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27 08:34:38

導語: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研究

摘要:學校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校長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用頂層設計的思路,整體建構學校德育體系。分解德育目標,組織德育內容,設計德育途徑,運用德育方法,實施德育管理,評價德育過程。學校德育頂層設計要整體考慮德育各層次、各環節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增強學校德育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學校德育;頂層設計;德育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及意義

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這樣廣大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才能成為當代中國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然而,當我們冷靜審視和思考學校德育工作時,學校德育沒有像智育那樣形成一套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和相對穩定的傳授體系。學校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長期以來,德育內容沒有完全納入大、中、小學的課程體系。學校的黨團隊工作、班主任工作、課外活動、社會實踐這些德育實踐途徑畢竟不像學科課程那樣有科學的課程標準和教材,有固定的課時,有專門的教師,有一套科學評價的手段。因此,學校德育在時間、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證而成為“軟”任務,容易落空或流于形式。我們還應看到,大、中、小學校的德育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脫節”“倒掛”“簡單重復”“過頻變動”,脫離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實際,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的現象。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德育目標“過高”“過大”,教育內容脫離學生實際,“過空”“過遠”,德育可輕可重、可緊可松,德育是務虛工作,存在無法抓、無處抓、抓不著、抓不好等現象。學校德育需要注入育人價值,進行頂層設計。

二、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依據

(一)根據德育內涵要素進行頂層設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政治準則、思想觀點、道德規范、法紀規范和心理需求,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紀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教育。[1]德育內涵要素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個維度。其五個維度的教育既有自己特定內涵、不能互相取代,又相互聯系、相互融合、互為條件,構成了學校德育的統一體。(二)根據德育主體要素進行頂層設計。德育的主體是學生。從系統論的動態原則來看,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及思維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質及文明的行為習慣等,是通過學生各個階段的教育逐步形成的。學校德育頂層設計要關注德育主體,要遵循系統論中的整體性和有序性原則,從學校德育大系統下設計小系統。考慮各教育階段的德育目標的高低,德育內容的深淺和側重,德育途徑和方法的選擇,德育管理與評價方式的運用,要針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以保證各個教育階段德育工作的層次性和漸進性。

