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06:11: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貞觀之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貞觀之治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查看全文

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案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找出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興亡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

(二)重點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武則天和“開元盛世”。

查看全文

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案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找出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興亡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

(二)重點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武則天和“開元盛世”。

查看全文

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2.思想政治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進一步調整了統治政策,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經濟措施,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使學生認識,人民群眾與階級斗爭在歷史進程中的巨大推動作用。②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她對唐朝歷史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承前啟后方面。因此,她在歷史上也是一位應該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績,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養:通過史實的學習,幫助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養學生運用個人在歷史上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培養歷史人物的功過。

【教學重點】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查看全文

貞觀到盛世分析教案

(一)知識教學點

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從而培養他們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引導學生找出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亡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查看全文

唐朝開國和盛世分析教案

考點指南

1、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識記唐朝建立和統一的基本知識點,準確掌握“貞觀之治”這一歷史概念,理解“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正確分析評價唐太宗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2、武則天的統治

運用發展觀識記并理解武則天在位時期所采取的使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的一系列措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評價武則天。

3、“開元之治”

查看全文

初中歷史課五塊八步教學法研究

[摘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五塊八步”教學法,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同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五塊八步;自主學習;教學法

當前的教學改革提倡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由傳統的講授、灌輸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師生的合作共贏。在此,我試以《貞觀之治》一課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改變學習方式,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貞觀之治》是唐朝歷史的開篇,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介紹的是唐太宗“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史實。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可謂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氣象,在我國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學好這一課的內容,是學好本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為了達到新課標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我在了解校情、學情,深鉆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這一載體將課堂學習內容分成五大塊,即問題提出、課堂探討、小品表演、人物評價、學以致用。為了實現這五大塊內容,我將教學具體分為八個步驟。第一步:查詢。課前我就布置學生通過上網或者翻閱相關的書籍資料等方式來查詢有關唐太宗、武則天的資料。第二步:編寫。讓學生預習時設計表格或者編寫10分鐘左右的小品劇本,設計表格的,要求將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治國政策與措施分別填入表中;編寫小品劇本的,則要求學生結合時代背景發揮合理想象,角色語言生動,肢體動作形象,將時代性、藝術性、思想性融為一體。第三步:完善。邀請文字功底好且認真負責的學生,挑選、修改質量較好的表格和小品劇本。第四步:編排。鼓勵學生主動報名,大家共同挑選角色,編排小品。第五步:探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第六步:引導。引導學生學會對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并對唐太宗、武則天這些歷史人物一分為二地進行評價。第七步:感悟。踐行學史,使人明智,即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聯系實際談談受到的啟發。第八步:拓展。布置課后作業,多媒體展示問題:“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么共同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我利用“五塊八步”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將動腦、動手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情感、思維活躍起來,并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1.在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資料收集中,學生學習了信息收集、處理的方法,開拓了眼界,不僅掌握了課本知識,還擴大了知識面。有的學生甚至能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資料,讓大家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如:玄武之變出太宗,愛惜民力輕徭賦,重視納諫用魏征,和州并縣強權重,完善科舉人心籠,貞觀盛世傳后裔。

2.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生動的小品能使知識具體化、感性化,通過編寫和修改小品,能把學習從原來枯燥單調的死記硬背轉化為潤物無聲、積極愉悅的體驗過程。在布置學生編寫和修改小品后,我曾擔心課堂教學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能夠正確把握當時的歷史背景嗎?編寫的小品能正確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嗎?學生能正確把握人物的特征嗎?”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卻大大超出我的預期:小品主題明確,寓教于樂。一位參與編排小品的學生說:“編排小品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這次學習使我對編歷史劇的基本方法有了大體的了解,我很有成就感……使用這種自主學習方式,不僅對知識記得牢,而且更深刻地了解了貞觀之治這段歷史。”

3.小組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融合。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揮,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良性競爭,資源信息共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了“頭腦風暴”。這樣的腦力激蕩增大了課堂的信息量,使學生在互相促進中共同提高。如“為什么會出現貞觀之治?唐太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武則天墓的墓碑空無一字,成為千古謎案。你對此有何見解?”等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以唐太宗、武則天為代表的唐初統治集團的開明思想及治國政策促進了唐初的繁榮,讓學生從中領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進步性改良措施,促進了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聯想到今天祖國的繁榮發展離不開當前改革開放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行,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此外,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也有利于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強大以及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查看全文

