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

時間:2022-02-02 10:20:41

導語: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

【摘要】近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明確:謳歌農林牧區青年創業與保護環境的精神;表現城市青年積極創業,探索人生價值;價值取向多種多樣,主導方面積極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表現出現實主義傾向。近幾年中國部分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現實主義;原因

近幾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明確,謳歌農林牧區青年創業與保護環境的精神;表現城市青年積極創業,探索人生價值;價值取向多種多樣,主導方面積極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如《最美的青春》《歡樂頌》《張小五的春天》《北京青年》《奮斗》等,表現城市青年積極創業,探索人生價值;有探索,有開拓,豐富多彩。

一、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的表現

謳歌農林牧區青年創業與保護環境的精神,如《最美的青春》等。電視劇《最美的青春》2018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該劇價值取向明確,謳歌植樹造林者創業與保護環境的精神,積極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他們在塞罕壩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減少風沙,他們的創業精神值得稱贊。他們在塞罕壩恢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內蒙古,保護北京,保護中國,保護地球。馮程、覃雪梅、趙天山、孟月、季秀榮、隋志超、沈夢茵、張福林、魏富貴等植樹造林者的確是最美的青春。馮程朗誦艾青的兩句詩“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發自內心的話,感動了到塞罕壩植樹造林先遣隊眾人。覃雪梅在大會上做報告,也朗誦艾青這兩句詩,也是發自內心,因此感動了廣大聽眾。他們言行一致,不僅把青春獻給了塞罕壩植樹造林,而且把一輩子獻給了塞罕壩植樹造林。馮程、覃雪梅等一輩子的言行深化了《最美的青春》主題。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表現出現實主義精神。塞罕壩原來是美麗的高嶺,森林成片,鳥獸較多。清朝同治年間被亂砍亂伐,日本鬼子亂砍亂伐,結果成了荒漠。這部作品立足于現實來講述塞罕壩的故事,塑造出具有現實感的人物形象。馮程是抗日英雄馮立仁隊長的遺腹子,熱愛家鄉,意志堅強。馮程初到塞罕壩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經歷與感受,比較真實。他經過多次探索,總結出在塞罕壩植樹造林的經驗與教訓。他提出:在壩上培育樹苗,成活率會高。在壩下培育樹苗,成活率會低。該劇用現實主義手法表現真實的環境。例如第十五集,大雪封路,他們被困住,差點被餓死、凍死,這充分表現了當時塞罕壩環境的惡劣與艱苦。《最美的青春》主要人物前后變化明顯,人物個性突出,例如馮程、覃雪梅、武延生、曲和等。馮程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由個人英雄主義到個人英雄主義與集體主義兼顧。馮程用生命保護大樹,用豐富的經驗挽救了塞罕壩植樹造林先遣隊員的生命。經過多年摸索與有關論文的啟示,大膽提出全光育苗的方案,認為全光育苗比遮光育苗的效果好,全光育苗適合塞罕壩的環境與氣候,逐步取得成功。馮程第一個女朋友希望馮程與她去別的國家,馮程沒有同意。張福林在危急關頭勸馮程與他一同逃到別的國家,馮程不僅沒有同意,而且勸說張福林投案自首、重新做人,最后張福林投案自首、重新做人了。覃雪梅不斷增加實踐知識,由不同意全光育苗到同意全光育苗,并建議給全光育苗增加灌溉以降低溫度、提高樹苗成活率。覃雪梅對武延生與馮程的了解由淺入深,由表象到實質,因此感情也隨之變化。在該劇的前半部分,覃雪梅被武延生的花言巧語迷惑,成為武延生的女朋友。但是,在該劇的后半部分,覃雪梅逐步發現武延生欺騙自己與同事,并且不知悔改,甚至變本加厲,想方設法陷害馮程。因此,覃雪梅逐步與武延生分手,與馮程接近。覃雪梅對馮程由誤解到理解,由在工作上志同道合、相互支持,到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從友情逐步發展到愛情、婚姻,合情合理。武延生擅長撒謊,陰險狡詐,經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三面兩刀。他在該劇中多次撒謊,欺騙覃雪梅,欺騙眾人,在“”中教唆鄭三兒等批斗馮程,甚至教唆鄭三兒等抄馮程的家。曲和對待馮程與武延生的態度前后變化明顯。曲和在該劇前幾集對馮程看不順眼,多次挑馮程的毛病。