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3:21: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胰十二指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胰十二指腸術后監護觀察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治療胰頭癌、壺腹周圍癌的主要術式。其技術難度大,吻合口多,創傷重是普外科最具有挑戰性手術之一。由于高并發癥和高死亡率,給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總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間施行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51例,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提高了手術成功率,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51人,男35人,女16人,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54.8歲,患者的臨床表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適或隱痛、飽脹、黃疸等癥狀。其中胰頭癌12人,十二指腸乳頭癌29人,膽總管下段癌10人。
1.2手術方法
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胰頭、遠端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膽囊、膽總管,然后再將胰、膽和胃與空腸重建,重建消化道。本組均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3結果術后患者黃疸癥狀均消失,臨床治愈48人消化道功能恢復良好,2人出現胰瘺及時對癥治療后2周康復出院,死亡1人因腫瘤轉移呼吸衰竭。
胰十二指腸切除圍手術期護理論文
【關鍵詞】胰十二指腸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已應用臨床多年,雖然手術療法經多位前輩改進,但是仍然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圍手術期的死亡率高,因此護理工作復雜沉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適應癥:胰頭部、壺服部、十二指腸乳頭部、十二指腸第三段、膽總管中下段的腫瘤,嚴重的胰頭部,十二指腸第三段損傷。這些患者因病變早期不易發現,導致患者就醫時已出現相應并發癥,患者全身體質差,并發癥多且重,危險性大,手術耐受性差,所以加強圍手術期治療和護理技術,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我院近3年來,共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6例,通過加強對圍手術期的治療和細致觀察、護理,療效滿意,具體護理療效如下。
1臨床資料
6例患者,胰頭部腫瘤2例,膽總膽中下段腫瘤4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齡50~72歲。臨床表現:全身皮膚、黏膜黃染,無明顯腹痛,進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飽滿不適,部分有發熱表現,腹部腫塊未觸及,血清總膽紅素,直接或間接膽紅素轉氨酶明顯升高,其中4例減性磷酸酶升高,腫瘤相關抗原因無條件未做。B超:胰膽管擴張100%,并發現占位性病變95%,CT對4例膽總管病變診斷準確率為60%,胰頭部2例診斷100%,這6例患者都施行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chiler術式),其中2例有并發癥,但在細心地護理和治療下痊愈。
2術前準備
2.1心理護理適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大部分是胰頭部,膽總管中下段惡性病變,因病情復雜,手術創傷大,術后長期生存率不高,患者心理狀態比其它惡性腫瘤術前心態還要差。由于手術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恐懼憂慮之外,腹脹痛、食欲差、頻繁嘔吐、皮膚瘙癢,使患者情緒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向病人及家屬談清楚手術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術的風險性,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手術后恢復過程的注意事項,贏取病人和家屬的信任,同時也是他們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隨時和醫生、家屬三方面聯系溝通,隨時掌握病人的心態,盡力消除病人對疾病的悲觀情緒,盡力做到使病人相信醫護人員能夠給他第二次生命。
十二指腸憩室診斷價值論文
