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08:33: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通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制約通脹因素分析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已經進入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階段,這與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我國高增長、高通脹的運行特點不同,也與90年代后期和本世紀前幾年高增長、低通脹的運行特點不同,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將是現階段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價格漲幅在3%—5%將是正常的運行態勢。和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不同,現階段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不存在10%以上的大幅度上漲條件,主要是受如下幾方面的制約。

一、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受到消費能力制約

收入的增長速度制約消費的增長速度,消費的增長速度制約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

1997年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的增速明顯慢于GDP的增速:從可比價來看,1997—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農村居民純收入年均增長5%,而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人均收入的增長慢于人均GDP的增長,也就是說消費需求的增長明顯慢于供給的增長。從現價來看,1997—2010年,現價GDP年均增長13.2%,而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6%,低于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3%,低于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4.9個百分點。這說明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國民經濟生產供給的增速一直大于居民購買力的增長速度。

正是由于居民收入增長的緩慢,導致居民消費增長的緩慢。1997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名義)增長率一直低于人均GDP的增速:1997—2009年,我國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而同期居民名義消費水平年均僅增長9.7%,比同期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慢3.5個百分點。而居民消費增長的緩慢,正是制約居民消費價格大幅度上漲的關鍵所在。

二、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受到邊際消費傾向弱化的制約

查看全文

通脹緣由及政策著力點

在通脹已成為經濟運行主要矛盾的階段,如果不做客觀的量化分析,而是從一些表面現象出發,一味夸大通脹預期,有可能會對通脹推波助瀾。這不僅嚴重影響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甚至會對沖宏觀調控的積極效果。因此,有必要通過科學的量化分析,找出通脹的主要因素,找準政策著力點,降伏通脹“怪獸”。

在當前影響通脹的諸因素中,勞動力價格上漲、輸入原材料價格上漲對物價的影響被顯著夸大了;而超發貨幣作為通脹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其影響也在逐步減弱;短期和結構性的食品價格上漲依然是當前通脹的主因。

工資漲15%物價會上升1.94%

實證觀察表明,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與物價上漲并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比如:2003年至2009年我國職工工資年均增長高達14.8%,可是不同年份CPI漲跌互現,甚至在2009年東部沿海出現“用工荒”時,經濟還處于通縮狀態。

我們研究發現,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在傳導到最終消費品物價之前,要過“四道關”:

首先是“勞動力成本價格傳導系數”的過濾。農業勞動力成本對糧食價格的傳導系數為41%,對蔬菜的傳導系數為40%,對肉類的傳導系數為10%,對食品的綜合傳導系數為27%;制造業工人工資對工業品價格的傳導系數不超過10%;服務業工資對服務業價格的傳導系數為21%--根據CPI的構成權重計算的工資成本綜合傳導系數不足20%。假定中國平均工資每年上漲15%,則對物價的推動最多為2.98%。

查看全文

深究通脹壓力下財稅政策抉擇

在全球經濟失衡的環境下,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矛盾開始顯現出來,由于收入分配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通貨膨脹壓力給公眾帶來的“痛苦感”也明顯上升。當前物價上漲是由經濟運行中的復雜因素所造成的,它不僅是一種貨幣現象。從緊貨幣政策是必需的,但僅依靠貨幣政策的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通脹壓力的積累,也難以緩解通脹帶給公眾的痛苦感。在控制通脹壓力的過程中,需要有以財稅政策為核心的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相配合,以使經濟發展“又好又快”與改善民生有效結合起來。

一、當前我國通脹壓力的根源與財稅政策介入的必要性

進入2007年,我國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大,全年CPI上漲4.8%,經濟呈現高位運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2007年12月7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年以來首次提出2008年要執行“從緊”貨幣政策,并把防止物價上漲與防止經濟過熱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對于當前物價的全面上漲,從根本上可以歸結為成本推動、需求拉動和通貨膨脹預期因素的影響。

