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進口設備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29 08:29:45

導語:鐵礦進口設備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礦進口設備管理模式分析

首鋼礦業公司杏山鐵礦(以下簡稱“杏山鐵礦”)是首鋼總公司第一家自主建設的地采礦山,前身為首鋼大石河鐵礦杏山采區,始建于1966年,2005年結束露天開采。2003年7月籌備杏山地采項目,2004年7月完成可研報告,2005年初首鋼總公司批準立項,2006年2月16日破土動工,2006年7月10日杏山鐵礦成立。2011年7月底杏山地采正式投產,同年9月初實現達產。從投產到達產、穩產,僅用40天時間,創出了國內一流水平。目前,杏山鐵礦已發展成擁有職工740人,是一個集開拓掘進、回采爆破、提升碎運、通風排水、噴漿支護為一體的全流程現代化地采礦山。全礦擁有各種設備610臺套(單體設備36臺),其中進口設備28臺,主要有瑞典阿特拉斯的掘進臺車6臺、中深孔臺車6臺和錨桿臺車1臺,山特維克地下14噸鏟運機5臺,美國卡特6噸鏟運機5臺,芬蘭諾曼特噴漿支護設備4臺,加拿大BTI碎石臺車1臺。幾年來,杏山鐵礦鎖定國內一流數字化現代化地采礦山建設目標,緊密結合實際,引導干部職工大力推進地采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工作,深入探索進口設備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夯實設備管理基礎,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實現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目標,積極為杏山鐵礦打產提效、穩定供礦創造條件,努力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進口設備結構復雜,設計技術保密點位多

杏山鐵礦地采單體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涉及卡特、阿特拉斯、山特維克、諾曼特、BTI五個進口廠家,各廠家雖然組織了初級培訓,但均存在對外技術保密或技術壟斷問題,使在日常使用和管理過程中,不能夠及時判斷或處理現場問題。此外,每臺設備的零部件均有不同供貨商提供,原車廠家的培訓無法對各零部件原理和內部結構進行講解,需要在解決處理設備故障問題過程中,逐步增長知識和經驗,也為設備的正常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操作難度較大,崗位素質要求高

杏山鐵礦進口設備是井下地采生產作業設備的主體。投產初期,礦里雖組織了設備理論和現場實操培訓,但對于從未接觸過設備尤其是進口設備的普通崗位職工來說,熟練掌握和操作使用進口設備難度很大。首先,進口設備的各部件和操作顯示平臺均為外文標識,崗位僅能憑借圖解或純粹記憶力去掌握。其次,在進口設備中,各部件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鎖閉鎖關系,因操作不熟練而造成設備不能正常運行。這就對操作崗位職工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3.備件價格昂貴,供貨周期長,規范消耗較高

進口設備因零部件由外部采購,主機廠向備件廠家購買備件,價格經過二次加價,導致備件價格昂貴。同時,主機廠備件供應還附帶一個龐大的備件服務隊伍,其管理費用要在備件價格中形成。此外,所有的進口備件要通過主機廠向備件生產廠購買,逐環節需要訂單采購和運輸時間,個別備件需要接到訂單后再生產,給供貨周期帶來影響,期間有的備件供貨周期長達半年,設備不能得到及時維修保養。4.維修技術要求高,維修條件難以復制進口設備的零部件配合精準,設備精度高,技術維護要求嚴格。加之杏山鐵礦對地下采礦設備的認知程度和經驗還存在差距。如:在零部件出現故障后,無法進行修復,只能一次性更換,大大增加了維護成本。尤其是鑿巖機在各部件配合上,技術要求其配合間隙在0.002mm,只要發生相對的磨損后,自由維修技術遠不能達到要求,被迫形成更換備件的局面,從而再次出現成本消耗升高和等待進口備件更換的問題。

二、構建進口設備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優化單體進口設備管理體系,精煉點檢定修管理結構,摸索創新具體管理方法,驅動可調控性的管理思路。

1.改變傳統管理體系中崗位點檢職責

日常設備管理中,一線崗位人員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在傳統設備管理體系中,崗位人員僅對設備的操作、基本維護熟知應用即可,但隨經營形勢發生變化后,礦業公司杏山鐵礦改變崗位點檢職責,從管理角度上提升崗位對設備的參與和重視程度,將設備日常巡檢、維護檢修、臨時故障處理等環節,有計劃行地納入崗位范疇。

