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合社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5:08: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合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上海農合社現狀及支持對策

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亂象的原因

農業專業合作社在新時期出現的問題,一定程度阻礙了上海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其主要原因緣于合作社創辦過程中的不專業、不合作與不規范。1.強勢“能人”辦社。受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后的影響,一些專業合作社由個別“能人控制”的現象比較突出。一方面是一些專業合作社重形式而輕內容,如章程形而無實,很難真正實現“民主”辦社、“民管”生產、“民得”經營收益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設立不超過總表決權票數20%的附加表決權,這就使得具有強勢地位的合作社創辦人擁有較大的話語權,一個人決策的現象普遍存在。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缺專職財會人員,其賬目不規范,難以履行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有些企業或大戶牽頭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或大戶的資產混用,收支混雜,涉及的個人利益復雜,影響到社員的利益,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持久、穩定、健康發展。2.催生“扶持”辦社。在調研中發現,有關部門的“辦社”積極性很高,常常指定并由某些人牽頭,拉上幾個村民,到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就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組建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農民對合作社功能心存疑慮,對合作社合作機制的運用更是一無所措,因而合作意愿不充分;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過度”性干預,使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經常隨著“領導”思路的變化而變化,其自我造血功能相對較弱,缺乏創新動力、缺少自我造血功能,光靠優惠政策和有限的經營收入,只能維持而做不強做不大。3.跟風“投機”辦社。一些合作社的領頭人辦社完全以獲取政府部門資助資金和享受政策優惠為目的。如有的地方規定,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凡吸收3~5人的合作社可以獲得2~3萬元的開辦費補貼,一些農民出于能得到國家財政直接補貼的目的,便以村組干部、家庭成員湊人數成立合作社。這種合作社徒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沒有按合作社的章程進行運作,更沒有組織成員開展真正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成為“空殼合作社”。這里既有農民自身受利益驅動思想的影響,也與政府部門求快求量、指標化考核不無關系。4.準入門檻低、登記注冊規范難度大。有些農民舉辦合作社本來就先天不足,工商部門對其申報材料真實性的核實難以把握,如有的專業合作社缺乏足夠的資金,生產經營規模偏小,很難預期今后的發展;有的合作社沒有組織運作能力,只是依靠與某一客戶的關系而組建起來的,一旦與客戶關系發生變化,合作社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就處于停頓狀態;有的合作社整體素質偏低,不少社員是受短期利益驅動,期望能夠馬上就獲得收益,一遇挫折立即打消辦社熱情。在組織機構、股權設置、市場定位、商標戰略及廣告策略等方面上的先天不足,既影響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與管理,也使合作社抗風險能力很弱。5.合作離合性大,發展缺乏共力。抱團互助是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民組合起來后應當在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市場信息等各個領域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然而,不少農民組織沒有實質上的合作: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仍以一家一戶為主,事中缺乏統一的培訓指導,事后缺乏統一的驗收標準,以單一品牌代替統一質量作為生產合作形式的現象較為普遍;另一方面,在銷售環節上,統一銷售中“二次分配”難以實現。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區幾乎沒有真正開展營銷合作的專業合作社。究其原因,一則缺乏經紀能人,二則農民契約意識薄弱,統一銷售意愿不強;三則部分“龍頭老大”利用自己在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采取“售前結算”等方式,壟斷超額利潤,損害了廣大社員的核心利益。6.專業技術差、缺乏農業科技組織的專業引導。專業本來應該是合作社經營的一大優勢,然而一般合作社都由普通分散農戶自行組織“結社”,因其缺乏帶動者,多數運行質量不高,統一服務能力不強,參加專業合作社的農民仍以戶為單位從事生產,后續發展缺乏基礎。更有甚者,部分專業合作社還因以家庭成員的名義湊人數,成立畸形的“家庭合作社”。金山區調研材料表明:當前專業合作社的專業人才粗略分為三類:生產技術型;市場營銷型;組織管理型。以當地農民專業合作情況為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生產技術型人才不精。區內各類專業合作社中專職生產技術指導的人才占總數比例不高,其中有高等院校農技專業相關文憑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市場營銷型人才不足。金山區共有農村經紀人292人,但其中多為各鄉鎮農技站的工作人員,在合作社中實際從事農村經濟活動的比例較低,市場信息常常失靈。三是組織管理型人才不多。實現現代公司制的管理方式是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當前專業合作社包括處于行業領頭羊地位的大型合作社均忽視了組織管理人才的吸納和培養,合作社內部管理體系和分配體系較為混亂,成長與發展關隘重重。

