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社會公德 (1)
時間:2022-07-27 06:06:00
導語:你是否有社會公德 (1)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公德的內容
*五愛:五愛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把五愛表述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五愛不僅要在每個公民的身上體現出來,而且要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形成人與人之間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
愛祖國。是公民在歷史上形成的以自己的祖國的一種崇高的感情和責任,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在: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維護國家和利益,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愛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愛人民,對人民懷有濃厚、真摯的感情,是社會主義人際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公德的最高體現。愛人民就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切向人民負責,自覺維護人民的利益和權利,同一切危害億、背叛人民的行為伯斗爭。當人民需要的時候,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以至生命。愛人民還意味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發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在工作中講究職業道德,在社會生活中講究社會公德,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
愛勞動。我國憲法明文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要求人們把勞動作為自己的光榮職責,熱愛本職工作,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在勞動中發揮主要性和創造性,盡職盡責,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忘我的獻身精神,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把愛勞動作為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之一,作為人的美德的體現加以提倡。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勞動者受到黨和人民的極大尊重。
愛科學。科學不但是人閃征服自然、改造社會、造福人類的強大力量,而且也是人們達到精神解放和道德進步的武器。科學知識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陶冶人的性情,破除迷信愚昧思想,培養人的崇高的道德品質。愛科學具體體現在要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理論;要努力追求真理,善于在社會實踐中運用科學知識,并不斷檢驗和發展直理,提高認識世界務改造世界的能力,并敢于糾正錯誤,捍衛科學真理。
愛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人類迄今最先進、最合理、最美好的社會制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所做出的歷史選擇。熱愛社會主義,要求我們對社會主義祖國具有深厚的感情,對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堅定的信念,自覺地維護社會主義國家的利益,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統一富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反對并抵制任何詆毀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和行為。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勞動人民的美德。這一道德規范基本內容是:刻苦耐勞,辛勤勞動,同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國有句古話:"成由節儉敗由奢",這一道理,對國家建設如此,對家庭建設同樣如此。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首先要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奮斗,忘我勞動,并要珍惜國家財產和社會財富。在個人家庭生活中,雖然黨改革開放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但我們仍應奉行勤儉持家的方針,還應提倡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反對資產階級懶惰、奢侈的觀念,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斷發揚光大。
*團結友愛:中華民族歷來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親善關系,如"各為貴"成為世代相傳的名言。團結友愛是指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目標一致基礎上的信念和行動的統一。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各族人民為努力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國家,團結合作,共同奮斗。人與人之之間沒有什么根本的利害沖突,共同的事業要求我倦思想上精誠團結,把為實現共同理想視為自己的光榮職責和崇高使命。工作中同心同德,互相配合,積極協作。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誠摯友好。鄰里之間和眭相處,形成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熱情、友愛、各諧、熱烈的氣氛。堅決反對制造分裂、破壞團結和行為。
*誠實守信:誠實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守信指格守信用,履行諾言而有信。這種公德是人與人之間得以建立和諧關系的基本前提。"信"是中草藥儒家倫理的基本概念之一。儒家董仲舒把"信"與"仁、義、理、智"稱作"五常",作為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社會,誠實守信具有新的更為豐富的內涵;在政治生活中,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濟生活中,依法辦事,平等交往,信守合同;在其他日常工作中,高度負責,表里如一,實事求是;在人與人交往中,開誠布公,以誠相待。發揚誠實守信的優良作風,反對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言行不一,陽奉陰違的壞作風。這對于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禮貌待人:是指在社會生活和人們的交往中,言談舉止表現出來的對他人謙和恭敬,平等尊重,真誠溫雅,互助互諒,團結友愛等。禮貌待人既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質修養的外在表現,是一個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有機統一,也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助人為樂:是表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指把幫助別人看作一種快樂。人類在最初的生產活動中,由于生產力的低下,幫助別人和需要別人幫助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并逐步成為一種道德傳統。然而,隨著生產力和高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利已主義和金錢至上的觀念膨脹,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蒙上了商品交換的色彩。社會主義社會中助人為樂的道德傳統也同樣受到剝削階級思想觀念的侵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助人為樂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其主要要求是:把幫助他人作為已任,當發現他人需要自己幫助時,主要上前,無私相助,不以任何條件為前提,不要任何報酬。特別在危急關頭,如面對犯罪分子的侵害或在自然災害面前,能夠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見義勇為。我們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抵制那種唯利是圖,見難不助的不正之風,使助人為樂的風氣在全社會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