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研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6:2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陶研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實驗校文化建設現狀研究

專家指導是行知實驗校發展的風向標,由于行知實驗校特殊的定位,要求實驗校的發展應與陶研理論的發展相互配合,通過專家指導將最新的陶研理論應用于實踐教育活動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陶研理論的深入研究。因此專家指導不僅是促進行知實驗校不斷突破的有力保證,也是行知實驗校不斷發展的充分養料。然而目前福建省大部分行知實驗校都缺乏經常性的專家理論指導,有專家指導也只是短暫的考察,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結對子的實踐與理論互助,大多情況下,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活動脫離,各為其政,導致理論研究水平與實際教育水平不符,最終造成理論研究淪為紙上談兵,而實際教學又缺乏科學指導的局面。同時,當下福建省行知實驗校的交流匱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與家庭的溝通不足;二是校際之間的交流欠缺。家校溝通不足帶來的問題是學校不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會出現一些學生在校表現良好回家卻判若兩人的現象,在校的假象將會誤導教師的判斷進而失去學陶的真實意義。而校際交流欠缺則造成經驗分享失去平臺,成功的經驗難以相互借鑒,失敗的教訓也無法相互啟示,這成為提高和發展福建省行知實驗校整體水平的巨大障礙。

(一)確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目標

針對行知實驗校“建設模式雷同,辦學特色不夠突出”這一問題,建議各類行知實驗校確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目標,以此強化校園文化的辦學特色,打破定式的格局。具體說來,就是要求盡量多的行知實驗校能結合地區優勢,發展特長之處,創造其他行知實驗校無法實現的條件,以此保障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的獨特性。例如寧德市柘榮縣柘榮中學的“百草園”,就成為了其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來的特色校園文化。而對于大部分行知實驗校都具有的共同特色,要求各類行知實驗校能不斷深入,挖掘獨特亮點,形成特色傳統,追求“特中特”,實現“新中新”。例如在大多數學校都舉辦類似的學陶活動時,能找到突破創新之處,將相同的活動辦出不同的風味,以此形成獨有的校園文化特色。

(二)開辟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兩手抓的新途徑

針對行知實驗校“傾向物質建設,精神內涵滲透不足”這一弊端,建議各類行知實驗校開辟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兩手抓的新途徑,以此落實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質內涵。具體說來,就是要讓校園文化建設植根于學校的優良傳統中,立足于學校的辦學理念,融合區域文化的發展,真正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標。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一是要求各行知實驗校做到不片面重視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單純關注學校的環境設施,而忽略在校師生實際師陶學陶能力的培養,同時各校需要經常對師生進行學陶思想的教育,并定期做好師生交流工作,保障師陶學陶實質性工作的開展。二是要求各行知實驗校的考察單位不以外在的物質文化建設作為評價的首要標準,而是關注真正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文化建設的內涵所在。不僅看行知實驗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綠化建設,更看校園師生師陶學陶的實際水平,通過與校園師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其對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認識,知曉其真實的師陶學陶感悟,以監督行知實驗校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校園文化建設。

(三)設計多角度全方位深入交流的新模式

查看全文

專題研討課的學習感想心得體會范本

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研討課在##區黨校教學中心301號教室進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為第五期師資班(法學專業)的學員量身定做的精品課——《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吸引著來自全區各地市、縣級黨校的教師。隨著陶教授“九個維度”的層層遞進分解,隨著解惑、答疑、溝通式課堂研討及互動展開,我們不僅飽餐了一頓教學經驗的營養大餐,同時也讓我們的觀念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沖擊,下面談下自已的心得體會:

一、“持久敬業有熱度”,這是陶教授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維度

“敬業”,這是我們通常思考的問題,但“教師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業的熱度”?我們卻沒有認真思量。陶教授從“利己”和“利他”兩個角度解讀了保持敬業熱度的必要性,讓我們直面正確對待教師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悟身為“黨校人”的責任:要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搞好,就必須做安心于黨校,樂于黨校事業有心人。我們認為,保持強烈持久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每個“黨校人”深省的一個深度話題。

