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種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18:03: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制種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制種技術

玉米制種技術

1選地

制種地的選擇和與農戶的合作是玉米制種獲得高產的制勝因素。選擇制種地的先決條件是種植地點是否適合自交系生長發育。其次,要考慮到溫度的變化范圍和常見的害蟲威脅,還要檢測當地的地形特征、固有肥力和自然雜草的情況,避免因貧瘠和雜草帶來田地不均勻的問題。為防止出現乳生玉米的情況,最好避開前茬是玉米的田塊。另外,還要考慮到相鄰田塊的條件,弄清是否需要隔離。選擇運輸方便的制種地對種子、肥料等的運送和收獲種子的運輸都很有益。一般選擇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地塊種植,其四周隔離區在300m以上。選擇與有一定的制種經驗、進步、富于改革意識、靈活的農戶合作制種。

2施肥

2.1基肥

制種田要增施足夠的底肥,并且要氮磷鉀配合,以滿足幼苗階段對養墑的需要,促進幼苗早生快發,所以底肥是高制種產量的基礎。因此,要施腐熟好的優質農家肥60t/hm2以上,尿素120~150kg/hm2,鉀肥、磷肥各375kg/hm2;或施復合肥600kg/hm2以上,鋅肥22.5kg/hm2;或施磷酸二銨300kg/hm2,鉀肥150kg/hm2,鋅肥22.5kg/hm2。應注意種肥安全隔離。

2.2追肥

查看全文

茄子制種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茄子;制種;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茄子制種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授粉、采摘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茄子制種者提供參考。

茄子具有很強的雜種優勢。目前,我國推廣的茄子品種絕大多數為雜種一代。茄子雜種種子的生產非常嚴格,除掌握栽培技術外,還需要掌握授粉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和采種技術。本公司從事茄子育種研究多年,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茄子雜交制種技術,制種茄子成本較低,管理比較簡單,效益非常可觀,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適時育苗

選擇坐北朝南、背風向陽、排水方便、溫度回升快的地塊,床土應是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瓜類蔬菜的菜園土,最好是未種過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鮮黃土等。老菜園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粉劑與過篩煤渣灰拌勻后撒施苗床,作墊籽藥土。用豬糞渣、陳煤灰、塘泥、枯餅、人糞尿等,堆漚制作培養土。播種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種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積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種量750~1050g/hm2,種子發芽出土以后,夜間應保持12~15℃,白天為20~26℃,如果夜間溫度在10℃以下,生長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間溫度不要低于17~18℃,否則根系發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葉時容易發生猝倒病,應注意防治。

2定植

查看全文

花椰菜制種中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但是,制種技術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關鍵,現將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作以下探討。

1花椰菜繁種的生物學基礎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1.1.1花椰菜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較強大,須根發達,多集中于土壤表層中,根系受傷后不易恢復。莖較結球甘藍長而粗。葉狹長,有蠟粉,在將現花球時,心葉自然向中心彎曲或扭轉,可保護花球免受陽光而變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營養貯藏器官,由主花莖、肉質花梗及絨球狀花枝頂端聚合而成。當溫度等條件適宜時,花球逐漸松散,花莖、花梗迅速發育而伸長,花枝頂端繼續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繼而開花結實,由于花球是畸形發育,又加上組織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開花。

1.1.2花椰菜的花為完全花,花萼4枚,綠色或黃綠色。花瓣4枚,黃色或乳黃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絲4長2短,花絲頂端著生花藥,成熟時縱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頭、花柱和子房構成,子房有2個心室。

1.1.3果實為長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個角果含種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查看全文

花椰菜制種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椰菜制種關鍵技術

論文摘要:本文以甘肅河西地區為例,從隔離區的選擇、育苗、定植移栽、去雜、去花枝消毒、防蟲、收獲晾曬、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方面,詳細介紹了花椰菜生產用種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但是,制種技術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關鍵,現將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作以下探討。

1花椰菜繁種的生物學基礎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1.1.1花椰菜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較強大,須根發達,多集中于土壤表層中,根系受傷后不易恢復。莖較結球甘藍長而粗。葉狹長,有蠟粉,在將現花球時,心葉自然向中心彎曲或扭轉,可保護花球免受陽光而變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營養貯藏器官,由主花莖、肉質花梗及絨球狀花枝頂端聚合而成。當溫度等條件適宜時,花球逐漸松散,花莖、花梗迅速發育而伸長,花枝頂端繼續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繼而開花結實,由于花球是畸形發育,又加上組織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開花。