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措施

如果說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成功與否主要依賴于農民自身運用的廣度、深度和高度的話,那么讓農民脫離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變“自上而下”為“由下而上”地運作,激發出“合作”熱情和體現出“專業”價值,才能讓根植于契約性社會之中的合作經濟制度在今天走向新農村“小康”建設中煥發新生。1.寬嚴相濟,有效完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準入與退出機制。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一種經濟組織,把好準入關是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首要環節。一個發展健康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必須符合“合作”和“專業”的要求,才能在準入市場后與其他經營主體平等地在經營方式上取得競爭優勢,為此工商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要形成合力,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理解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概念、舉辦合作社的意義以及給農村帶來的增產增收增效作用,以此來增強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同感和入社的積極性。同時要解放思想,在政策制訂上要創新要有新思路,如將農民的身份認定標準由“戶籍認定”向“職業認定”進行延伸,除擁有農業戶口的當地人群外,對擁有當地土地承包(流轉)合同的外來務農人員,允許其以農業身份申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享受有關政策優惠。又如鼓勵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經營管理經驗的涉農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加入合作社(法律、法規另有限制禁止的除外),共同帶動農戶致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要嚴格登記核審,防止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為名,行個人經營之實的現象出現,在注冊登記中防止“簽名筆跡相同”、類似“夫妻檔、湊人數”的行為發生。此外,要及時整理分析相關登記數據,一方面報送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并為優惠政策落地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建立淘汰與退出機制,讓一些既不合作又不專業的合作社退出市場。2.招商引資,鼓勵多種出資方式。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員以實物、知識產權等非貨幣形式出資,研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方法及具體操作細則,進一步推進農業專業合作社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量化、農業生產技術、土地使用權及其他農業生產資料等非貨幣資產入社投資的市場準入登記研究,支持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支持以不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自有技術作為首次出資。二要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有限公司等其他市場經營主體有機結合,對依托在農業專業合作社之上發展的新興業態予以幫助和扶持,充分發揮兩類主體的政策優勢和市場優勢,在擴大規模化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劃合理農村產業布局及農產品結構,實現結對合作雙方的“雙贏”局面。三要鼓勵合作社做大做強,通過農業專業合作總社等新型合作社組織的形式,將相同、相近行業或者產銷配套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組建聯社,進一步整合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在此,對合作社聯合的需求,工商部門可借鑒集團公司的登記注冊模式,探索與農業專業合作社相對應的“合作總社”的發展和準入模式。3.鼓勵農產品配套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產業鏈完善,有效提升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營銷效能。提升營銷效能是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一要鼓勵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經紀以及農業技術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建立農產品交易網絡平臺,通過集群農業生產各類信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營銷成本,促進“農商對接”就近就快有效結合。二要重視對合作社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工作,突破農村能人由農民而來的認知限制,從外部吸收知識儲備好、市場反應快,業務或經紀能力強的營銷人才,全面提升合作社營銷能力。三要支持農產品商標戰略發展,鼓勵上海特色農產品企業或合作社申報有區域特色的字號名稱,優先推薦以農民合作(聯)社名義參加上海市著名商標認定,優先推薦使用地理標志的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參加認定上海市著名商標認定,在著名商標中優先推薦涉農商標參加認定馳名商標,通過“品牌強社,商標富農”途徑,做強合作社的牌子。此外,還要幫助農業專業合作社重視對農產品的廣告宣傳的運用,聯合媒體集中一段時間或用專欄的形式,公益性地為農產品進行廣告宣傳。4.健全制度,著力完善農業專業合作社財務公開制度、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提高“合作”與“專業”的正能量程度。首先要有效優化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生存環境,政府各部門在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要各司其職,多參與少干預,多管理不包辦,多從健全農村市場體系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公共產品服務,打擊涉農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合作社合法權益,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二要幫助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理清理事會、監事會的職責,強化社員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用公開化的制度機制來規范財務票據和分配方式等,使農業專業合作社內社員積極性和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形成能產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本文作者:陳甬滬工作單位: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查看全文

