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23:22: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牧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牧場實結
一、實習地點
本次實習所在地是內蒙古興安盟索倫牧場。
索倫牧場總土地面積公頃;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淺山地帶,山川交錯,地貌有山地、溝谷地、低洼地三種,山勢大多平緩,低洼地坡度大部分小于°,一部分谷底較為開闊。平均海拔米左右,年降雨量~,年均氣溫°,無霜期天,≥°年積溫~°,光照時數,雨熱同季,多集中在~月。土壤類型有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沼澤土、暗棕壤。植被類型有次生林、灌木林、疏林地、草甸草原、坡地草原。無風蝕沙化及水土流失。
該牧場主要從事畜牧飼養業和農業種植業,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油菜為主,集約化、機械化程度高,機械配套率較高。全場總人口約為千人;轄管個生產隊;農業機械總動力千瓦,實際機播面積約為公頃,化肥用量約噸。但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后,基本上無水利灌溉設施,完全靠天吃飯。農業總產值千多萬,糧豆總產量噸,單產公斤公頃,牲畜頭數多萬頭(只)。年由外地人分別投資建造淀粉加工廠和屠宰場各一個,年利潤均在萬元左右。
二、實習過程
月日早晨,全班同學人到達索倫牧場總部。那是幾排陳舊的瓦房圍成的院子。其中兩排房子各扇門前分別掛著寫有“生產科”、“計財科”、“維修科”、“場長辦公室”、“副場長辦公室”……的牌子,一排是十來間招待所,一排是幾間作食堂的房子。
清代官牧場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清代北方邊塞建有眾多的官辦牧場,放養大量的馬、駝、牛、羊等各類牲畜,其規模和發展程度遠遠超過前代。它是當時國家直接經營畜牧業的集中表現形式,是在改革宋、明政府間接經營畜牧業——官督民辦(將官畜寄養于民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曾采用的一整套嚴密而適用的管理辦法,對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清代官牧場官畜管理發展衰落邊塞
清朝封建社會,農業與畜牧業并重,二者皆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的本業。在北國邊塞地區,由于地理條件和傳統習慣等因素,畜牧業成為其主要的經濟成分。我國北部邊疆具有極為豐富的畜牧業資源,不僅廣大邊民在這里廣泛地從事著畜牧業活動,而且清政所和皇室也在此開辦牧場,發展畜牧業。官方開辦的牧場,有其獨特的經營形式和管理方法,對清代經濟、軍事產生較大影響,頗具時代的適應性,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官牧場的設置及其種類
晚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滿洲貴族率領強大的八旗軍闖進山海關,攻城略地,占領中原,建立了清朝封建政權。滿族,原為游牧民族,通常生計,“唯馬匹牛羊是賴”。并且,滿族武裝八旗軍是一支以騎兵為主的部隊,兵驍馬驃,稱雄一時。就整體而言,畜牧業曾是滿洲貴族或新興統治者的經濟基礎和軍需的必要資源,至關重要。所以清廷對之十分重視,除了強調振興民間畜牧業之外,還大辦官牧場。
清代北部邊疆官牧場,是清政府在傳統畜牧業活動的基礎上,集中牧養牲畜的場所,是其行政衙門和軍事衙門從事畜牧業生產和管理的一種普通形式,同時也是一種較成熟、較高級的畜牧業管理機構和組織。清朝官牧場主要劃分為太仆寺牧場、皇室牧場(上駟院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4部分或4大類。由朝廷開辦的太仆寺牧場和由內務府開辦的上駟院牧場屬于中央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屬于地方開辦的軍牧場。順治初年,朝廷在張家口外設置種馬場,于陜西省設立苑馬寺,為軍隊牧養或提供馬匹,皆隸屬于兵部。后來到康熙四年(1665年)裁去苑馬寺,擴大種馬場。5年后,種馬場改屬于太仆寺,并分設察哈爾左右兩翼牧場。位于張家口外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場,地土遼闊,方圓600里;位于齊齊爾罕河的右翼牧場,方圓400里。康熙時,這兩翼牧場共牧養著160群騾馬,約3.2萬匹,騸馬32群,每群59匹——305匹。清初在獨石口外設立的直屬于上駟院的御馬場,地處上都、達里岡愛、商都、達布遜諾爾等處,水草豐茂,地界綿延千余里。最初,上駟院牧務分設3場,后來又增為5個場,分別為大凌河牧群馬營、養息木哈達牧群馬營、養息木邊外蘇魯克牧牛羊群及黑牛群牧營、養息木邊外牧群牛營1。