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14:45: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專職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區民警專職化情況匯報

*派出所積極探索勤務工作模式,大膽嘗試社區民警專職化道路,并取得明顯實效。自率先實行責任區民警“一區一警”工作制以來,該所民警的辦案能力、工作積極性及群防群治工作成效等多個方面明顯提高。同時,由于群眾關注的治安熱點問題得到及時查處,群眾的滿意度明顯上升。

*派出所成立于2008年9月,轄區內行業場所眾多,

治安狀況復雜,為了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勤務工作模式,該所在充分醞釀調研的基礎上,于今年2月中旬開始,正式啟動以社區民警專職化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警務建設,在全局率先實行了責任區民警“一區一警”工作制。

實行“一區一警”后,為了確保社區民警能真正沉下去做好責任區工作,以取得預期的工作成效,該所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完善和保障:一是明確社區民警工作職責。規定社區民警的主要工作陣地就是社區警務室,并著重做好五項工作:社區安全防范網絡的組織、聯絡,治安管理的服務與檢查,社情民意的收集、上報,協助社區(村)調處矛盾糾紛及配合刑事民警開展案件線索的調查,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二是明確內部保安跟班制和社區民警日常工作聯勤制。按每名社區民警配備一名內部保安進行配置,不足部分從社區保安隊伍選調,在此基礎上,規定相鄰的兩個社區民警實行日常工作聯勤,相互配合。三是明確民警下社區的工作時間和相關要求。規定每個社區民警一周確保有三天能到社區工作,社區民警到社區工作時必須先到社區警務室和社區居委會報到并定期召開社區民警工作交流會。另外,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經常到社區實地查訪了解民警的工作情況和見警率、群眾滿意度等情況。四是明確值班接處警等日常工作運轉機制。派出所值班分五班輪轉,采用接處警主、副班制和辦案坐堂制,并以班為單位,每個民警輪流負責接警、巡邏、辦案。

實行社區民警專職化后,*派出所在以下五個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

一是民警的辦案能力和積極性明顯提高。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專題輔導和嚴肅工作紀律要求,該所民警的思想認識逐步統一,接處警業務能力不斷提高,現該所110接處警工作已基本達到了專職接處警水平。同時,以前的專職接處警民警調到社區民警崗位后,學習辦案的欲望得到了滿足,有了更加多的鍛煉機會,工作積極性得到了激發。

查看全文

專職工作范化建設思考

隨著城市體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社會結構、組織形式、經濟成份、利益分配、就業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關系、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全方位、深層次的變化,這些變化給作為城市基層社會結構主體的社區以及社區黨建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對于承擔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市社區的組織、推動和實踐職能的社區專職工作者而言,是一種新的壓力,也是一種新的挑戰。積極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規范化建設,健全和完善以社區黨員隊伍為核心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管理體制,成為鞏固黨在城市社區的執政基礎、提高黨在城市基層執政能力的必然選擇和現實要求。

一、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規范化建設的背景分析

就總體而言,我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是一支作風較硬、能力較強、奉獻精神較好的隊伍,但也不必諱言,還存在不少“不適應、不符合”之處,具體地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對照為社區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要求有不相適應之處。隨著城市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員由各色各樣的單位涌進社區,迅速膨大的社區人口也帶來了大量原屬于單位體制下的問題和矛盾,這些問題必然增加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工作難度。行政性的、指令性的管理方式顯然已經落后于形勢的要求,以服務群眾為主導的軟性管理方式開始走上前臺。特別是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群眾對社區黨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變化,希望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提供優質服務的愿望十分強烈。但從實踐的情況來看,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應對這種轉變、應對這種需求的準備不足,把握群眾需求、提供高效服務的能力有明顯的不相適應之處。

2、對照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工作要求有不相適應之處。由于單位體制的逐步改變,各級組織布置的涉及社區的工作任務也逐漸增多,主要由各級社區專職工作者來組織實施完成。客觀地講,任務的完成情況還是比較好的。但從投入、產出的比較上可以看出,這其中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專職工作者往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任務的完成是艱難的。排除客觀條件的制約,執行力的不足才是真正內在的局限。勉力為之的最終結果是難以提高工作績效,也影響到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整體形象。

3、對照構建“和諧社區”的奮斗目標有不相適應之處。黨和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作為這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諧社區”因而也成為社區居民群眾和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共同目標。但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和諧社區”的建設任務顯然又是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全新挑戰。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地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查看全文