小議農合社的問題及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國務院原副總理回良玉曾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黨領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推進現在農業建設的有效組織形式"。[1]自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的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了法律地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紛紛制定了一系列的輔助支持政策,使得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2010年底,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35多萬家。但是,由于我國農業發展滯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人民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了解不深,導致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

1、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歷來,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相比其他產業有一定的差距,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之初,地方政府不管在政策還是資金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這就導致一些地方有條件發展合作社,卻因資金缺乏或者政府政策不支持而滯后。

2、經營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健全。存在為數不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是注重建立卻輕視管理,內部經營管理和運行機制不規范。很多合作社有規章制度,有辦公場所,但是只是一種形式,形同虛設;還存在一部分只是為了實現政府的組建指標而倉促建立的。很多地方政府不同部門針對同一個方面的制度存在明顯差異,制度混亂,使得農民不知該聽從哪個。

3、專業人員的缺乏。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上存在著人才的"三少",即合作社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才少之又少;政府相關指導部門中懂法律、懂政策、會監管的指導人員少;理論深厚、善于把國際先進經驗和我國特殊國情融會貫通、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科研人員少。

查看全文

當前農合社文化的構建

本文作者:張勝榮工作單位:江西農業大學

目前,關于什么是合作社文化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是作為一種組織文化,合作社文化必須反映其本質規定性。合作社文化必須反映出合作社自愿自助、民主、平等公平、社會參與等本質理念、特征和價值觀。[4]因此,合作社文化是指合作社組織的核心理念以及體現核心理念的價值觀、精神、理論等元素的總合,是合作社成員普遍認可的一整套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等,它集中體現為合作社的組織使命和目標、倫理價值觀、組織原則等。當前,中國農業生產力水平、組織化程度雖有了較大提高,但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把千家萬戶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有組織地進行生產經營,提高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程度就變得十分重要。合作社就是這樣一種組織。所以,如何發揮傳統農業文化的優勢,構建良好的合作社文化,促進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們對江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結果得知,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文化缺失現象非常普遍,絕大部分的合作社并沒有自己的組織文化,甚至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根據調查發現,合作社文化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傳統文化的制約任何一種經濟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文化價值奠定了經濟主體基本的行為方式,中國農村傳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規范,難以為合作社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思想基礎。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是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而農耕文化并不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適宜的文化環境。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使我國農民具有明顯的小農意識,使大多數農民具有小富即安、知足常樂、個人主義、愛占小便宜、缺乏合作精神、自由散漫、保守、封閉等特征。這些特征與合作社自愿自助、民主、平等公平、社會參與、誠實、關愛他人等道德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合作文化格格不入。在農耕文化中,支配人們行動的是親情、人倫和道德,而不是契約。農民專業合作社體現的是一種契約關系,這種契約關系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所必需的人際關系模式,這恰恰是農耕文化所缺乏的。(二)政府的介入與干預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介入。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期,政府采取行政介入的方式對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但在合作社成長到一定階段時,政府的干預與管理恰恰阻礙了合作社文化的形成和構建。合作社是“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組織,農民社員是合作社的主體,實行的是成員自我管理。但在政府部門介入和干預的情況下,很多的合作社中農民社員的主體地位基本喪失,政府部門往往充當了合作社事實上的領導人。這樣,一方面導致一些合作社違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偏離為農民服務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合作社對政府的依賴性。政府的幫助越多、越具體,合作社自身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政府解決,缺乏運行的動力機制和獨立性。作為一個喪失獨立性,缺失動力機制的組織,必然也難以形成獨立的組織文化。(三)合作社自身不重視文化建設合作社文化基礎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合作社自身不重視組織文化建設造成的。這種不重視體現的兩個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視。當前,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合作社文化的涵義、內容和特征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都不清楚,對合作社文化建設的內涵不甚了解,導致許多合作社對文化建設的價值認識不足,比較重經濟利益而輕視文化建設,使得合作社文化建設整體上進展緩慢。二是資金投入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弱者的聯合,資本實力并不雄厚。而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又決定了合作社積累基金難以迅速擴大。因此,要發展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拿出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合作社文化建設是比較困難的。(四)農民社員受教育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人和物的結合體,只有在合作社中重視人的社會價值、尊重人的獨立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才能使合作社中人的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使合作社創造出最佳效益。目前,合作社主體成員是農民,由于城鄉、地區、行業長期發展的不平衡,農民接受教育的機會和程度較少,造成其文化、經濟、科學素質不高。[6]據調查,2006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農民占6.8%;小學教育程度農民占32.7%;受到初中教育的農民比重占49.5%;受過高中或中專教育的農民比重為9.8%;受過大學教育的農民比重1.2%。農民素質和受教育程度的偏低導致有的合作社社員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和合作精神,這些都將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文化建設。

