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鉗助產術在護理管理的效果

時間:2022-04-21 03:55:21

導語:產鉗助產術在護理管理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鉗助產術在護理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評價產鉗助產術強化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助產術進行分娩的產婦396名,其中,2015年1—12月(184名)未進行強化管理;2016年1—12月(212名)進行強化管理。比較強化管理前后會陰損傷、產婦并發癥合計發生率,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及胎頭娩出時間。結果2016年會陰損傷、產婦并發癥合計發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低于2015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6年胎頭娩出時間(8.1±3.0)min,長于2015年的(7.2±2.8)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強化管理后,新生兒、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下降,同時避免胎頭過速娩出。

〔關鍵詞〕分娩;頭位難產;產鉗術;護理

分娩是一種胎兒從子宮內娩出的高風險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極易出現難產情況,此時便需要采用助產技術,以降低胎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母兒預后[1]。產鉗術是最常用的一種助產技術,但近年來關于其爭議越來越多,特別是隨著徒手轉胎等技術進步,產鉗術的適應證越來越狹窄,同時越來越多的報告顯示產鉗術可能增加產后出現等并發癥發生風險[2]。為進一步提高醫院的產前助產術應用水平,醫院嘗試進行強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助產術進行分娩的產婦396名,其中,2015年1—12月(184名)未進行強化護理管理,年齡19~36歲,平均(26.4±1.2)歲;2016年1—12月(212名)進行強化護理管理,年齡20~39歲,平均(27.0±2.4)歲。

1.2方法

1.2.1強化管理前

在強化管理前,產前助產術,主要針對胎頭雙頂徑通過中骨盆平面,坐骨結節平面以下,先露出骨質達到+3以下,采用Simpson產鉗助產。擬定產鉗助產術,常規消毒,導尿排空膀胱,確定子宮頸口展開情況,確認有無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的情況。確認為低位出口產鉗助產后會陰側切。操作前,液狀石蠟潤滑產鉗鉗匙,右手拇指以外的四個指頭深入陰道左側,查清胎兒耳部,確認胎方位,右手持鉗,從會陰左側置入胎頭左側與手掌之間,右手輕推鉗匙插入胎頭左側貼住左耳外側,助手把持左葉,維持鉗柄不動。操作者左手示、中兩指深入胎頭與陰道右側壁之間,右手握持左葉產鉗向顳左葉滑動,扣住鉗柄。確認產鉗的位置無誤,無異常可進行牽引,配合宮縮負壓牽引,注意保護陰道,避免壓迫胎頭,當胎頭前額外圈牽引出可取出產鉗,然后采用正常分娩機制助產。娩出后:(1)檢測宮縮、出血量、血壓、切口等情況,注意獲取主訴;(2)做好產后尿潴留、產后出血等并發癥預防護理對癥處理。

1.2.2強化管理后

(1)準備:在產前就有相應的準備,對于頭位難產者,綜合會診評價陰道分娩的可行性,產前助產的難度。擬定計劃后,對產婦進行宣教,主要內容包括:①產鉗術的優勢利弊,對比剖宮產、產鉗術的優勢、劣勢;②傳授術中陪護呼吸策略,能夠在產鉗助產時配合呼吸,減輕對胎頭的壓迫。再次協助醫師評估胎兒體重、胎頭可塑性、產婦會陰胎型等條件,判斷是否需要會陰切開,在爭取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后,安排產鉗術。準備好新生兒復蘇氣囊、急救藥物等藥械。(2)在分娩過程中:配合醫師在取出鉗子后,立即指導進行屏氣,使用1~2次腹壓,使胎頭最小徑線娩出產道,順勢引導胎頭復位外旋轉,當產婦宮縮啟動后,應避免旋轉,給予會陰充分的擴張時間;助產術需注意保護會陰,輔助胎頭,以利于胎兒自然的娩出,減少干預,速度平穩,避免急速娩出胎頭;胎兒娩出前肩后,立即注射縮宮素,評價宮縮情況,若出現宮縮乏力,立即遵醫囑給予欣母沛肌肉或宮體注射,及時縫合切口;計算出血量。

1.3觀察指標

側切執行率,產后出血率,產褥期感染、產后尿潴留發生率,以及新生兒窒息、顏面損傷、缺氧缺血腦病、顱內血腫、鎖骨骨折發生率。胎頭娩出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WPS表格記錄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016年會陰損傷、產婦并發癥合計發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低于2015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016年胎頭娩出時間(8.1±3.0)min,長于2015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相關研究顯示,相較于剖宮產,低位助產術可縮短產婦分娩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婦與胎兒并發癥發生率[3]。但實際情況是,產鉗助產術執行率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可能為:(1)產鉗助產術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有報道顯示其對盆底肌影響較大,可能增加尿失禁等盆底肌功能障礙發生率,還影響性功能;(2)盡管相較于剖宮產術,其具有一定優勢,但就社會認知情況來看,社會大眾對剖宮產更為信賴,認為其更安全,而產鉗助產仍有中轉剖宮產風險,同時還可能導致新生兒腦損傷;(3)徒手轉胎等技術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產鉗助產術的作用[3]。醫院針對性的強化護理措施包括:(1)做好準備,特別重視產婦的健康教育,提高配合能力;(2)重視會陰的自然平穩擴張,胎頭自然平穩娩出,除產鉗外,減少旋轉等其他干預措施[4]。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倡減少產科的干預,使分娩更貼近自然狀態。結果顯示,產婦及新生兒均從中獲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有助于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產前助產術的信心,從而降低剖宮產術執行率。綜上所述,強化管理后,新生兒、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下降,同時避免胎頭過速娩出。

作者:袁媛 單位:遵義市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王新蘭.2009~2011年初產婦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及影響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549-551.

[2]張婧祎,章云霞,張亮.新生兒窒息相關因素分析及助產士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9):127-129.

[3]陸勤,奚杰,王霞紅,等.低位產鉗術和剖宮產對產婦和嬰兒預后結局的對比分析[J].醫學綜述,2016,22(11):2277-2280.

[4]畢嫣,宋雁,康立.徒手旋轉胎頭法在頭位難產產程處理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12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