我國人大代表專職化評析論文

實行人大代表專職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制度上的建構,又有觀念上的轉變。因此專職化的實施措施也就是綜合體系。

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湖南省代表團提出的首份議案就是要求設立專職人大代表。該議案認為,目前的兼職代表有自己的工作單位和任務,人大會議結束后,各級代表都回到了自己的單位,沒有更多時間、精力、財力去體察民情、民意,了解本地區各方面的情況。即使在開會前收集了解一些情況,也僅限于本行業、本單位,沒有全局性。代表想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也無足夠的時間、財力和物力保障。因此,設立專職代表,可以使代表集中精力深入基層,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分布在不同區域的人大代表通過互通信息,全面反映各方面的情況[1]。對于人大代表的專職化問題,理論界已經提出不同的意見。然而,作為人大代表向全國人大提出有關這一方面的議案則是第一次。這也說明人大代表的專職化問題已不僅僅停留在學術界的討論,更重要的是身臨其境的人大代表已經認識到兼職化所帶來的各種弊端。那么,人大代表的兼職化會帶來哪些弊端?而要實行專職化又應當如何操作?本文試圖在這些方面作些探討。在進行具體的論述前,先了解國外有關議員專職化的情況。

國外有關議員專職化的特點

就世界各國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來看,有的屬于專職的議員,有的屬于兼職的議員。但從現代國會制度發展的要求上看,實行議員的專職化是一種普遍趨勢。在已經實行專職化的國家中,以美、英、法、德等國最為典型。總括這些國家的做法,其議員專職化制度體現出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用憲法將議員的專職化固定下來,使之成為一項基本制度,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得違反。如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六款規定:“參議員或眾議員在當選任期內,不得被任命擔任在此期間設置或增薪的合眾國管轄下的任何文官職務。凡在合眾國屬下任職者,在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擔任任何一院議員。”瑞士聯邦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聯邦委員會[2]委員以及由聯邦委員會任命的官員,不得同時兼任國民院議員。”換言之,國民院議員不能由聯邦委員會委員或政府其他官員來兼任,從而排除了議員兼職的可能性。法國憲法盡管沒有直接規定議員不得兼職,但是卻授權有關組織法對議員不得兼職作出具體規定,從而使禁止議員兼職具有了憲法依據。其他國家的憲法對此問題的規定大致相同。這些國家之所以規定議員不能兼任其他職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如果議員兼任其他職務,容易使議員分散精力,從而不能高質量地履行議員職責;二是如果作為權力機關組成人員的議員兼任其他職務,往往會造成監督者與被監督者集于一身[3],從而使西方國家所倡導的權力制衡的政治體制流于形式。

第二,規定了議員的年薪制度。年薪制是議員專職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因為在議員專職化的國家中,國會議員不僅僅是一種“稱謂”,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種職業而存在的。既然是職業,如同其他職業一樣必須有薪金作為保障。如果沒有年薪作為基礎,議員的專職化就不可能實現。因此,凡是實行議員專職化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地規定了議員年薪。如美國議員的年薪是75100美元[4],英國議員每年12000英鎊,荷蘭下議員年薪為70000盾[5]。從年薪的標準上看,這些國家議員的年薪與其他行業人員的年薪相比,都保持了較高水準。如美國議員的年薪就相當于行政部門副部長的薪水,而眾議院議長的年薪與副總統、最高法院首法官大體持平。議員的年薪之所以保持了較高水平,主要是因為,國會是權力制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議員的薪水低于其他部門相應工作人員的薪水,既削弱了議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在人們的觀念中也會形成議員的地位低于其他公職人員,從而無法形成制約機制。

查看全文

社區專職規范化管理試論文

根據省委組織部和省民政廳的統一部署,我市從2004年6月開始,利用一年時間,在**市和**區開展了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今天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對我市的試點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并就在全市面上推行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剛才,**區和**市兩個試點單位對各自在試點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分別作了交流,講得都很好,各具特色,也比較有成效。下面,我根據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講三點意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扎實推進

一年來,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試點單位把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去年召開的全國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任務,作為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的有效途徑,作為爭創“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城”的有力舉措,加強領導,探索實踐,各項措施得到了較好落實。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加強組織領導,形成試點合力。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單位以及各試點單位的有關領導同志,充分認識到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始至終按照各級的目標任務和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自覺履行職責,制訂詳細方案,落實試點舉措,有序開展工作;自始至終把握試點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合力推進工作;自始至終認清試點工作的探索性和艱巨性,把握輿論導向,加強輿論宣傳,保證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的穩定,良性推進工作。在整個試點期間,市有關職能部門召開的碰頭會就達到xxxx。與此同時,市、轄市(區)兩級試點工作辦公室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把握工作進度,加強組織協調,按照省委組織部和省民政廳的要求,如期完成試點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

