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最美現象道德創建思考

時間:2022-04-10 09:29:23

導語:公民最美現象道德創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民最美現象道德創建思考

一、“最美現象”的道德內涵及與公民道德建設的關系

(一)“最美現象”的形成。使用“最形容詞”的結構比如“最好”、“最可愛”、“最受歡迎”等,歷來就是媒體為吸引公眾眼球而采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最美”一詞不是最近才出現在媒體里,但“最美現象”卻是最近才出現的一種新現象。溯其源,首先當推杭州的吳菊萍2011年7月徒手接住墜樓女童,被網民和媒體親切地冠以“最美媽媽”,之后,廣東出現了從車下救出兩歲女童的“最美婆婆”陳賢妹,在黑龍江出現了奮不顧身救學生、以致雙腿高位截肢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2012年5月,在杭州又出現了身負重傷、依然緊急剎住大客車的“最美司機”吳斌。這些“國家級”的“最美人物”在網民、媒體、政府的大篇幅、高頻率的共同宣傳下,被社會公眾廣為傳誦。在此影響下,全國各地的“最美人物”也層出不窮,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里,出現了“最美農婦”、“最美交警”、“最美戰士”、“最美姑娘”、“最美農民工”、“最美護士”、“最美主持人”等等。短時間內“最美體”持續不斷地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于是形成了“最美現象”。根據以上的闡述,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最美現象”其實是兩種現象的復合體,其一是一位位原先極為普通的人物紛紛在各種特定情境表現出了“最美”行為的現象,其二是這種最美行為被媒體廣為傳誦,然后教育、感動、鼓舞了許許多多社會成員的現象。(二)“最美現象”的道德內涵。最美人物之所以層出不窮,最美人物之所以被廣為傳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蘊含其中的道德影響力和感染力。我們對幾位最美人物的“光輝瞬間”再稍作分析:吳菊萍發現孩子墜樓,她不假思索伸手去接,那個瞬間她根本沒考慮自己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也根本沒考慮救人后會得到社會的贊譽、政府的表彰和孩子父母的感謝,她想到的只是孩子面臨危險,需要她出手相救。拾荒阿姨陳賢妹盡管地位十分低下,生活十分艱辛,但她發現被車子碾壓受傷的小悅悅后,毫不猶豫地上前相救,會不會“攤上事”她完全不管,她只知道有人需要幫助自己就得出援手。80后的人民教師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學生的一剎那,先是把后面的兩個學生擋住,又一把推開了幾個學生,而將自己面臨的安危置之度外,她只知道自己是教師,保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客車司機吳斌被飛來鐵塊擊中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全然不顧自己,在生命最后的幾十秒里“完成了一次最不正常情況下的最正常的停車”,他知道確保乘客安全是他的天職,為了神圣的天職他必須先人后己。在這些“光輝瞬間”,最美人物們的舉動很美麗,但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是在做一件分內事,只是在盡他們的職責與義務,他們美麗的行為沒有矯揉、沒有造作,有的只是真實,是人性本善的一種自然流露。孟子曾用“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評價舜的為人處事,最美現象中的那些最美人物的行為,也應該是“由善行,非行善也”。至于這些最美人物被到處傳誦,生活中的你我他幾乎都愿意、樂于做這樣的傳誦者,于功利無關、于流行無關,只是我們人性中的“善”的自然流露,是人性“向善”的表現。因而我們可以用“善”和“向善”來歸納“最美現象”中的道德內涵。(三)“最美現象”與公民道德建設的關系。公民道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具體表現為公民個體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拔鍚邸币?,實際上就表現為各個領域里的“善”和“向善”。如“愛人民”就是要禮貌待人、關愛他人、樂于助人,是一種與人相處時的“善”和“向善”;“愛勞動”就是恪盡職守、敬業奉獻、認真負責,是一種職業領域里的“善”和“向善”。公民道德建設則是指動員各種社會資源,對公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施加影響,達到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行動。“最美現象”強化了社會成員關于“善”和“向善”的道德認知,激發了社會成員踐行“善”和“向善”的行為,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種生動實踐,它從屬于公民道德建設,但其仍具有獨立性,影響和啟迪著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

