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19:41: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預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震預報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規范地震預報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預報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地震預報包括下列類型:

(一)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對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的預報;

(二)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查看全文

氣象影視預報為農服務分析

[摘要]氣象預報是廣大農民群眾每天必看的一檔電視節目,俗話說:老百姓靠天吃飯,確實如此,天氣情況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和收入,而氣象要素作為氣象影視播報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安排,所以科學合理的預報氣象數據是氣象影視預報的重要工作內容。對此,根據近幾年的工作經驗,分析氣象影視預報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氣象預報工作的準確性。

[關鍵詞]氣象影視預報;為農服務;氣象預報工作

近年來,氣象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氣象電視臺播報的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像播報服務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播報的內容不具體,預報形勢落后或農業信息不專業等,直接影響了農民的勞動生產,這不利于農民的經濟收入,對此如何更好地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氣象預報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地質災害預警:氣象預報的播報除了能夠了解天氣狀況外還能夠有效地預防地質災害,雷電、寒流、大風等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極大,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成,所以氣象播報需要借助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地質災害的宣傳,通過氣象預警來提醒農民做好防范工作,從而減少農民因天氣災害造成的損失。抗旱性功能:隨著全球變暖,地球的氣候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的氣候規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各種災害性天氣突發,特別是干旱問題,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為了防止干旱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氣象部門必須做好干旱災害的預警,和政府水利部門等聯合構建抗旱防汛部門,通過氣象播報分析氣象數據,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并及時向農民,防止因不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防汛播報:洪水災害危害嚴重,而且破壞程度很大,無法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所以氣象播報工作的防汛播報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降水形勢的分析,氣象部門能夠及時預報信息,農民也能第一時間采取防護措施,減少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保障農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2氣象預報播報現狀

查看全文

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知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國辦發〔**〕49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工作的通知》(渝辦發〔**〕195號),進一步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服務渠道,不斷擴大氣象信息的公眾覆蓋面,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信息在防災抗災中的作用,最大限度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經縣政府同意,現就加強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迅速、及時、準確地和科學合理地利用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對于貫徹落實科學防災減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加強氣象災害防御,減少氣象災害損失,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造“平安大足”,構建“和諧大足”,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各級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迅速建立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的制度和科學利用安全氣象信息的工作制度,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監督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防災減災新格局。

二、積極建立高效的安全氣象信息通道

氣象部門在加強對氣象各災種的監測預報能力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氣象因素引起的泥石流山體滑坡、森林火險、城市火險、城市積澇和交通、煤礦、非煤礦山、水庫安全事故以及對氣象災害敏感的地區、行業(單位)的安全氣象等級預警預報系統的研發,提高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建立傳輸迅速、覆蓋面廣、響應及時的安全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道,確保手機、網絡、傳真電話、電視等傳播渠道的暢通。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探討

摘要:在我國,各種氣象災害層出不窮,對這些災害要高度防范,采取有效的應急對策,方可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本文主要分析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措施

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必要性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也是氣象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我國,氣象災害的類型層出不窮,發生率非常高,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帶來人員傷亡。常見的極端天氣有臺風、雷電、暴雨、干旱、大風、冰雹、大雪、沙塵暴、高溫、熱帶氣旋、低溫冷凍。這些氣候現象不僅發生頻繁,而且每一種類型都會誘發巨大的災難。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更高,也更加致命,比如,泥石流、洪水等嚴重的災害對社會的安定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還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見,加強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很有必要。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主要是對不同類型的氣象進行記錄與觀測,將所觀測到的數據及時進行專業的處理與分析,對氣象災害進行合理預測。通過科學有效的預測可以掌握各類氣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然后再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預報,使廣大人民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氣象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預報的渠道有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手機短信、12121電話、電子屏幕等。公眾通過氣象預報就能夠采取相應的應急對策,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程度。目前,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應急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預報預警的精確度下降,在制定應急對策時缺乏針對性,因此,要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質量,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真正造福公眾,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氣象災害應急機制不完善。為了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質量,就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不過,在目前的工作中,氣象災害的應急機制并不完善,氣象災害防御部門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對應急工作并不重視,這樣就會影響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應急工作順利進行。由于這一工作對操作的方法、技術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果方法不完善,技術不到位,就會影響預報與預測的準確性,應急工作大大滯后。由于人們不能及時掌握氣象災害,一旦發生問題,就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還有一些人沒有有效明確與之相配套的分災種、分事件類別的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等問題,氣象災害的預防工作就無法做到位。(二)基礎設施不到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方可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防御效果。在一些地區,氣象災害預防設施不到位,政府部門的投入的資金較少,導致本地區氣象災害防御建設缺乏有效的規劃,也因此成為制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防御設施少,就會缺乏必要的氣象災害防范意識,一旦遭遇嚴重災害,就會因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有效的應對策略而誘發嚴重的后果。總之,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設施的建設,方可改變現狀,減少損失。(三)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覆蓋面積有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的信息更加關注。目前,相關信息渠道十分有限,方法單一,這樣就可能會使一些人員無法及時收到信息。還有一些地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積有限,如果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會影響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接收。還有一些地區的媒體不發達,傳播技術不到位,其同樣會影響預警信息的與接收,這就會使得相應的應急措施制定不到位。