(一)將傳統“中庸思想”與合作社文化相融合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傳統形成的風俗習慣,已經深深植根在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結構中,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偏好有極大的影響。而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文化模式又以“中庸思想”為主。因此,要發展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的文化基礎,必須將傳統“中庸思想”與現代合作社文化相融合。事實上,合作社理論、制度、實踐的許多方面都蘊含中國古代的“中庸思想”。[7]首先,合作社建立道路體現了中庸思想。雇傭勞動者面對資本的壓迫,到底是采取暴力革命推翻資本專政,還是走忍受苦難,等待來世光明的宗教道路呢?合作運動拋棄了上述兩種極端,走經濟聯合以反抗剝削的“中道”,從而產生了合作社。其次,合作社的產權制度體現了中庸文化。合作社是將各自所有的資源和共同所有的資源集中到一起形成了聯合所有的特殊產權制度,以私有財產為基礎,又有合作社的集體積累,既有私有的屬性,又有集體的特點,是生產資料私有與公有相結合的混合經濟形式。第三,合作社治理結構也反映了中庸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大會選舉和表決,實行一人一票制,成員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決權。出資額或者與本社交易量(額)較大的成員按照章程規定,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最后,分配制度上的中庸。合作社的分配制度既鼓勵社員個人經濟,實行按交易額返還,拉開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同時也注重積累集體財產,給社員集體福利,保證社員基本的生活水平。它既排斥資本主義制度下“按資分配”,又非完全的“按勞分配”,實行“按勞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因此,要在合作社里面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公平互利、獨立自主、誠實信用等文化基礎,必須吸收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傳統“中庸思想”的精髓融入到合作社文化之中,既反映出合作社“中庸思想”的特點和優點,又盡量消除其缺陷。在此基礎上,通過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培育農民的合作精神、契約精神,全面激活農民的自主、自立、自強意識和群體意識,為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和健康運行奠定必要的思想文化。(二)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對合作社的發展及文化基礎的建立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在考慮政府作用的時候要界定和規范政府行為邊界,明確政府職能應該在哪些層面上起作用,確定其作用的范圍和力度,避免政府對合作社的管理出現“錯位”、“移位”和“缺位”等現象。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作社本身就是經濟的主體,從這個層面上說,政府應該減少對合作社的管理和干預。但是合作社的文化基礎受到傳統文化環境、合作社理論知識的傳播、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民的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要建立完全符合現代規范的合作社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政府要加強對合作社文化建設的領導,要爭取把合作社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本部門精神文明的統一規劃中。比如,當前合作社快速發展,合作社的數量迅速增加,地方政府可以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合作社做大做強。而選擇支持對象時,政府可以把合作社文化作為一個指標來考察,對有良好文化基礎的合作社優先考慮是否納入支持名單。這樣政府可以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文化建設進行指導,既促進了合作社進行文化建設的熱情,又不干預合作社文化建立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三)合作社自身要重視文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合作社作為一個組織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合作社文化的建設,從組織上保障合作社文化建設的經費。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視文化建設。合作社文化的構建要重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通過教育、倡導和模范人物的宣傳感召等方式,培育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使社員樹立正確的、有利于合作社生存發展的整體統一的價值觀念。在確立組織價值觀和組織文化模式之后,要通過一定的制度,采用強化灌輸等方法使其深入人心。二是要保證合作社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合作社應該既重視眼前利益又不忘長遠利益,拿出一部分盈余資金投入到文化建設中去。如充分利用媒介體現合作社理念,張貼合作社勞動模范、企業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有條件的合作社可以建立圖書室,設立職工文藝體育活動場所,完善活動設施,為開展合作社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在合作社開辟精品產品欄、特長展示、優秀技工、杰出營銷員等,讓職工在特長展示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張揚個性、實踐創新的平臺。(四)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素質,培育農民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觀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立合作社文化基礎的重要條件。一要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和合作培訓。盡早在農村普及9年甚至是12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幫助農民提升實踐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逐漸消除小農意識;二要對農民大力開展合作社宣講。通過宣講使農民理解合作社文化的內涵,樹立符合合作社理念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合作社對他們發家致富的作用;三要對合作社的骨干進行培訓。在現實中,與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發展緩慢形成對比的是,有“骨干成員”存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8]通過培訓骨干,使他們能夠掌握發展合作經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具體操作方法,把少數農民的自發行為轉變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知道怎樣利用合作社,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規避市場風險,爭取更多利益。