上駟院所屬牧場,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時,牧養著騾馬197群,騸馬46群,走馬2群,駝22群2,每群馬200匹——500匹,每群駝100峰——200峰。建于察哈爾的八旗牧場,也同樣是方圓廣闊,其占地范圍,東至克什克騰旗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旗,南至晉北大同府、朔平府邊際,北到蘇尼特及四子部界,周邊達千里。順治時分別在這里建有:正黃旗牧場、鑲黃旗牧場、正白旗牧場、鑲白旗牧場、正紅旗牧場、鑲紅旗牧場、正蘭旗牧場、鑲蘭旗牧場。據康熙四十九年統計,“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牧場各有牛95群,羊180群。牛以120頭為一群,共3萬余;羊以400只為一群,共216000只”3。到乾隆時,還在大青山后設立了綏遠八旗牧場,頗有成效。相比之下,綠營牧場設置較晚,正式成立于乾隆元年(1736年)。起初是因西北用兵,軍馬缺少,調解艱難,故而吏部尚書劉于義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署理陜甘總督、辦理軍務時,奏請在西北設立牧場、蓄養軍馬,以裕邊防。胤禛帝批準了劉于義的要求,在4個軍事重鎮各設牧場1處4。兩年后,便在甘州大草灘、涼州黃羊川、西寧擺羊戎、肅州花海子湃帶湖建起了最早的綠營牧場。10年后,又于甘肅安西提督牧地建綠營牧場1個。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1760年、1761年),又相繼在新疆烏魯木齊、巴里坤設立兩個牧場。幾年后,巴里坤牧場便分為東西兩場。另外,清政府還在新疆的濟木薩、古城、瑪納斯、塔爾巴哈臺等處辦起綠營兵馬場。以上各類牧場,是清政府根據地理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體現。
海洋牧場管理制度探討
海洋牧場作為新時代中的新概念養殖類產業,在2016年,經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批準,連云港市獲得立法權后首個立法項目《連云港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正式。這也是全國海洋牧場管理領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今后,連云港市海洋牧場管理、海洋產業發展等將有法可依。
1管理制度不健全情況下存在的問題
1.1海洋生物棲息水域污染形式。海洋生物棲息水域受到污染是海洋牧場管理漏洞下最大的威脅。就目前根據我國海洋牧場的重點海域受污染數據統計來看,在2012年,污染海域中的污染物無機氮含量已經超過了國家4類海水水質標準,部分區域重金屬鉛含量超標,營養鹽污染嚴重。2014年,中毒污染和重度污染區域達到近岸海域面積的60%,污染情況逐漸嚴重。以我國舟山養殖海域來說,因受污染嚴重,導致海洋赤潮次數達到16次之多,面積超過了2800km2。由上述數據可知,水域污染情況十分嚴峻。1.2養殖品種單一。因為一些地域的市場需求不同,每年都有部分海洋牧場的養殖海域直接投入數以百萬計的相同魚類,只因市場需求量高,但是正是這種盲目的一味追求利益的心態,導致水域水生生態環境保護被忽視,因為過多在一塊水域中養殖過多的一種魚類品種,導致水生生態環境破壞非常嚴重。曾經韓國的一塊海洋牧場養殖水域在這方面就遭受過慘痛的教訓,所以我國在制定海洋牧場整體規劃管理制度時,要多參考國外的經驗教訓,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1.3養殖規劃不夠嚴謹。在海洋牧場的礁體建設投放方面,常規的海洋牧場礁體投放包括石塊礁、船礁、構件礁和貝殼礁。其中,石塊礁與構件礁的投放比例相較占比較大,但是如果對于礁體投放之間的間距和密度掌握不好,缺乏詳細分析與經驗,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比如在2013年,招遠市由于長時間的高溫和降雨原因,所在的海洋牧場海參區就出現了大量的思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首先,根據專家分析,許多海洋牧場建設在礁體投放這塊缺乏科學性,而礁體投放的類型、密度、間距、數量對于海洋牧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海參水域的幼苗播種,會因為礁體投放建設密度等方面缺乏科學性,導致空間應用不合理,使水體局部氧氣無法滲透,與海參幼苗等營養物質交換出現阻礙,最后造成海參大量死亡。其次,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建設的海洋牧場對于藻類與魚類投入太少,但藻類和魚類是一個水域當中必不可少的海洋生物,只有擁有足夠的藻類和魚類,才能使該海洋牧場水域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可循環系統,不然海洋牧場水域很難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最后,對海洋牧場的了解不夠透徹,有一些漁業企業認為“只要建設起礁體,投進了海參幼苗”,就能馬上看到收益,對于海洋牧場的管理制度、設備應用、養殖方向等方面研究過少,以致較難取得成效。