查看全文

四個統計學預報模型對比探析

摘要:利用臨河(53513)2014年3月11日至12月26日的地面觀測資料和T639數值模式、歐洲中心細網格(ECTHIN)數值模式、中央指導預報、德國天氣在線預報等預報結果通過平均誤差、絕對平均誤差和均方根誤差來建立統計學最佳預報模型、預報準確率權重預報模型天氣跟蹤預報模型和天氣學解釋模型,并對統計學模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整體效果較好,24h2℃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最佳預報模型為85.91%,預報準確率權重模型為82.13%,天氣跟蹤模型為83.47%,天氣學解釋模型為80.07%,指導預報為為79.04%;24h2℃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最佳預報模型為75.95%,預報準確率權重模型為74.57%,天氣跟蹤模型為72.51%,天氣學解釋模型為65.29%,指導預報為59.9%。

關鍵詞:數值模式預報;檢驗分析;統計學;模型

1研究背景

目前預報參考的數值模式產品和指導性預報產品比較多,國家氣象部門對預報結果是有標準的,預報員在有限時間內看完所有資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前期預報結果檢驗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統計學預報模型是極為有必要的。本文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站為例,根據地級市預報員的想法思路建立了最佳預報模型、預報準確率權重模型、天氣學解釋模型和天氣跟蹤預報模型等統計學預報模型,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

2資料與方法

2.1資料

查看全文

大隧洞地質預報分析論文

一、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概況

⑴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概況

超前地質預報為TBM掘進施工中隧洞地質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隧洞圍巖描述、水文地質監測、施工地質測繪、圍巖變形監測、圍巖類別判別、儀器現場量測、不良地質體預報及相應的地質、測試資料分析和成果整理等工作,并及時提供超前地質預報成果資料。

⑵超前地質預報工作實施特點

超前地質預報工作主要是對圍巖及水文地質條件進行監測、對不良地質體進行預報,及時獲取現場第一手地質資料和儀器測試數據,是地質預報工作成敗的關鍵,同時現場地質工作和儀器測試與隧洞TBM掘進施工相互干擾、又相輔相成。因此,進行超前地質預報的地質工程師要在充分了解前期地質工作的基礎上,對隧洞的工程及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認真的調查,時時跟進TBM施工,在TBM檢修維護的空隙時間里及時的進行儀器測試,保證采集的資料、數據準確無誤,并盡快提供分析成果,為圍巖支護和不良地質體的超前處理提供依據。

二、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項目和內容

查看全文

天氣預報節目構思

電視天氣預報是氣象部門向社會開展公益服務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一直深受觀眾喜愛,有較大的收視群體。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節目,以其節目新穎好看、通俗易懂深受觀眾喜愛,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菏澤市電視天氣預報經過近十三年的不斷發展,為迎合收視群體的要求,在2007年2月10日虛擬演播室建成并使用,節目的播出形式有了較大更新,由主持人解說天氣,打造天天說氣象的新理念,以前節目服務內容少、形式單一、缺少生動性的缺點得到徹底改變。新節目無論從版面設計或內容安排方面都始終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服務理念,遵循“防災減災,服務公眾”的宗旨,使公共氣象服務更具有主動性、及時性和全面性。新節目制作形式靈活多變,內容新穎,服務針對性強,讓觀眾喜聞樂見,形成全新的電視氣象服務新格局。

1虛擬演播室技術簡介

虛擬演播室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電視節目制作工具,虛擬演播室技術包括色鍵技術、計算機虛擬場景設計和藍背景技術、燈光技術和攝像機跟蹤技術等。虛擬演播室虛擬演播室技術是在傳統色鍵摳像技術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了計算機三維圖形技術和視頻合成技術,根據攝像機的位置與參數,使三維虛擬場景的透視關系與前景保持一致,經過色鍵合成后,使得前景中的主持人看起來完全浸盡于計算機所產生的三維虛擬場景中,而且能在其中運動,從而創造出逼真的、立體感很強的電視演播室效果。

2節目的設計要求

結合虛擬演播室的特點,也為了達到以氣象服務宣傳“牡丹花鄉”和為群眾工作生活服務的目的,新節目將從現在單純的天氣預報發展到氣象新聞、氣象專題、氣象科普等多個方面,滿足城市觀眾對工作、生活、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需要,成為徹底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為了徹底體現當地文化特色,根據每套節目的收視群體和播出時間準確定位:如中午播出以公益服務為主題的《午間氣象指南》,主打“關心氣象,關愛你我的生活”;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間播出的《天氣預報》,主旨為“駕馭曹州風云,創新菏澤氣象”;經濟生活頻道播出的《都市氣象》節目,體現了“風雨同行,冷暖相知”的宗旨。