其一,從成本因素來看,2006年之前,由于資源價格、勞動力價格保持較低水平,土地價格尚未迅猛上漲,我國經濟中存在的通脹壓力是隱性的。進入2007年,這些隱性的通脹壓力都得以顯性化。首先,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開始加快,油價上調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公用事業改革也不斷加速,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終產品價格傳遞,構成現實的物價上漲壓力。其次,隨著勞動者保護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開,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據統計,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的同比漲幅達18.8%,超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率18.5%。第三,再者,由于土地供應量減少等政策、市場結構原因,近幾年土地價格出現爆發式上漲,加劇了成本壓力。據統計,2007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土地交易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前三季度土地交易價格漲幅分別為9.8%、13.5%、1.5%,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漲幅。

其二,從需求因素來看,本輪物價上漲的特點之一,是以主副食品價格上漲作為導火索。近幾年,政府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收入分配政策向低收入者傾斜,這最終會擴大食品消費需求,引發價格上漲。此外,投資和出口增長持續旺盛,也產生了較大的需求拉動作用。例如,2007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增速強勁,房地產開發投資明顯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加快0.9個百分點。同時,雖然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調整出口結構的措施,但出口需求增長仍保持了強大動力。2007年的對外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的歷史高位,較2006年的1774.7億美元增長了47.7%,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從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底,M1、M2和信貸增長都呈現趨勢性上升。可以說,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樣是促成總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這也是當前貨幣政策需要從緊的原因。

其三,通脹預期也是加劇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目前影響通脹預期的根本要素有兩個:資源價格改革和政府的政策姿態。一方面,未來中國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已是必改不可,加上與國際價格的接軌趨勢,源于資源價格的通脹預期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在2007年CPI逐漸走高的過程中,政府對于通脹問題傳遞的政策信號不夠清晰,客觀上降低了公眾對未來政府政策抑制通脹壓力的信心,造成通脹預期的上升。

查看全文

通脹趨勢的演進與治理詮釋

論文摘要:有效控制通脹壓力,既要采取行政手段,更要注重運用經濟手段。本文詳細討論了如何認識通脹問題。盡管我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具有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表征,但在性質上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貨幣現象,更多意義上是一個由制度、結構和國與國之間匯率博弈乃至政治博弈形成的復雜經濟現象。

論文關鍵詞:通貨膨脹,生成機制,演進趨勢,行政手段,經濟手段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一年來,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出臺了積極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了較多的流動性。由此,許多人擔憂全球通脹會卷土重來。從中國的情況看,通脹預期日益強烈,政府官員、經濟專家和市場人士對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爭論不休。究竟如何認識通脹問題?

一、通貨膨脹是否已形成?

關于對通貨膨脹是否形成的判斷,首先源于我們對通貨膨脹概念的界定。目前,人們對通貨膨脹的理解和認知主要基于兩種學術定義:一種是薩繆爾森的定義:通貨膨脹意味著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人們用價格指數即成千上萬產品的加權平均價格來計量通貨膨脹。根據這一定義,通貨膨脹就是價格總水平的上漲。現實中,人們通常以CPI、PPI等指標來觀察通貨膨脹。另外一種是弗里德曼給出的定義:通貨膨脹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現象。按照這種定義,通貨膨脹可以被理解為中央銀行發行了太多的貨幣,以至于貨幣貶值,物價水平上漲。

從現實觀察,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觀似乎只是停留在學術界,沒有得到政府官員、智囊機構的充分重視。相反,物價主義的通貨膨脹觀卻俘獲了政策界、智囊機構的專家們,他們都陷入了CPI崇拜,成為物價主義的信徒。從物價主義角度觀察,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CPI、PPI一直處于下滑通道,物價總水平的確沒有上升。但是,如果將分析的視角轉移到貨幣主義,那么,單純從1~8月創新中國60年之最的信貸增速這一事實來判斷,中國通貨膨脹早已經發生。即使按照物價主義的觀點,提出翹尾因素,實際上環比通脹在8月就已經顯現。

