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調查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17:31: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垃圾調查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征管系統垃圾數據調查報告
所謂垃圾數據是指進入地稅征管系統中失真的、虛假的和沒有價值的數據。自2005年地稅征管軟件系統上線以來,系統采集的數據和覆蓋的范圍逐步擴大,但是垃圾、冗余的數據也相應增多。在征管系統運行近5年后,2008年全省地稅曾系統地進行過一次數據清理,那次清理大體上解決了因上線初期信息采集不全、操作不規范而進入系統的垃圾數據和系統本身產生的垃圾信息。但是隨著新的業務功能模塊不斷上線、稅收政策的變化,系統中相應的垃圾數據又逐步增多,不僅影響了各項數據統計的準確性,也嚴重影響了軟件運行的速度,極大地制約了地稅征管軟件作用的發揮。
一、充分認識清理垃圾數據的重要性
(一)清理垃圾數據是適應稅收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從當前稅收管理信息化發展趨勢來看,綜合征管軟件運行管理重點是對數據的管理,各項稅收征管工作對數據的存儲、處理及依賴也逐步在提高,加之,目前征管數據均是由省級集中處理,則必須保證進入系統的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才能逐步實現現有信息系統的全面整合和綜合業務應用。
(二)清理垃圾數據是實行精細化管理的需要。垃圾數據的出現,說明稅收數據資源管理與精細化管理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清除垃圾數據,實質上就是優化數據資源,達到相適應的征管數據質量要求,對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轉變,進一步以信息化、規范化的數據管理推動稅收精細化管理。
(三)清理垃圾數據是保證科學決策的需要。綜合征管軟件數據對科學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垃圾數據造成系統數據失真,使得稅務人員對數據的把握、分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從而影響數據在科學決策中的利用價值,如果運用失真數據形成相關決策,將會直接導致決策失誤。因此,有必要將系統中的各種數據去偽存真,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二、垃圾數據產生的原因分析
存量生活垃圾調查報告
根據《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從根本上解決我區農村面源污染問題,保障公共環境衛生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區委、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近期,區治理辦組織相關人員對我區存量生活垃圾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區位于市北部,上游,距市中心城區28公里,東與旺蒼縣相連,南與區比鄰,西與縣交界,北與陜西省接壤。全區幅員面積1619.65平方公里,轄6個鎮19個鄉21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21.63萬人,人口密度127人/平方公里。經統計全區現有存量生活垃圾場(點)21個,其中:存量生活垃圾場(點)風險級別較高的10個,風險級別評估為中等11個。存量生活垃圾面積17.89公頃(約268.35畝),存量生活垃圾場體量約為27.4萬噸,治理工程投資估算約6220萬元。
經統計,全區共有存量垃圾場21個。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關于開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區組織專家組對6鎮19鄉的生活垃圾場(點)進行了排查和評估。目前,我區存量生活垃圾場(點)風險級別較高的10個,分別是:。10個生活垃圾場(點)主要分布在沿線和飲用水源上游,集存的生活垃圾均沒有進行正規化處理,只有部分垃圾進行了較為簡單的衛生填埋,其余的都是將垃圾集中堆放,常年暴露在外,尤其是城區舊垃圾填埋場,該處存量生活垃圾有上萬噸垃圾,距不足500米,在封存時只進行了簡易填埋,對水源和環境污染風險等級很高。還有中子鎮和曾家鎮等垃圾填埋場,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風險等級都是很高的,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還有11個鄉鎮生活垃圾填埋場(點),生活垃圾都未進行衛生填埋,也沒有進行正規化處理,垃圾常年暴露堆放,風險級別為中等,這些鄉鎮分別是:。
二、工作開展情況
為抓好此項工作,我區按照先重后輕,逐步規范的原則,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總的發展趨勢為衛生填埋處理;因我區地理條件和經濟能力限制,目前就地焚燒垃圾現象持續增長,堆肥處理能力逐年萎縮。按清運量統計,2013年9月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約為55%,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35%;按產生量統計,各類無害化處理率的數據還要降低20%左右;考慮到統計口徑、標準認定和污染評判等因素,各類無害化處理率的數據可能還要降低15-20%。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目前比較接近實際情況的參考數據為,城鎮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約為40%,鄉村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約為15%。
城市垃圾運轉現狀的調查報告
