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視劇精品創作路徑

時間:2022-12-22 10:25:49

導語:主旋律電視劇精品創作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旋律電視劇精品創作路徑

[內容提要]電視劇《山海情》作為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開年大戲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理想照耀中國”電視劇展播活動的重要展播劇目,以真實的創作理念、平民化的創作視角,講述中國故事,謳歌時代楷模,是“新時代精品”工程創作的一次成功創新實踐。

[關鍵詞]主旋律電視劇;重大主題創作;中國精神

2021年6月10日,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揭曉,電視劇《山海情》一舉拿下最佳電視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四項大獎,成為本屆白玉蘭獎的最大贏家。作為扶貧題材主旋律電視劇,該劇于2021年1月12日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等5家衛視頻道及騰訊、優酷、愛奇藝三大視頻平臺首播,1月20日深圳衛視,1月29日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2月4日江蘇衛視播出,后續廣東衛視、河北衛視、黑龍江衛視、湖南衛視等衛視頻道相繼播出。截至6月15日共有23家衛視頻道播出,霸屏2021年上半年電視熒屏,成為電視播出密度之最、全媒體播出平臺之最、觀眾評價之最(豆瓣評分9.3分)等多項歷史之最,是現象級主旋律電視劇的典范。《山海情》既有重大題材政治站位高度又有思想視野深度與高層次的藝術審美水準,兼具超高的口碑與收視,引起了全民觀劇評劇熱潮和業界矚目,以現實主義作品強大的生命力與藝術感染力成為主旋律電視劇的標桿之作。

一、高舉旗幟守正創新,打造精品奏響時代最強音

近兩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圍繞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黨和國家重大宣傳期和重要宣傳節點,按照“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加強重點創作規劃、全程跟蹤指導,采取主動出題、協調推進的方式,推動創作一批重點獻禮作品。電視劇《山海情》就是其中一部重要作品,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制作,僅用一年時間,按照“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十二字要求完成了高標準的命題制作,實現了政治導向與藝術價值的兼顧。該劇以扎實明快的敘事張力,凝練接地氣的臺詞語言,隱忍克制的情緒表達,以最樸素的人間大愛傳達宏大厚重的家國情懷。在特定年代的歷史背景下,個體命運的起伏與時代同頻共振,喚醒人們集體記憶所承載的精神堅守和人性光輝,強烈的審美沖擊和藝術感染力激蕩著觀眾的精神世界。費孝通先生在其著作《鄉土中國》的開篇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1]鄉土人情的復雜與溫暖,其民俗、文化、教育、婚姻等社會化進程的演變是中國社會所特有的禮俗倫理體系。從血緣到地緣的穩定差序格局下,吊莊、移民、遷村,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背井離鄉,離開祖祖輩輩生存繁衍的故土,這在傳統宗族觀念和禮治情感上是無法接受的根文化的撕裂,其中的巨大阻力可想而知。故事真實還原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一邊是鄉土情結,一邊是國家大義,劇中馬德福動員鄉親們的發言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搬出去不是為了斷根,是為了把根移到更肥沃的地方”“人有兩頭根,一頭在老先人手里,一頭就在我們后人手里,我們后人到哪里,哪兒也就能再扎根”。當鄉土情結不能維系和滿足現代生活需求時,走出去才是最好的出路。該劇不只是一部波瀾壯闊、聲勢浩大的國家扶貧史,也是一部蕩氣回腸、山鄉巨變的鄉村遷徙史。“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從開荒拓土,到扶志開蒙,二十多年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閩寧鎮的發展是國家精準扶貧方略,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的典范。茫茫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家園是蓬勃著中國自信的扶貧壯舉的縮影。跨越山之巔,海之角,穿越2000多公里的時空,寧夏與福建兩地人民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用智慧和血汗踏出了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回望這彪炳史冊的偉大時刻,這是黨堅強領導下數百萬扶貧干部的前赴后繼,苦干實干,舉國同心,合力攻堅的勝利;是時代精神最動人的凝聚,更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彰顯。