中間幾集發生了變化,發現馮程有一些優點。后面幾集保護、支持馮程,帶人把馮程從批斗現場搶回林場安全營房。曲和在該劇前幾集重視武延生,認為武延生能干。中間幾集發生了變化,發現武延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居心不良,心狠手毒,搞陰謀詭計。后面幾集對武延生深惡痛絕,要懲罰武延生。這真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最美的青春》植樹造林線索與感情線索相互交織。植樹造林是貫穿全劇的主要線索,幾個青年人的感情糾葛是次要線索,兩條線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了劇情的發展,有力地表現了他們的價值取向。《最美的青春》細節生動,場景感人,生動地表現了他們的價值取向。兩百多年的落葉松的系列細節與場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個細節與場景是老劉帶著馮程到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下祭奠抗日英雄、馮程的父親馮立仁,因為馮程的父親犧牲后埋在這棵松樹下。馮程、老劉、于正來等對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懷有深厚的感情。這棵樹有力地證明塞罕壩在二百年前有大片森林,塞罕壩可以植樹造林。第二個細節與場景是馮程保護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被愚昧的村民鄭老驥的兒子帶人打傷。第三個細節與場景是覃雪梅、趙天山、孟月、季秀榮、沈夢茵、張福林、魏富貴等植樹造林者看到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激動不已,找到了在塞罕壩植樹造林的科學依據,堅定了在塞罕壩植樹造林的信心。愚昧的鄭老驥父子帶著十幾個村民要砍掉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做棺材,覃雪梅、趙天山、孟月、季秀榮、沈夢茵、張福林、魏富貴等保護這棵松樹與鄭老驥父子等十幾個村民搏斗。鄭老驥父子到村里叫了幾十個村民要打覃雪梅、趙天山、孟月、季秀榮、沈夢茵、張福林、魏富貴等,馮程帶槍及時趕到,緩解了危機。于正來等及時趕到這棵松樹下,共同把這棵松樹保護住了。外國專家佩科維奇看到了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但是仍然認為塞罕壩不適合植樹造林。中國人只有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決定在塞罕壩植樹造林,恢復、保護生態環境。第四個細節與場景是馮程和覃秋豐到這棵兩百多年的落葉松下祭奠抗日英雄、馮程的父親馮立仁,把這棵鎮風神樹稱為功勛樹,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表現城市青年積極創業,探索人生價值,如《歡樂頌》等。電視劇《歡樂頌》取材于城市青年生活,表現不同出身背景、來自不同地區、性格鮮明的現代青年在家庭、職場、愛情和友情等方面發生的一連串的故事。該劇是由同名網絡小說《歡樂頌》改編而成,自2016年第一部播出到2017年初第二部播出后,都引起了收視的狂潮。在電視劇中,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深入的過程中,是容易引發觀眾對人物的好奇與疑惑,在層層深入中逐步達到對角色的理解和共鳴;而其中人物的性格的塑造是極其重要,在電視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對一個人物形象塑造的直接切入點,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者通過人物而表達的情感思想,擁有一個鮮明突出的性格的形象才容易在電視劇中引起注意與思考。同時,人物形象所表達的價值觀與立場也非常重要。在電視劇中,必須需要清晰的角色,而通過人物表達的價值觀,觀眾可以通過當下的情景,判定角色的立場與選擇,這是檢驗人物形象是否鮮明最簡捷的一個方式;最后在塑造一個完整人物形象中,不容忽視且也是畫龍點睛的一點就是注重人物的細節。一般來說,人性是復雜的,在電視劇中,人物應該是這樣的體現,而通過細節刻畫更能完善一個人物形象的完整性,這樣才能符合人物塑造的邏輯。電視劇《歡樂頌》對五位女性的性格塑造比較恰當,關于每個人性格的刻畫都有著突出的特點,在電視劇開頭通過旁白直截了當地表現了五位主要角色的性格特點。例如在《歡樂頌》中,富二代曲筱綃,她的飛揚跋扈、敢愛敢恨、乖張暴戾的性格給予觀眾十分深刻的印象,十分符合當代社會人們關于“富二代”這一群體階層人的印象。該劇對普通女孩“關關”這一人物性格的刻畫較為成功,她膽小心細、溫柔善良、在事情面前畏首畏尾的形象在很多同齡女性觀眾身上引發了較大思考,人們更多的是在這個角色身上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鳴。《歡樂頌》人物的“三觀”十分鮮明,例如主角樊勝美愛慕虛榮,在多次人生選擇上都表示自己金錢至上的原則。