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樂廳聲學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06 05:09:00

導語:海音樂廳聲學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音樂廳聲學設計論文

摘要:音樂廳建筑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正受到各方面的重視。目前國內各大城市正在建設或籌建中的音樂廳為數甚多。由于音樂廳均為自然場演出、且音質要求很高,因而有別于國內大量建造的、采用擴場系統的廳堂,設計難度大,又缺乏經驗。對此,本文就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廣東星海音樂廳的聲學設計作出一概要介紹,并就其中的一些聲學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供設計參考

關鍵詞:擴場系統音質聲學問題

星海音樂廳是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音樂廳建于珠江之畔風光旖旎的二沙島上。它與已建成的美術館和正在建設中的博物館等建筑構成廣東省相當規模的文化中心。

星海音樂廳包括1437座的交響樂大廳,462座的室內樂廳,96座的視聽音樂欣賞室,排練室,琴房和音樂資料館,以及水上演奏臺和音樂噴泉、各種配套用房。建筑面積1800m2,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設備先進和音質優異的現代化音樂廳。也是我國第一座采用“葡萄園”形(或稱山谷梯田形)配置方式的音樂廳。

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室內樂廳的各項聲學設計指標*

星海音樂廳于1998年6月13日――冼星海誕生日正式使用。廣州交響樂團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進行首場演出。演奏了鋼琴協奏曲《黃河》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獲得成功,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和教育家李德倫、吳祖強出席了首演式。相繼一周內,中國交響樂團,以色列交響樂團,澳大利亞交響樂團和德國管風琴演奏家,在該廳獻藝。音樂家們對大廳良好的音質均給予高度的評價。

一、星海音樂廳的設計宗旨和各項聲學指標

星海音樂廳這座華麗的藝術殿堂是為滿足廣大觀眾欣賞高雅音樂的殷切的需求、并作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窗口而建造的。音樂廳設計始終把音質效果放在首位,以繼承傳統音樂廳的良好品質、而又能適應現代生活提出的各種需求為設計的宗旨。

聲學設計指標是根據國際上獲得“頂級”音質效果的音樂廳為參照對象,廣泛聽取我國音樂家和聲學家的意見確定的。交響樂廳、室內樂廳的各項“最佳”。

為實現上述指標、確保獲得良好的音質,分別在設計、施工、竣工后調試的不同階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證措施:

·初步設計階段:通過計算機模型和1/40縮尺實體聲學模型試驗與聲學估算相結合,分析體形、了解聲場狀況和可能出現音質缺陷的部位;

·技術設計和施工圖階段:用1/10縮尺實體聲學模型試驗和圍護結構的隔聲量試驗,以及各種聲學構件聲學性能的實驗室測定,確定聲學構造的部位、尺度和裝修用材。并進行較為詳細的聲學計算;

·施工階段:在沒有專業施工隊的條件下,主要是施工交底和監理,檢查隱蔽工程,并在交響樂大廳主體結構完成后,進行首次混響和聲場分布的現場測定;

·竣工調試階段:用以解決聲學計算、縮尺模型試驗與實際效果存在的差距。要修正客觀存在的偏差,就必須采用聲學測定與樂團試用的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方法。作多次調試、修改裝修、直至達到預期的效果。星海音樂廳通過三個月的調試工作,才實現所要求的演奏和聽聞效果。

二、交響樂大廳的聲學設計

交響樂大廳是星海音樂廳的主體。容納1437名聽眾,有效容積效期2400m3,每座占容積8。6m3。大廳采用“葡萄園”形的配置方式,即在演奏臺四周逐漸升起的部位設置聽眾席。這種形式的最大優點是在大容量廳堂內縮短后排聽眾至演奏臺的距離,從而確保在自然聲演奏的條件下,有足夠強的響度。此外,利用演奏臺四周廂座的欄板和樓座的矮墻,可使聽眾席獲得足夠強、且有較大覆蓋面的早期側向反射聲。近期的研究表明,這是傳統音樂廳所以能獲得良好音質的重要原因。而傳統音樂廳則是通過窄跨度的側墻實現的。因此,這種形式不僅繼承了傳統音樂廳所具有的良好品質,又能適應現代大容量音樂廳的各種需求。它自1963年德國柏林“愛樂”交響樂大廳首創至今,在國際上已被廣泛采用。但在國內尚屬首次。

大廳的屋蓋選用“馬鞍”形殼體。所有橫剖面均為凹弧形面而引起聲聚焦,從而造成聲場不均。通過1/40縮尺實體模型試驗和三維計算機模型試驗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圖2即為大廳橫剖面計算機模型顯示的聲反射圖,可見聲聚焦的狀況。