二、“積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講授的第二個維度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的規定,要增強黨校教學實效性,黨校教研人員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經驗啟發我們:一要放低身段,虛心學習;二要正視不足,經常反思,才能保證“積累功底有厚度”。為此,我們應該重新調整和正確對待學員對我們的教學評估,重新調整自我學習的態度,在打造學習型組織活動中,讓自己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扎實,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專業知識豐富,勇于理論創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唯有“積累功底有厚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才成為可能。

三、聯系實際授課,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黨校干部培訓質量的重要原則

查看全文

黨校教育教學感想

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研討課在區黨校教學中心301號教室進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為第五期師資班(法學專業)的學員量身定做的精品課——《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吸引著來自全區各地市、縣級黨校的教師。隨著陶教授“九個維度”的層層遞進分解,隨著解惑、答疑、溝通式課堂研討及互動展開,我們不僅飽餐了一頓教學經驗的營養大餐,同時也讓我們的觀念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沖擊,下面談下自已的心得體會:

一、“持久敬業有熱度”,這是陶教授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維度

“敬業”,這是我們通常思考的問題,但“教師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業的熱度”?我們卻沒有認真思量。陶教授從“利己”和“利他”兩個角度解讀了保持敬業熱度的必要性,讓我們直面正確對待教師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悟身為“黨校人”的責任:要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搞好,就必須做安心于黨校,樂于黨校事業有心人。我們認為,保持強烈持久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每個“黨校人”深省的一個深度話題。

二、“積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講授的第二個維度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的規定,要增強黨校教學實效性,黨校教研人員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經驗啟發我們:一要放低身段,虛心學習;二要正視不足,經常反思,才能保證“積累功底有厚度”。為此,我們應該重新調整和正確對待學員對我們的教學評估,重新調整自我學習的態度,在打造學習型組織活動中,讓自己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扎實,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專業知識豐富,勇于理論創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唯有“積累功底有厚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才成為可能。

三、聯系實際授課,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黨校干部培訓質量的重要原則

查看全文

中小學校本培訓計劃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xx區教育局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從我校教師隊伍素質現狀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出發,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改革,優化組合,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致力于培養和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愛校敬業、真誠奉獻、嚴謹治學、業務精湛、教風優良、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的師資隊伍,為創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學校,實現辦學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工作目標:

通過培訓力爭使我校教師具有以下素質: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拓寬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樹立典型,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逐步構建校本培訓模式,形成校本培訓體系,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點:

1、抓師德教育,樹立師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重要的師德建設理論,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實踐師德理論的“萬世師表”。學校將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將組織教師閱讀《教師的師德修養》《陶行知生活教育叢書》、《陶行知論著百篇》等,使全體教師深刻了解“師愛”的真諦和生活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同時開展以“愛的奉獻”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征文撰寫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動來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來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師德風范,自覺轉變教育觀念,不斷促進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

查看全文

校本培訓情況要點

一、指導思想:

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據區教育局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從我校教師隊伍素質現狀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改革,優化組合,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致力于培養和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愛校敬業、真誠奉獻、嚴謹治學、業務精湛、教風優良、團結協作、廉潔從教”師資隊伍,為創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學校,實現辦學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工作目標:

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通過培訓力爭使我校教師具有以下素質: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拓寬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樹立典型,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逐步構建校本培訓模式,形成校本培訓體系,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點:

樹立師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重要的師德建設理論,1抓師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實踐師德理論的萬世師表”學校將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將組織教師閱讀《教師的師德修養》陶行知生活教育叢書》陶行知論著百篇》等,使全體教師深刻了解“師愛”真諦和生活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同時開展以“愛的奉獻”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征文撰寫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動來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奉獻精神,來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師德風范,自覺轉變教育觀念,不斷促進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