查看全文

農合社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探析

1相關營銷對策分析

1.1樹立市場營銷觀念,走品牌營銷的路子

要從傳統觀念轉變為以市場為中心的現代市場營銷觀念上來,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生產、加工、包裝,以求獲得市場認可;當今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品牌之爭時代,專業合作社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占領市場,長盛不衰。合作社要結合當地特色和實際,充分挖掘有利資源,打造能夠叫得響的自有品牌,并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和品牌維護;加大創牌農產品的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合作社的營銷主體作用,促進農產品銷售。

1.2加強信息搜集分析,提高應對市場變化能力

在市場經濟時代,信息就是財富,而農民獲取市場信息能力不足,跟不上快速變化的行情。合作社可以安排專人負責進行市場調研,搜集信息,決策時群策群力,以便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政府要搞好服務和引導,建立專門的農產品信息系統,運用現代技術,加強信息統計、分類、預測、分析,定期向合作社提供市場各種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引導調整產業結構,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參與市場營銷,增強銷售的主動性。

1.3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查看全文

當前農合社發展經驗交流

一、縣農民專業合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兩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是圍繞本縣的果蔬、禽蛋、烤煙種植、農機”等支柱產業來發展,其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有9家,烤煙合作社3家,農機專業合作3家,綜觀我縣合作社發展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組建方式多元化。即由公司以及種養、加工大戶牽頭發起,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運行模式。如“縣玉水禽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經營,以禽蛋生產和銷售的農民為主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把一家一戶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家庭養鴨活動引向市場,實現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在管理上,實現“六統一”服務,一是統一選購飼料,確保了飼料質量。二是統一選購獸藥、飼料添加劑和消毒劑。統一選購符合國家規定的獸藥、飼料添加劑和消毒劑,既可以享受商家的優惠價、降低養鴨成本,又為生產無公害商品提供了產品保障。三是統一選購優質種鴨。四是統一外銷產品。五是統一開展免疫注射,確保了免疫質量和控制疫病發生。六是統一組織技術培訓。該合作社成立后,帶領10多名社員到省外經較發達的禽蛋專業合作社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模式。合作社由設立登記時的成員12人發展到現在的500多人、簽訂訂單合同300份,全年銷售總額萬元。又如縣精品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產品的營銷、農業生產資料購買、技術信息服務等各個環節上展開合作,實行供應生產資料、技術服務、質量標準、銷售產品的四個統一,打造優質品牌,增強優質葡萄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合作社的經營效益。