2.清理傳統管理層次中的冗余職責

杏山鐵礦為精簡點檢定修管理,積極強化專業管理,不斷提升隊伍執行力。通過現場調研,結合現場工作實際,核減專職點檢職能。在減少人員的同時,降低管理層級,提升了崗位人員綜合素質,把修理與崗位有效結合在一起。

3.因地制宜的創新具體管理方法

杏山鐵礦工藝新、設備新、人員新的實際狀況,給逐級生產組織與管理帶來較大影響。由于崗位操作或維護檢查不到位,造成設備故障發生,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穩定運行。隨著管理人員實踐經驗的豐富,杏山鐵礦結合進口設備管理實際,大力推行“設備標準化交接班”制度,使每天崗位人員設備巡檢和交接班工作實現了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要求,有效降低了設備故障,提升設備維護水平,保證了生產順穩,降低了成本消耗。

4.以變應變的驅動管理思路

地采生產不同于露天生產,其相比露采會帶來人員作業、安全生產、生產組織等一系列問題。如:人員上下井不便利,給正常的設備巡檢、定保定修帶來很大影響。井下作業環境惡劣,個別管理人員出現了畏難情緒和錯誤的工作方式。為此,結合專業管理規章制度要求,我們制定了《作業區周聯查、廠礦月評比的相應制度辦法》,積極開展“紅旗機臺”、“甲乙級維護”評比,實現相互提高、促進職責落實的目標。通過管理思路的改變,促進了設備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構建進口設備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創新點

進口設備的精密程度決定了日常維護與管理的難度,因此探索進口設備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設備管理實踐中,杏山鐵礦結合生產作業環境和崗位素質實際,積極探索進口設備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來適應進口設備管理的需要。

1.優化點檢定修內容,突出可操作性和適應性

點檢定修是設備維護與管理的基礎。杏山鐵礦在地下設備管理實踐中,緊密結合實際,全面優化設備管理。隨著專業管理和崗位操作人員對設備認知程度的變化和提高,逐步分階段對點檢項目、標準以及點檢周期的完善工作,使得崗位及點檢人員的日常巡檢更具有操作性,更適應點檢人員的巡檢。同時,通過完善基礎管理制度,使得地采礦山的管理得到進一步提升。

2.融合崗位修理職責,實現操檢合一

目前,嚴峻的市場競爭和經營壓力,給設備維護與管理帶來了困難,促使企業在設備管理上尋求改變,實現了生產高效順穩目標。在原有的設備管理中,采取崗位、點檢、修理三級點檢維修模式,使得設備運行穩定。在當前公司提出經濟高效的前提下,在設備管理上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改進。為此,杏山鐵礦以此為契機,重新明確崗位與修理人員的職責,對常見故障、修理工作量低的工作,納入崗位人員的維修范疇,在停機檢修時,崗位人員全部參與到修理工作中;同時,為提升日常的巡檢力量,修理人員按照規章制度要求,在停機期間與崗位人員一并定時開展設備巡檢,能夠及時處理設備隱患。通過崗位與修理人員的有機融合,不僅使崗位的綜合技術素質得到改善,而且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大力推進備件國產化,提升管理的經濟性

備件國產化工作是貫徹全年度的重點工作。為此,完善管理機構,成立健全備件國產化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和任務。結合設備實際狀況和備件的性能,制定年度國產化項目計劃,并按月度分解推進。由物資公司統一對外招標,確定具體供貨廠家,按計劃落實和采購供貨,保證了國產化項目順利實施。在推進國產化工作中,積極借鑒國內兄弟礦山的經驗,把技術過關、設備設計成型的國產化廠家引入廠內,組織實地現場操作實驗。同時,立足自我,充分發揮內部機械制造廠力量,通過不斷完善、改進,已經完成了6噸鏟運機和14噸鏟運機的鏟斗制作工作,大大降低了進口備件采購費用。為強化國產化備件生產與使用的管理,杏山鐵礦制定了《備件國產化跟蹤管理辦法》,對所有國產化備件實行全壽命跟蹤管理,國產化備件從計劃到供貨入庫、從裝機前檢驗到過程檢查、從裝機分析到效益比對,實施全過程閉環管理,并結合使用情況組織分析,對存在問題的備件提出改進意見,確保國產化備件使用可靠、過程可控。