3節目的設計理念

查看全文

天氣預報中廣告設計技巧

1.廣告色彩

為了獲取良好的廣告效果,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除了在廣告內容、圖案設計等方面力求新穎別致外,最注重的就是色彩和編排。如黑白版面的強烈對比,筆者曾經做過的“戴家居醬油、全國統檢合格產品”就采用了白底黑字使全國統檢合格產品更突出、更莊重、更誠信,廣告的視覺效果也更加鮮明。廣發牛肉干的廣告制作,筆者采用了綠色草原做背景,廣發牛肉干用了紅色的字,這樣的綠色背景突出了紅色字的鮮明,同時也傳達出廣發牛肉干生產的環境背景,一目了然地直觀看到科爾沁草原綠色環保的育肥牛生產的廣發牛肉干,讓人有品嘗和購買欲望,使商品的價值也得到了提升。在同一檔的廣告時段,廣告商家大多都要往前排,廣告商家覺得排的靠后觀眾就有轉臺的可能,筆者也對此認可,但筆者的原則是同類廣告必須要有間隔,避免同類廣告相鄰。電視天氣預報欄目廣告,每一個廣告畫面停留時間大約在6s左右,要想使廣告有較高的可視性和記憶度,相鄰的廣告應采取不同的色彩形成視覺沖擊,這樣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2.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廣告制作技巧

畫面是電視語言中的最小單位,高水準的畫面是制作高質量天氣預報節目的關鍵。在多年的專業學習中筆者累積了許多畫面處理方面的技巧,為設計廣告畫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3.色彩配對

色彩配對是畫面色彩構圖和畫面設計的重要組成因素,是保證畫面色彩效果的關鍵。筆者認為,首先是電視天氣預報背景畫面的色彩不必過多或單一較好,即使多種顏色也不要太多,最好使用3種以內的顏色,顏色差別要很小,這樣畫面比較清晰,使觀眾的視覺不易疲勞。

查看全文

洪水預報分析論文

1自然地理概況

拉林河是松花江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于長白山脈張廣才嶺的白石砬子山,流域面積19200km2,是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省際界河,其中屬于黑龍江省的流域面積為10600km2,河源海拔高程1698m。

該流域東南高、西北低,是黑龍江省的主要暴雨中心之一。流域內山高林密,多生長楊、樺、榆等闊葉林,土層較薄。流域呈圓形狀,河谷多呈V或U型窄深河谷,匯流歷時短,水位暴漲暴落,屬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磨盤山水庫位于拉林河干流上游,在五常市沙河子鎮磨盤山村東南2km處,地理位置E127。42、N44~24。控制流域面積115t。至河口343km,至下游五常水文站106km。水庫上游高山峻嶺,森林茂盛,主要河流有拉林河、大沙河、三岔河、大石頭河、黃泥河等。水庫下游有大支流:右岸有牛亡牛河,流域面積5300km2;左岸有溪浪河和卡岔河,流域面積分別為3040kIII2和3085。

1.1降水特征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9.8mm,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歷年最大降水量為1980年1041.4mm,歷年最小為1979年581.9nlm,相差1.79倍。本站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為529.1nlm,約占年降水量的70%。歷年最大6~9月降水量778.1mm(1960年),歷年最小6~9月降水量351.9mm(1978年),歷年最大月降水量330.6mm(1954年8月),歷年最大日降水量113.3mm(1956年8月613),歷年最大1h降水量46.6mm(1988年8月3日14時)。

查看全文

褥瘡預報護理探討論文

【關鍵詞】褥瘡;預報;監控;護理體會

褥瘡是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后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和心腦疾病、腫瘤呈高發病率,臨床上住院患者的高齡化以及慢性病等引起長期臥床的患者也呈上升趨勢,這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礎護理中預防褥瘡是最關鍵的。現將我院實施的褥瘡預報及監控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1般資料2007年1~10月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共預報褥瘡監控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齡69~93歲,平均81歲,住院天數2~132天,平均67天。其中84例經過多項預防措施,沒有發生褥瘡,另3例患者因特殊病情發生了難免褥瘡。而在臨床上發現漏報褥瘡監控的4例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褥瘡。

1.2方法根據不同的病情和臨床醫療的需要,對因非護理不當而易誘發或導致難免褥瘡發生的患者進行預報及監控。總共填寫預報褥瘡監控表89份,經臨床驗證2例不屬預報范圍,其他87例均屬高危難免褥瘡發生者,并進行了確定和實行了監控。

2監控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