此外,在大廳殼體拆模后的現場測定均表明,頂部不懸吊抽射板時,廳內聲場分布不均和存在回聲現象。

對此,在演奏臺上懸吊了12個弦長3.2m,曲率半徑為2.6m的球切面反射體,其目的除了消除回聲和聲聚焦以外,還可加強樂師間的相互聽站,提高演奏的整體性。同時也使堂座前區和廂座聽眾獲得較強的頂部早期反射聲。

為加強聽眾席后座的聲強,在球切面反射體周圍設置了錐狀和弧形定向反射板。以此獲得廳內均勻的聲場分布。

為使大廳達到中頻(500z)滿場1。8s的混響時間,并使低頻(125Hz)混響提升1。15倍(相對于中頻),即2。07s。采取如下幾項措施:

·增大容積,每座容積取8。6e

·廳內所有界面均不用吸聲材料,在容易引起不利聲反射的部位(后墻和后部吊頂)設置錐狀擴散體;殼頂拆模后上刷涂料;墻面為35mm厚硬木板實貼在18mm厚的多層板上;地面均為實貼木地板,僅演奏臺設木筋架空地板;所有懸吊的反射體采用剛度大的阻燃玻璃鋼結構。

·減低座椅的聲吸收,并使其吸聲時接近聽眾的吸聲量,從而減少廳內空、滿場混響時間的差值。

根據以上確定的容積和內裝修構造,進行了混響時間的計算和1/10縮尺實體聲學模型試驗,其結果見圖7所示。由圖可見,縮尺模型的測定結果僅中頻較為接近,其它頻率偏差較大,這是因為模擬材料不可能在很寬的頻度范圍內有一對一應的吸場性能。

大廳的揚擴散是除混響時間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音質指標。當聽眾感到樂聲似乎以相等的幅度來四面八方時,擴散是最好的,表征聲擴散的指標是d,它定義為;廳內聲場擴散值與自由場擴散值之比,即

d=1-m/m(1)

式中m-為廳內聲場的擴散值;

m0-為在自由聲場的擴散值;

m-△M(聲強的平均差值)/M(各方位角的平均聲強);

m0-的求同m,只是在自由聲場中。

交響樂大廳的聲擴散是通過多邊的形體、差落的包廂和樓座欄板,以及頂部懸吊的反射體實現的。縮尺模型試驗測定的結果表明,大廳具有良好的聲擴散,d值均大于0.85,最大達0。93。

對于音樂廳來說,廳內希望獲得良好的聲擴散,但又不要求完全擴散(即d=1),因為聽眾在要求樂場來自各方的同時,還希望有一定的方向感,即樂聲來自演奏臺。

傳統音樂廳所以能獲得良好的音質,除了有最佳的混響時間和良好的聲擴散以外,早期側向反射聲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加強了直達聲的強度和提高了親切感。因此近年所建音樂廳無不考慮早期側向反射的設計,星海交響樂廳是通過側墻、廂座欄板、樓座矮墻對所覆蓋的聽眾席提供早期側向反射的;此外,殼頂下懸吊的反射體也給聽眾席提供頂部的早期反射聲。

早期反射聲的狀況,可以通過脈沖聲測定獲得測點的反射聲序列,并能計算求得聲能密度,為了便于定量比較。目前常用早期聲能與后期聲能之比的C值作為評價指標。時間的分界為80ms(以音樂豐滿為主的廳堂)和50ms(以清晰為主的廳堂).

聲能比C80,C50又稱明晰度,這是一項與早期聲能相關的指標。L.L.Beranek建議以500Hz,1000Hz和2000Hz,C80的平均值C80(3)作為評價音樂廳指標,其最佳值為0~-4.0。

交響樂大廳的噪聲控制,主要解決單層殼頂的隔聲和空調系統的消聲和減振兩方面:

交響樂大廳的墻體均為內隔重墻,只有殼頂暴露在室外,單層230mm厚的鋼筋混凝土殼體,具有足夠的空氣隔聲量(基地噪聲為67~71dBLeq(A))。但大雨沖擊的撞擊隔聲量卻很低,對此做了隔離撞擊聲的構造,并在實驗室內做了測定,其結果表明。實施的構造可以隔離大雨時的沖擊聲。

空調系統的消和減振,是大廳獲得良好的聽聞條件的最基本的保證,開啟空調時內噪聲不得大于28dBA,也即以聽不到的空調噪聲為設計指標。對此,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空調系統的管路系統內設置阻、抗復合型消場器,減低風機噪聲沿管路傳至廳內;

