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牧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3:43: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牧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思考
抓好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對于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構筑農牧區新的發展平臺,具有深遠而現實的意義。我省農村牧區當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務是突出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這個重點,實現農牧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建設新農村新牧區提供資金支撐。加大項目爭取和實施力度,發揮項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通過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補助、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和自籌資金等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在資金投放上,對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貼息資金、支農貸款等,實行“政府統籌、捆綁使用、定向投放”,切實提高投資效益。在實施好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環境建設等項目的基礎上,切實改善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鄉村道路及公共事業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加大農技推廣、畜種改良等科技投入力度,增加農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興農步伐。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一是根據農牧業資源稟賦條件、產業產品特色和發展優勢,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適度規模、集中連片”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合理的糧、經、飼料“三元結構”,從根本上解決農副產品賣難和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二是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和特種養殖業,以規模化、基地化、特色化、區域化、專業化為發展方向,以發展設施畜牧業和高效畜牧業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擴大肉(奶)牛和生豬養殖規模,走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路子。三是堅持以提高商品率為重點,加速畜種改良,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提高適齡母畜比例;大幅度增加畜牧業的產業率。四是依托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項目,搞好農牧民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務工技能和整體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同時把擴大就業和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促進勞動力在農牧業內部創業,充分挖掘農牧業內部增收潛力;以礦產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以及中心城鎮商貿流通為載體,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五是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各類協會、農牧區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充分發揮其組織帶動作用和市場鏈接功能,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牧民開拓市場的能力,努力探索一條聯合起來闖市場、攜手共進奔小康的新路子。六是制定加快產業經營,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不斷增強對農牧戶的帶動能力。
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為主攻對象,堅持定點幫扶和縣級領導干部聯點制度,在鞏固以往扶貧開發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和推廣縣內及兄弟縣市扶貧開發的好經驗好做法,整合各級財政的專項資金,合力抓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扶貧攻堅提供支撐。在充分尊重實際,尊重群眾意愿的同時,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著力抓好村莊規劃試點工作。通過國家支持和群眾參與,不斷改善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著力改變農牧區面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為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提供樣板。抓好“三清三改一綠”,著力抓好清理臟、亂、差和綠化村莊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農牧區“臟、亂、差”面貌,農業村的綠化指數達到40%。按照先易后難,逐步實施的原則,積極推進“三改”(改水,改廁、改路)工作,爭取用三到五年左右時間使一定比例的村(社)基本實現村內道路硬化、庭院凈化、水質優化,村間道路上等級的目標。
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繼續鞏固和完善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著力解決農牧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強醫療救治服務網絡建設,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加快鄉鎮衛生院的改造步伐,推行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全面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力爭群眾就醫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鎮、重病不出縣”的目標。繼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實施好農村牧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合力抓好“兩基”攻堅及鞏固提高工作,落實好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實施優質高中擴招工程,著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牧區文化教育事業,以就業為導向,創新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機制,廣泛開展先進文化、科學技術、公民道德、民主法制意識和健康知識教育,切實提高農牧民素質,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自主創業能力的新型農牧民。
加強基層組織和基層民主建設。以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為切入點,轉變職能,改進作風,著力提高基層班子構建和諧社會、完善發展思路、協調統籌運作、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為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加快農村文化信息化建設,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增強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活力,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制訂和完善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鏟除黃、賭、毒,禁止封建迷信活動,開展星級文明戶和文明個人樹新風創建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結合“五五普法”,深入開展“政策法律進農家”等活動,進村入戶開展政策法律集中教育,通過普法,逐步引導和促進農牧民法治理念的確立,成為知法守法,學法用法的新型農牧民。
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工作的報告
##蘇木關于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工作的報告
旗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辦公室:
為確保完成《××旗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工作實施方案》所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我蘇木把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作為農村牧區醫療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事關全蘇木農村牧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農牧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來抓,加強領導,創新工作機制,完善運行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于6月21日,我蘇木召開全蘇木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動員暨啟動大會。會上蘇木領導與各嘎查負責人簽訂了《##蘇木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規定在7月底之前完成農牧民個人參合金收繳工作。
二是我蘇木分管領導與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辦公室全體人員,于6月22至6月28日利用為期6天的時間,按照旗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辦公室的要求,就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的指導思想、參加合作醫療農牧民的權利和義務、補償辦法及補償標準等進行了深入宣傳。
三是在深入宣傳的基礎上,從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間,我蘇木派出8個服務隊,深入到轄區33個牧業社、985戶農牧戶中,全面開展了收繳農牧民個人參合金、登記注冊、發放合作醫療證、簽訂農牧民合約等工作。現全蘇木共有2950名參合農牧民受益,參合率達85.6%。
新農牧區合作醫療基金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我市參加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農牧民(以下簡稱參合農牧民)的合法權益,規范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基金管理,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新政辦發〔20**〕5號),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實施細則所規范的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指按照國家、自治區和**市有關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的政策,通過農牧民繳納、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扶持、政府資助等多渠道籌資,對參合農牧民醫療費實行補償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管理。
第四條基金管理的任務是: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依法籌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基金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實反映基金收支狀況;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加強監督和檢查,確保基金的安全。
第二章基金籌集
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大會講話稿
同志們:
一會兒,書記同志還要做重要發言,希望大家認真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當前形勢,進一步增強推進“兩轉雙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盟委、行署著眼于解決全盟草原生態惡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牧民增收困難等“三牧”問題,作出圍封轉移、“一轉雙贏”直至“兩轉雙贏”的戰略部署。從圍封轉移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十屆五次旗委擴大會議提出“轉變、調整、開放”的發展思路以來,我旗通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了工業反哺畜牧業的能力,逐步完善了“兩項基本制度”和基礎建設、畜種改良、飼養管理、產業化經營、人口轉移等“五項重點措施”為主的圍封轉移戰略基本框架,提出了畜牧業“六大基地”和“四帶四區”等戰略目標。年我旗巴音圖嘎嘎查被確定為全國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試點以來,又提出了以“一個不變、兩個堅持、三個發揮、四個整合”的發展思路,草場整合、規模化經營等全新經營方式開始實施,向現代畜牧業邁出堅實的步伐。在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牧區經濟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思想認識全面提高。通過組織牧民出國考察、赴發達地區學習、現場觀摩、舉辦“”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引導,牧民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冬羔、早春羔和縮減牲畜、劃區輪牧、養殖西門塔爾牛等新的生產經營方式被廣大牧民逐步接受,畜牧業開始由數量向質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針對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牧民成立了合作經濟組織;部分牧戶開始從事非牧產業經營,乃林郭勒旅游度假村、“烏博民族工藝制品廠”、民族服飾和餐飲等一批牧民興辦的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特別是通過轉變發展觀念,加快經濟轉型,確立了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提升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擺脫了長期以來對畜牧業的依賴,以城帶鄉、以工帶牧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了牧區工作的全面進步。
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取得成效。近年來,我旗相繼出臺了引進西門塔爾牛、接冬羔、早春羔、種公羊管理等優惠政策,對于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起到了至關重要地推動作用,實施了畜牧業“六大基地”建設工程。建設劃區輪牧、黃牛改良等精品戶300個,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建設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1個。羊標準化畜群達到2000群,良改比重達到96%,較年分別提高6.44個百分點;良改牛發展到近47000頭,良改比重達到73%,較年提高48個百分點。大小畜商品率分別達到58.05%和93.29%,四年接冬羔、早春羔311萬只。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肉食品加工企業壯大,引進臺灣元盛60萬只冰鮮羊加工項目,多家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羊單位。年,在牧業年度全旗牲畜數量縮減近70萬頭只的情況下,畜牧業產值穩中有升,由4.9億元提高到5.2億元,較年增加3000萬元。
新型農牧區醫療制度論文
一、烏魯木齊縣合作醫療的具體舉措與成效
(一)深入開展基線調查,確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
2003年通過對烏魯木齊縣5個鄉開展合作醫療基線調查,科學合理地確定了全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的報銷補償方式、比例、管理模式及籌資標準。全縣的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75元,其中中央、自治區、市、縣四級財政共計40元(即每級財政10元),農牧民個人繳納35元。按照合作醫療基金“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略有節余、保障適度”的原則,全縣采取住院醫療費用補償與門診醫療費用補償相結合的方法,住院費用占合作醫療基金的58%-62%,門診費用占38%-42%。截至2006年底,參加合作醫療的農牧民達62436人,參合率為96.3%,參合率為全疆最高,并于2007年被國家衛生部等八部委表彰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1]。
(二)統一思想認識,建立合作醫療基本框架
