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區小學品德教育
時間:2022-07-26 12:47:26
導語:鄉區小學品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品德與社會教學問題和原因
1.領導重視不夠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山區小學有相當學校領導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不重視,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到在行動上。一是沒有建立學科教學的督導評估制度,任其自流,無人問津;二是教研活動都是語文、數學和英語,把品德與社會作為副科看待,沒有教育計劃,更沒有教研課題,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重教學輕育人的現象;三是評選優生只重視語文、數學分數,不注重學生行為習慣和品德素養;四是不安排班主任兼課,而是安排上不了語文、數學主科或年老教師上課,應付了事。
2.教師認識不到位
許多老師認為品德與社會是義務教育階段設置的綜合課程,是一種雙學科或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不同學科的相互整合觀念不能轉變,認為該學科是考查科目,缺乏認真備課和上課思想,教師應該教什么?怎樣教?學生應該學什么?學會什么?教師回答不清楚,認為品德教育不是自己的事。在教學中如何貫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成為一句空話。
3.評價機制片面性
在上級教學評估檢查中,許多學校對品德與社會教學要求沒有文字記載,對該學科的教學質量評價也沒有具體要求,期末成績是由授課教師根據平時對學生行為習慣的了解作一個印象性的評價,沒有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因此,學校或教師對學生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響了對學生品德評價的公正性。
4.環境因素的影響
來自社會和家庭的一些消極因素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品行。例如,在校教師要求不參加賭博,到家后見父母打麻將賭錢等,在學校教師教育要感恩父母,回家后見家庭暴力;還有留守兒童隔代或親戚監護不嚴,只懂生活供給,不懂教育方法,孩子任性自流,說謊話、搞壞事無人追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也是目前山區小學學生品德教育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
1.領導率先垂范,抓好品德教育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須把品德課的教學擺到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校長真正做到認識到位、工作到位,并主動地上一至兩個年級的品德課。通過備課、上課、參與學生活動、體驗品德教育課的成功與失敗,研究品德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發揮模范作用,帶出一批品德教育師資隊伍。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德育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學校德育工作興衰,要選出責任心強的骨干教師擔任品德課教學工作,經常開展課賽、教學成果展示、教學工作總結,發現和培養教壇新秀,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開展結對子、一幫一的活動,盡快扭轉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態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轉變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教育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應把它擺在學校教研工作的首要地位,建立教研機構,確定教研人員,落實科研責任,規范教學要求,進行有效教育,轉變教學模式,教師要打破課堂教學中長期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固有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新模式,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品德。
4.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教育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庭和社區的具體表現,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心理健康狀況。因此,教師要根據本校本班學生的情況制訂“三結合”方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聘請當地司法人員或“五老”(老紅軍、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模范)為學生專題講座,同時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在學校周邊了解山區農村的變化,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好形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
5.重視教學環節,建立評價機制
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評價過程中要堅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良性的學習競爭。在評價的方式上,要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訂科學的評價體系,如觀察記錄、成長記錄袋、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和開卷答題等方法,對學生思想品德學科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我們這里是國家級貧困山區小鎮的一所九年制學校。近幾年里,自己有幸從事小學三個班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通過自己的不斷鉆研和實踐,我逐漸發現了我們偏遠山區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目前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相信這些不足是暫時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重視它、理解它,鉆研它,那么我們就能解決它,使我們偏遠山區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達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標準。從而讓品德與社會真正地走進偏遠山區的農村小學,充分發揮小學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養成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 上一篇: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 下一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