(2)防止氣流噪聲,限止流速:主風道低于6m/s,支風道低于3。5m/s。出風口低于1。5m/s。為實現這一目標,采用側送、局部頂送(演奏臺上方球切面,反射體間),座席地面下回風的方式。

(3)送風與回風量相適應,也即采用1:1的送回風比例。

(4)全部空調、制冷設備均作隔振處理,水泵、冷水機組采用SD型橡膠隔振裝置;風機采用彈簧隔振器;管道用軟接管,并用彈簧吊架。

有關其它的工程設備和需要隔聲的構件,均采用常規的做法處理。

三、交響樂大廳的聲學測量和音質調試

在交響樂即將竣工的前后,曾對所有各項聲學指標進行了測量,并在竣工后的試用階段,聽取了樂團的意見進行了音質調試。

(一)聲學測量

聲學測量的內容包括響度、混響時間、早期反射聲、聲擴散、聲場分布、頻率響應和噪聲第七項。明晰度(聲能比)C80和低音比BR(溫暖感)是分別根據脈沖響應和混響時間測定的結果計算求得。現將混響時間和早期反射聲的測定結果分述如下:

(1)混響時間(RT):

混響時間菜測定了四次,測定頻率為63Hz~8000Hz八個倍頻程的中心頻率。其結果是中頻(50Hz)滿場為1.82s,空場為2.19s。

(2)早期反射聲測定:

早期反射聲測定是在演奏臺上配置脈沖聲源。在大廳的七個區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座席測定其反射聲序列。時標為100ms,由圖內可觀察早期反射聲的狀況、反射聲的時延間隙(t1)和計算求得明晰度C80和C50。在演奏臺上聲源取2個位置,S1和S2,在廳內各區分別測定27個點。計54幅圖。為壓縮篇幅。在圖9內列出S1和S2各7個測點結果。由反射聲列圖見,時延間隙(t1)為3~7ms。

由早期反射聲測定結果,可用式(2)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個頻率的C80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的值。交響大廳七個區的明晰度C80(3)求得C50(3)見圖10所示。C80(3)的平均值-1.43。

通過聲學指標的測定結果表明:交響樂大廳的聲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指標。

(二)音質調試

聲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樂師和聽眾創造優異的演奏和聽聞環境。各項聲學參數雖然達到了國際上“頂有”音樂廳的指標,但是能否獲得同等的主觀評價呢?對此,,由廣州交響樂團進行多次配合演出,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經歸納有如下幾點:

·普通反映混響時間長,因而層次不夠,清晰度差;

·弦樂器部位(小提琴、中音提琴區)缺乏反射聲,得不到演奏臺側墻的支持;

·打擊樂和鋼管樂聲級過高,相應地弦樂聲較低,影響樂聲的平衡。

根據上述意見,采取了如下的改善措施:

(1)在演奏臺上方的球切面反射上,配置人工翻動的錐狀可調吸聲結構,使大廳混響時間可在1.66~1.82s之間調節,適應習慣于較短混響條件下演奏的國內樂團,滿足層次和清晰度的要求。可調吸聲構造見圖11所示,圖12為實測可調混響幅度。

(2)在演奏臺兩側凹進的演員入口處,設置凸弧形活動聲屏障,增加提琴區的側向反射聲,改善樂師的自我感覺。

(3)在演奏臺和合唱隊的兩個后墻上,按原設計配置錐關擴散體,并在兩個錐面上插入可調吸聲板,(一面為七合板,另一面為6mm厚阻燃毯),用以加強演奏臺的聲擴散,以及必要時降低打擊樂和銅管樂的聲級,求得樂聲的平衡和融合。

(4)在堂座走道和演奏臺兩側樓梯上設地毯夾,以便在必要時,鋪設地毯,進一步降低混響至1.5s。

四、室內樂廳的聲學設計

星海音樂廳室內樂廳是以室內樂演奏為主,兼供戲劇演出、會議和立體聲電影所用的多功能廳。容納462名聽眾,有效容積3400m3,每座占容積分7。4m。大廳采用不對稱的扇表平面,右側設在廂座,左側二層有挑廊,大廳后部設有三排座席的小樓座,大廳的平、剖面見圖13所示。圖16為大廳內景。