【摘要目的探索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對十二指腸憩室的診斷價值。方法2004年3月~2005年2月,使用GESigna1.5TMR掃描儀,對因上腹痛或伴有黃疸的患者行MRCP檢查,采用薄層(3mm層厚,零間隔)及厚層(50mm層厚)成像,在觀察胰膽管的同時,著重觀察十二指腸及其四周結構,以期發現憩室或其他病變。結果共發現6例十二指腸憩室,男1例,女5例;年齡53~74歲,平均65歲。所有憩室均位于十二指腸降段和胰頭之間。6例中2例顯示膽總管下段受壓繞行,伴有膽總管及胰管的不同程度擴張,2例合并膽總管下端結石,1例合并膽總管下段炎性狹窄,另1例較大憩室因壓迫胰頭區而致胰膽管擴張。所有病例均經十二指腸鏡檢查證實。在MRCP圖像上,十二指腸憩室表現為一端連于十二指腸,另一端為游離的盲袋樣結構,其形態及信號均類似于十二指腸。3例憩室內可見散在氣泡影或氣—液平面,以橫軸位T2WI顯示較佳。1例較大憩室呈盤曲狀,軸位像上呈多囊樣改變,增強掃描囊壁和十二指腸壁呈同等強化,囊內容物無強化。結論MRCP對發現十二指腸憩室較為敏感,也非常準確,并能顯示某些并發癥;缺點是難以顯示黏膜潰瘍及一般炎癥;但由于其為無創性檢查,簡便易行,患者無痛苦,故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檢查方法。
【胰膽管成像;磁共振;十二指腸憩室;影像診斷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indetectingduodenaldiverticulum.MethodsFromMarchof2004toFeberuaryof2005,withGESigna1.5teslaMRequipment,MRCPwasperformedonaseriesofpatientswithabdominalpainortogetherwithjaundice.TheMRCPwasperformedinboththinslice(3mmthicknesswithnogap)andthickslice(50mmthickness).Infilmreading,particularattentionwaspaidtotheobservationofduodenumandthesurroundedstructures,inadditiontotheobservationofcholangiopancreaticducts,soastofindifanydiverticulumorotherabnormalitiesexist.Results6casesofduodenaldiverticulumwerefound.Amongthem,onewasmaleand5werefemale.Theagewasrangedfrom53to74years,withanaverageof65.Allofthediverticulaweresituatedbetweenthedescendingsectionofduodenumandthepancreatichead.2caseswerecomplicatedbycholedocholith;onewithinflammatorystenosisofthecholedochoduct.Inanothercase,thediverticulumwassolargethatthepancreaticheadwasheavilypressedandthecholangiopancreaticductsdilated.Allofthediverticulawereconfirmedbyendoscopicexaminations.OnMRCPpictures,theduodenaldiverticulumpresentedasa“blindduct”,withoneendconnectedtothediverticulum,andtheotherendbeingfree.Theshapeandsignalintensityweresimilartotheduodenum.In3cases,gasbubbleorgas-liquidlevelwasobservedinsideofthediverticulum,whichwasmoreclearlyshowedonT2WI.Inonecase,thelargediverticulumwasconvolutedandappearedasmultiplecystsinaxialimages,thewallofwhichhadasameenhancementasthatoftheduodenumonGd-DTPAenhancingscan,whilethecontentsdidn’tenhance.ConclusionMRCPissensitiveandaccurateindetectingduodenaldiverticulum,andfurthermorecanshowsomeofit’scomplications.Theshortcomingsofitincludetheweaknessindetectingtheulcerandgeneralinflammationofthemucosa.Nevertheless,duetotheharmless,easinessandpainlesscharacteristics,MRCPshouldbeconsideredasagoodmethodindetectingduodenaldiverticulumandit’scomplications.
【Keywords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agneticresonance;duodenaldiverticulum;imagingdiagnosis
十二指腸憩室較為常見,多發生于十二指腸降段,以往主要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或十二指腸鏡檢查診斷。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院在對因上腹痛或伴有黃疸的患者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時,診斷了6例十二指腸憩室,后均經十二指腸鏡檢查證實,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胰腺損傷治療試析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齡13~62歲。致傷原因:撞擊傷28例,擠壓傷11例,刀刺傷9例。閉合性損傷39例,開放性損傷9例。合并其他臟器損傷31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腸損傷13例,肝損傷8例,脾損傷19例,血氣胸5例。空腸破裂和腎挫裂傷各8例,顱內血腫4例。其中1例合并4個臟器損傷。