鄰家女孩邱瑩瑩傻頭傻腦為愛情沖鋒陷陣不顧一切的立場,能讓觀眾清晰地感知人物形象的價值觀,使這幾位人物充滿存在感,而更使這幾位主角的“三觀”沖突,不斷地制造摩擦與矛盾,也能更好地讓該劇的故事完整地進行,從而引發觀眾的討論與思考。《歡樂頌》對人物細節的刻畫也值得我們討論,例如邱瑩瑩每次吃蛋糕時,那種開心滿足感通過面部表情體現在臉上,更加豐富了這個“傻白甜”一般的女性形象;還有女精英“安迪”,在生活與工作中一絲不茍,通過她周圍一塵不染的生活、工作環境體現出來,完善了這個完美的女白領形象。而觀眾可以通過對人物形象中細節的塑造,從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相似的一面而引發思考;人物形象的復雜性,也通過一系列的事情展現出來。電視劇的情節的發展不單單是向觀眾展現一段完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向大眾傳遞該劇想要表達的價值取向,因為電視劇的價值取向是大眾通過媒介可以直觀感知的,因此一部好的電視劇能直接潛移默化影響大眾的價值觀,糾正當今社會中一些扭曲的價值體系,正確地引導社會大眾。電視劇《歡樂頌》通過人物的沖突,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通過人物與環境之間的沖突,向大眾反映了現在人比較關注的大城市生存問題。譬如來自小城市的邱瑩瑩和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關關,通過她們自身與上海這個現代卻又冷酷的都市環境的矛盾,向我們展現了一種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守則與觀念。《歡樂頌》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沖突是該劇的一大賣點,這些事件不斷反映社會現實,從而引發觀眾在觀看后的熱議與思考,例如樊勝美與自己母親、哥哥之間的沖突,與富二代曲筱綃,還有與高級白領安迪之間的沖突,反映了各種現代社會熱議的話題,比如金錢至上的原則,金錢就是一切的觀念,它的導向是選擇階級的唯一途徑,但在《歡樂頌》中,這一系列的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沖突也只是向大眾呈現了比較表象的層面,在情節與沖突發展中戛然而止,沒有向觀眾展現更深層次的東西,且沒有一個解決的方案,將故事拖沓地單調而冗長,樊勝美這條人物線的故事在電視劇的最后也沒有得到一個較為完整的結局,這是電視劇《歡樂頌》在后期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關于價值取向,《歡樂頌》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向我們不斷反映當代社會的各種價值取向,關于家庭,關于社會,關于就業,關于職場,通過每一個人物不同的視角向我們直截了當地展現該部電視劇所要展現的價值取向,比如曲筱綃對于愛情的執著和用智慧獲得自己的幸福,向大眾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愛情觀念,關于對愛情的表達對于年輕人來說不再是一種含蓄模糊羞澀的的情感,直接熱烈的愛情才是當代人對于展現愛情的一種主流方式。關于職場,該部電視劇向大眾反映一個社會現實就是職場潛規則比比皆是,但是在《歡樂頌》中也只是向觀眾展現這個問題,引發討論,而沒有向大眾引導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層面,依然讓觀眾困惑迷茫。表現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及其不同的價值取向,讓觀眾思考。在電視劇《歡樂頌》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在該劇中得到了較為完整的展現,譬如來自小城市,為在大城市站住腳而努力工作、勇敢追求愛情的邱瑩瑩,古靈精怪但又熱情風情的曲筱綃,溫柔賢淑卻個性倔強的關關,美艷性感但熱心的樊勝美等,這一類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女性形象的多元性。女性形象在該部電視劇中沒有略顯單薄,每個女性的形象都飽滿而又復雜,觀看該部電視劇的女性也會從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此劇的內容強化了女性意識及其價值觀,比如在職場生活中,并不一定是男性獨當一面,女精英安迪是作為一個獨立優秀的女高管的形象出現在該劇中,經過社會生活的洗禮,她洞察人情世故。富二代“小公主”曲筱綃摒棄了以往電視劇中對女性富二代嬌滴滴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潑辣干練的形象出現,也是繼“瑪麗蘇”一類電視劇形象之后的進步。但是在此部電視劇中,還是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在樊勝美這一女性形象中體現得尤其嚴重,出生貧寒但努力地在大城市打拼,但通過人物的潛臺詞向我們展現自己已經被金錢侵蝕的內心,通過她的形象與事跡向大眾表現了金錢主義、物化女性的泛濫,但是同時也是向觀眾傳達這一不值得推崇的價值觀念,這也是部分電視劇的通病,在傳遞價值取向中,稍加不注意,就會走向錯誤的引導。