大廳的不規則形體有助于廳內的聲擴散,池座有左側墻和廂座矮墻提供早期側向反射聲、廂座和樓座主要由吊頂供給早期反射聲。

為滿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時使每種功能都有“最佳”的混響時間,故采用計算機調控的可調混響裝置。可調的上限值取1.3s,供室內樂演奏使用;下限值是根據立體聲電影的要求,確定為0.8s,故可調幅度為0.5s(0.8~1.3s)。并要求125Hz~400Hz的頻率范圍內均有接近相同的調輻量。

為了使用人員便于操作,把可調幅度設定為五個檔次,即1.3s,1.2s,1.1s,1.0s,和0.8s.,根據選定的方式用計算機在15s內(圓柱體旋轉3600需30s)即可調至要求的混響時間。也可以無級調至幅值范圍內的任何一個值。

可調吸聲結構采用旋轉圓住體和平移的簾幕相結合的形式:圓柱體直徑為800mm,一半為反射面,另一半為寬頻帶吸聲面,配置左側墻的上、下部位和后墻上,共設29個轉體,(側墻14個,后墻15個);可調簾幕分三道,配置在廂座側墻木格柵內,共計可調面積為大廳總表面積的十分之一。

室內樂廳內除了可調吸聲結構以外,其余的墻面均為25mm厚的木板墻,櫸木三合板貼面;木地板;吊頂為輕鋼龍骨石膏板刷涂料;座椅采用相當于聽眾聲吸收的澳大利亞“西貝”(Sebel)公司產品。座墊和椅背可根據需要調節傾角。

室內樂廳的噪聲控制同樣包括隔聲和空調系統的消聲和減振兩部分。廳內的周墻均為內隔斷重墻,屋頂為雙層結構,不存在屋面沖擊聲的問題。空調系統采用上送、下回的傳統方式,消聲和減振做法同交響樂大廳。

五、室內樂廳的聲學測量和評價

室內樂廳竣工后曾對設計的八項指標進行了測定。混響時間和早期反射聲的測定結果如下:

(1)混響時間(RT)

混響時間的測定是按設定的五種可調混響方式中三種進行的;即:1)轉體和簾幕均為暴露反射面,即廳內具有最長的混響;2)轉體和簾幕吸聲面暴露,廳內混響處于最短的情況;3)轉體和簾幕的吸聲面各暴露一半,即處于1)2)的中間狀態。測定結果和測定點配置分別見圖14,最大可調幅度為0。48s(空場)和0.42s(滿場)

(2)早期反射聲測定:

早期反射聲測定結果,可用式(2),式(3)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個頻率的C80和C50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室內樂廳8測點的C80(3)值為2.55~4.93dB,平均值為3.77dB;C50(3)為-0.02~2.38dB,平均值為1.06dB。

星海音樂廳內樂廳的9項聲學指標測定結果表明:全部達到預期效果,該廳在調試期間曾進行了廣東省少年鋼琴比賽,以及古箏獨奏會,無論是樂師和聽眾均反映廳內音質效果極佳。

六、音樂廳聲學設計中幾個總是的探討

通過星海音樂廳聲學設計的實踐和調試、試用過程中我國音樂家們反映的各種意見,筆者認為有些問題值得研討,以便給今后音樂廳的設計提供參考。

(一)關于交響樂大廳的“最佳”混響時間

世界著名的傳統音樂廳混響時間都比較長。這無疑對我國音樂廳設計有較大的影響。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大廳的滿場混響時間也是參考了傳統音樂廳而確定為1.8s的。

但長的混響時間不適合國情,原因首先是我國的交響樂團,習慣于在較短混響條件下演奏,這是因為國內的自然聲演奏的廳堂沒有達到滿場1.8s混響時間的;其次是我國音樂家常以清晰為主要目的。正如我國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在深圳音樂廳國際招標會上對音樂廳提出的音質要求是:“清晰、圓潤、宏亮”。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音樂界的意見。

國外的音樂家們也未必都喜愛長混響的,例如:維也納音樂廳的混響時間為2.5s,音樂家也有不同的意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卡拉揚(H.V.Karajan)就提出:“……大廳唯一不足之處是難以顯示出一些弓上和嘴唇上的技巧,相繼的音符彼此被相互吞沒”,這明確表明混響太長了。

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大廳在調試過程中就是追加了人工調控混響而同時滿足了國內、外音樂家的要求,而獲得好評的。