1.4維護工作不及時。海洋牧場建成后,水下位置觀察、幼苗收捕、礁體樣本分析等工作都屬于后期維護工作范圍。但是在大多數企業的海洋牧場后期維護工作中,除了幼苗收捕,其他工作很少去做。水下位置觀測可以實時注意到礁體的位置變動、掩蓋等情況,為下次礁體投放提供數據。水質檢驗與礁體樣本分析可以對海洋牧場的水質變化、水域適合何種海洋生物生長等進行觀察,為之后海洋牧場增殖生物品種提供數據。所以說,后期維護工作,不僅只是完成幼苗收捕工作,其他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仔細認真完成。
2海洋牧場管理制度研究
海洋生態的保護與修復工程是海洋牧場建設與海洋生態產業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其中,對于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增殖和優化漁業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優化升級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貫徹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經農業部批準,2001年起江蘇省率先在連云港市海州灣海城規劃實施人工魚礁建設工程,2008年開始發展以人工魚礁建設為主的海洋牧場建設。項目實施以來,通過不斷加強海洋牧場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等相關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切實保護與修復了海州灣的生態環境與資源。2.1加強海洋牧場水域的污染整治。在海洋牧場周邊修建多個污水處理廠,加大水域污水處理速度,在周邊海域建立起一圈監視警戒線,確保不會有多余的陸地污染物流進海域內。堅決取締、嚴格管制周邊的污水排放廠,加強對附近生活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凡是發現對海洋牧場水域造成污染的個體或單位企業,對其制定出一套對應的罰款制度處理。2.2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附近村莊、小區、小鎮建設垃圾中轉站、工業廢水處理站等基礎設施,加強對環境質量檢測,成立水質質量檢測點、污染源監控網絡和空氣質量自動檢測站。2.3加強對海洋牧場的監管管理。首先,針對海洋牧場專門制定出相關管理制度,對海洋牧場的各項項目開發、運用、管理行為等建立最為健全的各項養護管理制度,為該項工程順利實施提供法制保障;其次,將海洋牧場管理納入正常的漁政執法管理范圍中,同時,加快對于漁業行政執法隊伍組建,對執法人員開展針對性專業培訓,加強執法裝備更新,以此來加強執法人員執法能力;最后,規范執法部門執法人員的行為準則,保障執法管理經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方式,保證組建出一支高效、廉潔的海洋牧場資源養護管理執法隊伍。2.4加大對海洋牧場的資金投入。海灣環境、魚類型觀測、魚群行為監測等方面屬于海洋牧場的基礎研究,加大研究力度要與加大資金投入并駕齊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一方面優厚的報酬可以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將研究做得更加徹底有效。積極引進市外大型漁業企業的資金,提供優惠政策,保障牧場建設規模的同時讓企業受益并得到長期發展。此外,對于本地漁業企業,鼓勵多家聯合開發或臨近片區結合的方式,形成較大海洋牧場魚礁群,便于企業發展和合作交流。2.5創新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海洋牧場漁業生產方式已經由傳統的外出獵捕方式轉變成自主培養管理方式,對于以往的傳統漁業管理模式而言,這種本質上的改變是一項非常艱難的挑戰,但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懂得創新、管理才能跟上時展的腳步,所以當傳統方式無法適應現代海洋牧場建設的需要時,就應該大膽創新,建立產權或者使用權等方式,更加清晰地體現管理制度。對于一些公益性質的海洋牧場,應與當地漁民共同合作,利于漁民,管理于漁民,進而充分調動漁民建設和自主維護海洋牧場水域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對企業投資建設的海洋牧場,要明確利用權益,并保障企業的利用權益。同時,要建設海洋特別保護區,制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完善海洋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實行嚴格的保護和養護措施,為海洋牧場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3結語