目前,大多數中、小城市的環衛基礎設施面臨嚴重不足,制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近幾年政府雖然加大了環衛基礎設施的建設,但由于歷史欠帳太多和新城及園區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仍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需要。自20*年8月以來,針對以上問題對周邊市、縣進行了實地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環衛設施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一)、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多數中、小城市日產垃圾量相繼已經達到200余噸。城市垃圾的處理也都只有一座簡易的露天鎮埋場。城區供居民直接傾倒的垃圾中轉存放點都不足6座,按照環衛基礎建設標準最低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個來定位,那可都是杯水車薪。就目前多數城市垃圾中轉點,且都是90年代初期建設,利用城區建筑工地廢料搭建的占地面積平均不足50平方米的簡易露天簸箕式存放點。如到夏季高溫季節,被腐蝕的垃圾臭氣熏天;如遇到雨天,則污水橫流;如遇到大風天氣,紙屑、塑料袋漫天飛,這種局面靠人力很難控制,以致周圍居民封閉垃圾存放點的事情屢次發生。
(二)、基礎設施設備投入不足。截至目前,環衛機械作業方面,多數縣城區僅有1輛灑水車,符合規定的垃圾清運車輛也很難超過3輛,且超期服役車占清運車的主要運輸車輛,油耗相對較高。由于車輛老化,現在已經不能達到密閉運輸的要求。面對機械投入的不足,作業時間超時超長,垃圾清運要連續工作12個小時才能清理完畢。
(三)、城市公益基礎設施特別是果皮箱、垃圾桶人為損壞、被盜嚴重,導致城市基礎設施功能不能正常發揮。
(四)、單位、居民樓院、住宅小區、商業區未建環衛設施,客觀上造成了垃圾無處傾倒,致使道路兩側暴露垃圾日益增多。
垃圾處理收費管理調查報告
我市是全國大中城市中較早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制度的城市。從2009年7月份起在市區范圍內(含城中村)統一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2010年至2012年我市征收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分別為2372萬元、3010萬元和3550萬元。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收費制度,為我市籌措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資金,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改善城市環境,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率仍偏低,征收成本高,收費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較為突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環保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大,因此,完善我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政策,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管理制度創新,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問題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我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收費制度實施的基本情況
市區目前建有兩座生活垃圾處理場,即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和石西生活垃圾堆肥處理廠。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一期工程于199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該工程總投資2580萬元,總庫容量240萬立方米,設計日處理垃圾量600噸以上,實際最大處理量達到每日1200噸,目前已填滿封場。石西生活垃圾堆肥處理廠建于1997年,占地面積96.3畝,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設計處理能力為每天200噸,實際日處理生活垃圾100噸,該項目采用高溫堆肥工藝,每年約產生垃圾肥1萬噸左右。2010、2011和2012年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分別處理生活垃圾32.87萬噸、36.74萬噸和41.11萬噸,年平均處理生活垃圾增長率為11.7%,11.89%,平均日處理生活垃圾約1100噸,基本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為了解決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2009年,市投入建設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工程,總投資2.1億元,其中,銀行貸款8000萬元,申請國債1億元,其余由市財政解決。該工程總庫容量為1068萬立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使用年限為21年。該工程已于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我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建立,明確了收費標準、收費主體和收費收入管理制度,實行了直接征收和委托代收的收費方式。統一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以收費權質押解決了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的貸款問題,四年來所征收的生活垃圾處理費有效地保證了垃圾處理企業的運行費用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投入,包括償還銀行貸款和利息,也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財政資金對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及設施維護資金投入的不足。
但是,縣城和鄉鎮與城市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存在巨大的反差。我市縣城的垃圾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尚有3個縣至今未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垃圾處理水平較低,已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大都采用簡單填埋方式,未達到國家規定的無害化處理率達30%的預期目標,鄉鎮的生活垃圾完全沒有納入無害化處理,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所轄六縣只有武鳴、橫縣和隆安開征了生活垃圾處理費,尚有三個縣沒有開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嚴重缺乏。