二、“最美現象”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一)強化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設共識。這種共識表現在人們對“善”和“向善”的認可、贊許和期盼上。首先是認可。當前社會處于快速轉型時期,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日趨多元多樣,許多原先被人們公認為“善”觀念、“善”行為,如舍己為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被重新審視,被重新解釋,而新的價值觀念尚未確立。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存在著一定的迷惑?!白蠲垃F象”的出現,表明公眾的道德認知里依然保存著原先的那種“善”和“向善”,而且這種認知在“最美現象”的傳播中得到再一次的確認和強化。其次是贊同。道德領域的行為人們一般用“善”來描述,但在“最美現象”中公眾卻用“美”,而且是“最美”來評價,這是對這種“善”的行為高度贊美。比較“最美媽媽”、“最美司機”與“最善媽媽”、“最善司機”的稱號,可以發現前者包涵的贊美之情要比后者強烈得多。再次是期盼?!白蠲垃F象”一出現,公眾便滿懷熱情地加以關注,加以傳遞,還不斷地賦予身邊的好人好事以“最美”稱號,這體現了公眾對善的期盼。人們心中有善,但現實中善的表現并不多,于是公眾的內心形成了一種期盼,在這種期盼狀態中,彰顯“善”和“向善”的“最美現象”出現了,公眾的期待獲得了“替代性滿足”,于是歡呼雀躍、歡欣鼓舞。(二)夯實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設信心。當前社會一系列的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社會現象,導致了公眾的道德焦慮和信仰危機,而“彭宇案”和“許云鶴案”等案件又讓好人很受傷,于是我們感喟世風日下,感喟好人難做。中青報的一項調查聲稱“77.9%受訪者痛感在當下社會做好人的成本高”,好人難做,似乎正在成為社會大眾的集體痛感?;谶@樣的現實,不少人對社會道德轉好表示懷疑態度,還有人認為道德滑坡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有些人認為這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已經無藥可救。正當不少中國人對當下的社會道德建設失去信心時,“最美現象”讓人眼睛一亮,心里一陣溫暖:原來這個社會還大有好人在的?!白蠲垃F象”讓人們知道,人們心中自有良知在焉,只要有特定的情境,道德良知還是會被喚醒被激活,于是人們由“行將失望”轉變為“心存希望”;“最美現象”還讓人知道,現實中確實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做了好事有可能被鄙薄甚至被誣陷,但這一定不是社會主流,亦非常態,不能因為一兩個個例而停止求真、求善、求美的腳步,我們可能不知道救人之后,會不會被反咬一口,但我們能夠做到問心無愧、良心得安,這比簡單地尋找不救的借口,更有生命的質量和存在的價值。因而,“最美現象”在扭轉人們對社會整體道德狀況消極悲觀的判斷的同時,也夯實了公民“善”和“向善”的道德建設信心。(三)掀起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設熱潮?!白蠲垃F象”在傳遍、熱遍全國各地的同時,各級政府、民間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個體都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著力倡導公民踐行道德規范,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設的熱潮。2011年10月23日,就在小悅悅事件后的第10天,廣東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發地點悼念小悅悅,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白蠲琅處煛背霈F后,黑龍江、貴州、安徽等省在全省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員工中開展了向張麗莉同志學習活動,著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2012年6月4日,最美司機吳斌的葬禮舉行,杭州全城萬人沿路相送,近百輛出租車停下生意,打著雙閃,一路鳴笛,送別同行。2012年6月,中央文明委向全社會發出了關于向張麗莉、吳斌、高鐵成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激勵廣大干部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筆者所在的浙江省余姚市,2102年在“最美現象”的影響下,開展了“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主題實踐教育活動,通過理念傳播、風尚培育、典型弘揚、精神踐行等四項行動,提升市民的道德素質。馬克思說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巨大進步,都是以犧牲部分社會成員的利益為代價的”,一位位最美人物為了保護社會利益,捍衛道德良知,在個人利益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些犧牲一定會把社會道德建設向前推進一步,全國各地掀起的公民道德建設熱潮是這一步的開端。(四)提供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設范例。各地各級政府一直以來十分注重公民道德建設,在公民道德建設上投入的財力、人力可謂不少,但取得的成效卻并不明顯,表現在參與面不廣、持續性不強、關注度不高等,不少部門組織開展的公民道德建設只是“自娛自樂”。而這次“最美現象”的出現及傳播,從社會道德建設角度來看,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案例。首先是公眾的參與人數多,如有關吳菊萍接住墜樓兒童的新浪微博,當天被轉發7000多次,相關評論超過500多條。其次是參與人員涉及面廣,在“最美現象”的形成中,有最美個人的親身實踐“最美”,有社會公眾敏銳發掘“最美”,有媒體積極傳播“最美”,有政府和社會及時表彰“最美”,方方面面的社會力量都參與到“最美現象”中來,形成了全社會共同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合力。再次是參與行為的自發性,無論是“最美”人物本身還是傳播“最美”的公眾,他們都是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參與的,參與的目的幾乎不帶“功利性”,道德的“含金量”高。還有,就是參與者是帶著真心和誠意的,一種種最美現象,都深深地打動著公眾的內心,許多網民都表達著他們激動的心情,如“我們要做的,只是正視我們這顆被感動的心,然后依循著心的指引去追求人間的美好”、“這一接是本能,多想一秒都來不及,勇敢忘我救人,溫暖感動致敬”等留言,“言為心聲”,這些言語都是公眾內心道德體驗活動之后發出的,是一種真性情的流露。