牧場創先爭優活動總結報告
縣牧場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優勢,以著力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
各級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抗災自救。2010年,該場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雪災,庫爾吐牧民定居點受到了兩次溶雪性洪水的侵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400萬元。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該場各級黨組織快速反應、緊急動員黨員干部職工科學施救,發揚黨員干部艱苦奮斗和連續作戰的精神,關鍵時刻豁出去,危難時刻沖在前,組織帶領各族群眾與自然災害奮勇搏斗,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確保了全場無一人因洪災死亡。在災后重建工作中,場黨委、管委克服牧民經濟條件差、工價高,建材價高等困難,采取了積極宣傳國家災后重建政策,加強對災后重建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指派專人負責聯系施工隊伍、聯系建房材料、為每戶重建戶補助1000元等措施,確保施工進度。截至目前,牧場13戶災后重建戶已全部竣工,在驗收合格后,災民已陸續搬至新房。5月中旬,邀請縣城建局質監站技術人員對庫爾吐牧民定居點災后100戶房屋、暖圈進行了質量鑒定,經鑒定,庫爾吐牧民定居點4戶房屋屋頂損毀嚴重,需進行維修,100座暖圈需重建。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庫爾吐牧民定居點94棟災后重建棚圈全部竣工;庫爾吐牧民定居點3.5公里鄉村道路已全部建設完工;自籌資金,粉刷庫爾吐牧民定居點房屋、圍墻6726平米;為4戶房屋屋頂損毀嚴重的牧民每戶補助0.25萬元,已維修完畢。場黨委、管委還邀請專業人員對庫爾吐牧民定居點綠化帶進行規劃,新建了長3.5公里的綠化帶。
結合實際、創新形式,富有成效地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牧場以深入推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為契機,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更好的落實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場黨委把工作重心下移到牧區,發揮全程代辦職能,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場黨委“移動辦公”制度,圍繞牧民群眾最關心、基層最突出、牧業隊自身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由場黨委成員輪流帶領相關職能科室下牧區入戶現場辦公,做到牧民反映的事有人聽,有人問,有人落實,讓牧民滿意,受到牧民歡迎。自開展黨委“移動辦公”以來,現場工作組已為牧民代辦手續、證照等業務30余件,為群眾解決上學、就醫等具體問題80件,牧民群眾普遍反映,場黨委實行“移動辦公”后,牧民群眾說事有地方,講話有領導聽,問題有領導牽頭辦,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
切實配強基層骨干,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農牧民。為進一步強化該場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鞏固該場發展穩定的良好局面,該場2010年大力開展軟弱渙散村和后進村黨組織整頓工作。場黨委組成調查組通過入戶走訪了解情況、黨支部成員開展“雙述雙評”了解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黨支部成員進行民主評議等形式,切實找準、幫助解決該村實際存在的村“兩委”班子軟、散,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黨的基本活動不能正常開展,黨員隊伍素質較低,活力不強,難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問題進行整改。針對兩個牧業隊領導班子軟弱渙散的問題,場黨委通過民主推薦、選派科級干部兼任黨支部書記等舉措,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了明顯提高。村干部和黨員工作的積極性也有了明顯加強。
