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農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8:16: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什么是三農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什么是三農問題

什么是三農問題?

所謂“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測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或賣得過于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后,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農民素質問題,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義務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蓋率達到85%,在普九未能覆蓋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錯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便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減負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個別地方“令不行禁不止”——農民負擔照原樣,引發農民抗交國稅和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還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飯的人不少”。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應該考慮加大力度進行機構調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整,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

所謂“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測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于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后,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農民素質問題,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義務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蓋率達到85%,在普九未能覆蓋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錯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便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減負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個別地方“令不行禁不止”——農民負擔照原樣,引發農民抗交國稅和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還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飯的人不少”。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應該考慮加大力度進行機構調整,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出現的幾個重要問題: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這三個問題的統稱即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最早由經濟管理學博士溫鐵軍于1996年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于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引入正式工作報告,并隨之迅速成為中國政府需要解決的頭號問題。

農民:是指中國共產黨政府自20世紀50年代,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后,與城市居民形成對稱的二元國民的弱勢群體。占我國總人口近70%。非指自然意義上居住在農村,并從事種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植、養殖業的農業勞動者。其劃分的標準并非產業,而是以父母的戶籍為唯一標準劃分的群體。

農業: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場、山林為主要生產資料的產業群的總稱。與其它產業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其生產過程受自然資源制約,具有天然的弱質性。二是產業鏈條中斷,農業只指其中間的生產環節,產前、產后環節則不屬農業范疇。它是二、三次產業的基礎產業,居民生存的原產業,農民的主產業,20世紀末,其創造的GDP占整體國民生產總值的15%以下。

農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區以外的廣大國土地域。即人口集居遠低于城鎮的鄉村,國土承載的公共產品價值量極低的地域。問題:是指系統中不相匹配的環節或子系統。即與其它環節和子系統在運動中不相匹配的外在表現。或者說是系統中某一環節或子系統存在狀態與其他子系統或環節差距的描述。

三農問題:獨立地描述是指廣大鄉村區域,只能以種植、養殖生產業為主,身份為農民的大部分國民的生存狀態的改善與產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問題。系統的描述是指21世紀的中國,歷史形成二元社會中,城市現代化,二、三產業發展,城市居民的殷實,受制于農村的進步、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小康相對滯后的問題。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且不論質的提升,僅從量上考察,中國的重大經濟問題都依賴于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突破。三農問題實質是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同步問題,結構不協調問題。

三農問題,并不是中國特有的,它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任何工業化國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問題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國人口基數大,解決起來規模大;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獨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新中國建國50年,許多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復雜罷了。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

所謂“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測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去或賣得過于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后,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農民素質問題,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義務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蓋率達到85%,在普九未能覆蓋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錯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便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減負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個別地方“令不行禁不止”——農民負擔照原樣,引發農民抗交國稅和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還有些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地方政府部門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飯的人不少”。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應該考慮加大力度進行機構調整,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精簡篇

三農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出現的幾個重要問題: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這三個問題的統稱即為三農問題。“三農問題”最早由經濟管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理學博士溫鐵軍于1996年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于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引入正式工作報告,并隨之迅速成為中國政府需要解決的頭號問題。

“三個代表”,是由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在2001年7月1日作了很多解釋的當前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簡略說法。1: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四個現代化即中國要在20世紀末實現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這個政策是是1964年12月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由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來的。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如何解決三農問題?

何謂“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的總稱。1996年以來,農業步入一個困難時期,農民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3月,時任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的李昌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平在給上總理書中列舉了農村中觸目驚心的危機:盲流如“洪水”、負擔如“泰山”、債臺如“珠峰”、干部如“蝗蟲”、責任制如“枷鎖”、政策如“謊言”、假話如“真理”。李昌平的上書通過媒體震動了全國,“三農問題”的危機暴露在公眾面前。

為何“三農”問題成為關注熱點

影響社會穩定

據國家統計局等11個部委抽樣調查,平均每個鄉鎮黨政內設機構為16個,其人員平均158人,超過正常編制的2—3倍;平均每個鄉鎮下屬單位為19個,其人員290余人。嚴重超編的吃飯人頭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一部分政府機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入不敷出,而這種財政狀況正是農村濫收費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農村的基尼系數由1978年的0.2124擴大到0.3361,增幅過快,也遠遠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是看“三農”問題能否得到很好解決。

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隨著農村發展形勢的惡化,誘發的農民反抗時間逐漸增多,規模逐漸加大,出現了反抗形式逐漸升級,出現暴力化趨向。“三農”問題不解決,長期來看,不利于社會穩定;從短期來看,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查看全文

什么是三農問題?如何解決?