合作醫療試點以來,烏魯木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深刻的分析、研究,把推行合作醫療納入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長效機制,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納入全縣“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認真組織實施,成立了烏魯木齊縣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烏魯木齊縣合作醫療協調領導小組、烏魯木齊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合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編制3名,并配備相關人員具體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各鄉(鎮)相應建立合管會,在認真開展基線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烏魯木齊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新農合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方法措施和工作重點;先后出臺了關于《烏魯木齊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管理實施辦法》、《烏魯木齊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醫療費用報銷辦法》、《烏魯木齊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財務基金管理辦法》、《烏魯木齊縣鄉村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及監督管理辦法》、《烏魯木齊縣農牧區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和《關于規范鄉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門診費用審核工作的通知》、《烏魯木齊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規章制度。并與各鄉鎮及有關部門(單位)簽訂了工作責任書,將推行新農合制度納入了全面考評體系當中。縣、鄉鎮及定點醫療機構層層都建立了與合作醫療相銜接的管理機構,配套了相對應的運行管理機制,促使了合作醫療體系框架在烏魯木齊縣的初步建立,更好地保證了合作醫療各項工作規范、有序地開展。
(三)加強基金監管,規范合作醫療基金管理
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發展和完善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農牧民身體健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合作醫療)是指在政府組織、領導、支持下,農牧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農牧民承受能力和醫療費用相適應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互助共濟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第三條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辦法。
第四條合作醫療制度應堅持下列原則:
(一)政府組織、農牧民自愿參加、多方籌資的原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一、農村牧區生產力發展情況
(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昂素鎮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鎮區東南部,屬于典型的牧業嘎查,總面積48萬畝,下轄巴音哈達、桃里木、昂素、塔馬哈賴、西日陶勒蓋5個牧業社,居住著168戶農牧民,總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頭只(其中綿羊26819頭只、山羊23593頭只、大畜1499頭只),水澆地7866畝(其中青貯2500畝),2005年牲畜出欄率達42%,糧食總產量達464000公斤,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25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
(二)農牧業科技推廣、科技入戶:先后投入資金10余萬元,引進優良品種12個,推廣適用技術14項,購進大中型農機具21臺套,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近年來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科技入戶率達100%。
(三)農牧業基層設施建設: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2公里,距敖鎮98公里,距烏審旗達掌線30公里,地下水資源和草場、耕地資源十分豐富,人均占有面積大,飼草料資源充足,經濟互補性強,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相對較好,各項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發展現代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現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鄉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輸電線路19.8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2.2公里。接入了二級光纜干線,建立無線接入基站,基本實現了移動通訊無盲區。
(四)農牧業增長方式:昂素嘎查屬于典型的牧業嘎查,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畜牧業,增長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區養殖、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等手段。現全嘎查已建成高標準養殖小區2個,牲畜改良站點3個。昂素鎮南與烏審旗蘇力迪牧業大蘇木毗鄰,北與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牧業大蘇木接壤,是鄂爾多斯地區畜牧業發展的中心地帶,現昂素鎮正在全力爭取四季青肉聯廠落地生產項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流通體系相對較好。
牧區新農村建設思考
**村位于塔西河鄉政府以北15公里處,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自然村,全村耕地2200畝,共有65戶325口人,有黨員8名,團員14名。**年村集體收入13萬元,人均純收入5800元。近年來,村黨支部以“強班子,帶隊伍,重實績,促發展”為總體思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一、加強班子建設,黨支部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村黨支部從加強班子建設入手,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在工作中支部與村委會一班人相互聯系、溝通,在決定重大問題和處理各種矛盾時,兩委一班人先醞釀溝通,達到共識,然后在民主討論,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集中決策。在積極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的同時,充分尊重村委會的職權,支持村委會依法行政,做到在工作中黨支部與村委會相互聯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切實發揮了“一班人”的優勢。支部還通過堅持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干部述職等制度,將村干部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打消了群眾的疑慮,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平時工作中,所有班子成員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多年來無一人發生經濟問題,保持了班子的廉潔和公正,使支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
二、加強黨員管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非常注重發揮支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想方設法為黨員創建載體,搭建平臺。為提高黨員綜合素質,使黨員在政策理論和生產技能上時刻領先于群眾,村黨支部加大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實行了黨員“季培月學周看制”,每季度組織黨員外出觀摩學習一次或從縣鄉聘請人員為支部黨員上一堂黨課,每月10日組織黨員進行一次集中學習,每周組織黨員觀看一場遠程教育節目,幫助黨員豐富理論、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確保黨員在觀念和技能上強于一般群眾。村黨支部還以黨員責任區為抓手,在黨員中開展了以“包治安、包致富、包保潔”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區“三包”活動,黨員自發成立了黨員義務巡邏隊定期開展義務巡邏,與8戶村民結成了幫扶對子,主動為他們提供資金、信息服務,幫助他們增收致富,支部黨員還主動承擔起了三個責任區的保潔護綠工作。村黨支部每季度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對黨員責任區履責情況分優、良、劣三個檔次進行嚴格考核,今年對履行職責較好的3名黨員分別給予了500元、300元和200元的獎勵。通過開展責任區“三包”活動,調動了黨員的積極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譽和好評。