加大社會事業建設力度,使牧民群眾得實惠。2010年,該場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認真組織實施計劃免疫,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全面推行了農牧民新型合作醫療。切實解決了農牧民看病難的問題,減輕了牧民負擔;在退休職工管理上,按照“協議參保”的原則,鼓勵和引導退休人員參保,解決了退休人員的后顧之憂;關心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低保并監督好低保資金的發放工作;計劃生育工作全面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大力宣傳貫徹落實農村計劃生育政策,進一步鞏固了計劃生育成果,推進了計劃生育的廣泛開展;為解決定居點牧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經報教育局批準在我場庫爾吐定居點辦起了牧民新村小學。開設了“雙語”幼兒園。多方籌資資金,逐步完善教學點軟硬件建設,確保定居兒童就地、就近上學。場、隊以科技之冬、文化三下鄉及其他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農牧民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勞動技能,加大富裕勞動力的轉移,鼓勵他們外出務工從事二、三產業增收,僅定居點就輸出富裕勞動力192人,平均增收元以上,實現勞動力轉移增加了人均收入的目的。
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促進牧業增效、牧民增收。2010年,場黨委積極尋找自身發展優勢,挖掘發展潛力,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2010年年初,該場被地區納入巴什拜羊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以公司加農戶、農戶加科技單位的形式,確定以生產巴什拜種羊和也牧勒白羊種羊為主,大力提高牧場畜牧業科技含量,提高畜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通過加快“巴什拜羊”品牌認證,依托品牌優勢,確保單產增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牧民品種改良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
邊疆官牧場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清代北方邊塞建有眾多的官辦牧場,放養大量的馬、駝、牛、羊等各類牲畜,其規模和發展程度遠遠超過前代。它是當時國家直接經營畜牧業的集中表現形式,是在改革宋、明政府間接經營畜牧業——官督民辦(將官畜寄養于民間)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曾采用的一整套嚴密而適用的管理辦法,對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清代官牧場官畜管理發展衰落邊塞
清朝封建社會,農業與畜牧業并重,二者皆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的本業。在北國邊塞地區,由于地理條件和傳統習慣等因素,畜牧業成為其主要的經濟成分。我國北部邊疆具有極為豐富的畜牧業資源,不僅廣大邊民在這里廣泛地從事著畜牧業活動,而且清政所和皇室也在此開辦牧場,發展畜牧業。官方開辦的牧場,有其獨特的經營形式和管理方法,對清代經濟、軍事產生較大影響,頗具時代的適應性,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官牧場的設置及其種類
晚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滿洲貴族率領強大的八旗軍闖進山海關,攻城略地,占領中原,建立了清朝封建政權。滿族,原為游牧民族,通常生計,“唯馬匹牛羊是賴”。并且,滿族武裝八旗軍是一支以騎兵為主的部隊,兵驍馬驃,稱雄一時。就整體而言,畜牧業曾是滿洲貴族或新興統治者的經濟基礎和軍需的必要資源,至關重要。所以清廷對之十分重視,除了強調振興民間畜牧業之外,還大辦官牧場。
