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講課教學中的兒科護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1:31:52
導語:小講課教學中的兒科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醫學院的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2個班78名學生開展的小講課,學制為3年,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1歲,根據學號順序劃分成8個小組,每組每次指定一位“學生教師”進行講課。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就學生對小講課的態度等進行調查。
1.2方法
1.2.1小講課內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講課的內容,是兒科護理教師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條件下,選取一些難度適中,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作為小講課的內容。在兒科護理學這門課程教學任務完成的時候,一共進行3次小講課內容的安排,講課的主題為:不同年齡的小兒護理的技巧、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與成年人的區別、小兒維生素D缺乏的癥狀及預防措施等。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習的針對性,給護理專業學生創造充分的時間條件,教師指定的講課內容附有教師擬定的教學提綱,實現教學目的的問題化,并在講課前1周就通知學生。
1.2.2小講課方法
護理專業兒科教學中開展的小講課每次課安排3個學時,課堂是學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臺,每個學習小組每次課選出的主講教師,以教師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學進行主題講解,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對其講課內容做出補充,通過使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提升小講課的效果。其他小組的學生在其講授結束以后,提出主題范圍內的質疑,由講課的教師來予以回答。教師通過1個學時左右的時間來對學生的講課狀態、效果、優缺點、重難點把握情況等進行點評和總結,更好的提升講課學生和其他同學對所講的內容理解與把握。
1.2.3課后調查
在兒科護理學課程的小講課活動結束之后,就學生對小講課的作用、體驗等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一共發送問卷78份,回收問卷78份,問卷的有效率為100%。
2討論
2.1在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小講課模式是切實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級的下學期開設兒科護理這門課程,這一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護理基礎理論知識、專科護理知識等。因此,為小講課教學模式的開展打下了基礎條件。此外學生這些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小講課模式做出檢驗,有效的提升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小講課模式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形式之一,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發揮學生學習時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2.2小講課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成功的實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轉換。一個完整的小講課過程包括動機的激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接受、課堂內容的鞏固和運用等階段。通過安排學習小組的討論、課前備課、講課實施、課堂提問等多個環節,能夠發揮學生在講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教師的點評和同學的提問,能夠激發小講課教師對所學知識的系統把握和應用能力[3]。總之小講課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學和互學的動力,實現了學生學習主體的有效轉換。
2.3在護理教學的過程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小講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通過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的創新,發展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傳統的兒科護理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把握能力等發展的機會較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同時,通過小講課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對講課儀態、肢體語言的控制能力,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邏輯的表達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講課教學模式值得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實施推廣。
2.4在兒科護理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展小講課模式的教學活動,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小講課活動的主導者和組織者,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較強的組織能力[4]。一學生為主體開展的小講課模式在護理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基礎較差的同學往往容易造成學習情緒的消極化。限于課時等因素,不能夠給每個同學提供上臺展示的機會。其次,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
作者:唐玉輝王代華工作單位:開封大學醫學部
- 上一篇:衛校涉外護理專業論文
- 下一篇:護理風險下的兒科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