查看全文

通脹率的貨幣政策調控詮釋

關鍵詞: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通脹率,經濟景氣

摘要: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的實踐,今后我國可考慮逐步建立起以通脹率為核心目標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脹率的同時,將貨幣供應量、貸款增長、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經濟景氣指數等其他重要經濟變量作為監測指標。這有利于公眾理解并形成穩定合理的預期,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也能更富靈活性。

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會議并未對外公布2011年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也未對信貸規模目標提出具體要求,這也就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與新增信貸規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脹形勢比去年更為嚴峻。央行工作會議為此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金融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而選定的便于調控,具有傳導性的金融變量。一般來說,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應當具備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和適應性。

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迄今已歷時15年。但是最近幾年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較大幅度地偏離了年初設定的調控目標。央行十多年來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實踐也證明,作為中介目標的貨幣供應量指標,在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與最終目標關聯度上與當初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先看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和創新,資產流動性提高,貨幣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僅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難以區分,而且交易賬戶與投資賬戶、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界限日益模糊,貨幣的定義與計量日益困難與復雜化。金融市場深化和金融市場彈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貨幣供應量的相應增長,而居民金融資產選擇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也使得貨幣供應量的測定變得更加困難。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創新的過程中逐步降低。

查看全文

通脹率的貨幣政策構建綜述

關鍵詞: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通脹率,經濟景氣

摘要: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的實踐,今后我國可考慮逐步建立起以通脹率為核心目標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脹率的同時,將貨幣供應量、貸款增長、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經濟景氣指數等其他重要經濟變量作為監測指標。這有利于公眾理解并形成穩定合理的預期,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也能更富靈活性。

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會議并未對外公布2011年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也未對信貸規模目標提出具體要求,這也就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與新增信貸規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脹形勢比去年更為嚴峻。央行工作會議為此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金融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而選定的便于調控,具有傳導性的金融變量。一般來說,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應當具備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和適應性。

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迄今已歷時15年。但是最近幾年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較大幅度地偏離了年初設定的調控目標。央行十多年來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實踐也證明,作為中介目標的貨幣供應量指標,在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與最終目標關聯度上與當初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先看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和創新,資產流動性提高,貨幣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僅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難以區分,而且交易賬戶與投資賬戶、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界限日益模糊,貨幣的定義與計量日益困難與復雜化。金融市場深化和金融市場彈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貨幣供應量的相應增長,而居民金融資產選擇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也使得貨幣供應量的測定變得更加困難。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創新的過程中逐步降低。

查看全文

通脹率貨幣政策的構建透析

關鍵詞: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通脹率,經濟景氣

摘要:結合主要發達國家的實踐,今后我國可考慮逐步建立起以通脹率為核心目標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脹率的同時,將貨幣供應量、貸款增長、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經濟景氣指數等其他重要經濟變量作為監測指標。這有利于公眾理解并形成穩定合理的預期,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也能更富靈活性。

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會議并未對外公布2011年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也未對信貸規模目標提出具體要求,這也就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與新增信貸規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脹形勢比去年更為嚴峻。央行工作會議為此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金融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而選定的便于調控,具有傳導性的金融變量。一般來說,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應當具備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和適應性。

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迄今已歷時15年。但是最近幾年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較大幅度地偏離了年初設定的調控目標。央行十多年來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實踐也證明,作為中介目標的貨幣供應量指標,在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與最終目標關聯度上與當初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先看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和創新,資產流動性提高,貨幣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僅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難以區分,而且交易賬戶與投資賬戶、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界限日益模糊,貨幣的定義與計量日益困難與復雜化。金融市場深化和金融市場彈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貨幣供應量的相應增長,而居民金融資產選擇的多樣性和多變性,也使得貨幣供應量的測定變得更加困難。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可測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創新的過程中逐步降低。