1.2手術方法根據1990年美國創傷外科協會提出的胰腺損傷分級方法[2],Ⅰ~Ⅱ級19例,行清創引流;Ⅲ級14例,行遠側胰切除;Ⅳ級9例,其中5例行遠側胰及脾切除,3例行胰腺近側端縫閉、遠側端胰空腸Roux-en-Y吻合術,1例行胰管吻合術;Ⅴ級6例,2例行Whipple術,3例行十二指腸憩室化術,1例行胰十二指腸局部修補加膽囊、胃和十二指腸造瘺及引流術。
1.3結果治愈43例,術后發生胰瘺8例,腸瘺2例,腹腔感染9例,切口感染10例。死亡5例,死亡率10.4%。死亡原因:3例死于嚴重多發傷,2例死于胰瘺、腸瘺及嚴重腹腔感染。
2討論
2.1胰腺損傷的診斷(1)凡上腹部外傷尤其是鈍性撞擊傷均應想到有胰腺損傷的可能。本組病例都有明確的上腹部外傷史,上腹部有深壓痛,反跳痛較少,個別患者上腹壁有淤斑。因為胰腺位于腹膜后,診斷性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術雖簡便易行,可重復操作,但陽性率低,不易獲得陽性結果,本組陽性率約為37%。嚴重創傷后,胰腺外分泌受到抑制,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故在胰腺損傷的診斷中無特異性,只能作為協助診斷,本組的陽性率達81%。(2)影像學檢查,胰腺損傷的CT診斷率為71.4%[3]。胰周脂肪有利于CT獲得清晰掃描圖像,而B超則易受胃腸道氣體及腹壁脂肪厚度等因素干擾而顯示不清。因此,CT對胰腺損傷的診斷有較高價值,但難以確定有無主胰管損傷。ERCP對判斷主胰管破裂很有幫助,而且可安置內支撐管用于治療,但危重患者不能耐受ERCP檢查。判斷主胰管損傷破裂有非常重要價值的檢查是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本檢查無創且時間短,但費用高。(3)剖腹探查,胰腺的解剖位置決定了90%胰腺損傷合并腹腔內其他臟器損傷[4]。我們體會術中如有下列情況,應認真探查胰腺以免延遲診斷,造成嚴重后果:①腹腔內有壞死皂化斑;②后腹膜中央有血腫;③十二指腸旁膽汁染色及血腫;④腹腔內有棕色液體,未查明原因;⑤橫結腸挫傷、橫結腸系膜根部或小腸系膜根部血腫。
胰腺筋膜及外科平面解剖
胰腺手術歷來被腹部外科學家重視,作為上腹部器官,其解剖位置特殊,相當于軸心位置,在肝膽胰外科及胃腸外科中均可涉及。胰腺解剖復雜,位置深,周圍分布有重要的血管及臟器,其相關手術相應也較復雜,手術并發癥及手術時遭遇意外情況也較多,且常比較棘手。因此,對其相關解剖研究顯得尤其重要。我們通過對7具尸體標本解剖,對以胰腺為軸心的區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7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體,由無錫衛校及南通大學解剖學教研室提供,其中男6例,女1例。標本預先經肝門靜脈灌注藍色乳膠,經股動脈灌注紅色乳膠,并進行局部防腐和冷藏處理。
2方法與結果
模擬胰腺外科手術人路及相關的安全外科平面進行解剖,觀察胰周血管、解剖學標志、胰周筋膜及筋膜間隙;結合胚胎發生學的理論對相關平面及筋膜間隙進行觀察分析,包括主要血管的分布,胰體尾及胰頭游離的筋膜間隙,胰頭背部及膽總管溝的觀察,胰周筋膜分布的情況。
2.1胰腺手術進路
腫瘤圍手術期護理論文
近年來,胰十二指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根治性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胰十二指腸腫瘤唯一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況差、手術范圍大、并發癥多、危險性大。為此,加強圍手術期的治療與護理技術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和死亡率,極為重要。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根治胰十二指腸腫瘤54例,通過加強對圍手術期的治療和細致觀察、護理,療效滿意。現將護理療效如下:
1.臨床資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齡在40~82歲,其中80歲以上8例。臨床表現:上腹痛和上腹部飽滿不適、進行性黃疸(無痛性)、消瘦乏力、發熱、腹部可觸及腫塊。
實驗室檢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診斷:B超:可見胰膽管擴張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據腫瘤生長位置和腫瘤浸潤情況,施行了胰十二指腸根治性切除術,32例無并發癥發生、22例有并發癥發生,在圍手術期進行妥善處理和仔細的護理下痊愈出院。
2.觀察和護理
腹腔內出血觀察及處理論文
近年來,胰十二指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根治性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胰十二指腸腫瘤唯一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況差、手術范圍大、并發癥多、危險性大。為此,加強圍手術期的治療與護理技術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和死亡率,極為重要。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根治胰十二指腸腫瘤54例,通過加強對圍手術期的治療和細致觀察、護理,療效滿意。現將護理療效如下:
1.臨床資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齡在40~82歲,其中80歲以上8例。臨床表現:上腹痛和上腹部飽滿不適、進行性黃疸(無痛性)、消瘦乏力、發熱、腹部可觸及腫塊。
實驗室檢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診斷:B超:可見胰膽管擴張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據腫瘤生長位置和腫瘤浸潤情況,施行了胰十二指腸根治性切除術,32例無并發癥發生、22例有并發癥發生,在圍手術期進行妥善處理和仔細的護理下痊愈出院。
2.觀察和護理
膽胰疾病內鏡醫治與監護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膽胰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筆者所在醫院肝膽外科采用內鏡介入治療膽胰疾病患者56例,旨在探討內鏡介入治療和系統護理干預措施在膽胰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肝膽外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行內鏡介入治療的膽胰疾病患者56例,年齡19~78歲,平均(40.3±11.2)歲;男17例,女39例。全部患者經B超、CT、MR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其中膽總管單發結石18例,多發結石15例,膽管結石合并阻塞性黃疸7例,慢性胰腺炎5例,慢性膽管炎狹窄6例,十二指腸乳頭癌3例,胰頭癌2例。
1.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術前行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檢查,根據確定的病變部位和性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膽總管結石患者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endoscopicsphinc-terotormy,EST)治療,在11點方向切開十二指腸乳頭,小結石直接經取石網籃取出,大結石可先行先碎石后再取石。合并黃疸患者同時給予藥物進行退黃治療。同時采用膽道支架引流以改善生活質量。慢性胰腺炎患者內鏡下行胰管括約肌切開術,胰管內放置支架引流。膽管炎狹窄患者應用擴張球囊擴張狹窄,然后放置支架,進行鼻膽管引流。十二指腸乳頭癌及胰頭癌患者內鏡下進行腫瘤切除術,使用套扎器一次或分次進行圈套切除,可附加置入胰管支架[1]。
膽總管探查術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膽管結石膽總管(CBD)探查是膽道外科中的基本操作,一般并無困難,但有時也會出現問題,給手術帶來意外的難度與風險,忽略了操作中的一些細節常會造成不良后果。作者根據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認為膽總管探查術特別需要重視幾個問題。
關鍵詞:膽總管探查術
1掌握好CBD探查的指征
術前有黃疸、胰腺炎、膽管炎(發冷、發熱和肝酶升高)病史,影像學(B超、CT、MRI)示膽道擴張,沒有術中造影條件的應在切除膽囊時做CBD探查,有造影條件的必須做術中造影,造影正常可避免不必要的陰性探查。如造影時造影劑濃度不當、曝光時未暫停呼吸、攝片條件未掌握好,以及結石過小,均可出現假陰性;術后如再發現CBD結石,因已做過術中造影,且造影片上確無可疑充盈缺損,醫生可不用承擔責任,術后可行內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EST)。探查CBD的絕對指征為:術中造影或經增粗的膽囊管做膽道鏡檢查有陽性發現;CBD直徑>1.0cm,壁增厚并捫及CBD內硬塊;CBD膽囊管殘端流出混濁的膽汁;術前影像學檢查明確提示CBD內有結石。作者強調,術前應仔細的詢問黃疸、胰腺炎、膽管炎等病史,分析各種術前檢查結果(如肝酶升高),放寬術中造影及術前磁共振(胰膽管成象)檢查的指征,盡可能避免膽囊切除術后膽道結石殘留。
2術中尋找CBD
膽道再次手術時發現不少術者在第一次膽道手術關腹前沒有常規將大網膜填入肝下區,造成術后十二指腸第一段或結腸粘連于肝面,故再次手術時為防止損傷腸管必須緊貼肝面向深部分離。如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時,向膽汁樣滲出最明顯處解剖常可發現CBD。仔細觸摸有時可觸及結石,如結石在CBD下端,可將結石向肝門方向推擠,從而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觸及結石。如術前放置過鼻膽管引流,也可作為尋找CBD的標志。作者強調即使已觸及結石,也必須常規穿刺抽到膽汁后再切開CBD。本院早年曾發生過一例肝硬化患者,因觸及結石未經穿刺直接切開CBD,而損傷位于CBD右前方的異位門靜脈導致術中大出血死亡的深刻教訓。然而有時CBD內充滿結石,僅在結石間隙中有少量膽汁,穿刺時很難抽到,此時只要抽不到血液也可在結石表面切開CBD。充分暴露肝十二指腸韌帶后可在搏動的肝動脈右側用細針耐心地從右向左反復穿刺,肝園韌帶十二指腸第一段與肝動脈是尋找CBD的解剖標志。如膽囊管長且與CBD平行向下再匯入CBD,此時膽囊管位于肝十二指腸韌帶最右緣,一般情況下術者一定會當作CBD切開,探條也可進入CBD下端,并可通過Oddi括約肌進入十二指腸。因向上找不到左右肝管開口,術者可能誤以為已損傷CBD。此時只要觸摸一下肝動脈就不難發現肝動脈右側與已切開的“CBD”間還有不少組織,只要稍加分離就可顯露出真正的CBD。肝門部長期慢性炎癥而纖維化時,也可緊貼肝門板向深部分離,牽開肝方葉穿刺,往往可找到近匯合處的肝總管。做過膽腸吻合者吻合口常縮向肝門深部,想要暴露吻合口上方的膽管很難,可在肝門處切開腸襻壁,從腸腔內伸入手指找到狹窄的吻合口。術中B超有助于找到CBD。
