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疾病護理人員防護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9:26:00

導語:血源性疾病護理人員防護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血源性疾病護理人員防護探討論文

隨著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及血源性致病因子篩檢工作的普及,患者感染血源性疾病已明顯下降。而護理人員因職業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問題卻日益突出,感染血源性疾病不僅威脅她們的健康,還可通過二次傳播對她們的家庭造成危害。因此,探討血源性疾病與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非常重要。

1血源性疾病

血源性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過血液傳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或綜合征。許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過血液傳播,血液中潛在的具有傳播性的致病因子有10多種,最為重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HBV、HCV和HIV在患者及帶菌者末梢血液中大量存在。所以,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對職業性接觸血源性疾病的護理人員的危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1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護理人員面臨傳播危險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我國為乙型肝炎高發區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國有乙型肝炎病人(HBV)感染者1.2億,基本上占我國總人口9.09%,其中有1/4是慢性乙肝,大約3000萬。不僅給國家和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成為社會主要的傳染源。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和血制品的傳播,慢性感染及病毒攜帶者血液中HBV濃度很高。臨床護理人員感染HBV甚多。此外,日常生活接觸、性接觸及母嬰傳播亦是乙肝傳播的重要方式。

1.2丙型肝炎人類對丙肝普遍易感,我國丙肝的感染率一般為3%,受血者或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觸血液的醫護人員感染率高達50%~60%。近年來輸血引起的丙肝時有發生,即使是最輕微的血液接觸也可被感染。護理人員在醫院特定的環境中,被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且感染后約有半數病例可形成慢性肝炎。

1.3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自從1985年我國發現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截至2006年12月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公布,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達100萬!確認由患者使護理人員感染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廣大護理人員面臨職業感染的危險。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傳播,其次是性傳播和母嬰傳播。但無癥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對護理人員構成更人的威脅,此類感染者沒有自覺癥狀,沒有陽性體征,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每一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傳播艾滋病的危論文險傳染源。

2護理人員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險因素

2.1自我防護意識淡漠我國目前醫院職工普遍缺乏系統的感染控制知識的教育,相應的對醫院感染自我防護知識認識不足,是護理人員發生血液傳播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及操作時沒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等,都可導致護理人員血源性疾病感染率升高。

2.2護理人員皮膚黏膜破損皮膚黏膜有破損,天然屏障消失,接觸帶病毒的血液體液即有被感染的危險。據美國有關報道,接觸過HIV血污的護理人員有4.2%的血清HIV抗體陽性。

2.3被帶有病毒血液污染的器械損傷護理人員在進行手術配合、注射、穿刺、清洗器械等操作時,均有可能被如刀、剪、針頭等各種銳器所損傷,使病毒直接進入血液而被感染,是血源性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給護理人員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這也是護理人員肝炎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的重要原因。

3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

護理人員感染血源性疾病多系意外接觸有傳染性的血液所致,而在護理服務與操作中,一些意外事件又難以杜絕,同時無論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疾病,都會嚴重威脅護理人員的生命健康。因此,護理人員為降低因職業關系所致血源性疾病,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其傳播。

3.1加強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常見的血源性傳播疾病知識的培訓,充分認識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傳播途徑及危險因素,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視,是護理人員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的首要措施。另外,護理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各項技術操作及操作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降低血源性傳播疾病的發生。

3.2樹立全面屏障性隔離和標準預防的觀念這種全面屏障性隔離觀念主要是為保護醫護人員而提出的,隔離對象是所有患者,強調醫護人員戴手套,為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標準預防是認為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凡接觸上述物質者均必須采取防護措施,而不論是否具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1]。標準預防既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還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患者傳至醫護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護人員傳至患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的重要手段。

3.3器械損傷的預防要預防器械損傷的發生,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程序。對有傳染性污染物消毒、清洗、運送、處理的過程中,應特別小心謹慎,分門別類,避免意外損傷。為患者進行注射和采集血液時,應預防帶血針頭意外刺傷。患者用過的針頭等銳器必須妥善處理,裝入耐刺收集容器,消毒毀形處理,減少針刺傷的機會。操作者皮膚黏膜破損時更應采取積極防護措施。對HBV、HCV、HIV等陽性患者,要使用一次性醫療器械或用品,減少二次接觸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嚴格按照特殊感染管理的要求處理所用物品。

3.4增強免疫力護理人員由于不慎被刺傷或受到血液污染時,應盡早檢測抗體,并依據免疫狀態及抗體水平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接種乙肝疫苗等。無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可根據病源學特征進行醫學觀察,如HCV、HIV。對經常接觸相應致病因子的護理人員進行免疫預防并定期檢測抗體水平,確保機體對血源性致病因子有免疫力。

4參考文獻

[1]王力紅.醫院感染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