生態環境質量調查評價的建議
【摘要】經濟發展決定上層建筑,國家的發展動力和依據就是國民的經濟發展,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而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對穩增長、調結構、強環保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結合國情展開生態環境質量調查,并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境;調查評價;質量;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現代化的小康國家,并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而這些成就均離不開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現代經濟建設仍是我國發展的第一要務。近幾年,隨著工業、建筑業等行業的不斷發展[1],廢水、廢氣、廢渣等亂排放、采礦業的無序發展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安全,導致經濟的發展常站在生態保護的對立面,出現“要經濟就不要生態系統”的情況,進一步加重生態環境的惡化。在黨的三中全會上,黨中央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等決策做出重大部署,提升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刻不容緩。這也就說明了,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能放棄生態[2],要以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為本,發展綠色經濟,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為基礎,以自然資源的可再生速率作為經濟的發展前提,以綠色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轉變觀念、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法律保障為著力點,才能實現經濟良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1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迅猛、穩定發展,不僅提升了綜合國力,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迅猛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當今,生態環境正在遭受著不斷的破壞,并在許多區域呈現出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得到全球的關注。雖然黨中央以及各級政府正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但是因行政管理和地域差別等因素導致保護和恢復效果不盡人意,甚至治理的速度遠不及惡化的速度。近年來,云南綠孔雀、深圳灣、廣西紅樹林、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等生態熱點問題引起了全國人民群眾的關注。因此,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5年之后,生態環境問題會更加突出,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公園、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等新興自然保護區域的保護措施正在有序落實。如上內容說明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并且快速摸清全國范圍的生態質量,明確生態保護方向,整理生態環境治理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化的建議[3],以最終確定生態環境的基本路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
2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主要問題
水利水電蓄水竣工驗收調查
1工作內容及重點
蓄水前階段驗收作為一個中間驗收,建設項目在蓄水前階段驗收其間,尚有未完成工程內容,但其主要的設計工作、開工所需的行政手續均已全部完成,為了明晰整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該蓄水前階段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內容和重點與項目整體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相近。綜合上述法律法規和工作中的經驗,竣工驗收調查單位接到任務后,應在項目樞紐下閘前完成包括調查單位的現場調查和編制調查報告工作,并獲得環保部門的下閘允許(即階段驗收批復)。其中為獲得環保部門的下閘許可批復文件,遞交調查報告書后的工作還包括現場檢查、專家評審、調查報告審查、等待項目批準四個主要環節。技術上,由于導則中缺乏行業指引文件,調查工作中基本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對項目蓄水階段所要求的具體措施落實情況、項目建設對周邊環境影響,進行一一對應的落實情況調查。如有發現未落實的環境保護措施工作,則需要立即向建設單位提出補充或整改意見,引導建設單位完成環保措施,以滿足相關環境保護要求,并待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達到環評階段預期效果后,方能向審批部門遞交調查報告,申請蓄水前階段驗收。以下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水利水電項目驗收的重點和內容進行介紹:1.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要求《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水利水電》(HJ464-2009)中4.6小節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生態影響類》(HJ/T394-2007)中4.7小節,在總體上對驗收重點進行描述,而項目具體、細化的調查內容,就必須依靠調查人員對項目的熟悉和對審批要求的把握。