查看全文

黨校教學教育心得體會

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研討課在##區黨校教學中心301號教室進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為第五期師資班(法學專業)的學員量身定做的精品課——《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吸引著來自全區各地市、縣級黨校的教師。隨著陶教授“九個維度”的層層遞進分解,隨著解惑、答疑、溝通式課堂研討及互動展開,我們不僅飽餐了一頓教學經驗的營養大餐,同時也讓我們的觀念受到了一次強烈的沖擊,下面談下自已的心得體會:

一、“持久敬業有熱度”,這是陶教授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維度

“敬業”,這是我們通常思考的問題,但“教師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業的熱度”?我們卻沒有認真思量。陶教授從“利己”和“利他”兩個角度解讀了保持敬業熱度的必要性,讓我們直面正確對待教師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悟身為“黨校人”的責任:要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搞好,就必須做安心于黨校,樂于黨校事業有心人。我們認為,保持強烈持久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每個“黨校人”深省的一個深度話題。

二、“積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講授的第二個維度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的規定,要增強黨校教學實效性,黨校教研人員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經驗啟發我們:一要放低身段,虛心學習;二要正視不足,經常反思,才能保證“積累功底有厚度”。為此,我們應該重新調整和正確對待學員對我們的教學評估,重新調整自我學習的態度,在打造學習型組織活動中,讓自己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扎實,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專業知識豐富,勇于理論創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唯有“積累功底有厚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才成為可能。

三、聯系實際授課,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黨校干部培訓質量的重要原則

查看全文

黨校黨課教學感悟兩則

黨校黨課教學感悟

增強教學實效性是教學培訓工作恒古不變的話題,總之。也是黨校教研人員的共同追求。陶教授《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一課,精辟透徹,有理有據。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很強的培訓黨校教師的現實意義。將在陶教授的引領下,堅持耐久的敬業熱度,解脫原有的思想桎梏,放低身段,虛心求學,不時積累教學功底的厚度,完成黨校在新時期的培訓任務。將在教學改革中,把教授在九個維度”中貫穿的教學理念,融會到新時期市、縣(市、區)和鄉(鎮)黨校的教學實踐中去,使黨校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厚實的增強。

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為第五期師資班(法學專業)學員量身定做的精品課—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吸引著來自全區各地市、縣級黨校的教師。隨著陶教授“九個維度”層層遞進分解,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研討課在區黨校教學中心301號教室進行。隨著解惑、答疑、溝通式課堂研討及互動展開,不只飽餐了一頓教學經驗的營養大餐,同時也讓我觀念受到一次強烈的沖擊,下面談下自已的心得體會:

一、耐久敬業有熱度”這是陶教授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維度

但“教師如何才干堅持耐久敬業的熱度”?卻沒有認真思量。陶教授從“利己”和“利他兩個角度解讀了堅持敬業熱度的必要性,敬業”這是通常思考的問題。讓我直面正確對待教師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不公問題,重新審視我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悟身為“黨校人”責任:要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搞好,就必需做安心于黨校,樂于黨校事業有心人。認為,堅持強烈耐久的敬業精神,值得每個“黨校人”深省的一個深度話題。

二、積累功底有厚度”陶教授講授的第二個維度

查看全文

課改信息交流會主持詞

學習快樂共分享

--課改信息交流會主持詞

一、近階段學校教科研活動概況。

在期中測試以來的一個多月里,北校區教學科研方面大事不斷、喜事連連,根據校長室的要求,今天,召集全體老師進行一次小結和交流。

公開教學方面。共進行了四項活動:

一是參加市級“思品與生活”新課標研討活動,趙淑明主任執教的《小馬虎旅行記》,一舉奪魁。

查看全文

群育思想哲學論文

羅辀重,字春馭,**年生,湖南湘鄉縣白鷺灣人。羅辀重出生于書香之家,自幼深受前輩教育救國思想的熏染。**年自費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專攻教育;**年學成回國,茲此埋首鄉村,執教一生。羅辀重以先祖創辦的陶龕學校為教育實踐基地,致力于教育改革。他主持校政30余年,倡導群育,在當時的教育界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教育改革實踐,是20世紀前期中國鄉村教育改革浪潮中獲得成功的唯一范例。上世紀30年代,陶龕學校蜚聲國內外,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龕”的盛譽。**年,羅辀重被人民政府譽為“愛國教育家”,臺灣校友奉其為“教育之神”。他的“群育”思想,至今啟迪人心。

一、五育并重

20世紀30年代,羅辀重將教育的內容分為“性行”、“學業”、“身體”三大方面,實施的是“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并重”。到了40年代,他則把教育內容重新細分為“群性的修養”、“道德的修養”、“身體的修養”、“知識的修養”、“藝術的修養”五大方面,實施“群育”、“德育”、“體育”、“智育”、“美育”“五育并重”的教學方針。“五育并重”思想,是羅辀重一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與精華。

他指出,當時的學校教育,直觀地講,多囿于文憑、證書。學生入學,不是為學識之增長、能力之培育、人格之鍛造;而是為獲得一紙文憑、證書。這種所謂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人、培養人的活動。這種活動,無益于個人成長,有害于社會發展。他說:“文憑何足憑?證書何足證?文憑之謎不穿,教育之路不通;證書資格之束縛不解,學術思想之發展無望”。從中觀層次上講,“恐怕是沒有把握好學校教育的三大任務(教學知識、訓練技能和培養創造力)和三大目標(升學、就業和培養完全人格的人)”。人們往往在各自三者之間矯枉過正,不能自拔;而培養創造力和培養完全人格,尤其為人們所忽視甚而被忽略、勾銷。從深層次上講,當時學校的“根本錯誤,在把教育‘狹義化’到知識販賣。學校的全部工作,幾限于上課、應付考試”。他抨擊當時的所謂“新教育”,表面上似乎是理論方法,應有盡有。實際上“只是盲從、粉飾、凌亂、空泛、元計劃、無目的的教育。教出來的一般學生,大部分都不知道怎樣做人,亦沒有立志要做怎樣的一個人,更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他認為,“國的教育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羅辀重指出,學生到學校不是為了“文憑”;而是求學做人,求學“處世處群的知識、技能”和“處世處群的方法”。他革除舊教育制度的弊端,立足當時,面向未來,推出“五育”教育,實施“群、德、體、智、美”五育并重的“素養教育”。他的“素養教育”從一開始就把打好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培養創造力有機結合起來,把升學、就業的目標融合在培養完全人格的人的目標之中。在“五育并重”的辦學方針指導下,陶龕學校的各科課程也是并重的,沒有什么“主課”、“副課”和“主科”、“隨意科”之分。“五育”之間關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值得說明的是,羅辀重雖不看重文憑,但陶龕學校的文憑卻十分為人敬重。據記述,當時只要有陶龕的畢業證,上中學可以免試;一些沒有在陶龕畢業的學生,只要在陶龕求過學,人們也會另眼相看。可見,羅辀重在一個局部范圍內成功實現了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近現代“教育革命”,無怪乎人們謂之“教育之神”,他的教育改革實踐被譽為“值得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家們借鑒”。

二、群育為先

查看全文

學校領導班子述職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代表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向大家述職,請予審議。

過去的一年,在縣教育局和異龍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十七大會議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的全局,堅持“欣賞每一個學生、呵護每一顆童心、尊重每一個教師”的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提升教育質量,構建和諧陶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貢獻。現就我校領導班子一年來的工作匯報如下:

2010學年,我校班子按照學校第四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認真履職,勤奮工作,圓滿完成了教代會通過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年里,在縣教育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職工的齊心努力下,我校領導班子團結協作,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廉潔奉公,較為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年來,我們班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陶村中學章程》,在不斷探索辦學、育人之道的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優秀傳統,初步構建起具有一定特色的“六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在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校教育發展中,取得了明顯成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