(二)音樂廳的形體

音質良好的傳統音樂廳均為“鞋盒”式形體,盡端配置演奏臺,由于跨度窄、容積小(座椅寬度和排距小)因而有較強的早期側向反射聲,且覆蓋面較大,近年的研究表明:它是傳統音樂廳所以能獲得良好音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控音樂廳,由于容座大、又要求有舒適的座椅,勢必容積大,在這種情況下,試圖按“鞋盒”式音樂廳的比例增大其尺寸去再現傳統音樂廳的特色,是不可能的。這將改變直達聲和射聲到達的時間和方向,從要命上削弱和惡化其效果,英國皇家節日音樂廳和臺北文化中心音樂廳即為典型的例證。因此,對于大容積的交響樂大廳應在繼承傳統音樂廳良好品質的前提下,突破“鞋盒”式形體。“葡萄園”式(或稱“山谷梯田”形)即為一咱比較適用的形式。它有可能縮短聽眾席后排至演奏臺的距離,從而獲得足夠響度,這對于自然聲演奏的大廳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演奏臺周圍逐漸升起的廂座和樓座欄板或矮墻設計得當,同樣可以獲得足夠強的、覆蓋面較大的側向早期反射聲。

致于音樂廳圍護結構的幾何形式(圓、橢圓、扇形、三角形等……)并不重要,不應約束建筑師的創作,但廳內裝修所構成的空間形式應有利于聲的擴散,這一點必須做到。

(三)關于音質效果的評價

音樂廳聲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良好的聽音效果,也即滿足聽眾主觀感受的要求。因此音樂廳建成后,通過聲學測量核對測定數據是否達到設計指標,僅完成了客觀量的評價,還須進行主觀評價。有關音樂廳音質的主觀評價,國內外有很多方法,但較為簡易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樂團多種節目的演出,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統計分析,求得評價結果。但在評價的實際工作中,應注意如下兩點:

(1)樂隊在演奏廳內空場排練不能作為主觀評價的依據。

這首先是因為樂隊經常在容積小,混響短(一般為1.0s)的排練廳練習,。因而在混響長達2.0s以上的演奏廳內排練,反差太大;其次是空場時,演奏臺四周的座席是空的,座椅有反射而影響樂師的相互聽聞。此外,空場排練只能反映光師在演奏臺上的自我感受而不能評價大在的聽音效果。因此,主觀評價時,至少組織1/3滿座的聽眾。既縮短了混響,又有聽眾和樂師兩方面意見。

(2)正確、公正的評價需要時間

對新建音樂廳最初作評價是配合聲學調試的樂隊指揮和樂師,他們反映的實際上是演奏臺上的自我感覺。而不是大廳的音質。如果是空場排練,則他們反映的意見多數是不可靠的;大廳公開演出后,廳內達到設計的聲學狀態,音樂家、音樂評價家和聽眾反映的才是真實的時質效果。但由于音樂家、指揮家的知名度,新聞媒界報導大廳的音質效果主要聽取這些權威的評論。很少來自參加音樂會的聽眾。但更為正確、公正的評價最終應取決于包括音樂家在內的廣大聽眾;但這需要時間,一上音質優異的音樂廳,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四)音樂廳屋頂結構的選擇應多方考慮

音樂廳的屋頂采用何種形式繪聲繪色是結構工程師的事。但不論選用何種形式,必須考慮音樂廳某些特殊的要求:

(1)演奏臺上方的屋架應能承重較大的局部荷載,以便吊置重的反射體、燈具和一些機械設備;

(2)演奏臺上方應有足夠的高度,使臺上的聲反射板和照明燈有升降的空間,在音樂會開演前一般將反射板懸吊在高處,以便使聽眾看到演奏臺的全景,特別當設置管風琴時,更希望大部分聽眾都能看到。演奏開始時,才降下反射板和燈具。

(3)在承重的屋頂下,音樂廳的吊頂上應設置一個工作層,以便配置和操作升降的機械設備的設置通風管道。同時,還可使屋頂有足夠的空氣聲和撞擊聲的隔聲能力。

星海音樂廳選用“馬鞍”形殼體,從結構上沒有體現殼體的優越性(殼體厚達220mm)同時又不能滿足上述所提的要求。無論在聲學和使用上帶來很多麻煩。

七、結語

星海音樂廳的聲學設計自1990年3月與廣東省文化廳和華南理工大學簽約承接任務至1998年6月13日啟用,歷經八年之久,在這期間進行了三次模型試驗,四次現場測定,以及大量的聲學構件實驗室測定和計算工作。存積了大量資料,本文因受篇幅所限,僅作概要的介紹,供今后音樂廳設計參考。

星海音樂廳首演月的多場國內、外樂團演奏的結果表明,該廳具有良好的音質,受到了一致的好評,祈望能在國際優異的音樂廳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