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組成產業聯結共同體,從而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獲利、產業發展。該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為農戶提供系列社會服務,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服務。為社員提供“統一生產資料”零利潤的服務,每年都為社員提供農藥,定期為生產基地的生產、管理人員進行農產品栽培及農業標準規程培訓,己有100多個社員已基本掌握了葡萄栽種的技術,兩年來,縣精品水果專業合作社已舉辦大型培訓3次,小型培訓8次,培訓社員及果農600人(次),印發各種技術資料1200多份,簽訂訂單合同120份,去年銷售總額60萬元。發放葡萄果苗71000株,其中:白龍100畝32000株,苗二河100畝33000株,六硐20畝6000株。葡萄品種為早熟法國青提,上市時間為每年7月上旬,每市斤發價為7元,晚熟美國紅提每市斤發價為14至16元,去年已發出15多噸早熟法國青提。該合作社成員及訂單種植戶實行統一供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防治用藥,解決了種植戶亂剪枝、亂用料的問題,保障了果品質量的安全。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實現了公司與農戶的雙贏。

(二)區域分布產業化。從登記注冊來看,2009年我縣登記注冊的3家烤煙合作社、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都是圍繞當地已形成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組建的,并都是由主導產業的主管部門牽頭發展組建起來的,其產業分布非常明顯,這種區域產業化十分有利于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區域布局優化調整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我縣登記的“縣擺茹農機專業合作社”、“縣卡羅惠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縣者密農機專業合作社”都是經過農機部門培訓后登記注冊的,注冊的合作社共有農業人口92人,投資額181.68萬元,有大馬力拖拉機11臺,配套農具26臺,收獲機械6臺,植保機械6臺,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0%。另登記的卡羅興農、谷硐大寨、祥發3家烤煙專業合作社也是由煙草公司組織培訓后登記注冊的,注冊的合作社有農業人口62人,投資額5.25萬元。

(三)示范引導化。縣禽蛋專業合作社有種草、養雞、養鴨等養殖戶500多戶,社員由12人發展到500多人,其中縣內社員500多人、鄰縣社員30多人,注冊資金由72800元增加到20多萬元,以貨幣資金、實物等方式出資,合作社每年與社員簽訂訂單合同300份,訂單合同的簽訂有效地解決了養殖戶銷售難的問題,該合作社并將收購范圍擴大至周邊鄉鎮和周邊縣。舉辦培訓班7期,培訓社員1000多人,培訓示范帶動了周邊500多戶農戶,該合作社生產的4樣產品選進上海世博會參展。縣建龍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09年5月13日成立,注冊資金21000元,社員有111人,經營范圍:果苗種植、培訓、推廣。合作社成立一年來,利用區位優勢打造周期短、易見效、易出色的本地土雞養殖項目,設商品雞養殖場五個,年商品雞月出欄量達1萬羽,年出欄量達12萬羽,年產值達400萬元以上。目前建養殖雞舍四棟,引進雞苗6000羽,從而保證了本社養殖場子和養殖戶的優質蛋源。又如縣平湖鎮綠色產業種養專業合作社于2009年7月14日與法國細刀豆深、精加工廠家“獨山東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在每年種植2000畝法國細刀豆合同書,其中每年春豆1500畝,秋豆500畝,收購保底價1.50元,今年秋豆由于旱情報嚴重,連續高溫,使秋豆無法落種,1500畝的春季豆種植土地已經落實,種植區域分布在白龍鄉京舟村250畝,白龍鄉興龍村200畝,董聯村200畝,牙舟鎮卡臘村200畝,平湖鎮拉金村100畝,興明村100畝,擺茹鎮拉課300畝,平寨村150畝,共計1500畝。