1、答:三農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業問題。

我國加入世貿后,參與國際競爭,使得三農的矛盾更為突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結構調整,改革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等。但都無法回避由于農業人口過多而導致的生產能力過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資源過少限制收入增長,以及轉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數太大形成的財政壓力等。因此,關鍵在于減少農民,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促使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以此帶動農產品的商品需求,促進結構調整,從增加非農就業和農村人均資源占有量兩個方面,提高農民收入,降低中國加入世貿后對農業帶來的風險。

2、何謂“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的總稱。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為何“三農”問題成為關注熱點

影響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三農”工作

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黨和政府“三農”工作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就是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12月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八項主要任務,其中之一就是扎實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理解,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三農”工作,推動“三農問題”的全面解決。

什么是“三農問題”?一般而言,“三農問題”就是農業問題、農民問題和農村問題。“三農問題”具有一般性,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三農問題”,我國目前的“三農問題”一定程度上是舊中國尤其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歷史問題”。“三農問題”的普遍性在于,二元經濟結構普遍存在,而且長時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然而,我國當前的“三農問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質,它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問題,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難點和重點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因而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同時期的“三農問題”有不同的特點和重點,并不是只要與農有關的問題就是“三農問題”,泛泛地使用“三農問題”這個用語,會迷失了問題的要害和本質。什么是眼下的“三農問題”及其性質?我認為,目前的“三農問題”就是城鄉產業、收入和社會發展的差距過大。具體說,“農業問題”——農業不穩——實質是城鄉產業生產方式的差距過大;“農民問題”——農民太窮——實質是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差距過大;“農村問題”——農村太落后——實質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過大。“三農問題”表面上是“農字號”問題,實質是我國城鄉發展嚴重失調,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凝固。

“三農問題”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三農問題”的根治也非一日之功。“三農問題”盤根錯節,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針對“三農問題”的特殊性質,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既是發展的重點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又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解決農業問題,核心是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解決農民問題,核心是實現充分就業,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問題,核心是繁榮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全面解決“三農問題”,還必須提出綱領性的發展戰略。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相互聯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同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解決“三農問題”,可以把分散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聯接進來,可以做到綱舉目張。

第一,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三農”工作,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觀的重大調整。統籌城鄉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指導思想。黨和政府并不是今天才面臨和解決“三農問題”,然而,“三農問題”屢治無效,愈演愈烈,從根本上說是長期奉行“重工輕農、城鄉分治”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累積性后果。在既定發展模式下,治理“三農問題”局限于農內言農,必然使“三農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城鄉統籌發展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根源,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觀和發展模式,找到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查看全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三農”工作

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黨和政府“三農”工作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就是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12月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八項主要任務,其中之一就是扎實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理解,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三農”工作,推動“三農問題”的全面解決。

什么是“三農問題”?一般而言,“三農問題”就是農業問題、農民問題和農村問題。“三農問題”具有一般性,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三農問題”,我國目前的“三農問題”一定程度上是舊中國尤其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歷史問題”。“三農問題”的普遍性在于,二元經濟結構普遍存在,而且長時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然而,我國當前的“三農問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質,它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問題,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難點和重點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因而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同時期的“三農問題”有不同的特點和重點,并不是只要與農有關的問題就是“三農問題”,泛泛地使用“三農問題”這個用語,會迷失了問題的要害和本質。什么是眼下的“三農問題”及其性質?我認為,目前的“三農問題”就是城鄉產業、收入和社會發展的差距過大。具體說,“農業問題”——農業不穩——實質是城鄉產業生產方式的差距過大;“農民問題”——農民太窮——實質是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差距過大;“農村問題”——農村太落后——實質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過大。“三農問題”表面上是“農字號”問題,實質是我國城鄉發展嚴重失調,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凝固。

“三農問題”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三農問題”的根治也非一日之功。“三農問題”盤根錯節,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針對“三農問題”的特殊性質,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既是發展的重點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又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解決農業問題,核心是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解決農民問題,核心是實現充分就業,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問題,核心是繁榮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全面解決“三農問題”,還必須提出綱領性的發展戰略。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相互聯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同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解決“三農問題”,可以把分散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聯接進來,可以做到綱舉目張。

第一,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三農”工作,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觀的重大調整。統籌城鄉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指導思想。黨和政府并不是今天才面臨和解決“三農問題”,然而,“三農問題”屢治無效,愈演愈烈,從根本上說是長期奉行“重工輕農、城鄉分治”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累積性后果。在既定發展模式下,治理“三農問題”局限于農內言農,必然使“三農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城鄉統籌發展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根源,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觀和發展模式,找到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

查看全文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摘要: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在華巖鎮通過宣傳調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國農村現狀及“三農政策的實施情況。本文就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與措施。

關鍵字:“三農;農業產業化;土地制度創新;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華巖鎮

“——

“““

引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