三、“最美現象”給公民道德建設的幾點啟示

(一)要突出公民在道德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公民道德建設就是要想方設法地動員、引導、鼓勵全體公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道德認知、道德體驗、道德行動等道德實踐活動中來,目的是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素養。因此公民道德建設要依靠公民,要為了公民,公民是道德建設的主體,衡量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敗,就看公民的參與度如何、積極性怎樣、道德素養提高了多少。這次“最美現象”中,公民參與數量多,而且是自覺參與、主動參與;參與人員來自社會各階層,有普通百姓、文體明星、政府官員、社會學者等,而且達成了“善”與“向善”道德共識;參與者的道德收獲不僅體現在道德認知上,也體現在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上。公民的“主體”地位自始至終都非常突出,因而取得了教育人、打動人、鼓舞人、提高人的效果,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政府、媒體、社會團體都是重要的參與力量,但最終都要落實在公民個體身上,因而必須突出公民的主體地位。(二)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需要更多的智慧。在當下,政府仍舊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但這樣的角色定位并不是要由政府包辦道德建設領域里的所有事務。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政治民主建設的推進,人們的公民意識在增強,民間團體的力量在成長,社會力量已經具備了組織籌辦道德建設領域的許多事務的能力,比如發現和樹立道德典型、有關道德建設的會議或展覽,可交由民間機構去完成。我們一直在強調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的道德建設職能(從屬于文化職能)也應有所改變,要搞清楚哪些應該由政府來做,政府應該做些什么、在什么時候做、做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求政府部門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有更多的智慧?!白蠲垃F象”的出現及傳播過程中,政府是在網民發現和傳播“最美”已經有較好基礎時介入的,此時社會情緒正被“最美”深深地感動著,政府順勢而為(組織學習最美座談會、授予榮譽與先進稱號、給予物質獎勵),公眾自然十分響應,把學習“最美”活動推到新的高度,政府的行為可以說體現了一定智慧。(三)要更加注重新媒體對道德建設的作用。媒體在“最美現象”的形成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其作用甚至超過了一個個“最美人物”本身,因為“最美現象”的傳遞都是靠媒體來實現的,媒體實際上對現實生活進行了“再創造”。而在各種媒體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作用尤為特出。互聯網反映現實速度快,吳菊萍、吳斌事跡的發現和宣傳,最早出現在互聯網上,然后網友通過網絡廣泛參與傳播,傳統媒體各種報道才跟上?;ヂ摼W互動性強,可順暢地實現信息交流,吳斌殉職后一周內,新浪微博關于吳斌的內容就多達35萬多條,評論4萬余條。我國網民數量多,卻還在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稱,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而且從網民構成來看,以可塑性強的青少年為主體,這使得互聯網成了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特別有用的平臺。“最美現象”的形成與互聯網密不可分,沒有互聯網,“最美現象”成不了如今這樣的氣勢,我們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必須注重互聯網的作用。(四)公民道德建設在當前應突出職業道德。公民道德的內容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而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要讓這個社會成為有道德的社會,首先就要社會成員具有職業道德。而當下的職業道德偏偏又是飽受詬病,如一些醫生缺了救死扶傷的情懷,一些老師忘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一些記者沒有了“鐵肩擔道義”責任感,一些商人惟利是圖竟用臭皮鞋做藥用膠囊,一些官員為了升官而不擇手段,還有地溝油、毒饅頭、病死豬肉、毒生姜、假羊肉……,諸種職業道德領域里的丑相,一而再地刺激著公眾的道德神經。如果公民道德建設以職業道德為重點、為突破口,就牽住了公民道德建設的“牛鼻子”,社會公德好轉就值得期待。這次“最美現象”中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把“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作為神圣使命,“最美司機”吳斌把“保障乘客安全”作為第一選擇,蘊含其中并打動人的就是他們高尚的職業道德。(五)公民道德建設必須注重典型的真實性。公民道德建設離不開典型示范,發掘和樹立道德標本、道德楷模便成為公民道德建設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習慣上我們選擇和樹立的榜樣都是“高大全”的模式,這樣的典型是“純粹的道德典型”,但人不只是一個“道德人”,還是一個“經濟人”、一個帶有各種欲望的人,因而,“純粹的道德典型”對普通人來說,顯得不太真實或者是感覺離我們太遠,怎么學都做不到,從而也就打消了向榜樣學習的念頭,那種榜樣也就失去了示范意義。這次“最美現象”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普通人,在壯舉之前,他們平凡得沒有明顯亮色,他們就是我們樸實的兄弟姐妹。還有他們在媒體前的表現也一樣顯得真實可愛,如在吳菊萍報道中,她說了這樣一段話:“阿里巴巴獎勵的20萬元以及省市給的一些獎勵,我要留給父母和孩子。像我這樣的家庭,也不富裕,還是需要錢的,我想大家也能理解。一個人如果對家人都不好,就不可能對社會好。我想做一個真實的人,就是這樣?!边@番似乎不那么“完美”的話,讓很多讀者對吳菊萍更生敬佩,因為她的平凡,她的真實。

