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陽光灑向角落

時間:2022-06-05 04:16:00

導語:把陽光灑向角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陽光灑向角落

處在角落里的孩子是班級的“弱勢群體”,他們更需要關愛。多給他們一縷陽光,他們的心靈就多一點溫暖,他們的人生就多一片燦爛。

案例一:

五年級辦公室地上,蘭花豆撒了一地。劉宇清站在辦公室中央,怒目圓睜,盯著朱老師,眼淚直往下掉。“怎么啦?”我很驚訝。因為我從教以來從沒見過學生敢拿眼睛瞪著老師。朱老師開始講述他知道的情況:課上,劉宇清吃蘭花豆。你看看,他這種態度!說罷,朱老師忿忿不已。一旁,體育老師講起了劉宇清的“動人”往事:這個小家伙在四年級時就常和老師對著干。

事情真相:

早上,爺爺讓劉宇清把蘭花豆放在書包里,讓他餓了拿出來吃。后座的同學知道了,硬要問他要,他只好給了一顆。可是,上課時,后座的同學把豆掉地上了。朱老師聽到響聲,問起豆是誰的,他就被帶辦公室來了。

分析:有時候,教育者的“野蠻教育”使孩子產生的逆反心理,切斷了師生溝通的渠道,使“溫暖的陽光”變成了“灼熱的火球”。

學生情況:

父母迫于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劉宇清是個“留守孩子”。他不愛正眼看人,必要時,也只是從眼角處匆匆一瞥就低下頭去了。

學生心理分析:

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常將自己隱藏在角落里。快樂的陽光很難照到他的身上,長期累積的心理陰影讓他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等一系列認識出現了偏差,來自家庭、學校和自身的壓力使他的心靈空間越來越小,內在的動力越來越小

策略:

1、

了解事情真相:在一些自己不希望看到的情況發生后,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冷靜地了解事情真相、冷靜地和孩子溝通、冷靜地處理。

2、

適度安慰:在孩子受委屈、被人誤解時,教育者要“感同身受”。教師愛的源泉是治療孩子心靈創傷的圣藥。

3、

幫助他融入集體:組織“手牽手、心連心”隊活動,有意識地讓班隊干部幫助他參與到活動中來,享受集體的溫暖。

4、

學會解釋:讓孩子學習解釋的方法、態度和語言的組織。在別人對自己的行為發生誤解時進行合理有效的解釋。

5、

讓他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我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我關心集體,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像個小猴子,雖然有缺點,但很可愛”

“我不是愛哭的孩子”……

案例二:

大掃除剛過,樓下的袁老師拉著劉宇清來到我面前告狀:他把水從三樓往下灑,我們班同學身上都濕了,你看,他還這種態度。袁老師氣得臉都綠了。

事情原委:

幾個同學在玩氣球,劉宇清發明了往氣球里灌水的玩法,一不小心,氣球破了,水就從三樓往下澆。

策略:

1、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錯誤,勇于面對錯誤、承擔責任。

2、學會道歉。讓孩子知道道歉的方法、態度和措詞。

3、通過討論,引導孩子玩安全、有意義的游戲。

4、組織安全知識演講,提高孩子預見危險的能力。

5、使孩子認識到發明創造是好事,要將“金點子”使用在正確、有價值的方面。

思考:

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劉宇清的個性發生了改變,在學習、行為習慣方面與其他孩子的交往方面進步很快。老師們有目共睹、贊不絕口。由此,我不禁想到,在授予孩子規范知識與社會責任的同時,應該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耐心、溝通、誠信是教育的三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