二、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形成的原因

近幾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新世紀正處于社會的重要轉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價值觀層面都處于轉型與變動階段。國家話語在價值觀領域的映射以及主流意識形態的大眾滲透為青春題材電視劇提供了政治環境。消費社會下女性逐漸被符號化,化約成了被消費的對象,女性自身也成為消費行為的主體,進行與消費的狂熱互動;消費文化與傳統文化博弈勝出,與社會主流形成了互動,觸發著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動,受眾價值觀的改變和青年對于話語空間拓展與自我表達的需求在近幾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中找到答案。價值觀差異部分是由性別差異直接導致的,按照社會分工決定了“男主外,女主內”,但是對于分工任務的態度是不同的,男性在外所承擔的部分在重要性上被看作遠遠高于女性的家務勞動、撫育孩子的工作,女性的勞動付出被認為是次要的,由此產生了價值觀上的差異。基于價值觀的不同,社會上較多的人對于男性的社會角色更加肯定,導致男性被認為是比女性重要,男性被認為是價值性高于女性的,才會導致類似“男尊女卑”的社會事實。這種男女性社會地位實質上的不平等直接導致了男女性別關系的主從模式和依附模式。但是,新世紀以來的青春題材電視劇,主從模式的男女關系基本上已經被瓦解,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的變遷,使得女性的意識覺醒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要求進一步擺脫自身對男性群體的依附角色,尋求自身的地位平等與價值實現。女性相對于男性的生存狀況分析應放在男女兩性的關系中比較。兩性關系上主從模式的瓦解在新世紀以來青春勵志劇中直觀地體現在婚姻關系中。首先是經濟和社會財富上的主從瓦解。就青春題材電視劇對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而言,大部分青年女性都是有職場生活和獨立的經濟收入的,部分中老年女性形象以家庭主婦的形式出現,反映著男女經濟關系在代際中的變遷。女性由甘做家庭主婦,把賺錢當做男性本分的認知水平,經歷了要求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女性意識覺醒,逐步進化為在職場與男性一決高下,高收入女性在青春題材電視劇中的頻繁出現,都市白領在劇中的類型化和固定化,直接宣告男女經濟關系主從模式的破裂。其次是男女在婚姻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經濟地位一般情況下直接決定著男女性在家庭事務決策中的參與程度。我們可以看到青春題材電視劇中婚姻關系中的多種模式,平等的婚姻關系、“女強男弱”的婚姻關系,還有喪偶的中年女性生活狀態的直接描繪,不得不說女性的經濟地位直接提升了女性在婚姻和兩性關系上的話語權。女性已經完全從主從模式的附屬屬性,成長為撐起“半邊天”的獨立個體,獨立意識扎根于個體的價值觀念,女性告別了對于男性的依附。早期的青春題材電視劇大多凸顯男性主體的敘事方式,例如《奮斗》《北京青年》《北京愛情故事》等劇,都是圍繞男性主體展開的,以男性形象為中心展開故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主體敘事的青春題材電視劇被創作出來,《杜拉拉升職記》《張小五的春天》《錢多多嫁人記》《歡樂頌》等關注女性,凸顯女性敘事主體的青春題材電視劇中廣泛播出,一般圍繞女性群體在生活中面臨的親情、愛情、友情和社會各方面的考驗,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對女性群體的聚焦與關注。另外劇中的女性形象越來越難以用善惡的標準去評判,每個人物都是復雜情緒和矛盾性格的集合體,無法用單一化的描述以偏概全,每個女性都設置了矛盾點。青春題材電視劇越來越關注于主要人物價值矛盾或復雜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青春題材電視劇中價值取向的作用