從我縣合作社發展狀況上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多數還處于起步階段,一方面是合作社規范管理不夠。二是服務水平低。首先是合作社社員素質不高。社員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市場觀念不強,合作社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務的能力弱,導致管理粗放。其次是合作社服務能力弱。如縣董聯種養專農合作社和縣平湖鎮果蔬專業合作社雖已成產兩年了,但是該合作組織的經營還停留在產品的初級生產階段和簡單包裝銷售上,缺乏現代化的經營意識和對市場的洞察力,無法提供有效服務。加上資金運轉困難,影響了合作社的職能發揮和服務水平,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農合社六有創建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今年在全市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六有”創建行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為戰略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培育典型為突破口,以規范化建設為核心,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運行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六有”創建行動,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推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促進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增強合作社發展后勁。今年,全市著力培育30個經營規模大、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基本條件

查看全文

農合社發展工作意見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蓬勃發展,現已注冊合作社300余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是,當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基礎仍不牢固,還存在著重視程度不夠、政策扶持力度不強、指導服務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基本原則和發展重點

(一)基本原則。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鼓勵和支持開展合作經營;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努力實現自我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宗旨;堅持以當地資源優勢和特色農產品為依托,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有效發揮"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帶一方經濟、富一批群眾"的積極作用;堅持以政府引導、扶持、服務為支撐,增強發展的動力和后勁。

(二)發展重點。一是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優勢項目和特色農產品,加快培育發展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業優勢產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結合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積極鼓勵和引導有能力的相關組織和個人創辦合作社,努力實現一村(鄉)一個主導產品、一個產品一個合作社、一個合作社一個品牌。二是鼓勵多主體積極參與興辦。在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多主體創辦專業合作社。圍繞龍頭企業種養基地建設,引導基地農民創辦專業合作社,推廣"農戶+基地+合作社+龍頭企業"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發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優勢,鼓勵基層技術推廣部門興辦專業合作社。三是結合實際開展多層次合作。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合實際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開展單項或多項合作,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開展一體化經營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組織參加國內各類農產品交易會,大力推進農超對接,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

二、規范運行機制,加大政策扶持與指導力度

(一)深入開展"示范社建設"行動。每個鄉鎮都要選擇5-10家組織健全、功能作用發揮較好的合作社進行重點培育,幫助其規范章程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風險防范機制,推動合作社發展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發揮典型示范引導作用,推進全縣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健康發展。通過"示范社建設"行動,建立和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和有規模、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

查看全文

農合社發展情況視察匯報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為全面了解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促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推動農村發展、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縣政協確立以“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成立了以縣政協主席為組長,各副主席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部分政協常委、委員,縣農業局干部組成四個調研小組。歷時3個月,深入各鄉鎮(管理區)進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聽取縣農業局、各鄉鎮(管理區)關于合作社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實地察看了43家合作社,舉行24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并進行匯總分析。較為全面地掌握了我縣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農業局、供銷社等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我縣合作社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施行后,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截止2009年3月25日,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合作社130家,其中97家于2007年7月1日后注冊成立,占總數的75%。從行業分布來看,蔬菜類的19家,占總數的15%,禽畜類32家,占25%,中藥材類12家,占9%,漁業類14家,占11%,茶葉類13家,占10%,水干果15家,占12%,其它25家,19%;從區域分布來看,除鄉外,其它鄉鎮、管理區均注冊有合作社,其中鎮一枝獨秀,有46家合作社,占全縣總數的35%,而庫區3個鄉鎮管理區由于受移民工作等影響,目前注冊成立的合作社僅有10家,占8%。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大力推動合作社發展中,我縣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積極引導,穩妥推進,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思想認識。一是大力宣傳。借助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大力宣傳發展合作社的重要意義,出動宣傳車、印發宣傳資料等,大力宣傳《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為我縣合作社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二是組織培訓。分期對鄉鎮分管領導、村干部、農村能人進行業務知識和實用技術、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等培訓;2001年、2004年、2006年還分別組織多家合作社負責人和財會人員赴等地學習考察,2007年組織全縣52家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全面培訓,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了認識,促進了合作社的規范運作、健康發展。