2、深入調查研究,強化理論指導。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各試點單位把調查研究貫穿于試點工作的全過程,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摸索規律。市委組織部、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為了研究制訂相關文件和政策措施,多次深入基層,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形式,聽取試點單位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鐘樓區以試點為契機,從構建社區基層民主建設新體系、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能力建設新體系、落實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職責新體系的角度出發,對如何構建民主開放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選拔任用機制、如何暢通社區專職工作者“上”與“下”的渠道等六方面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并落實責任,撰寫論文,用于指導實踐。溧陽市結合社區的實際,通過調查研究,在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的模式上突出了“三個轉變”,即,在領導機制上由各自為戰向整體聯動轉變,在管理機制上由單一管理向系統管理轉變,在目標機制上由短期行為向長期規劃轉變。

3、注重學習借鑒,把握試點方向。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試點單位的有關領導同志堅持把學習作為有效開展試點工作的重要手段,作為拓寬工作思路的重要途徑,作為確立各類政策標準的重要依據。一方面,認真學習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和社區工作經費等有關文件精神,重點學習中辦轉發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省委組織部《關于將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及社區專職工作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通知》和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領會文件精神,明確試點目標,把握試點方向。另一方面,學習社區建設先行地區關于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的好經驗和好做法。試點工作啟動之初,市民政局牽頭組織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單位和試點單位的有關負責同志,先后赴深圳市、佛山市、寧波市和杭州市,學習考察社區建設特別是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大家既拓寬了視野,感受到先進地區對社區建設的重視程度、先進理念、規范管理和資金投入等情況,又看到了自身差距,進一步增強了做好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4、積極探索實踐,積累試點經驗。任何借鑒經驗必須通過實踐檢驗,才能成為切合本地實際的工作措施;任何創新理念必須通過實踐轉化,才能成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高度重視試點工作中的探索實踐,高度重視對試點單位的實踐指導,使各類文件和政策措施的制訂,具備了比較客觀的實踐基礎。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制定計劃,借鑒社區建設先行地區的做法,開展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培訓。同時,指導溧陽市和鐘樓區做好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選拔任用工作;指導鐘樓區結合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實際,制定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職責和年度實績考核辦法,并付之于實踐,較好地激發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積極性。鐘樓區立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市有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中心、組建“講師團”、制定培訓規劃,初步建立了“有基地、有人員、有目標、有內容、有考核”的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體系。

查看全文

強化六項措施 推進調解主任專職化建設

今年來,區司法局按照市、區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調解組織建設,夯實基層工作的一系列指導精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尋求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層的最佳結合點,采取六項措施狠抓了村級調解主任專職專職化建設,形成了由黨政領導掛帥、司法所牽頭、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格局。經過近一年的試點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強化司法行政機關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全面改革調解隊伍管理模式,不斷加強調解隊伍的組織建設、專業建設、保障機制建設和業務建設,實現調解主任專職化、調解業務專業化、調解工作規范化。構全面建立調處及時、運轉有序、合法高效、保障有力的人民調解隊伍新體制,健全和完善全區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使其成為化解和調處社會矛盾糾紛更加堅實可靠的“第一道防線”。

一是抓基層調解組織網絡建設,選配高素質的村(居)專職調解主任,實行調解主任專職專用。區局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城市社區建設實際,建立以區人民調解指導委員會為統領,鄉鎮(街道)司法所為紐帶,村(居)調委會為基礎,調解小組及“十戶三員”(法制宣傳員、糾紛信息員、人民調解員)為依托,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協調統一、密切配合的立體防范“大調解”體系。經過司法所和村(居)委會嚴格考察推薦,一大批懂法律、政治可靠、公道正派、群眾威信高、熱心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人,經培訓合格,由區司法局統一頒發證書,持證上崗調整充實到調解主任崗位上來。基層調解主任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文化程度、工作態度、責任心得到提高。至目前,全區各鄉鎮(街道)已建立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212家,調解人員1120人(其中鄉鎮(街道)調委會11家有調解員202人,村級調委會201家有調解員918人)。