清代北部邊疆官牧場,是清政府在傳統畜牧業活動的基礎上,集中牧養牲畜的場所,是其行政衙門和軍事衙門從事畜牧業生產和管理的一種普通形式,同時也是一種較成熟、較高級的畜牧業管理機構和組織。清朝官牧場主要劃分為太仆寺牧場、皇室牧場(上駟院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4部分或4大類。由朝廷開辦的太仆寺牧場和由內務府開辦的上駟院牧場屬于中央牧場;八旗牧場和綠營牧場屬于地方開辦的軍牧場。順治初年,朝廷在張家口外設置種馬場,于陜西省設立苑馬寺,為軍隊牧養或提供馬匹,皆隸屬于兵部。后來到康熙四年(1665年)裁去苑馬寺,擴大種馬場。5年后,種馬場改屬于太仆寺,并分設察哈爾左右兩翼牧場。位于張家口外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場,地土遼闊,方圓600里;位于齊齊爾罕河的右翼牧場,方圓400里??滴鯐r,這兩翼牧場共牧養著160群騾馬,約3.2萬匹,騸馬32群,每群59匹——305匹。清初在獨石口外設立的直屬于上駟院的御馬場,地處上都、達里岡愛、商都、達布遜諾爾等處,水草豐茂,地界綿延千余里。最初,上駟院牧務分設3場,后來又增為5個場,分別為大凌河牧群馬營、養息木哈達牧群馬營、養息木邊外蘇魯克牧牛羊群及黑牛群牧營、養息木邊外牧群牛營1。上駟院所屬牧場,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時,牧養著騾馬197群,騸馬46群,走馬2群,駝22群2,每群馬200匹——500匹,每群駝100峰——200峰。建于察哈爾的八旗牧場,也同樣是方圓廣闊,其占地范圍,東至克什克騰旗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旗,南至晉北大同府、朔平府邊際,北到蘇尼特及四子部界,周邊達千里。順治時分別在這里建有:正黃旗牧場、鑲黃旗牧場、正白旗牧場、鑲白旗牧場、正紅旗牧場、鑲紅旗牧場、正蘭旗牧場、鑲蘭旗牧場。據康熙四十九年統計,“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牧場各有牛95群,羊180群。牛以120頭為一群,共3萬余;羊以400只為一群,共216000只”3。到乾隆時,還在大青山后設立了綏遠八旗牧場,頗有成效。相比之下,綠營牧場設置較晚,正式成立于乾隆元年(1736年)。起初是因西北用兵,軍馬缺少,調解艱難,故而吏部尚書劉于義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署理陜甘總督、辦理軍務時,奏請在西北設立牧場、蓄養軍馬,以裕邊防。胤禛帝批準了劉于義的要求,在4個軍事重鎮各設牧場1處4。兩年后,便在甘州大草灘、涼州黃羊川、西寧擺羊戎、肅州花海子湃帶湖建起了最早的綠營牧場。10年后,又于甘肅安西提督牧地建綠營牧場1個。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1760年、1761年),又相繼在新疆烏魯木齊、巴里坤設立兩個牧場。幾年后,巴里坤牧場便分為東西兩場。另外,清政府還在新疆的濟木薩、古城、瑪納斯、塔爾巴哈臺等處辦起綠營兵馬場。以上各類牧場,是清政府根據地理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體現。
集體牧場發展調研報告
我于10月6日深入相關村,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廣泛召開座談會、實地查看的形式,就各村集體牧場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作出如下調研報告:
管理情況: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鄉結合脫貧攻堅幫扶項目,重點扶持4個集體小牧場建設項目,其中:一村集體牧場組建于2016年,至組建以來由總負責管理,5名牧場管理員分別放養。三村集體牧場組建于2017年,至組建以來由加總負責管理,由4名牧場管理員分別放養。村集體牧場組于2017年,至組建以來由總負責管理,由7戶牧戶分別放養。村集體牧場組建于2017年總負責管理,由12戶牧戶分別放養。
運行狀況:自2016年至2017年全鄉共組建集體小牧場4個,項目總投資260萬元(其中:縣級財政資金投入210萬元,群眾自籌牦牛入股折價50萬元),牧場籌建時共有706頭牦牛,2019年底牦牛存欄812頭。
效益分紅:自2016至2019年10月各村集體牧場牦牛出欄合計358頭,出欄銷售收入130.83萬元,獲利21.55萬元,貧困戶人均分配利潤每年196.13元,非貧困戶人均分配利潤每年152元。
存在的問題:一是村干部文化素質偏低,缺乏經濟管理水平,依賴上級政策性補助。二是牧場收入渠道有限,主要依托牦牛出欄來維持牧場經濟運轉及群眾股金分紅,而其他畜產品如酸奶、酥油等銷售收入比較微薄。三是保險公司進行牦牛賠付時程序較為繁所,耗時較長,群眾意見較大。
提出建議:一是切實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與教育。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村級干部外出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并將村干部工作業績與薪酬掛鉤,充分調動村干部在發展集體牧場中的積極作用。二是立足優勢,拓寬集體牧場經濟渠道,采取有效形式,增強經濟及科技投入,組織生產、銷售、宣傳,有效盤活畜產品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研究