近幾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具有重要的作用。20世紀末消費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進行著擴張,席卷著人們的生活,沖擊著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電視作為大眾媒介,其輸出的文化產品屬于大眾文化產品;而消費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博弈,我們能從電視劇中人物塑造與價值表現的嬗變之中準確探討。隨著消費文化在大眾生活方方面面的強勢擴張,電視劇作為以生產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商品為己任的大眾媒介,首當其沖受到了消費社會的影響與沖擊。在此種情況下,電視劇創作者一定程度上選擇順應消費文化,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傳達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理念,原有的傳統文化受到沖擊。消費社會的經濟重心不是生產而是消費,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已經被滿足,買方市場的現狀要求社會為人們提供更加多元的、更加富有個性化的商品以滿足更個人化的需求。其次,消費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文化領域,“文化商品”的出現說明消費社會的席卷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經濟活動中,文化活動也無法幸免。在這種巨大的沖擊之下,中國傳統的倫理價值遭到了消解。主流文化、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是當今中國存在的三種主要文化,其中大眾文化在青年中影響較大。特定電視劇類型與內容的流行,能夠從側面發映出一個時代、一種文化的流變。隨著消費文化的日漸浸染,消費性成為大眾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消費文化與主導文化及精英文化的博弈長期存在,消費文化成為大眾的日常消遣方式,娛樂化席卷著整個青年社會,部分青年的價值取向與審美趣味逐漸脫離了高雅,開始朝感官化的、淺表化的體驗過渡。近幾年中國青春題材電視劇價值取向具有引導的作用,向正確的方向指引。世紀以來的青春題材電視劇性別氣質的雙性化在男性與女性角色塑造上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男性性別氣質的雙性化主要表現為男性角色性別氣質的中性化,以及男性強悍、主導、霸道氣質的弱化。當然也有偏女性化的男性角色出現,但就龐大的數據來看所占比例比較小。以《奮斗》中的三個男性主人公為例,陸濤屬于典型的男子漢的角色,從其對待情感和事業中的獨立、主導性、掌控欲望可見一斑。但向南和華子同屬于雙性氣質的男性,尤其是向南這一形象,與常規印象里頂天立地的男性角色不同,展現了一個感性、情緒化的小男人形象,遇到困難和不順心的事情流淚的鏡頭在劇中多次出現,側面反映了部分當代男性性別氣質的雙性化傾向。女性性別氣質的雙性化與男性性別氣質的雙性化有一些不同之處。從作為“柔弱”“感性”“依賴性”的代名詞,到雙性化女性性別氣質的凸顯,再到男性化性別氣質女性的出現。在青春題材電視劇中我們常見的女性角色主要有女性化角色、雙性化角色還有偏男性化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對于女性意識的逐漸喚醒,相關價值取向表現逐步明顯。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使得女性從家庭中得以解放,尋求自我價值,也不斷地沖擊著傳統的倫理文化,尤其是婚戀關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多樣的電視劇角色被創造出來,新時代的女性形象也在電視劇中得以展現。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差異化的女性角色越來越多,她們在劇中為了生活、情感、職場持之以恒不懈奮斗,對觀眾產生著積極的影響。當然在角色塑造中,基于角色多樣性和對比的要求也有少數消極的女性角色,但是積極向上的女性角色形態還是占據主流。新世紀以來青春題材電視劇中出現了“新時代女性”“富家女”“剩女”“拜金女”“第三者”等角色。“新時代女性”是青春題材電視劇中的角色塑造中較多的、較重要的,大多擔任著劇中的“女一號”。如《奮斗》中的夏琳、《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中的黃依然、《歡樂頌》中的邱瑩瑩、關雎爾等。她們往往代指的是生活中普通的女性,在“新時代女性”的角色中,青年觀眾仿佛能夠看到在生活中打拼的自己。這類角色一般情況在劇中是選取氣質比較清新的女演員飾演,基本在劇中不會有濃妝艷抹的妝容和華麗的服飾,家境并不富裕,工作崗位比較普通,但是容易使普通觀眾產生貼近感。她們一般思想開明,經濟獨立,有人生理想,有拼搏精神,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妥協、不服輸,堅守信念,容易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在價值觀上對觀眾起到正面和積極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青春勵志劇有許多經典的“富家女”角色。《奮斗》中的米萊、《北京青年》中的葉坦、《歡樂頌》中的曲筱綃等。“富家女”形象的出現折射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而不平衡的經濟發展和貧富差異。抓住新時展機遇的群體快速地完成了自身的財富積累從而使下一代榮膺“富二代”。新世紀青春勵志劇中的“富家女”角色性格差異較大,既有囂張跋扈的形象又有單純善良的形象。一方面,青年群體的價值觀念有承襲于上一代的部分,表現在受到了父輩文化和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使得青年群體不斷受到了外界來自社會和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和新身份,迫使他們進行自我追尋,尋求社會認可。而青春題材電視劇作為大眾媒介輸出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青春題材電視劇中的青年形象為處在精神迷惘的青年提供了參考,促使他們在精神迷惘與困惑下獲得身份認同。青春題材電視劇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表現了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和故事,其塑造的各種各樣青年人物形象會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受眾,影響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作者:張智華 李平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