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友之道

時間:2022-07-28 01:18:00

導語:的交友之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待人接物很有人情味,并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做事以事論,私交以私交論,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老人家一席話,反映出他在做人與處世中的特點,具體表現為至誠、至信、至義。

交友至誠

至誠相交,傾之肺腑,這是私交的出發點。在交友過程中,從不以領袖自居,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與人平等相處。

以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為例,這個1936年就沖破重重阻力,冒著生命危險,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在與初識后,便對廣博的知識、睿智的頭腦、簡樸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憋了一肚子的好奇要問,于是分組列出了一大串問題請回答,但很快又為自己“愛追根究底又感到很不好意思”。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爽快地說:“如果我索性撇開你的問題,而是把我的生平的梗概告訴你,你看怎么樣?”斯諾求之不得,于是,他們一談就是十幾個晚上。正因為的坦誠相交,才使斯諾對和中國革命有了一個比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才有了轟動世界的真實報道《紅星照耀中國》(又譯作《西行漫記》),擴大了中國革命在全世界的影響。

處友至信

處友交友,以信為本,這是私交的支撐點。在交友的過程中,特別重信義講信用,不失信于友。他說:“力不可用于私人之交誼,用于私人之交誼則絕對無效。”

對書法頗有研究,尤其愛看書法書。有一次,聽說老朋友黃炎培那里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跡,便借來研讀,說好期限一個月。大約是真跡太珍貴,黃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個星期便頻頻打電話詢問值班室:主席看完沒有?什么時候還?如此幾次下來,有些生氣了,將手中的煙嘴往桌上一摔:“怎么也學會逼債了?不是講好一個月嗎?我給他數著呢!”喝了一口茶:“到一個月不還,我失信。不到一個月催討,他們失信。誰失信都不好。”可是,后來黃炎培憋不住又來電話,電話一直打到那里,先談一些別的事,末了還是問那真跡。問:“任之先生,一個月的氣你也沉不住嗎?”為此,笑黃炎培“不夠朋友夠英雄”。一個月的期限到了,將王羲之的真跡用木板小心翼翼地夾好,交待衛士零點前必須送到。衛士尹荊山說:“黃老那邊已經說過,主席只要還在看,盡管多看幾天沒關系。”擺擺手:“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義。”

待友至義

重情重義,有恩必報,這是私交的又一大難能可貴的特點。在交友的過程中,十分講義氣,并不因時間、地點、身份、環境的變化而沖淡友情。朋友有了困難,總要盡力給予幫助。

以章士釗為例。與之交往可以追溯到20年代乃至更早。當年,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的就曾受到章的幫助。特別是1920年春,為籌集建黨經費及送部分同志赴法勤工儉學急需一筆數額較大的費用,便到上海向章士釗求救。章士釗一口答應,隨即向工商界名流募集了二萬銀元全數交給,確實幫了大忙。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于是,從1963年開始,每年舊歷正月初二,便派一位秘書送上兩千元錢到章士釗家里,一直送到1972年滿二萬元。1973年,說,這個錢不能停,還要還“利息”呢。于是又派秘書送去兩千元,直至章老謝世。

不僅從經濟上報答章士釗,更從精神上給予寬慰,學術上與之交流,書信往來不斷。章士釗開始寫傳世之作《柳文指要》,就受到的支持,為此書二人多次切磋,不僅讀稿,還逐字逐句研究,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見。有趣的是,最初在收到章士釗的書稿后給章老送去桃子、李子各5斤,并附言:“古人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今奉上桃、李各5斤,哂納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