三、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系統性

(一)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的頂層設計。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總體規格要求,是預期的德育結果。德育目標制約著整個德育活動,只有清晰地認識到德育目標,才能更自覺地組織德育活動。德育目標的超越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由于道德本身對生活的超越性,德育目標的要求應適當高于德育對象現實的道德水平;二是德育目標應適當超越日常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提升。學校德育內容頂層設計要遵循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達到的不同水平,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安排德育內容。我們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客觀性與主體性相結合原則。客觀性是指學校德育內容頂層設計應符合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德育任務的要求,符合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人類進步、科學發展和社會文明發展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主體性是指學校德育內容設計不僅要滿足學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需要,還要滿足學生其他素質發展的需要。第二,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結合原則。整體性是指德育內容體系是一個包括多層級、多維度的整體,具有整體功能的優勢;層次性是指不同層級的具體內容及其難度因教育階段的不同而不同,同一層級的內容及其難度因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個體差異而不同。學校德育內容頂層設計堅持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結合,就是既要考慮各個階段德育內容的縱向銜接,又要考慮各個階段德育內容自身系統的完整性及層次性。第三,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是指學校德育內容頂層設計既要根據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德育目標和學生年齡特征確定相對穩定的內容,又要根據社會形勢和學生思想發展變化的實際,靈活地確定某些內容。人的素質的形成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知識體系,沒有穩定的內容,就難以對德育進行科學的計劃和安排,會出現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學校德育也必須結合社會發展和學生思想的實際變化,緊跟社會熱點和學生的思想問題,及時開展教育,增強德育的針對性。[2](二)學校德育途徑和方法的頂層設計。1.學校德育途徑的頂層設計。學校德育途徑的頂層設計,要求各條途徑都能發揮各自的獨特功能,必須強調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貫徹教育影響一致性原則,建立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我們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廣義上講,學校的教師、干部和職工統稱為教師。學校德育途徑頂層設計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在教書育人途徑、管理育人途徑和服務育人途徑。第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校德育途徑頂層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是指教育者引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體現在積極主動參與德育過程,形成道德判斷、道德選擇等社會道德生活的能力,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高度統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學校德育途徑頂層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是以人的主體性本質為基礎的。第三,學校、家庭、社區密切配合的原則。學校辦學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它要和外界環境進行合理、有效和良性的互動。德育亦如此。要將德育實效性的目標投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去研究和探索家庭、社區對學校德育的影響,以期待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外部環境。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而影響最廣泛的是社會教育。2.學校德育方法的頂層設計。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諸多矛盾,如德育目標定位過高與德育效果欠佳的矛盾、德育途徑的不斷變化與德育內容陳舊的矛盾等。在學校德育方法頂層設計中,也同樣如此。我們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適應與引導相結合原則。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就引導而言,教師應站得比學生更高,才能進行引導;教師以一定的手段方式對學生的思想施加影響,積極主動地把學生引向正確的思想道德發展方向,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跟著教師的引導,接受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第二,“疏”與“堵”相結合原則。“疏”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主要方法。教師要通過傾聽學生的觀點、看法,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疏通思想認識,解除思想障礙,提高思想覺悟。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清楚地把握好“疏”與“堵”這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第三,理與情相結合原則。學校德育工作的有序進行,需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因此在德育方法的頂層設計時應堅持以理服人,對學生進行說理教育。同時,對學生不僅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三)學校德育管理的頂層設計。學校德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子管理。相對其他管理活動而言,我們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方向性原則。學校德育的政治方向性決定了學校德育管理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德育具有社會屬性、時代屬性和階級屬性。我國學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德育的首要地位,立德樹人,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第二,整體性原則。學校德育管理系統是學校管理的子系統,要著眼于全局,有整體觀念,必須遵循德育規律、科學管理規律以及學生成長規律。第三,民主性原則。學校的教職工和學生既是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是學校的主人,必須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作為德育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第四,開放性原則。學校德育管理具有開放的特點。面對日益開放的社會,學校德育管理不能走封閉式教育之路,不僅要面向社會、面向家長,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向生活化、個性化轉型。(四)學校德育評價的頂層設計。學校德育評價是指運用測量或評鑒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潛在的和外顯的綜合素質的差異及其功能行為進行測量和評價的活動。我們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目的性與一致性相結合原則。德育評價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這些目的分為長期、中期和近期。德育評價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致的標準。在德育評價過程中必須堅持目的性與一致性相結合的原則,否則就會出現目的混亂,導致德育工作者無法根據合適的目標安排德育內容,使用恰當的德育方法。第二,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原則。進行德育評價時,必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主觀臆斷和摻入個人感情,在德育評價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科學的、全面的、準確的分析,進行合理性價值判斷,這樣才能使德育評價成為德育工作的導向。德育評價過程中,尤其是在德育評價標準制訂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將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程度細化為分數與指標,思想品德除了表現為道德行為,還有道德情感、道德認識等方面。第三,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原則。德育評價必須注重德育過程,它包括校風校貌的建設、德育工作經費的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等。德育評價具有展現一個階段德育工作效果的功能,它主要指學生的品德測評,包括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變化。堅持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原則,可以讓評價履蓋整個德育過程。

學校德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校長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學校德育頂層設計具有整體性,要統籌考慮德育各層次、各環節和各要素,以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德育頂層設計具有民主性,是高端設計、民主設計、符合實際的設計;學校德育設計具有價值性,要與學校辦學理念及培養目標相關聯、相匹配、相銜接,體現育人價值;學校德育設計具有操作性,思路要清晰明確,可實施、可操作,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4.

[2]易連云.德育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37-138.

作者:周鳳林 單位:上海市嘉定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