1.2環評文件及其批復對驗收內容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雖說竣工驗收工作中,重點是對著環評及批復要求“照單捉藥”,但由于分項工程建設的階段性,某些環保措施不一定達到其建設階段,比如施工營地仍在用不能進行拆除等,這種情況下,應參考“三同時”原則,對已開工建設的工程內容,必須進行相應配套的環保措施,并評判其運行效果是否達標。總結實際工作,蓄水階段驗收調查時,重點調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幾點:(1)實際建設工程內容包括工程建設內容、規模、地理位置,取土石料場、棄渣場的實際情況及與環評方案相比的變化情況。(2)規劃的符合性規劃方面主要是項目建設是否符合流域發展規劃,附有發展改革部門同意開展建設工作的意見作為附件即可。(3)占地由于蓄水前階段調查并非竣工調查,現階段未有準確的征占地情況匯總,在后期工作中,也會有部分規劃外新征地或者臨時征地歸還的,因此現階段驗收主要為整體征地占地的合法性,需要出具的文件包括有土地使用證、取棄土場使用合同、施工營地租賃合同等。(4)生態調查、保護和補償主要包括項目建設對所在地的生態影響及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一般情況下,水利水電項目的生態保護措施包括有:下泄低溫水的減緩措施、魚類保護措施和方案、陸生珍稀動植物保護、生態流量的下泄設施和計劃、珍稀植物移栽、珍稀動物人工培育和放養等。當以貨幣形式作為生態補償時,需要調查補償資金的落實情況。(5)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6)移民安置環境影響報告及其批復文件中,關注點在于當采用建設安置區形式集中安置移民時,安置區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措施落實情況。因此工作中,除需要調查移民情況、安置方式外,還需要針對移民安置區的水土保持和環境污染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當以貨幣形式補償時,需調查賠償資金的落實情況。(7)庫底清理1.3其他需調查的工作內容除1.2節中環評及其批復中常見的環保措施要求外,為滿足階段驗收調查報告要求,針對水利水電類項目,還需要進行以下內容的調查和匯報:(1)建設過程的環境監測落實情況及其結果匯編(2)監理制度的落實情況(3)風險管理調查(4)環境保護設計(5)污染物處理及排放情況(施工生活營地、作業面、倉庫、機修)(6)征地賠償、林木、青苗賠償情況(7)文物遷移的方案及其落實情況(8)施工期水土流失監測結果(9)施工對下游的影響(包括下游水文情勢變化及其生態影響,下游用水戶受影響情況及其處理措施)(10)施工期間,周邊居民的投訴反映情況及其處理方案。
2可獲得的材料及信息
調查單位進行工程項目整體驗收時,必須了解整個水庫工程的施工建設內容、過程、步驟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建設管理文件,以便獲得相關的信息。整體驗收其間,可參考(HJ464-2009)中5.1章節內容出列的資料清單進行資料調查,但蓄水階段的調查中,以上資料清單中的內容可能是未編制(或收集)的,甚至需要調查單位代為提醒建設單位補充部分資料。由于水利水電項目為大型建設項目,建設過程參與設計、施工、建設、管理、安全、質量監管等參建單位多,涉及的大小事項均有記錄,文件眾多,格式不一,不可能一一研讀,加上建設過程文件不一定能及時歸檔,作為調查單位,并不能只單靠與建設單位接觸解決所有文件和材料的獲取問題。下文就某水電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概述項目在下閘蓄水時的工程進度,對下閘蓄水時已有材料進行匯總,為以后同類型項目材料收集工作提供參考。2.1該水電工程項目蓄水前階段環保竣工驗收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有:(1)工程的籌建(水文、地質、文物、礦產勘查,可行性研究及專項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征地,移民安置規劃等)(2)工程施工準備(“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工廠設施、生活及辦公房屋、場內公路)(3)部分主體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主壩和副壩填筑及庫周防滲、導流泄洪洞的建設、生態放水管的敷設、電氣及金屬結構、水道及廠房工程土建工程)(4)廠企拆遷、移民安置(5)樞紐工程導(截)流驗收(6)庫底清理(7)庫內地形的測量其余工程內容和進度要求可參見《水電站建設工程蓄水驗收管理辦法(試行)》(水電規計[2007]0009號)。2.2對應上述工程進展,調查單位可采用材料有:(1)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含附圖、附件)及其批復;(2)當地環保部門關于項目采用的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資料;(3)可行性研究報告(含附圖)及批復;(4)初步設計及批復(如有,含附圖),其他設計文件(包括六大專項報告:水資源、地質災害、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施工總布置規劃、移民安置規劃);(5)征用土地批文及附件;(6)征地、拆遷、移民安置協議;(7)下游用水戶補償合同;(8)環保措施建設、管理合同,垃圾收運合同;(9)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監測、監理合同;(10)主要材料采購合同;(11)生態補償協議、合同;(12)(蓄水階段)工程建設報告(或蓄水階段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報告);(13)水土保持監測(月/季/年)報告、水土保持監理(月/季/年)報告;(14)環境監測(月/季/年)報告、環境監理(月/季/年)報告;(15)已完成工程的施工總結(主要為公路系統、庫底清理);(16)庫底清理專項驗收意見;(17)征地移民專項階段驗收報告;(18)當地環保部門收集到的居民投訴、意見;(19)應急預案及環境管理體系說明;(20)施工期間施工、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等相關視頻、照片影像資料。需要說明的是,配合工程下閘蓄水進度需要,下閘蓄水前,應當取得環保部門的階段驗收批復。因此,計算現場調查、報告編制、開展評審會及等待批復的工作時間,按照經驗,最晚在下閘計劃時間的6個月前,調查單位就必須進入工程現場。因此,調查單位初次進駐時工程施工進度和相關文件材料的編制進度都未達到下閘蓄水要求。同時,蓄水階段也未編制工程變更總結,調查單位需要就工程實際建設內容與環評階段建設方案進行一一比對,認真校核。
3驗收常見的存在問題及建議
3.1建設單位施工過程無專人負責環保方面的監管