二是狠抓調解主任素質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提高調解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講奉獻、群眾威望好的調解主任隊伍。區局制定下發了《加強調解主任教育培訓和例會制度》文件,定期組織全區調解主任進行隊伍整頓和業務技能培訓,將考試成績作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標。各所堅持每月例會制度,采取培訓和以會代訓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調解主任教育培訓力度。對提高基層調解人員的調解技能和工作水平,增強化解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的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年各所共舉辦人民調解員培訓班28次,培訓人數達900余人。

三是建立目標考核獎懲制度。司法所與各村(居)專職調解主任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普法宣傳、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量化分解,與工資、補助掛鉤,實行月考、季評,年終總評,獎懲兌現。對矛盾糾紛調處不當、控制不力導致矛盾糾紛激化、或預防、控制不力出現越級上訪事件的,司法所對其實行一票否決。

四是建立健全調解主任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各鄉鎮(街道)建立調解主任工資、補助專項資金,村(居)調解主任月補助,由鄉鎮(街道)財政全額負擔,定期撥付到司法所,由司法所負責發放,確保足額到位;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有集體收入的村(居)可以在鄉鎮(街道)補助的基礎上,每月適當增加部分補助。使調解主任的月工資由原來的20元增加到現在的80元,免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極大地調動了其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一批重大的、群體性的、易激化的社會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熱點矛盾糾紛在其耐心細致的工作下紛紛得以解決。

查看全文

領導在專職工作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根據省委組織部和省民政廳的統一部署,我市從2004年6月開始,利用一年時間,在溧陽市和鐘樓區開展了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今天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對我市的試點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并就在全市面上推行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剛才,鐘樓區和溧陽市兩個試點單位對各自在試點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分別作了交流,講得都很好,各具特色,也比較有成效。下面,我根據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講三點意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扎實推進

一年來,全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試點單位把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去年召開的全國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任務,作為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的有效途徑,作為爭創“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城”的有力舉措,加強領導,探索實踐,各項措施得到了較好落實。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加強組織領導,形成試點合力。市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單位以及各試點單位的有關領導同志,充分認識到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始至終按照各級的目標任務和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自覺履行職責,制訂詳細方案,落實試點舉措,有序開展工作;自始至終把握試點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合力推進工作;自始至終認清試點工作的探索性和艱巨性,把握輿論導向,加強輿論宣傳,保證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的穩定,良性推進工作。在整個試點期間,市有關職能部門召開的碰頭會就達到6次。與此同時,市、轄市(區)兩級試點工作辦公室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把握工作進度,加強組織協調,按照省委組織部和省民政廳的要求,如期完成試點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

2、深入調查研究,強化理論指導。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各試點單位把調查研究貫穿于試點工作的全過程,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摸索規律。市委組織部、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為了研究制訂相關文件和政策措施,多次深入基層,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形式,聽取試點單位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鐘樓區以試點為契機,從構建社區基層民主建設新體系、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能力建設新體系、落實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職責新體系的角度出發,對如何構建民主開放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選拔任用機制、如何暢通社區專職工作者“上”與“下”的渠道等六方面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并落實責任,撰寫論文,用于指導實踐。溧陽市結合社區的實際,通過調查研究,在社區專職工作者規范化管理的模式上突出了“三個轉變”,即,在領導機制上由各自為戰向整體聯動轉變,在管理機制上由單一管理向系統管理轉變,在目標機制上由短期行為向長期規劃轉變。

查看全文

干部專職化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事務運行管理機制,特別是推進農村干部隊伍規范化管理,根據市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街道通過深入走訪、座談調研,結合市委組織部《關于建立農村主要干部規范化管理機制的意見框架》和本街道實際,制訂出臺了《街道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事務運行管理機制的試行意見》,開始探索實踐村干部專職化之路。

一、村干部專職化主要內容

《試行意見》分別從積極推進農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全面實行農村干部上班固定工時制、切實加強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運作、進一步建立完善農村干部考評機制、規范專職干部薪酬標準五個方面對加強和規范村級事務運行管理機制作了規定。而農村干部專職化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四個原則上:一是分類管理原則。推進農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分專職主要干部和專職非主要干部兩個類別。專職主要干部從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中選任。專職非主要干部主要從事村日常事務的處理及為村民群眾服務等服務類崗位,從村兩委會成員中選聘,確因工作需要也可從村兩委會成員以外選任。專職主要干部和專職非主要干部的選用條件作了統一規定,但采用不同選用程序:

(1)專職主要干部的選用程序:先由各行政村主要干部結合本村、本人實際情況對照農村專職干部選用條件向所在農村總支提出專職化申請;農村總支綜合現村干部平時工作情況,提出選用人選初步意見,報請街道黨工委審核同意后,確定專職干部人選,并報市委組織部審核備案。

