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基礎性作用論文
時間:2022-09-09 10:48:00
導語:公民道德基礎性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作為人們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是構成社會文明的重要因素,是維系和諧人際關系、良好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有所不同。法律具有強制性,是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并靠強制手段來實行的;道德則靠人們的理想信念,社會輿論、傳統習俗以及教育等力量來維持的。道德訴諸人的內心自覺,而法律則訴諸國家的強制。
目前我國政策法規的監督體系缺乏獨立性,有時顯現出權威性不強。實施監督時受到干擾和阻力太多。對已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往往大事化小、避重就輕、將功抵過,減少了以權謀私者的風險,強化了違法違紀者的僥幸心理。
今天我們要倡導和建立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加強“組織文化道德建設”的歷史依據
從歷史上看,我國有三種典型的治國方略: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道家的無為而治。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說過:“仁者愛人”。確立儒家“為政以德”、講求“德治”的政治思想和理念,主要是指以德治君治吏,認為治君治吏是以德治國的關鍵。自漢武帝確定“唯儒獨尊”后,禮義道德教化被置于治國的首位,從而確立了中國古代幾千年占統治地位的“德治”傳統。儒家講求“明道、修身”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條件。
中國古代的法家講究“術”、“勢”、“權”,視百姓為刁民,主要是重刑,使用強制手段。道家的無為而治往往興盛于歷經戰亂之后,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對民眾的壓榨有所收斂,采取無為而治。
總的來說,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改善了民族關系,加強了民主團結,對于維護封建統治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歷史上有“德治”傳統,人們對此有較多的認同感。******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與中國的德治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總書記提倡的親民愛民措施,也是注意到了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當然,我們應當在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實現傳統德治的現代轉換。
二、加強“組織文化道德建設”的法律依據
(一)《憲法》和“以德治國”方略要求必須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
我們黨歷來重視道德在治黨、治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倡導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新型道德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肯定了中國******在“治國”中的領導地位,并具體規定了“國家機構”的“治國”職能,黨和國家機構的公職人員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擔當并成為“治國”的決策者和執行者。我國《憲法》在總綱中規定:公民必須“尊重社會主主義公德”;《民法通則》也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這就把尊重社會公德確認為基本法律原則。實現以德治國,就必須堅持不懈地提高執政的中國******和國家機構以及廣大公職人員的“治國”能力,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養,尤其是要在國家公職人員中加強以“三個代表”為核心內容的道德修養教育。
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歷來成為人們修身養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國安邦的重要工具。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其中關于人的道德修養的智慧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豐富和全面。傳統道德修養強調“忠、孝、悌、禮、義、廉、恥”等若干準則,極力培養“智、仁、勇”三者兼備的健全人格。2001年****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落實“以德治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指導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二)黨規、黨紀要求必須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
“道德不倡,天下不寧”。道德興則國興、家興、業興;道德不振,于國于家,于人于己都意味著一種潛在的災難。
古人把道德操守提高到了極致,提倡“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者,把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早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就倡導干部的道德教育。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中國******就于1952年開始了“三反”、“五反”運動,使干部從政道德有了明顯提高。面對改革開放新形勢,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及規定來強化官員的道德建設,在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還高度重視用法律手段進行反腐敗斗爭。近幾年來中央查處的若干大案要案更充分顯示了我黨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1990年中紀委提出《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另頒布有《中國******紀律處分條例》,進一步從制度上給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提供了保證。《中國******章程》中也明確規定:“對黨員還要進行********遠大理想教育,抵制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掃除各種社會丑惡現象。”
三、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的現實依據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偉事業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
同志曾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是不曾被拿著槍的敵人征服過,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明確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現實生活中,有些干部的行為(如成克杰之流)大有失德之舉和無德之嫌,買官賣官,誠信缺失,發生問題就把問題推給下級等現象大量存在。所以要倡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棄非分之想,常思貪欲之害”。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力求“德”字當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誠信”為本,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公仆”為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從而為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提供世界觀領域的理論支撐。
(二)我們目前肩負的歷史任務迫切需要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重大的歷史任務、歷史責任要求我們必須有一支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隊伍。官僚主義和低效率是一對孿生兄弟,官員是國家利益的代表者,是國家公力的執行者,每個官員都或多或少地、或大或小地掌握人民賦予的權力,這些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福利。
(三)我們目前的干部構成現狀尤其需要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
在目前,加強“干部從政道德”建設,強調干部素質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
1.作風漂浮,做表面文章
一些領導干部作風漂浮,坐而論道,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致使一些本來應該解決的問題久拖不決;有的愛擺架子,滿足于聽匯報,走過場,做表現文章。有的為了騙政績,騙榮譽,弄虛作假,不惜“花錢買吆喝”;有的急功近利,沽名釣譽,不著邊際地宣傳鼓吹跨越式、快節奏,不切實際地勾畫藍圖。
2.群眾觀念淡薄,宗旨意識淡化
有的領導干部打著“群眾意見”的招牌,干著欺下瞞上的勾當。不斷侵害群眾利益,“嘴大嘴小”問題時有發生。傳統文化的重“情”講“禮”,往往被一些領導干部變成感情投資的方式和獲取利益的手段。有的領導干部把群眾的利益當兒戲,主觀臆斷,我行我素,為了確保自己的個人“威信”而堅持錯誤。有的干部漠視群眾的呼聲與意見,不愿甚至不敢見群眾,身上保留流氓習氣,凸顯痞子作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一哄二騙三坑四蒙五糊弄”,惡搞高壓政策,甚至肆意欺壓群眾,使一些可以緩解的矛盾逐步激化升級。新一代的年輕領導既不是打天下的一代人,又不是開國后艱苦創業的一代人,他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如果以為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或者是無所不為,必將夭折。群眾對領導干部如何去實踐黨的宗旨,能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有個“察其言
,觀其行”的過程。因此,有的領導干部就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增強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擁護。
領導干部組織文化工作中道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有:新舊體制轉型過渡,東西文化并互碰撞,構成了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的外在誘因。一方面由于制度的重建,不可避免地帶來體制的縫隙和機制的碰撞,導致領導干部權力和價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另一方面由于道德重構的滯后,加之西方腐朽思想乘虛而入,封建殘余思想沉渣泛起,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容易使處于社會特殊地位的領導干部受西方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侵蝕,經不起名利、地位和金錢的誘惑和考驗。個別領導干部在工作事務的纏繞中放棄了理論學習,在交際應酬的忙碌中丟掉了思想改造。局限于用狹隘的思維定勢和片面的思想方法來觀察處理問題,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的判斷和理論思考,正確的東西得不到及時總結和弘揚,錯誤的東西得不到及時澄清和糾正,以至于犯盲動主義、形式主義及官僚主義錯誤錯誤。
加強組織文化工作中的道德建設必須貼近現實生活,有時僅僅依靠良心和輿論還不足以防范違背道德的行為發生。我們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扶正祛邪的良好社會氛圍,宣傳科學理論,。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激勵人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進一步確立公民道德建設在“以德治國”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高原.領導干部必知法律法規百問百答[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6
- 上一篇:廣電行業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
- 下一篇:鄉鎮工作者試用期個人工作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