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工業企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27 09:13:52

導語:老工業基地工業企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工業基地工業企業發展研究

摘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整體工業經濟的市場競爭力,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哈爾濱市的研究發現,近年來,哈爾濱市通過制定規劃、調整政策、優化結構、促進轉型等各項措施,實現了工業經濟的穩步增長,然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基礎還有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存在創新動力不足、投融資偏低等問題,因此,應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有機結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機制、強化企業創業創新的源頭培育、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從而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

關鍵詞:規模以上工業;區域經濟;企業發展;哈爾濱市工業

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自從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來,企業結構優化,總體規模明顯擴大,規模效益顯著。特別是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盈利水平呈現穩步提高的趨勢。[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創新能力直接影響我國工業甚至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然而,由于經濟環境因素和政策落實不完全影響,工業企業存在諸多問題。Agarwal認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受到企業規模、利潤率等自身因素影響,還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2]Tybout認為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環境變化相對較快,相關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3]受傳統因素和區域發展情況影響,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企業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具有重工業的鮮明特色,哈爾濱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的省會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集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具有代表性。貫徹落實在東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提出的要求,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重要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對于東北地區工業經濟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的增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對于工業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支撐和牽動作用,促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推進工業結構提檔升級,是當前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一)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直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哈爾濱市通過制定規劃、調整政策、優化結構、促進轉型等各項措施,實現了工業經濟的穩步增長。2017年,哈爾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5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820.7億元,增長3.6%,工業增加值1206.7億元,同比增長4.8%。2017年,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達到1344戶,增加值同比增長5%,增幅與上年持平,60.5%的大類行業生產保持增長,57.3%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四大主導工業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2017年,四大主導工業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3.3%,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2017年,哈爾濱市9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0.6個百分點,9個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8個百分點。2017年,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其中,集成電路增長10.4%,滾動軸承增長7.3%、工業鍋爐增長35.6%、金屬切削工具增長40.4%、鋁材增長19.9%、鋁合金增長151.2%、軟飲料增長0.6%、乳制品增長4.5%,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全面提升產品產量和質量為目標,為工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的特點。1.政策措施助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與預期目標持平,增速保持平穩,政策引導措施得力,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哈爾濱行動計劃,編制完成了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九個專項規劃,全力推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發展三大板塊,開展六個方面試點示范,組建軍民融合、石墨烯、3D打印、食品工業等五個產業聯盟,著力打造民用航空、機器人、燃氣輪機、汽車、綠色食品等十大產業集群,凱達木業、葵花藥業、蒙牛乳業(尚志)等3個企業入選全國綠色工廠目錄,東盛金屬材料鋁合金添加劑進入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行列。2017年,哈爾濱市以政府名義出臺了促進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調整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政策措施,制定并推進實施培育規模以上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保障措施。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結構升級持續推進哈爾濱市新材料、新能源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2017年,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5%和19.3%,分別高于上年1.4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去產能有了新的進展,規模以上工業產品中水泥熟料、水泥產量分別下降20.7%和12.3%,原煤產量下降28.1%,降成本有了新的成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1.4元,同比減少2.5元,同時,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增長比較快,其中,集成電路增長10.4%,為充分發揮和釋放哈工大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謀劃了哈工大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動能積蓄加快,新業態蓬勃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需求結構得到有效改善。

二、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基礎還有待提高。哈爾濱市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期,工業生產增速仍顯緩慢。2017年,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與上年持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在較后位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較上年擴大3.3個百分點,低于全國27.7個百分點,同時,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緩慢,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7.5%,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支撐不足。2017年,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有7個行業出現負增長,啤酒增長-8.2%,卷煙增長-10%,化學藥品原藥增長-23.8%,水泥增長-12.3%,汽車用發動機增長-26.9%,發電機組增長-40.4%,氯酸蓄電池增長-11.2%,在38個行業大類中,虧損行業占15.8%。(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制造”要邁向“中國智造”,必須強化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這是強化企業競爭力和企業穩定發展的前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實現。[4]哈爾濱市擁有數量眾多的科研機構及在哈高校等研究力量,科技成果數量在全國排名第6位,但產業化應用還不到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進程較慢,企業自有技術較少,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究與開發的企業不多,企業研究與開發活動也不平衡,一些中小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具有研究與開發能力的大多集中在科技型企業,很多中小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事的科技活動多為低水平的技改項目,哈爾濱市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投入不足,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還沒有形成,是導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還沒有形成合作機制,從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還沒有被有效激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主要原因是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存在管理體系障礙,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管理體系條塊分割,在科技合作方面存在障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之間的科技成果轉化仍處于傳統的橫向研究模式。(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孵化器供需不平衡。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孵化器大多集中在科技企業中,而且城市各區域企業孵化器發展不均衡。比如,服務設施比較配套的南崗區大直街沿線孵化器入駐率達到90%以上,而松北區、平房區孵化器入駐率較低,導致出現企業外遷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松北區、平房區服務配套不完善,松北區、平房區因離生活區比較遠且交通不便,特別是隨著孵化器房租免費政策到期,企業外遷導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孵化器供需矛盾突出。(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融資偏低。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融資體系還沒有形成,制約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和企業融資發展渠道上的拓寬。2017年,哈爾濱市工業投資1795億元,增幅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8個百分點,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33.3%,低于上年0.8個百分點,其中,占工業投資近90%的制造業投資增幅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9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9.7%,低于上年1.4個百分點。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資主要來源于企業科技經費的投入,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缺少科技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債股聯動等金融業務,導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融資偏低。