(2)專職非主要干部的選用程序:由各行政村黨組織具體負責實施。專職人選由村兩委會提出初步意見,可優先從村兩委會成員中選用,確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從村兩委會成員以外選用。專職人選須經村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報相應農村總支和街道組織辦備案。在任職期限內,各村黨組織可根據選用人員平時工作表現情況作適當調整,并報街道組織辦備案。

二是精簡實效原則。對符合條件且能脫產進行全日制上班的村主要干部,街道鼓勵他們實行專職化,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莊建設發展上。而對各村專職非主要干部,街道主要通過核定職數的方式來保證既有人辦事,又不致于人浮于事。根據文件規定,在冊戶籍人口200戶以下的村原則上設1名,201-500戶的村可設2名,501戶以上的村可設3名(也可少設)。情況特殊村,可根據事務工作量和村級集體經濟承受能力等情況,經街道批準同意后適當增加職數。大學生村官不占村專職干部職數。結合農村專職干部的選用,同時做好選好配強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工作。中心工作人員實行一人多崗、交叉兼職,并明確具體的崗位職責,正常性地開展民政殘聯救助、勞動就業保障、衛生計生、外口管理服務等便民服務事項辦理工作。村文書、婦女主任、大學生村官等人員原則上都在便民服務中心(大廳)進行辦公。

查看全文

關于鄉鎮農村指導員專職化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兩年來,××縣農村指導員工作運行良好,成效顯著。但對鄉鎮派出指導員的管理是農村指導員工作中的一根軟肋,由于鄉鎮派出的指導員是農村指導員隊伍中數量最為龐大的組成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職責不夠明確、精力不夠到位等問題。為了充分發揮鄉鎮派出指導員的作用,原創:進一步完善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2005年××縣把××鎮確定為鄉鎮農村工作指導員專職化試點單位,積極探索鄉鎮農村指導員專職化工作。現以××鎮試點工作的個案為例,對其幾個月來的鄉鎮指導員專職化運行情況進行調查,然后由點及面分析鄉鎮推行農村指導員專職化過程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一、××鎮實行農村工作指導員專職化工作概況

××鎮位于××縣城西南面,全鎮土地面積為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占75%,人口31973人,2004年人均收入2272元,是全縣25個欠發達鄉鎮之一。全鎮設一個辦事處17個行政村,鎮機關工作人員共65人,其中行政28人、事業37人;班子成員12人,正副職調研員2人,長期生病不能正常參加工作1人,帶薪讀研究生1人,年齡在50周歲以上4人。

(一)主要做法

1、擇優派人。在選派專職農村指導員時,著眼于選派能力強、志愿服務農村、群眾歡迎的干部,面向全鎮正式在編的年齡在53周歲以下(195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行政、事業人員(不包括縣管干部),采取指導員與村領導班子“雙向選擇、競爭擇優”辦法,公布指導員的候選人員名單,先由村民代表初步選擇自己想要的指導員,由指導員初步選擇自己想去的村,在雙方選擇意向的基礎上,再由鎮領導班子結合指導員的能力和各村的難度系數擇優派人。最終挑選了6位行政人員、11位事業人員,聘為全鎮17個行政村專職農村指導員,聘期為一年。

2、明確職責。

查看全文

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思考與建議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當前,錫山正處于社會轉型、經濟調整的關鍵時期,社會階層價值取向的分化,極易引發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社區在調處社會矛盾和糾紛中,既能夠起到減震器作用,也可以避免政府與不同利益群體間的直接對立,把各種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最初的萌芽階段。社區專職工作者處于社區建設的第一線,肩負著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服務居民的重要責任,在和諧社區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盡快建設和提升一支與新形勢新任務相符合的年輕化、知識化、職業化的高素質社區工作者隊伍,成為深化社區建設基礎環節的當務之急。結合錫山區社區建設工作實際,筆者就錫山區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掌握了較為詳實的工作材料,并進行了分析與思考,并就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出粗淺的設想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我區于20*年初撤市設區,目前有人口40.157萬人,共39個社居委,77個行政村。現有社區工作專職人員362人,從人員組成結構看,主要由社區(村)兩委會班子成員與社區專項條線工作人員組成。其中,社區(村)兩委會班子成員215名,社區專項條線工作人員92名;從文化程度看,中大專以上學歷276人;從政治面貌看,黨員208人;從年齡結構看社區專職工作者30-45歲的219人,平均年齡40歲。

