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醫院醫療器械一體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1 09:01:00
導語:獨家原創:醫院醫療器械一體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層醫院供應室承擔著醫院消毒滅菌,向醫院各科室提供滅菌物品、器材、敷料等無菌醫療用品的工作,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醫院醫療護理質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加強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基層醫院供應室建立區域內醫療器械一體化管理,對有效降低醫院感染,保證醫療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基層醫院供應室建立區域內醫療器械一體化管理,能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
【關鍵詞】供應室醫療器械一體化管理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醫藥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基層醫院供應室承擔著醫院消毒滅菌,向醫院各科室提供滅菌物品、器材、敷料等無菌醫療用品的工作,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醫院醫療護理質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加強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基層醫院供應室建立區域內醫療器械一體化管理,對改善基礎就醫條件,實際資料共享,有效降低醫院感染,保證醫療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一、目前基層醫院器械管理存在的問題
感染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它直接反映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由于基層醫院分散并遠離城市,醫療條件差,監管相對困難,尤其是手術室在預防醫院感染管理中相對薄弱,增加了發生醫院感染的隱患,因此,加強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也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200x年x月份對本地區69家中心衛生院及以上醫院手術室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醫院現場檢查,發現在醫院感染的監測、監控、管理中尚存在不少問題。
1、臨床資料
200x年x月對本地區69家中心衛生院及以上醫院手術室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醫院現場檢查,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家、三級乙等醫院1家、二級甲等醫院22家、一級甲等醫院43家。調查的內容涉及手術室布局、搶救設備、消毒設備、手術器械的滅菌方法、急診手術器械的消毒方法、術后器械清洗方法、手術間空氣消毒方法、年開展手術種類及數量、人力資源、護士繼續教育情況、帶教實習、進修護士情況等,調查結果不容樂觀。
2、原因分析
一是醫院醫療器械管理工作滯后。由于鄉鎮醫院偏離城市,衛生行政部門對其經常性檢查相對較少,醫院負責人思想上對醫院醫療器械管理工作較放松,只重視醫院經濟效益,不重視社會效益。加上基層衛生人員專業素質相對較低,造成醫院感染的各種監測和控制工作未能按要求實施。
二是法律意識淡薄,消毒隔離知識欠缺。基層醫院不具備條件就盲目請外院上級醫師來做“甲狀腺次全切除”、“全髖關節置換”等大手術,增加醫療安全隱患。已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縫線、縫針、手術刀片、膠片、引流條等又采用75%酒精浸泡保存,人為地增加二次污染的機會。無菌物品包滅菌前不及時更換標簽和滅菌指示膠帶;清潔員工作馬虎,配置消毒液濃度方法不掌握,護士也不懂檢測。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對經常接觸的污染血液、體液及尖銳物損傷等職業暴露危險未予重視,手衛生重視程度不夠。醫療垃圾沒有進行嚴格管理,隨意由清潔員撿到廢物收購站處理,危害社會。
三是手術室醫院感染因素。手術室護士的配備嚴重不足,有些醫院的手術護士年齡結構形不成梯隊,后續力量跟不上;培訓學習滯后,甚至沒有院內培訓,護士不了解本專業的新信息,無菌觀念不強,消毒滅菌設備落后,造成急診手術器械滅菌后還使用95%酒精燒灼,手術后的器械清洗流程不規范,手術切口的等級劃分和管理不明確,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以上這些都是醫院質量管理存在的較大盲點。有些醫院年開展手術300多臺,但沒有配備專職的麻醉醫師、手術護士,搶救設備也只有1臺心電監護儀,難以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更談不上搞好學科發展。
二、建立基礎醫院供應室區域內器械一體化管理做法
