教材改革速度、質量的提升,教師需要儲備的知識量也在逐步增多,許多教師在短時期內無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式,無法保證課堂45分鐘的教學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這樣就給補課造成了可鉆的“漏洞”。(三)家庭的原因:補課現象的推動力

寒暑假是學校法定的節假日,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心情、調整心態的時間。但這是學生和老師的“特殊”節日,對于廣大的家長來說卻沒有這個假期。部分家長由于工作需要,在假期間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而且伴隨著社會迅速發展而出現的網吧、游戲機廳、迪廳等娛樂場所也逐漸成為中小學生的聚集地,這對學生在假期間的學習和安全提出了挑戰。因此,致使家長呼吁學校在假期間進行補課,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質量,也能保證學生的安全,使家長能夠安心工作。

另一方面,在目前出現的“擇校熱”中,許多地區和學校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招生的標準,學校劃定分數線,成績不達線的學生要交千元甚至是上萬元的擇校費,這給家長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中學、重點高中,直至重點大學,而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好的成績,補課便成為一種手段。為數不少的家長也贊成和鼓勵學校補課的做法。

二、避免不合理補課現象的對策

(一)加強社會宣傳,轉變觀念

首先,學校和各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宣傳,使教師、學生、家長通過學習各種教育方針政策,加強家校合作,強化素質教育的觀念。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成績好,而且要具備各種能力,在滿足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適應和促進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其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習興趣,轉變學生學習僅僅是為取得考試成績的錯誤觀念,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再次,轉變家長的就業觀念,社會的建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并不只是上大學、取得高學歷才能有所作為,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能打破傳統的就業觀念,學有所長,就一定能取得進步。

(二)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是教育的主要環節,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要想使教學成績有所提高,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補課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不能充分對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和消化,學生學到的僅僅是知識,不會系統地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會妨礙進一步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樣便可以減少甚至取消補課而同樣能達到改善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三)改革升學制度,健全學校評價機制

考試是對一個學生在一定階段內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判定,升學考試則是判定一個學生通過一個時期學習是否具備進入更高層次學校進行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選拔功能。我國現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但是對于高中乃至更高階段的學習,由于各個方面的制約因素,決定了在一定時期內依然要靠考試來實現教育的選擇性。因此,要改變現在的補課現象,關鍵在于如何改革升學制度,避免應試教育的弊端,采取合理的人才選拔標準和方式。近年來,部分省市和地區不斷地改革考試制度,將體育和綜合素質考核成績納入升學考試之中,改變了原有的“應試”制度,不但考察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校、家長在重視考試成績的同時也注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現行的學校評價機制注重學校的“三率”,即“升學率、優秀率、及格率”,以此作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高低的評價標準,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機制必然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學校內外為了追求“三率”只重視教育的結果,從而忽視了過程的重要性。因此,完善評價機制,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進行性評價和中介性評價、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把評價的對象從學生的學業成績擴大到學校的各個過程和部門中,對學校進行全面評價,避免片面性的繼續擴大,從本質上控制不合理補課現象的進一步發展。

(四)強化教育督導功能

教育督導,是指各級政府授權的督導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督導的原則與要求,對下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視察、監督、評估和指導,并向同級和上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反饋有關教育工作的信息,提供改進工作的建議。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教育督導的導向性、溝通性、促進性的功能,加強對學校的管理,采用有力的措施和監察手段,配以相應的懲罰和獎賞制度,對于違規補課的學校要給予相應的懲罰,嚴格控制補課現象的蔓延。

綜上所述,學校不只是教授學生知識的場所,同樣也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場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覀儜撘詫W生的身心發展為基本出發點,避免不合理補課現象的發生,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