4.創新維修理念,自主大修進口設備

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杏山鐵礦本著眼睛向內、立足自我的原則,深挖內部潛力,多方面、多渠道降低成本,對設備實施自主大修。不僅降低了維修成本,還鍛煉和培養了人才。2015年,杏山鐵礦在完成4臺整車大修計劃的基礎上,自主完成14噸鏟運機大修工作,還增加了R1300G鏟運機和噴漿臺車的空壓機、水泥罐車2臺發動機的自主大修任務。在此基礎上,杏山鐵礦結合檢修實際,組織編寫了《地下鏟運機自主大修手冊》,對所有的備件拆解、檢查、鑒定都有詳細的數據標準,對所有零件檢測和報廢出具標準數據,對所有的零件安裝間隙、螺絲扭矩等按照原廠標準規范。使礦業公司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自主大修該型號鏟運機設備的單位。

四、構建進口設備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

杏山鐵礦緊密結合實際,通過構建進口設備管理新模式,加快了設備“操檢合一”工作進程,有效地優化崗位職責,提高設備維護效率,強化設備維護與管理,降低了備件費用消耗,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

1.優化崗位職責,推進“操檢合一”

杏山鐵礦是在首鋼遷安礦區露天采區大部分面臨閉坑、礦產資源接替出現困難的特定環境下,孕育而生的新型地下礦山。全礦崗位人員構成主要為復轉軍人、技校和高校統分畢業生三部分,修理人員僅有16人,加上Atlas設備投入時故障頻繁,要保證采區36臺設備的維修工作的正常進行,難度非常大。為保證設備完好和生產順行的需要,杏山鐵礦針對新職工可塑性強的特點,按照修理技術難度和相關要求,重新劃分設備職責,在原來露采修理和崗位職責分工的基礎上,把簡單易行的維護工作向崗位延伸,把一部分調整、緊固、油管、接頭、釬尾、滑片等更換工作劃歸崗位自檢自修項目。通過加大崗位自檢自修項目,使崗位人員進一步掌握設備技術狀況,拓寬了業務知識,逐步提高崗位人員對設備的認知程度,對設備操作、維護、點檢和使用都起到很好輔助作用。

2.備件國產化,降低備件消耗

2015年,杏山鐵礦按照礦業公司備件國產化實施意見安排制定了92項備件國產化項目計劃,全年完成93項,項目兌現率101.1%,累計取得經濟效益157萬元,完成年度備件國產化計劃。通過備件國產化工作,使杏山鐵礦逐步擺脫了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而且通過國產化工作,提高作業區設備管理人員對設備的認知程度。同時,從對國產化的跟蹤管理看,有效地掌握了設備的壽命規律,對預知維修和超前管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維修效率提高,完好率大幅提升

由于進口備件供貨周期長,加上設備一些突發故障和不可預見的設備傷害,備件供應經常出現一些問題,有時連基本的密封和保養備件都不能保證,對設備完好構成很大威脅。實施備件國產化后,杏山鐵礦對一些常損易耗的備件實施定量儲備,有效地緩解和杜絕了缺待備件現象,同時國產化備件的投入,提高了修理維修效率,減少了設備停機待件的時間,設備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4.自主大修改造設備,努力降低外委費用

杏山鐵礦積極開展設備自主大修工作。2015年,實施14噸級LH514柴油鏟運機、2#1400E電動鏟運機、281掘進臺車、1354中深孔臺車、6噸級1300G柴油鏟運機的自主大修工作,共節約大修成本455.52萬元。自行組織的總成維修,噴漿臺車空壓機一次性試車成功,節約費用24.5萬元。同時,杏山鐵礦根據現場作業條件和使用要求,還對原廠設備——1354臺車油管路由、1354臺車頂尖、1354臺車鑿巖機護板、1354臺車鎖銷油缸護板、281臺車前頂盤、281臺車前卡簧、水泥罐車手油泵、水泥罐車發電機等實施多項技術改造,這些技術改造項目有的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有的通過降低磨損間接增加效益。據統計,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70.5萬元。

作者:齊瑞普 張云峰 單位:首鋼礦業公司杏山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