查看全文

剖析遏制通脹有效防控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社會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經濟社會也不斷暴露出各種體制以及經濟結構問題,如對外貿易失衡,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會推動我國的物價上漲,因此,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遏制通貨膨脹勢頭,保持物價的穩定,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理應成為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大挑戰。

關鍵詞: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對策

1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表現

對于通貨膨脹程度的度量,主要有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簡稱CPI)、GDP平減指數(又稱縮減指數)等指標。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將對CPI有一定的影響,GDP平減指數計算基礎較CPI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GDP平減指數更加準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但我國較多地采用CPI來衡量通脹水平。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在收入水平沒有大幅提高的情況下,物價水平的快速增長會大大削弱貨幣的購買力,從而侵蝕人民群眾的財富,導致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誘發社會的不穩定。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8.1%。

查看全文

小議通脹預期的形成及其管理

摘要:盡管當前物價指數剛剛轉正,但社會對通脹的預期增大。加強通脹預期管理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任務。管理好通脹預期,應準確把握政策取向,繼續保持適度寬松的總體基調;真正做到“有保有壓”,尋求信貸規模調整與信貸結構優化的平衡點;適時考慮退出策略,分步實施政策調整與轉向;加強輿論引導,避免由非理性通脹預期引發“羊群效應”;綜合運用其他經濟政策,化解物價上漲和資產價格膨脹的壓力。

關鍵詞:通脹預期;貨幣政策;退出策略

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任務

2009年1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負轉正,同比上漲0.6%,環比上漲0.3%;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縮小3.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PPIRN)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縮小4.8個百分點;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最新研究開發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IEE-CPI)”也顯示:11月為147.76,同比上漲17.30%,環比上漲1.88%,而且,該指數基本與CPI同步,領先PPI與PPIRM(如圖1)。上述價格指數均表明:物價開始轉正走出通縮,并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加速向上趨勢,通脹預期愈發加大。

所謂通脹預期,簡單地說是人們對未來通脹發生時間、發生幾率及通脹程度的一種心理預計。換句話說,是指人們已經估計到通脹要來,而預先做好規避可能損害的準備。通脹預期的產生與形成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貨幣超額供給與人民幣升值壓力造成通脹預期日益加劇

查看全文

農產品漲價是否為通脹前期

隨著經濟工作會議的閉幕,“通脹”又引起極大的關注,甚至有些人認為“甚囂塵上”,已可隱隱聽見腳步之聲。

商務部日在其網站消息稱,上周,中國57種主要食用農產品中,其中蔬菜價格漲幅較大,18種蔬菜批發價格平均上漲六個百分點。糧食價格小幅上升,肉類價格穩中有漲。中國廣播網月日的消息,北京新發地市場月的監測數據顯示,46種蔬菜中,有42種蔬菜價格上漲。其中,不少蔬菜價格漲幅翻番,包括白菜、油菜、茴香、蒿子稈兒、芹菜等,占到蔬菜種類的近一半。

農產品大有一觸即發全面漲價的勢頭。在目前國際糧食出現降價的總體趨勢下,為何我國的農產品出現了這樣漲價的趨勢?

其實這還得從我國今年在全球一花獨放找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應該是近一年來的宏觀經濟過分寬松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大量的資金進入到房地產已把房價炒翻了天,而目前我國整體經濟流動性過剩愈演愈烈,大量資金必然要找價格低而又漲價潛力大的產品,而農產品價格與價值一直嚴重背離。

農產品價格上漲是中國出現“資產性泡沫”的前奏?

其實在農產品漲價前,成品油價、水價、電價都已通過各種借口,輪番漲了價。首先是油價,在別的不與國際接軌,單要價格接軌的口號下,國內成品油價格經歷多次上漲調整;而電價也于月日調高,全國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廣州、沈陽等城市的水價也不斷地上漲……自月下旬以來,能源、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等主要工業品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據報道,蘇南的很多民企開始貸款囤積銅錠、鋼材、煤炭等生產資料,而不是直接投入生產,好在明年通脹時高價出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