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企海外發展
時間:2022-03-10 04:23:00
導語:建企海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成本水平上看,我國承包工程企業勞動力和設備裝備成本水平相比較低,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勞動力是成本,技術、工藝也是成本。另一方面,我們又缺乏新技術、新材料和科技合量較高的成套專業化設備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對比之下可以看出:為什么我國企業近年來在限定的國際市場(非發達國家和地區)上尚能體現低成本優勢,井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盡管相互間的投標價格相差懸殊,但低成本優勢卻難以施展,市場份額相對較少的原因了。
--從運作方式上看,BOT或BOOT等運作方式已成為當今國際承包工程重大招標工程中的主要內容,這無疑為資金實力雄厚,綜合經營能力強的國際知名承包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中資金匱乏的中小承包商欲突破原有的經營方式,廣泛進入國際市場設置了障礙,這種由資金實力和綜合經營能力決定的商業機會在短期內是我國絕大部分企業可望而不可即的。
--從經營特點上看,知名承包商由施工一元走向工程設計、咨詢等多元領域經營,使國際承包工程招標中的設計、咨詢與施工的一體化經營特點更加突出,這種運作方式有利于降低綜合成本和提高中標率。而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僅靠單一的工程施工所形成的經營(技術)結構缺陷明顯,且對深度開發市場的支持不力,暴露了我們在經營特點上和技術結構調整方面存在的體制障礙。
--近年來國內獲對外經營權公司成倍增加和市場的導向作用,加劇了境外承包工程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程度。而新、老公司基礎上的差異,沿海與內地公司地區差異等原因所引發的全行業非理性競爭,已迫使承包工程行業社會平均單位價格和社會平均單位利潤水平日趨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業勞動定額標準與成本定額標準監管上的無序化。
--與國際慣例相比,承包工程企業經營結構、市場結構、技術結構、人才結構的不盡合理,也是影響深度開發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的重要原因。
"國際蛋糕"可望難及
從當前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的發展趨勢看,有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是靠新技術、新材料、雄厚的資金和新的運作方式來支持的。我們怎么辦?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就此已制定了一套鼓勵"走出去"的方案,但真要"走出去"而且還要走好,到國際市場上去爭取更多的"蛋糕",還得靠企業自己的市場搏擊本事。但是從這次企業海外發展的調查情況而言,其實情況并不樂觀。由于受調查的這些建筑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國際蛋糕"并不是伸手可及。
當調查問及"是否已有意向去海外發展"時,回答欲出去的占76.9%,而已去過海外發展的企業數只占23.1%。雖然不少企業的綜合實力還處在低層次,但不管怎么說,企業大多已有了海外發展的準備或想法這是可喜的。
"企業海外發展最需要了解什么?"回答"政策"的占38.46%,回答"海外信息"的占84.62%,而原設的"外出途徑"已沒有一家填寫,這也說明經過改革開放,以及國家有關管理部門"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外出途徑已不是問題了。
"企業已去海外或將去海外,最缺的是什么"?回答"實力"占23%;"資金"占46.15%;"項目"占38.5%;"關系"占15.4%。從調查情況看,企業海外發展的資本金和項目信息是建企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對于在國外如何獲得項目信息,已有成功企業的經驗是"十年開拓一市場,只有融入當地社會后,項目自會找上門。"看來剛出去的企業還真要"抗得住"。
"您的企業是否愿意去海外做勞務?"回答愿意的占69.2%,"不愿意"占30.7%。從這兩個數據看,我國的建筑企業大部分還是"吃苦耐勞"型,企業的層次結構使之然,我國建企的勞務優勢還是很明顯的。而從不愿意去海外做勞務的公司分析,大多是一些有實力的"中"字頭的國有企業或一些如江南富庶之地的建筑企業。
"我國如"入世"后,對我國建筑市場的走勢關注程度?"填"關注"者占92.3%;"無所謂"者只有0.08%。這說明我國一旦加入WTO組織后,建筑業的涉入雖然還沒有首當其沖,但是各種企業性質的建企還是予以了非常的關注,市場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對于"您企業是否迫切需要了解海外建筑市場動態"?對于這一條全部回答"需要",獲得了此次調查唯一的一個100%。看來開放的市場,培育了開放的目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所發展、有所作為,這一觀點已為眾多的建筑企業家所認同。
海外發展需要手段
海外發展需要秩序,也需要手段和辦法。中國的建筑企業多多,能全出去當然很好,"借船出海"也好,"借雞生蛋"也好,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市場越來越規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競爭也分層次,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國建企的海外發展也可分幾個平臺。就企業的實力、規模而言,雖然企業是干大的,而不是"做"大的,但是為了"兵來將擋"我們還是有條件先"做"大數個企業,以其資金、技術、管理的優勢在國際第一層次的平臺上競爭,其次各地的地方主力軍、專業承包部隊以及勞務輸出可以在各個層次的平臺中進行競爭,形成一種立體的市場戰略構架。
企業要能更出色、更迅速地去拓展海外市場,借覽與吸收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有專家建議:從當前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的發展趨勢看,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是靠新技術、新材料、雄厚的資金和新的運作方式來支持的,從我國多數企業實際看,短其內解決技術、資金和運作方式等方面問題既不現實也不可能,深度開發境外承包工程市場的前提是正確認識我國承包工程行業的優勢與潛力,因地制定,取長補短,利用大經貿優勢積極國際與國內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首先,以原有老市場和對新技術、新材料應用程度要求較低的非洲,俄羅斯及中東國家,部分拉美國家為重點,積極嘗試以工程,勞務,貿易與境外來料加工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借以提高經營水平、技術水平和資本實力。為進一步提高競爭能力,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挺進做好準備。
其次,利用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相對優勢,積極與擁有新技術、新材料,且有資金實力的國際知名承包商合作,努力學習新技術,盡快掌握新配方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第三,承包工程企業要積極與石化、交通、電力、水資源工程、環保及工業制造等多種類型的科研院所實行多種形式與內容的聯合,積極嘗試設計、咨詢與施工的一體化經營,不斷提高企業的整合經營能力和承包工程的科技含量,降低綜合經營成本。科研院所與承包工程企業聯袂參與國際市場又是一個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它有助于加速拉近我國企業與國際知名承包商之間的距離。
第四,企業要利用境外機構和互聯網等渠道,廣泛搜集信息,及時跟蹤國際承包工程市場的變化特點和走勢,加快對新技術、新材料的學習,研究與應用。有條件的企業要設立企業工程(建筑)技術研究機構和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機構。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結構、市場結構、人才結構和技術結構進行動態戰略調整,拉動企業經營觸角不斷向市場的縱深地帶延伸。
第五,承包工程企業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成本核算約束機制,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標準成本定額體系,真正體現施工效率高、勞動成本低、工程質量好的優勢。為使有競爭力的企業真正能以低成本的優勢占有市場,擴大份額,又能有效地避免內部企業間的非理性競爭。國家除新出臺的境外投標項目由中國駐外使館經參處管理協調以外,有關部門還應在可能的情況下制定承包工程行業社會標準成本定額,為境外企業有序參與國際競爭創造公平合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
第六,國家有關部門要積極鼓勵承包工程企業廣泛開發的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有關部門應按其使用比例相應制定分檔次,有差別的鼓勵政策。在稅收、資金等方面也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與專業院所聯合,在項目設計、咨詢與施工等方面共同開發市場,提高企業的整合經營能力,在經營方式上與國際快速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