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09 04:22:26

導語:種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種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將種業科技創新放在首位,把種子作為先進農業科技的載體推廣應用。育種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種子企業只有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精準把握農業發展方向,滿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對新品種的迫切需求,才有可能做大做強。本文系統分析了浙江省種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和影響科技創新能力的制約因素,提出了新形勢下提升種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對策措施。分析了浙江省種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和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制約因素,提出了種業企業要明確自身定位制定發展規劃;創新科企合作模式;搭建種質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積極謀求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高端研發平臺等對策措施。

1現狀

長期以來,浙江省種業科技創新以科研院校為主力軍,種業企業開展自主育種創新起步遲、起點低。目前,僅有5家企業初步建立了研發機構和育種基地,開展水稻、玉米和瓜果蔬菜育種探索。但科企合作起步較早,在省組織實施的重大農作物育種專項中,都要求種業企業積極參與,通過科企合作途徑,科研院校的育種成果得到快速推廣,近年培育的有影響力的大品種都是科企合作的結晶,如雜交水稻中浙優系列、甬優系列的育成推廣。但其育種資源、育種人才和育種技術還是未能走出科研院校,沒有向企業轉移。

2制約因素

一是種業高端育種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校,科技骨干不愿意放棄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去企業冒風險,盡管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許多鼓勵政策,但科研人員還是不愿意到種子企業工作,政策落地難;主要原因是企業規模小,贏利能力弱,員工收入不高,收入不穩定,科研人員存在后顧之憂,造成企業所需要的核心人才進不來、留不住,很難形成較穩定的研發團隊。二是由于種子企業產業化時間不長,開展育種創新的時間更短,搜集和擁有的種質資源及材料非常有限,企業擁有的種質資源零散而不系統,種質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科研單位又不愿意提供資質資源。加上企業只掌握基本的傳統育種技術,很難在短期內在品種選育上有新的突破,只能是模仿和修飾,育成的品種雷同化。三是重大育種項目由科技部門組織實施,項目主要由科研院校承擔,科研經費主要支持科研院校,企業參與度不高,即使參與,也僅是提供一點推廣經費,投放到企業的經費非常有限。近年,種子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小,有些企業資金鏈出現了問題,科研投入力不從心,只能是先生存后發展。

3對策措施

實踐證明,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要建立商業化育種研發平臺,引進專業育種高端人才;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新型合作關系,通過合作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增加研發投入,積極爭取政府財政資金扶持,確保科研育種長期有效運轉。.明確自身定位,制訂發展規劃種子企業首先必須明確自身發展定位。若定位不準,脫離自身實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就可能出現嚴重偏差,走彎路。如定位于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就一定要重視科技源頭創新,搭建育種平臺,組建科研團隊,增加科研投入,將利潤的一定比例用于科研育種;如定位于區域性專業公司,可以依托科研院校開展合作育種,通過簽訂中長期的合作協議,加強跟蹤,處理好合作關系,做好示范展示和生產基地建設,獲得新品種開發權。如定位于小型種子企業,可以不考慮育種和合作育種,做好或代銷,細分市場就可以生存;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要做好種業科技創新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包括重點育種作物、主要經營區域,種質資源的引進、團隊人員組成等。

種子企業要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在過渡時間,要不斷探索深化科企合作有效模式,構建種業科企合作創新平臺。從簽訂合作協議單純要品種開發權,向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共建育種研發創新平臺轉變,科研人員從兼職為企業服務向全職為企業服務轉變,從個別科研人員到企業開展育種向課題組整建制到企業開展育種轉變,從單拿薪酬向入股成為股東轉變。搭建種質資源交換共享平臺種質資源是科研育種的物質基礎,誰擁有并控制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育種的主動權。目前,種質資源幾乎全部掌握在科研院校手中。種業企業要主動尋求引進優異種質資源,通過交換或購買獲取種質資源,與科研院校建立優異種質資源有償交換及共享機制,促進種質資源為企業所用。

科研單位“事企脫鉤”完成后,也在努力探索有利于自身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模式,尋找合作伙伴,建立穩定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以體現科研育種的價值與能力,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種業企業要抓住機遇,不但在品種推廣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建立高端研發平臺方面,有所作為,通過平臺建設,使科研單位的育種人才、種質資源、育種技術和管理經驗轉移到種子企業,使科研院校的育種基地建在企業,通過兼職等形式,培養育種人才和技術轉移,相互融合,快速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作者:徐振萍 單位: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