二、扎根泥土深入生活,以平民視角構思重大主題創作

作為主題先行的命題作文式創作,如何找到突破口、拍出新意,突破主旋律電視劇宣教性強的創作窠臼及扶貧劇固有的套路模式,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正午陽光公司集結了最強主創力量進行探索實踐,多次深入生活,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進行前期的調研采訪,放棄常規思路,從吊莊移民的心路歷程入手破題。故事開篇從1991年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寧夏回族自治區動員貧困地區西海固百姓“吊莊移民”到銀川附近的平原地區玉泉營開始講起,把時間、空間的敘事解構成“吊莊”“移民”“雙孢菇”“夢的翅膀”“遷村”5個主題篇章,到2016年閩寧鎮的發展蒸蒸日上,昔日的黃土飛沙變成了蒼翠的戈壁綠洲結束。二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濃縮在23集電視劇中,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謀篇布局使故事與主題有機統一,敘事脈絡清晰,詳略得當,情節張力極致飽滿,節奏明快,張弛有度。故事在開篇直接展開矛盾沖突,第一批移民玉泉營的村民因環境太苦逃回村里,移民辦公室主任張樹成被楊縣長責令處理此事,他帶領剛報道的馬德福回村了解情況。村民的問題還沒解決,孩子們和逃婚的李水花又離家出走,帶來新沖突。沒有繁瑣的前情鋪墊,基本信息都在沖突中交代清楚,逃婚危機在水花自我犧牲的妥協中解決,新困難——金灘村的通電問題又推進上來……移民安置后開始勞動輸出和技術扶貧,從“庭院式經濟”教村民種雙孢菇帶領大家集體致富,再到教育問題,從精神層面上脫貧,最后落點到新閩寧鎮的發展建設上。故事主線清晰,緊扣現實生活,通過矛盾推動劇情發展,使得故事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劇中演員一起參與創作,體會角色,投入真情實感,在感動自己的同時,全身心融入角色,形成“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的藝術表達。從創作角度,導演孔笙說,這部戲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這個“實”是真實的“實”、現實的“實”、也是踏實的“實”。制片人侯鴻亮表示,“創作團隊先把自己扎根到那片土地,到群眾中間,當演員用這片土地中生長出來的方言,演繹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這部戲就有了靈魂,有了最樸實最動人的表達。”[2]樸素生動的方言運用,也是該劇創作的一大特色。不同人物的語言風格映射其身份性格,為主題表現的深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注入了新鮮血液。大西北耿直、憨楞的黃土味方言與東南沿海軟綿的閩海派普通話相碰撞,呈現出獨特的地域魅力。語言不通是扶貧的第一障礙,但是給渾厚的底色上增添了幽默感,活躍了劇情,使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與氛圍環境高度融合,也與人物的精氣神真實契合,使得角色塑造更加渾然天成。該劇用平民視角構建典型性事件,通過對特定環境中高密度的矛盾沖突和持續性情節的遞進展示,渲染出艱辛苦澀卻不刻意煽情的隱忍,緊緊抓住觀眾,直擊內心。在國家大政策背景下,個體命運融入歷史變革的洪流中,故事沒有游離于主題之外,主題也沒有凌駕在故事之上,大西北蒼涼粗糲的地域風貌、閉塞落后的鄉村、愚昧純樸的村民、迎難而上的扶貧干部,大場景和小細節都投射到原生態之中并再現。全劇沒有空話套話,沒有“金手指”的懸浮套路,通篇以真實的紀實美學風格禮贊貧瘠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時代精神,以百姓心路史的創作手法打破思維定式,對生活深度觀察,對細節精準捕捉,從而引發觀眾強烈的沉浸式通感體驗與情感共鳴。

結語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在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下,影視市場也面臨泥沙俱下、過度娛樂化等亂象。藝術創作是現實的反映,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電視劇作為收視總量和收視比重最高,最受大眾喜愛、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感應與反映現實生活的能力是其創作的內在驅動力,應以守正創新之態,起到價值引領、精神引導、審美啟迪的文化先行作用。以《山海情》等為代表的重大題材主旋律電視劇,以更寫實、更具人文關懷的創作理念,關注正向價值訴求,引發深度思考,弘揚時代風氣,倡導主流價值與主流市場的融合,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令老百姓喜聞樂見,這是新時代電視劇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的使命所在,也是昂揚奮進的時代精神最有力的表達。

作者: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