三、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國內外大量研究顯示,政府政策是影響地區產業升級和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Ozawa通過實證研究認為,政策是推動日本城市經濟和產業發展升級的重要力量。[5]高晶對我國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實證研究表明,激勵政策效果明顯,并且撥款資助越穩定效果越好,也越有利于企業生存。[6](一)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以借助相關區域政策為發展機遇,比如,哈爾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以借助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政策為發展機遇,培育發展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達到成套設計、成套制造、成套供貨產業鏈,并以大型企業集團為牽動,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整體存量互補,擴大增量,培育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長點。要重點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調查,確定企業優化重組的類型目標,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率有所提高。同時,要重點跟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加大培育力度,還要跟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處于臨近退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情況,加以重點扶持。要篩選高成長性的規模以上科技型工業企業,支持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開拓市場、增加產值,以此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二)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力度,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有機結合。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最根本的驅動力量,而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從企業的自身發展來看,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進而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國內外競爭優勢。從國家層面分析,由于企業是微觀經濟的基礎,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良好運行和國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前提,同時也為一國政府實施宏觀經濟調控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一方面,有關部門應通過項目資金和扶持政策,促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近年來,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額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投入逐年增加,這是科技創新最主要推動力之一。國際經驗表明,大多數國家的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強度呈波動上升趨勢,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增速快的國家,其國家競爭力也隨之快速提升。[8]另一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有關部門應引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究與開發中心或技術研發機構,使其成為自主技術創新的基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聯合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創新園、創業園為載體,加快職務科技成果轉化處置權、使用權和收益分配權的落實進程,從而提高在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轉化率,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也可以根據科研項目的需要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合理流動,充分利用哈爾濱市的科技人才優勢,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同時,要鼓勵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創業項目,并給予政策性股權投資支持,搭建有利于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創新創業的發展平臺。(三)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機制。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包括研發和成果轉化兩個階段。由于近年來對于研發重視程度的提高,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創新成果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質量和市場對接等因素影響,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創新成果對工業企業的貢獻不足。因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整合各類技術創新資源要素,提升技術創新的服務功能,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建立線上、線下互動互補,集科技成果項目路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交易等多功能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以此強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支撐,建立穩定的科技成果信息交流服務系統,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構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評價系統,在保證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上,要抓企業效益指標,研究企業潛在市場。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大工程項目,有關部門應該制定扶持政策,如果項目市場預期需求大,有關部門應促使相關企業聯合招標,從而優化規模以上企業資源配置。(四)強化企業創業創新的源頭培育。從工業企業生產要素的產出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來看,資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等傳統生產要素相對較低,而研發與創新則是企業獲得和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必須打破對傳統生產要素的依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實行多主體的創業創新孵化服務。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增加服務業引導資金的額度,加大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項目生產區域設立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對設立的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對在這一區域的企業孵化器要設立專項資金給予扶持,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業創新成果孵化基地建設,要根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客觀需要,全面、系統、準確地反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對企業科技項目進行產業分析,制定優先進入孵化器的科技項目。同時,要加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性及生活性服務配套建設,打造企業孵化空間服務,從源頭上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做大做強。(五)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要進一步爭取金融服務的支持,有關部門要制定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創新,加大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強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融資服務,優化投融資環境,相關部門要完善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融資的管理,滿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可以根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規模、行業特征,合理控制投融資的杠桿水平,健全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投融資風險處置合作機制,優化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融資的均衡配置,要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以此減少企業投融資風險。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的信息共享平臺,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向,建立銀企合作關系和協調機制,扶持企業上市融資,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直接融資能力。

作者:曾燕南 單位: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