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研究

一、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是初中階段一門基礎的學科,主要講述發生在過去的中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概念及歷史線索等方面的知識,然而由于這門課程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再加上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等,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二、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所在,由此道出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現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以非常嚴厲、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現在課堂上,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教師在講臺上講得興趣盎然,而學生則在臺下昏昏欲睡的局面,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不但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貞觀之治”為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不是教師一上來就開始為學生講述這節內容,而是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你們都聽說過“貞觀之治”嗎?有哪個同學能為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是哪個朝代出現的?是由誰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有什么歷史意義?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有的同學提出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使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有的同學還根據自己看過的電視劇或者讀的一些歷史名著,為大家講述了“貞觀之治”提出的背景等,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看看課本教材是怎樣描述的,在這種氛圍中,不但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2.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圍繞著課文教材來授課,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會覺得特別單調、乏味,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改變教學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多媒體情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以“絲綢之路”為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這時期的學生求知欲比較強等心理特點,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絲綢之路”開辟的過程,通過一幅幅畫面的展示,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使學生不但對“絲綢之路”有了詳細的了解,而且對絲綢之路給我們后代帶來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有了深刻的體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創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效率。3.巧設疑問,以疑激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主導著整個課堂,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而學生也習慣了被動地聽課、記筆記、做作業等,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課本里穿插著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例子來講述,而對于難度較大但書中沒有什么解釋的知識點,可以選擇有趣味或者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去講解,讓學生感覺到有趣,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地學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巧設疑問的方式來進行,不但可以以疑激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造紙術”為例,我們都知道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在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在哪兒寫字?西漢就發明了造紙術,為什么到了東漢時期,蔡倫又要改進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來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有了目標,而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到了解決,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所在,我們從努力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教學以及巧設疑問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希望我的論述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幫助。

作者:李華珍 單位:廣西柳州市文華中學

查看全文

歷史教學中國學的缺失與重拾策略

摘要:國學,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文化經典,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品質、傳統精神,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對于培育學生們的文學素養、愛國精神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歷史的教育里,很多教師開始慢慢忽略掉國學教育,在教授歷史的時候,單純的為學生們介紹歷史事實,沒有強調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因此,本文基于該背景,展開了相關研究,介紹了國學經典重拾的策略,致力于找回失落的國學,提升高中歷史教育質量。

關鍵詞:歷史;國學;缺失;重拾;策略

一、前言

最近幾年,國學教育開始逐漸被關注,社會相關人員都針對國學教育展開了探究,經過調查和分析可以得出,高中歷史科目里都很多和國學經典交融的地方,教師們要在開展和實施歷史教學的時候,借助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來滲透“國學”教育,幫助國學文化傳承和發揚。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國學”的缺失

當前高中歷史教育的國學缺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傳統精神文明的缺失,高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們的道德品質、價值觀,都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改變,由于當前的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所以對學生們的思想品質教育一直存在著很多的難題。包括對于高中學校的歷史學科而言,歷史科目的教育目標除了教授傳統歷史知識之外,還要培育學生們的愛國意識和價值觀。但是由于面對高考的壓力,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往往只關注文化知識的傳授,導致國學經典沒有完全滲透到教學的日常環節里,讓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其次,是傳統文學素養的缺失。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很多古人將其寫下,傳承至今,但是,如今還保留在歷史課本里的內容,卻十分的稀少。主要是因為白話文的推廣,當前歷史課程里,很多古人所寫下的東西,已經被修改和遺忘,歷史教師也經常都是按照白話的形式教學,慢慢的讓這些傳統的文化經典開始被遺落。最后,是哲學思辨能力的缺失,思辨能力指的是學生們看待事情的時候,能不能夠觀察到事情的本質和核心,國學教育里非常關注對學生們思辨能力的培育。然而在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里,教師們往往在教授歷史知識的時候,過多的關注到課本里書寫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們單純的吸收和記憶這些知識,沒有注重培育學生們的質疑能力、思辨能力,使得國學教育始終不夠成熟。

查看全文

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透析

論文關鍵詞:歷史教學創新能力因材施教創新意識教學資源

論文摘要: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井與之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情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充分運用史料,周密設計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飯煉和發展自己,激發和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靜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創新能力的人才,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者面前的重要的課題。下面本人結合自己20多年的歷史教育實踐略談一下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能得到同仁指正。

1創設情景,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

創設情景是一種問題發現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探求問題,一定要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獲得創新意識培養的動力。我國傳統的教學風格是僵化的、程式化的,教師一言堂,學生完全拘泥于教師和教材的觀點。使學生養成了唯師、唯書的心態,不能懷疑書本、傳統。心理學研究認為,“恐懼犯錯誤的壓力會危機到孩子的智力,阻礙兒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恐懼受到批評指責會導致兒童產生模糊的主張和阻塞選擇答案的途徑”要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需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特別對一些膽小的學生,更要加以鼓勵;其次要善于運用啟發式語言開啟學生心智。要用慈母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要用關愛心消除學生的膽怯心。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是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不可缺少的養料與氣候。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