四、公民道德建設呼喚更多的“最美現象”

“最美現象”已經對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它本身又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部分,要繼續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就需要期待更多“最美現象”的出現,使“最美現象”從“盆景”發展到“風景”,而這需要政府、社會、公民個體的共同努力,為“最美現象”提供肥沃的社會土壤。我們認為可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些嘗試。(一)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不能讓“好人”受傷、做好事受傷應該得到社會的救助和獎勵,這已經成了社會共識,但保障“好人”不受傷、受傷不吃虧的制度,現在還不多。就國家層面來說有國務院《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意見》,各省、市、自治區也結合各地實際制訂出臺了相關條例,如浙江省就有《浙江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好人”的權益,但“當好人做好事”依舊風險很大,現有制度不能發揮鼓勵人們做好事,保護和保障“好人”權益的作用。這種制度保障激勵不健全的情況需要得到切實改變。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完善制度方面已經作出了一些探索,如深圳擬立法規定救人助人行為免責,誣陷救助人將被懲罰;保監委也在研究設計一些公益性保險產品,盡可能為“好人”撐起保護傘?!白蠲垃F象”要層出不窮,有權制訂規則的各級各類部門都有責任出臺相應的規則。(二)發展民間志愿團體?!白蠲垃F象”的形成,不僅需要吳菊萍、張麗莉等最美人物,也需要社會成員的共同關注、響應和行動,而這些活動需要有人來組織來帶頭,志愿者團體顯然是能夠承擔起這項任務的,因為志愿者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責任,志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團體。在國外,志愿者團體及活動極為普遍,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半數美國人平均每年花在做義工上的時間約有100小時,美國不少州甚至規定,未能參加義工活動的中學生不能畢業,還將難以進入國內著名高等學府。而在我國,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志愿者團體還不多,開展的活動更少,這使我們的公民道德建設及其他公益活動患上了嚴重的“政府依賴癥”,一旦政府缺位,社會便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進行相關活動。為改變這種情況,政府部門應采取措施支持志愿者團體的成立,鼓勵志愿者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教育部門甚至也可以開展將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列入教學內容的試點。(三)搭建道德實踐平臺?!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最美人物”的產生緣于最美之前的日常積累,如經常幫助人,始終保持著一顆“善”和“向善”的心靈。盡管“人性本善”,但要讓社會成員養成幫助人的習慣,必須盡可能多地搭建道德踐行的平臺,讓社會成員在道德實踐中提高道德自覺。比如成立區域性的老娘舅隊伍,吸引社會成員宣揚社會美德、調處鄰里和家庭糾紛;有條件的單位組織員工定期開展社會公益服務活動。同時,及時表彰鼓勵人們的道德行為,以強化這種“善”的行為。目前全國各級政府道德年度楷模人物評選已成常態化,對全社會公民道德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些中小學開展“愛心學生”、“孝心學生”等項目的評比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浙江省德清縣老百姓自己出錢設立道德獎項,用以表彰“凡人善舉”,42萬人口的德清縣,民間道德類“草根獎”已有22個,獎勵范圍覆蓋了孝敬父母、環境保護、見義勇為、外來人員風尚、殘疾人勵志等方面。(四)營造道德建設氛圍。為了讓“最美種子”落地生根、“最美行為”遍地開花,必須進一步營造公民道德建設的氛圍。文化宣傳部門要通過道德宣講、傳統節慶,如國慶節的“愛國”,勞動節的“勞動光榮”等道德主題的宣傳、演講征文比賽、道德模范表彰等活動,多形式全方位地開展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實現道德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廣泛向社會成員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各地的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章雜志等新聞媒體應創新方式、加大力度宣傳社會上的道德行為,如設立“發現最美××人”欄目,發掘、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減少只為爭奪公眾眼球的“怪力亂神”的報道。工商企業在營造公民道德建設氛圍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如現在每逢節假日來臨,商場大都搞些促銷活動,這些活動常把節日的內涵抽空,把元宵節辦成“湯圓節”、端午節辦成“粽子節”、中秋節辦成“月餅節”,商家的這些促銷策略應作些調整,做到在宣傳商品的同時不忘傳統美德的宣傳和弘揚,為營造道德建設的氛圍盡好社會責任。

作者:黃信良工作單位:中共余姚市委黨校社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