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體育新聞娛樂化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9 04:00:00
導語:天天體育新聞娛樂化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更多地注入娛樂化元素,有助于收視面較窄的專業性電視體育新聞節目用輕松活潑、娛樂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會吸引更多非專業觀眾,提高收視率。這是目前新聞采編的趨勢,也是體育回歸娛樂本質的一條必經之路。
關鍵詞:體育新聞娛樂化探討
簡介:
《天天體育》是北京電視臺體育頻道近兩年主推的一檔晚間體育新聞雜志類節目,每天21:25播出,時長60分鐘。目前的收視率穩定在全頻道前十名之內。
通過對七年來晚間檔體育新聞的觀察,我認為,更多地注入娛樂化元素,有助于收視面較窄的專業性體育新聞節目用輕松活潑、娛樂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會吸引更多非專業觀眾,提高收視率。這是目前新聞采編的趨勢,也是體育回歸娛樂本質的一條必經之路。
也曾有觀眾向我反應:《天天體育》不好看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新聞變“軟”了。不再是單純報道體育比賽的賽程賽果,而是加入了很多人文和社會的新聞,變的很雜,已經不是純粹的體育新聞了。
我相信,說這話的一定是一個資深的老體育迷。未必年齡大,而是關注我們節目的時間長。的確,相當長的時間以來我們北京電視臺的晚間體育新聞已經逐漸向“軟新聞”過渡。這不是我們因為放棄了對新聞時效性的追求,而是對各種變革的順應。
一、接收信息方式的改變使得晚間的“新聞”變“舊聞”
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最大的沖擊就在于他的“時實性”。圖文直播已經成為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夢魘”。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地點的限制,只要有一個可隨時上網的移動PC,一切信息都“盡在掌握”。人們再也不用守著電視機,等著到了新聞時段才能知道一切了。當我們的《天天體育》在每晚9:25播出的時候,所有的“新聞”已經變成“舊聞”了。大眾接收信息方式的改變,使得我們必須在設置選題的初期以及拍攝新聞的同時就將拍攝的重點轉移到新聞的背后以及更深層次的地方,而不只是簡單的賽程和賽果。
二、直播使得“新聞”真正的內含從臺前轉到了幕后
除了網絡,越來越多的電視直播畫面已經將比賽畫面展示的淋漓盡致。所謂“新聞播報”也不過是將整個過程剪短重新編輯。但轉播鏡頭之外的事情卻仍舊是觀眾想知道的,愿意了解的。直播使得“新聞”真正的內涵從臺前轉到了“幕后”。劉翔是如何準備比賽的?在火箭隊的更衣室里倒底發生些什么?貝克漢姆眼角的傷疤倒底是怎么來的?等等等等。當比賽結果不再是懸念的時候,觀眾就要順著結果向前倒,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對事情的起因和過程的探究上。于是,原本屬于專題節目的范疇的紀實性長篇報道也就在這每天60分鐘的超大容量中被輕而易舉的“消化”掉了。
三、改變播報風格,身體力行“三貼進”
有人說,這是一個“草根”的時代。崇尚個人主義風格。媒體是否走下神壇,用一種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播報新聞,將決定這個媒體的受眾是小眾還是大眾,這也就意謂著收視率的高低。黨中央要求在各項工作中實行“三貼進”原則:即“貼進群眾、貼進生活、貼進實際”。而在《天天體育》的實際工作中,我們則要求自己的記者和編輯在做節目的時候把最初強調硬新聞寫作到適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強貼近性,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強化事件的戲劇懸念,走新聞故事化、新聞文學化道路。沒有人愿意在辛苦了一天之后再看你板著臉說一些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的消息。改變居高臨下的寫作態度,會吸引更多非體育的觀眾群。
“嚴肅”是此前電視媒體的主流,隨之培養出來的新聞制作慣例也是正襟危坐,一絲不茍。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
與嚴肅的時政新聞不同,體育新聞本身就是一種娛樂。體育新聞的娛樂化并只是在內容上偏向軟新聞或盡力使硬性新聞軟化。回歸娛樂的本質不但是觀眾的要求,更是媒體服務性的一種體現。全球管理權威之一達文波特曾在其暢銷書《注意力經濟》中這樣一針見血地寫道:“在新的經濟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財產,金錢將與注意力一起流動。”沒人愿意在休息的時候仍舊被緊繃著看新聞,快樂的“軟播報”也一樣可以給觀眾帶來歡娛。而歡娛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收視率,而對于電視媒體來說,收視率就是生存的硬道理。
但是在新聞娛樂化的同時,我們也要守住一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底限。近期姚明在上海參加一個新聞會的時候說:“結婚是我的私事,請媒體守住自己的道德底限。”的確,在新聞作“軟”的同時,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向“狗仔隊”風格靠攏。但新聞的故事性不代表個人隱私,文學性不代表肆意遍造。目前我國媒介正處在轉型的特殊時期。原已建立的價值體系瓦解了,而新的價值體系又沒有建立。在變革的面前,舊的制度轟然倒塌,新的制度尚未完善,生存競爭給媒介帶來了各種巨大的經濟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媒體難免會遇到多方面的困難,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新聞媒介所帶給人們不安于現狀的強烈愿望,既可變成改革現狀、造福社會的力量,也可以誘發個人不切實際的求名、求利、求享樂的個人欲望。關注明星私生活、放棄正常的新聞播報轉而向八卦、性、丑聞等“爆料”新聞靠攏,就會喪失一個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
我國的媒介具有上層建筑和信息產業的雙重屬性,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輪并進,始終要強調媒介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為人民服務,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保證了嚴肅和高質量的媒介新聞始終占領著我國媒介的主陣地。
什么該“軟”,什么該“硬”。如何“軟”,如何“硬”。“軟”“硬”適中的新聞,才是一檔好新聞。在掌握“軟”“硬”的尺度上正體現了記者、主編的功力。《天天體育》的主創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我們有朝氣、有活力;當然也會不老成、不會浮噪。在體育新聞娛樂化的道路上,我們在積極的探索,在新聞的報道中,我們在不斷的學習。我們會牢記自己是黨領導下的新聞工作者,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努力為祖國的新聞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 上一篇:網絡藝術審美論文
- 下一篇:公文藝術化與政治文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