三、理清工作思路,駕馭新農村建設的能力不斷增強。黨支部通過座談討論,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制定了**村五年發展規劃,按照“穩棉花、增番茄、添制種、上旅游、強轉移、興畜牧”的經濟發展思路,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棉花面積的基礎上,加快蕃茄、制種玉米、制種豇豆基地建設步伐,并利用基地,按照鄉黨委“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多元發展”的思路,成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3個,帶動了52戶農戶種植優質長絨棉500畝,優質加工番茄700畝,優質制種玉米800畝,制種豇豆150畝,調優調強了產業結構,村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連年攀升。為充分發揮牧區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專門劃分地塊建起養殖基地,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迅速在村上掀起了畜牧業發展熱潮,黨員沈學英、石靖華帶頭發展牛羊育肥,年育肥牛羊200多頭只,每年來自畜牧業的收入均超過2萬元。在黨員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改變以往粗放的畜牧業發展模式,搞起了牲畜圈養和牛羊育肥,畜牧業收益明顯增加。目前全村已發展養牛專業戶12戶,養羊專業戶15戶,僅養殖業一項每年可為村民增收250元。村黨支部還從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村黨支部以農村改廁和沼氣池建設為著力點,發動黨員帶頭進行“五改”,8名黨員積極響應支部號召投入“五改”工作,經過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的帶動引導,全村8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蓋起了干凈清潔的衛生廁所。村黨支部還投入5萬元發動黨員群眾義務在居民點主干道兩側栽植風景樹1200棵,種植草坪2800平方米,改造磚院墻1800米,修建防滲渠2公里,門前過水小橋42座,鋪設沙石路800米。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如今的**村村容整潔,環境優美,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到100%,村民人均收入在牧區鄉鎮多年位居前列,引領了牧區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新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講話
同志們:
2009年7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將在我市召開全區新農村新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這既是對我市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肯定和發展契機,同時也是對我市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檢驗和考驗。對此自治區黨委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視,今天我們召開這次動員會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認識,明確方向,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大力度,齊抓共管承辦好這次盛會,推動我市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我市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開好會議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這個中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為目標,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重點,做了大量扎扎實實、富有成效的工作,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素質、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有力的發揮了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強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農民群眾的素質不斷提高。近年來,全市各旗縣區和有關部門把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農民致富和農村發展,堅持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人,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一是圍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使廣大農牧民群眾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決“三農”問題的堅強決心,看到黨和政府對農民切身利益的深切關懷,看到農村發展的美好前景,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圍繞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堅持對農村干部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在廣大農村牧區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宣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廣泛市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干凈人家、精把媳婦”的評選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促進了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三是圍繞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深入開展“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活動,積極引導農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
(二)加大農村牧區文化建設力度,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幾年來,隨著中央、自治區、市委解決“三農”問題重大舉措的實施,各旗縣區和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不斷加大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力度,相繼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鄉鎮宣傳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要求,大力實施“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資金,重點支持鄉鎮蘇木宣傳文化站和村嘎查宣傳文化室建設。在“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的帶動下,各旗縣區普遍重視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動室建設已達90%以上,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網絡。各旗縣區以文化陣地為依托,組織時事政策教育,開展集中文體活動,舉辦科技知識培訓,把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辦成了思想教育的陣地,法紀教育的場所,科技培訓的課堂,文化活動的園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橋梁。廣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活躍了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昂素鎮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情況匯報提綱
××鎮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情況匯報提綱
各位領導: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我鎮××嘎查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試點區基本情況
××嘎查位于我鎮鎮區東南部,屬于典型的牧業嘎查,總面積48萬畝,下轄巴音哈達、桃里木、××、塔馬哈賴、西日陶勒蓋5個牧業社,居住著168戶農牧民,總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2005年,嘎查集體經濟收入25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
試點區分布在敖達線(敖勒召其鎮-達布察克鎮)兩側,距××鎮區2公里,距敖鎮98公里,距烏審旗達掌線30公里,試點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試點區農牧民戶均房屋面積120平方米,戶均草場3270畝,戶均有水澆地40畝,14戶通動力電,24戶通自來水,18戶設有衛生間,16戶設有滲水井,用來處理家庭生活污水,6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廣播電視實現了“戶戶通”,因××嘎查距××鎮區較近,村委會活動陣地、文化活動室、幼兒園、便民超市、標準化衛生室等設施建設在鎮區。試點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牲畜飼養量3萬只,戶均300只,擁有大中型農機具280多臺(件),交通工具100多輛,農牧民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