腹腔鏡手術對遠端胃癌患者淋巴結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右側前入路腹腔鏡手術對遠端胃癌患者淋巴結清掃數目及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遠端胃癌患者,根據入路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各32例。觀察組采用右側前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左側后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恢復情況及術后1年復發率。結果觀察組的淋巴結清掃數目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下床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隨訪1年,兩組的復發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右側前入路腹腔鏡手術治療遠端胃癌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明顯增加淋巴結清掃數目,有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關鍵詞】胃癌;腹腔鏡手術;右側前入路;左側后入路;淋巴結清掃數目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多由胃黏膜上皮細胞病變引起,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痛、消化不良等,嚴重時還會出現嘔血、惡病質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遠端胃癌主要發生于胃竇、幽門等部位,需要進行胃遠端切除治療。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勢,逐漸成為遠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2-3]。基于此,本研究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遠端胃癌患者,探討右側前入路腹腔鏡手術對其淋巴結清掃數目及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遠端胃癌患者,根據入路方式不同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37~76歲,平均(55.39±6.12)歲;腫瘤直徑2~8cm,平均(4.31±1.16)cm;腫瘤位置:幽門24例,胃底3例,胃體部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36~75歲,平均(55.32±6.15)歲;腫瘤直徑2~8cm,平均(4.28±1.14)cm;腫瘤位置:幽門25例,胃底3例,胃體部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4]中遠端胃癌的診斷標準;②經病理檢查確診;③接受遠端胃切除手術;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術前接受放療或化療;②非首次治療;③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④既往有胃部手術史。1.3方法兩組均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建立氣腹,壓力為12~15mmHg,檢查腹膜及肝臟情況。觀察組采用右側前入路,即大彎側淋巴結清掃后,優先離斷十二指腸球部,具體操作如下:使用超聲手術刀沿橫結腸邊緣切開,進入網膜囊,隨后切開結腸脾區大網膜并擴展,清理網膜組織間粘連,暴露胰尾,根部顯露后切斷胃網膜右動、靜脈,清掃No.4sb及No.6淋巴結;以結腸血管為標志進入胃十二指腸,打開胃胰韌帶,裸化并切斷十二指腸,將殘胃向左下側牽引,以十二指腸動脈為指引向上清掃No.5及No.12a淋巴結,剝離結腸系膜至胰腺,下壓胰腺,拉直胃左動脈,暴露脾動脈,清掃No.11P淋巴結;以脾動脈起始部為發動點,進入胰腺區淋巴結與血管神經間隙,沿腹腔動脈向上,結扎胃左動、靜脈,并清掃No.7及No.9組淋巴結;挑起肝左葉,從腹側至背側清掃No.1及No.3淋巴結。對照組采用左側后入路,即主操作醫師站于患者左側,大彎側淋巴結清掃后,暫時不離斷球部,先掀起胃體,清掃胃后方淋巴結,最后再離斷十二指腸,而術中其他操作與觀察組一致。兩組術后均行抗感染治療,留置引流管。1.4評價指標比較兩組的下床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率,復發判斷依據《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4]中相關標準:血液學檢查提示癌胚抗原(CEA)異常升高,腹部CT或超聲為陰性,胃鏡下發現新生腫瘤或原發腫瘤復發,并經局部胃組織活檢檢查確診。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