查看全文

全市農合社發展情況匯報

自2012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施行以來,我市通過強化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科技、人才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有效措施,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切實了解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近期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以期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我市共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22家,其中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業的1家,種植業的46家,養殖業的75家;總出資額6259.6萬元,其中貨幣出資額6118.3萬元,非貨幣出資額141.3萬元,出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3家,在100-500萬元之間的有8家;登記在冊成員總數855人,其中農民成員820人,非農民成員35人。金都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12年11月19日成立,是我市第一家登記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林生寶雪蓮果科技發展專業合作社,出資額為1000萬元,是我市出資額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魯德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目前我市以實物出資(以牛出資)最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果仁小菜園專業合作社是我市第一家冠市名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風蘋果專業合作社、益農果品專業合作社和金龍果業專業合作社已經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玲瓏果品專業合作社已經取得無公害食品認證。從發展情況看,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發起形式多樣化。

政府部門扶持型。即由政府牽頭或由有關部門引導農民興辦的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政府或主管部門以財政扶持、行業指導等手段給予大力支持,在短時期內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如魯德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08年5月15日由市獸醫總站牽頭成立,目前已發展成員1500人,承擔了省“弗萊維赫牛改良推廣”項目,已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

能人大戶帶動型。即由當地具有技術專長和營銷才能的能人大戶牽頭成立的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種養殖大戶或營銷能人為依托,吸納周邊農戶參加。如金龍果業專業合作社,其法人代表紀金龍原為我市鎮遠近聞名的個體蘋果收購大戶,在他的帶動下,至今已發展會員108戶,擁有果品生產基地2000畝,紙袋廠一處,并成功注冊了“金龍果園”和“金阜”商標。2008年以高于市場價0.2-0.3元/斤的價格收購社員果品500噸,為社員增收10萬元。

查看全文

農合社成功經驗考察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主要做法;主要特點;幾點意見和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高度重視,努力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策扶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規范運作,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開展貸款授信,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重要性的認識、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村生產,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學習借鑒外地的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進一步抓好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日前,我市組織了赴浙江省溫州、紹興、臺州及我省宣城等地進行了考察調研。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努力營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良好氛圍。浙江省是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誕生地,2003年,該省最早被列為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要求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把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浙江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608家,注冊資金已近5億元,固定資產達37億元,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入社社員33.6萬人,帶動農戶245萬戶,產業門類涉及了各大主導產業,經營領域涵蓋了生產、加工、營銷、服務各個環節。

(二)政策扶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實踐表明,一個地區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時,政府相關部門能夠積極引導,加強配套政策扶持且措施到位、落實有力,那么該地區的專業合作社發展層次就高、內部管理制度相對完善、農民收入增長就快。在這方面,浙江省已經走到了全國的前列,2004年11月率先出臺的《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隨后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登記的若干意見》明確經工商登記的性質為“合作社”,把合作社從企業法人中單獨列出。與此同時,《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辦法》和《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意見》一系列規范化制度紛紛落地,為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7年該省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千社五化”建設列為農業工作十件實事之一,不少合作社都實現了“五有”運作。

(三)規范運作,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浙江省溫嶺市是全國大棚西瓜之鄉,該市狠抓西瓜這個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大力扶持溫嶺市箬橫西瓜合作社,指導該合作社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和行業管理功能,幫助建立健全標準化管理制度,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生產的西瓜優質率達到95%以上,并直接帶動該市東南沿海8萬畝西瓜產業帶的形成。其“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其西瓜生產基地被認定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