近年來,錫山區創新社區管理機制,優化公共服務形式,倡導和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的進程,初步確定了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三年工作目標,明確要求三年內全區范圍內力爭培養取得一定資質認證的社區專職工作者100名,為社區建設提供充裕的后備力量與人才支撐。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區的社區建設專職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

——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整體結構得到優化。一是以換屆選舉為抓手,提升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綜合素質。2007年是換屆選舉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密部署,依法實施,按照上級換屆選舉專題會議精神和相關文件要求,在選舉方式、候選人員資格要求等方面明確要求社區居委會新選出的班子成員的文化程度在中專或高中以上的應不低于80%,班子成員中女性應占一定比例。通過民主推薦、依法選舉、公示選舉結果等法定程序,調整和充實了一批年紀輕、文化高、能力強、作風正,熱愛社區工作的新生力量,社區專職工作者在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年齡結構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優化和提高,為全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二是以公開招聘為手段,拓展社區專職工作者引入渠道。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運用公開招聘的方式,由區組織部門出面,面向社會,根據培養年輕干部的計劃安排,啟動“大學生村官”實事工程,筑巢引鳳、吸賢納義,號召社會有志之士、高校畢業生等投身社區建設。通過對社區空缺崗位信息公開、操作流程公開、招聘程序公開、招聘結果公開等主導環節的嚴格把控,把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懂管理、善經營的社會人才吸納進來,為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年輕化、知識化、職業化、規范化進程創造了條件。

——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整體服務能力得到加強。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社區專職工作者業務水平。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社區專職工作者業務培訓的力度,區、鎮(街)切實根據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的總體要求,實行社區干部分類培訓。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充分利用換屆選舉帶來的良性工作效應,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定期組織對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進行業務能力的系統培訓。一方面,聘請資深專家采用集中學習、以會代訓、專題講座、村(居)民論壇、研討交流等方式針對新時期下的農村工作、社區建設工作等面臨的問題與困惑進行專題的講座、授課與交流,增強其感性認識與理性研究,提升理論水平,改變思想觀念,豐富工作方式與手段,提高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以全國首次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為契機,鼓勵廣大社區專職工作者踴躍報考,明確要求各社區(村)確保一名人員參考,為社區擁有更多的取得相應專職資格認證工作人員提供基礎保障。截止目前,全區分別有35人取得了助理社會工作師和6人取得了社會工作師的資格證書,為社區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加強與兄弟市區的橫向聯動,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社區建設等工作的寶貴經驗,拓展工作視野,大膽實踐,培養和提升其創造性開展工作的水平。二是深入推進“服務進社區”活動,增強社區專職工作者服務能力。2008年,區委、區政府從構建具備錫山特色、功能完備、覆蓋全體居民的社區服務體系總體目標任務出發,全面推行了“服務進社區”系列活動,確定了以“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自助互助服務、黨建服務”為主的四大服務體系,制定了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三年目標任務,對目前社區承接的服務工作進行全面梳理與篩選,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務運作機制。積極探索了便民利民服務、自助互助服務的有效開展途徑,社區通過開設司法援助、健康咨詢、家政服務、群防群治等服務內容,對社區專職工作者工作職責、服務環節、服務流程、辦事時效等進行明確,不斷加強了社區專職工作者的服務理念與服務能力,發揮了基礎性的協調作用。

查看全文

干部職業化問題思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工會工作面對著全新的環境,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當前突出的問題,是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難、開展活動難、維權難”的三難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除法律、政策環境等因素外,關鍵就在于實現基層工會干部職業化。

基層工會干部兼職帶來的問題

目前,基層工會干部兼職的并不在少數,特別是在非公有制企業。基層工會干部非職業化給工會工作帶來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工會主席維權底氣不足。在非公有制企業,由于勞動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工會主席的身份也隨之轉變。作為經營者的雇員之一,工會主席與企業經營者身份地位實質上的不對等,使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作只能是形式上的“維持”。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維權底氣不足,小心翼翼。

基層工會干部的主要精力不能全部放在工會工作上。在非公企業由于工會工作得不到企業主應有的重視,工會工作內容都是費力而又不討企業行政好的事情,所以,久而久之,工會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必然受到削弱,工會工作只能是應付差事,或是被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層工會干部學習培訓得不到落實。新時期隨著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的復雜化、多元化,給工會干部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如果基層工會干部是兼職,學習培訓時間就很難得到保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