2000年5月,xx鎮院供應室完成了全面的硬件改造,成功地將舊供應室改造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供應中心并投入使用。中心面積約420平方米,擁有壓力蒸汽滅菌器4臺,全自動清洗消毒器3臺,封口機一臺,高壓清洗噴槍8款和推車清洗器一套;環氧乙烷滅菌器一臺;國產二級反滲透純水系統設備一套;高壓蒸汽快速培養鍋一臺。軟件建設方面為達到消毒供應中心的建設標準化、科學化、管理一體化。并統一設備器械藥品購銷。村衛生室的藥品、器械、設備由所在地鄉鎮衛生院依據規定從合法供貨渠道統一公開招標采購,執行國家規定價格,統一調配至各村衛生室。主要抓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人員結構,提高業務素質。過去由于供應室工作未被重視,到供應室工作的人員多數是老、弱、病者和工人,他們只是做簡單的刷洗工作,對消毒滅菌及醫療感染知識認識較膚淺,所以物品供應時有發現不合格的現象。一方面加強人員的調配。供應室現有8名主管護理師,5名護理師,2名護士,其中8名為大專生;還有3名消毒員。護士全部持有注冊執業證,消毒員持有壓力容器上崗證。另一方面加強科室規定每月組織業務學習,不斷更新消毒滅菌知識,護理部還經常派人參加有關供應室消毒滅菌的培訓班學習,加強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意識,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嚴格劃分供應室各區域。我院供應室區域劃分非常清晰,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存放區和生活區。人流、空氣流由潔到污,物流由污到潔,單向流程設置,強制通過不得交叉和逆行。回收的物品在污染區進行分類消毒、清洗,再由傳遞窗或清洗機輸入清潔區,在清潔區進行分類包裝,然后進入高溫壓力蒸汽滅菌爐消毒滅菌,出爐時直接進入無菌室貯存。這是一條單向流水線。人流是從清潔專用通道分別進入各區,每區均安裝有臭氧空氣消毒燈,無菌室還裝有萬級潔凈空氣系統。
三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堅持下收下送制度下收下送的車輛為專車專用,不能交叉使用。車輛均為不銹鋼制成的密閉車。送、收貨完畢用高壓水槍沖洗車的內外部后再用臭氧空氣消毒燈照射30分鐘,每天兩次。下收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和物品的過程中,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原則,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
第二是堅持無菌物品儲存發放制度。我們的無菌物品有雙層棉布包裝、不銹鋼貯槽包裝和一次性紙塑包裝袋包裝。雙層棉布包裝的有效期7天,一次性紙塑包裝袋包裝經壓力高溫滅菌的有效期半年,EO滅菌的有效期1年。分類固定位置存放,按日期先后順序發放,發放時嚴格做好四對:對名稱、對數量、對日期、對科室。如發現包裝有穿孔、有油漬或紙塑袋有濕水跡、封口破裂等都要重新滅菌才能使用。
第三是質量、空氣監測制度。供應室實行消毒爐每天用B-D測試包檢測壓力蒸汽爐的密封性能;每月做空氣監測和清洗機水的質量檢測;多次性使用的侵入性器材如腰穿針、骨穿針、封閉針等每批清洗后,在干熱滅菌器以180度2小時或250度1小時去熱源,熱源檢測陰性后才能進行包裝滅菌;每月還對工作人員按總數的比例(10:1)進行手部監測;無菌物品的存放間、包裝間等作空氣培養和物體表面監測,并將結果記錄存檔。
第四堅持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管理制度。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種類繁多,進貨渠道由醫院采購部門統一管理,嚴格把關,每類商品均要證件齊全。到臨床科室收集用后反饋的意見,再對各類商品進行篩選。供應室在實行使用原有的一次性用品上還增加了安全自毀式注射器供傳染科病房、發熱門診、感染門診使用,大大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更有效地預防醫護人員的刺傷危險。
第五是堅持工作人員防護制度醫院每年組織供應室人員進行體檢,并按規定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在接觸污物時,要穿防水圍裙、防水鞋、戴口包、帽、防護眼罩和膠手套。一旦被刺傷要及時處理傷口,必要時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避免感染發生。同時制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中強調了人力、物力的準備,及多個部門的密切合作,從而得到組織、領導及技術上的保證,提高了對新的醫院感染的警覺和應急能力。
三、基礎醫院建立供應室區域內器械一體化管理小結
由于該院供應室得到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工作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工作質量合格率達100%;多年來滅菌物品均由市防疫站抽樣檢測,合格率達100%;從未出現因使用供應室發放的無菌物品引起的院內交叉感染。體現了監測是基礎,管理是手段,預防與控制是目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全區域范圍內實現了資源共享、降低醫療成本、專業的人員對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進行處理有效預防醫療機構引起的交叉感染和對環境的污染,醫護人員及部門滿意度明顯提高。
- 上一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會講話
- 下一篇: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