綜合探究課分析論文
[摘要]如何上好綜合探究課,探究從哪里開始,該讓學生探究什么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該怎樣開展探究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探究活動中又該如何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是上好綜合探究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一教學案例入手,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健詞]綜合探究課案例描述教學反思
一、案例背景
《來自家鄉的報告》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探究課。每次上綜合探究課,我都覺得有心理壓力,開展綜合探究活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活動設計得很精彩,問題設計好像也能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的熱情往往不高,甚至有時課堂里出現大多數學生冷眼旁觀的現象,最后導致探究活動無法順利開展下去,只得教師自己唱完“獨角戲”。如何上好綜合探究課,探究從哪里開始,該讓學生探究什么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該怎樣開展探究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探究活動中又該如何處理好教師與學生
的關系,這是上好綜合探究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二、案例描述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應本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原則,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結合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等,開展一些適宜的實踐性探究和學習。
關鍵詞:實踐性探究學習;實踐能力;創新精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由學生自己策劃、動手執行及進行自我評估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生在研習一個特定專題的同時,不僅可以使自己的現有知識得到運用發揮,還可能從中發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學習水平得到綜合提高,并獲得一種自主地建構知識的能力,最終達到學會如何學習,懂得如何獲取知識的目的,激發自主學習的精神。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不僅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而且還是一門跨領域、門類比較復雜的學科,是非常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但鑒于小學生知識結構簡單、認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小學科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應本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原則,以課本所學內容為基礎,結合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等,開展一些切合實際的探究性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和各校科學骨干教師將自己所在學校的小學生分成了兩個年齡段,即三四年級學生年齡段和五六年級學生年齡段,分別作了如下嘗試。
一、研究性學習在三四年級學生中的嘗試
利用科學實驗、集體活動、制作科學小報等形式將實踐探究活動開展起來,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和自信心,并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1.利用科學實驗,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觀察、動手能力例如,三年級的《種植鳳仙花》《蠶的一生》,四年級的《花、果實、種子》等課,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實驗比較進行記錄。許多學生在家中種植了鳳仙花,并做好了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的記錄;許多學生從校門口的小店買了小蠶和桑葉,從小蠶長成大蠶到吐絲作繭,這些過程他們都做了詳細的記錄。這樣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校學生低碳生活狀況調查資料
一、問題
低碳生活一直是熱議的話題。“低碳生活”和“眾人眼中的低碳環保”,我特地去做了一次“低碳新生活,你了嗎”的調查。
二、調查
網上向同學朋友和陌生人隨機發放、向爸爸媽媽里的人隨機發放問卷的調查(問卷和調查結果數據見附件)。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了41份。
三、從調查報告中看的眾人眼中的低碳環保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熟不熟悉低碳生活”,熟悉各占了一半一點,不熟悉占了很小的一,說明大家對“低碳生活”多多少少經歷過,也耳聞過了。
學校低碳生活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
低碳生活一直是熱議的話題。“低碳生活”和“眾人眼中的低碳環保”,我特地去做了一次“低碳新生活,你了嗎”的調查。
二、調查
網上向同學朋友和陌生人隨機發放、向爸爸媽媽里的人隨機發放問卷的調查(問卷和調查結果數據見附件)。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了41份。
三、從調查報告中看的眾人眼中的低碳環保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熟不熟悉低碳生活”,熟悉各占了一半一點,不熟悉占了很小的一,說明大家對“低碳生活”多多少少經歷過,也耳聞過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分類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