查看全文

皖油21制種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油菜;皖油21;制種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皖油21的制種技術要點,包括基地選擇、培育壯苗、田間管理、制種技術、收獲等內容,以期指導皖油21制種生產。

皖油21屬甘藍型油菜細胞質不育三系雜交種,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165A與雄性不育恢復系H2C配制而成。2002年8月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具有豐產性、穩產性好、生長整齊、抗逆性強、熟期適中等特點,適宜在安徽省及長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區推廣種植。為了加速新品種的推廣,我們在品種育成后,對其制種技術進行了專項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

1制種基地的選擇

基地選擇在光照充足的山區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離的方式。基地周圍2km隔離區內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種區及隔離區禁止放蜂;制種田要選擇水旱輪作田,不要選擇旱田。因為山區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油菜生長后期易受高溫、干旱影響,從而造成母本結實率下降,而且后期一般病害較重,易早衰。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同時水旱輪作還能有效避免因連作產生的自生苗,降低菌核病的發病率。

2培育壯苗

查看全文

玉米制種技術研究論文

1選地

制種地的選擇和與農戶的合作是玉米制種獲得高產的制勝因素。選擇制種地的先決條件是種植地點是否適合自交系生長發育。其次,要考慮到溫度的變化范圍和常見的害蟲威脅,還要檢測當地的地形特征、固有肥力和自然雜草的情況,避免因貧瘠和雜草帶來田地不均勻的問題。為防止出現乳生玉米的情況,最好避開前茬是玉米的田塊。另外,還要考慮到相鄰田塊的條件,弄清是否需要隔離。選擇運輸方便的制種地對種子、肥料等的運送和收獲種子的運輸都很有益。一般選擇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地塊種植,其四周隔離區在300m以上。選擇與有一定的制種經驗、進步、富于改革意識、靈活的農戶合作制種。

2施肥

2.1基肥

制種田要增施足夠的底肥,并且要氮磷鉀配合,以滿足幼苗階段對養墑的需要,促進幼苗早生快發,所以底肥是高制種產量的基礎。因此,要施腐熟好的優質農家肥60t/hm2以上,尿素120~150kg/hm2,鉀肥、磷肥各375kg/hm2;或施復合肥600kg/hm2以上,鋅肥22.5kg/hm2;或施磷酸二銨300kg/hm2,鉀肥150kg/hm2,鋅肥22.5kg/hm2。應注意種肥安全隔離。

2.2追肥

查看全文

初探花椰菜生產用種制種技術特征

摘要:本文以甘肅河西地區為例,從隔離區的選擇、育苗、定植移栽、去雜、去花枝消毒、防蟲、收獲晾曬、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方面,詳細介紹了花椰菜生產用種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花椰菜制種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但是,制種技術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關鍵,現將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作以下探討。

一、花椰菜繁種的生物學基礎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1.1.1花椰菜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較強大,須根發達,多集中于土壤表層中,根系受傷后不易恢復。論文百事通莖較結球甘藍長而粗。葉狹長,有蠟粉,在將現花球時,心葉自然向中心彎曲或扭轉,可保護花球免受陽光而變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營養貯藏器官,由主花莖、肉質花梗及絨球狀花枝頂端聚合而成。當溫度等條件適宜時,花球逐漸松散,花莖、花梗迅速發育而伸長,花枝頂端繼續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繼而開花結實,由于花球是畸形發育,又加上組織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開花。

查看全文

花椰菜制種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花椰菜制種關鍵技術

論文摘要:本文以甘肅河西地區為例,從隔離區的選擇、育苗、定植移栽、去雜、去花枝消毒、防蟲、收獲晾曬、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方面,詳細介紹了花椰菜生產用種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原產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但是,制種技術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關鍵,現將花椰菜制種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作以下探討。

1花椰菜繁種的生物學基礎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1.1.1花椰菜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較強大,須根發達,多集中于土壤表層中,根系受傷后不易恢復。莖較結球甘藍長而粗。葉狹長,有蠟粉,在將現花球時,心葉自然向中心彎曲或扭轉,可保護花球免受陽光而變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營養貯藏器官,由主花莖、肉質花梗及絨球狀花枝頂端聚合而成。當溫度等條件適宜時,花球逐漸松散,花莖、花梗迅速發育而伸長,花枝頂端繼續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繼而開花結實,由于花球是畸形發育,又加上組織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開花。

查看全文

雜交玉米高產制種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雜交玉米;制種;措施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的飛速發展,玉米單產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雜交玉米種植面積不斷上升,玉米雜交種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制種面積不斷擴大。我國玉米制種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因自然災害、環境條件及技術等造成的種子質量不合格、減產減收甚至絕收現象時有發生,給制種單位和制種農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大量的劣質種子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后果。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有效的雜交玉米制種的技術措施。

玉米雜優品種具有高產、抗性強等優點,所以在玉米種植區,種植雜優品種已成為提高產量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玉米雜交制種產量,探討玉米雜交制種高產技術,我所進行了三年制種試驗。產量由過去的1200kg/hm2提高到現在的2325kg/hm2,增產93.75%。現將高產制種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措施

1.1選地及整地

選隔離條件較好,土壤肥力和光照條件較好,集中連片,有排灌條件,保水保肥力強的地為制種地,并做到精細整地,畦面無大土塊,無雜草,無作物殘根,達到松、細、平。

查看全文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創新與發展

摘要:雜交水稻種子需要年年制種生產,以確保子一代的雜種優勢。當前,我國已建立了成熟的種子生產技術體系,但是基于勞力密集型的種子生產技術操作程序繁雜、勞動強度大,滯后于現代農業,迫切需要創新制種技術。應發展新型輕簡的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以及父母本混播混種和雜種優勢固定(第三代雜交水稻和一系法雜交稻)的種子生產技術,以助推雜交水稻種業的發展。

關鍵詞:雜交水稻;新型制種技術;創新;發展

雜交水稻是我國發明的原創性糧食增產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野敗不育株的發現和利用,雜交水稻技術開始大面積應用于生產。近幾年,我國雜交稻年種植面積保持在約1600萬hm2,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3%左右,每年需商品雜交稻種子約2.7億kg,種子生產面積達15萬hm2左右。除中國外,其他國家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每年約有636萬hm2,每年需商品雜交稻種子約1.1億kg,國外市值15億美元以上,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我國一直引領全球雜交水稻發展,這與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密不可分。通過4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國已建立起系統配套的種子生產技術體系,但是這些技術是建立在我國勞力密集型農業生產基礎上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短缺,雜交水稻育種和種子生產技術需要不斷地創新提高[2]。美國于1999年開始利用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此后才開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今后,我國必須從勞力密集型種子生產技術轉型,向高效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發展,以更好地促進雜交水稻種業發展,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形成大型種業集團,擴大“一帶一路”國家的種植面積[3~5]。

1在勞力密集型基礎上,建立了成熟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體系

雜交水稻制種是根據父母本抽穗遲早進行異步栽培,達到同步抽穗開花,實現異交結實生產雜交種子的過程。同一塊稻田里,需要通過父母本分期播種、分廂插秧、母本割葉、父本趕花粉,以及分期收割、施肥和噴農藥等一系列的種子生產環節,需要比常規稻生產增加更多的人工和成本。雖然雜交水稻繁殖、制種技術研究的歷史很短,僅有45年的時間,但是基于勞力密集型基礎上的制繁種技術體系已非常完善。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通過異交生產雜交種子,即制種技術很難。然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化種子生產技術體系。該體系的形成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摸索階段(1973—1980年),制種產量450kg/hm2以內;二是完善階段(1981—1985年),產量達到了750~1500kg/hm2;三是高產階段(1986年至今),產量則為2250~3000kg/hm2。在三系法高產制種技術研究穩步發展的同時,隨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發現及利用,兩系法制種技術研究也日新月異,并有后來居上趨勢。從三系到二系,只是減少了不育系繁種技術一道工序,但雜交種子生產的制種技術還是與三系生產工序一樣,制種工序仍然復雜,需人工多和成本高,同樣需要制種技術創新。

2農業現代化需要創新高效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