血吸蟲病防治綜合治理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安全牧場的建設由項目提供建設資金,血吸蟲病流行區政府協調提供場地,縣畜牧獸醫局提供建設方案,養殖企業牽頭承建并承擔后續的管理和維護,鄉鎮畜牧獸醫站現場技術指導,鄉村協調支持維護。在每個血吸蟲病疫區鄉鎮和村建設一個或幾個安全牧場。牧場建成后由養殖企業牽頭,放、養結合,動員和組織周圍散養農戶的牛、羊進入安全牧場放牧。統一集中放牧飼養、統一集中查蟲治病、統一集中糞污處理、統一集中防疫檢疫。并建立養殖、免疫和查蟲治病檔案。配合“人、畜同步化療”、“家畜圈養”等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加強放牧管理和糞污處理,達到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的傳染源,最終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
1建設
1.1選址。牧場選址地應寬闊平坦,坡度小于15°以下,交通應較為便利,與屠宰場、畜禽交易市場、無害化處理廠、飲用水源地、學校、村莊等相距500m以上。能打井供應牲畜安全飲用的地下水,面積6.67~33.3hm2,并經衛生防疫部門對該區域檢查無釘螺滋生方可投入建設。1.2種草。整個牧場范圍內清除有毒植物和雜樹。3~4月份用挖土機進行簡單的翻挖,翻曬平整后,用條播和撒播相結合的方式種草優質黑麥草、三葉草等。1.3開溝。在牧場地勢較低的周圍用挖土機開挖深0.5m、寬1m的排水溝,排水溝水泥硬化,防止釘螺滋生。1.4圍欄。牧場四周用6~8號鋼筋或竹木建設1.5m高防護欄,防護欄每1~2m用水泥樁固定,水泥柱深人地下0.3~0.5m。1.5出入口設置。整個牧場只設置一個出入口。門口設置與大門同寬、深0.3m、長2m的消毒池,投放消毒液,進出牧場的人員、牲畜必須經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出入。1.6糞污處理。在牧場地勢較低的地方建40m3的發酵池2~4個。池口應高于牧場地面20cm以上,防止積水倒灌。發酵池收集牧場內糞污堆積發酵,配合投藥殺滅蟲卵。1.7附屬設施建設。管理維護工人的管理用房和儲藏室,面積約60m2;牧場的四周各建100m2左右的開放式牛棚,以供放牧牲畜夏日乘涼及下雨時遮避;場內打深水井一口及建設配套供水設施,保證放牧牲畜飲用安全的地下水。
2安全牧場管理運作
2.1建立制度。安全牧場由養殖企業承建并承擔后續的管理和維護。每年4~10月份白天開放,規模較大的牧場可在場內建設固定永久畜舍,供夜不歸戶的放養牛羊暫住。設專職人員負責牧場的日常管理、維護;定期對安全牧場的四周圍欄進行檢查、維護;每天及時收集牛、羊糞便并運送到發酵池內堆積發酵,殺滅蟲卵。2.2按時防疫。每年春、秋二季集中對進入牧場內放牧的牛、羊進行口蹄疫疫苗免疫、羊小反芻獸疫疫苗免疫并加掛耳標,建立防疫檔案。后期補欄的牛、羊及時補免,對出欄的牛、羊進行檢驗檢疫登記備案。2.3定期查治。每年定期對進入安全牧場內放牧的牛、羊集中收集糞便,用毛蚴孵化法進行血吸蟲病感染檢查,所有檢查記錄要編號存檔5年以上,對陽性感染的牛、羊及時隔離并用藥(吡喹酮)治療,治愈后方可進入牧場放牧。2.4消毒滅源。糞污發酵池每月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鹽粉劑消毒一次。門口消毒池每周更換一次消毒藥并保持消毒池的深度。牧場內所有放牧牲畜普遍用吡喹酮預防性投藥和擴大化療,黃牛30mg/kg(限體重300kg),水牛25mg/kg(限體重400kg),羊20mg/kg。懷孕6個月以上,哺乳期母牛,3個月以內的犢牛緩期投藥。
3效果
畜禽牧場關閉實施意見
*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內畜禽牧場關閉是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市20*年-20*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定》的重要內容,市、區領導反復強調必須要按時按質完成關閉計劃。根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江上游水源保護區畜禽牧場退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和區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關于我區實施*江上游水源保護區畜禽牧場關閉和資金補貼配套方案》,特提出關于加快推進我區*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內畜禽牧場關閉的實施意見。
一、明確目標,落實分年關閉和治理計劃。
我區惠高涇以西楓涇、興塔全部,朱涇大部,呂巷、廊下、新農部分被市劃定為*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即禁止養殖區,此區域內的畜禽牧場在20*年底之前必須徹底關閉。至此,在自市劃定禁養區域之前已建畜禽牧場39家,其中奶牛場21家、種畜種禽場3家、其它畜禽場15家。至20*年7月底已關閉9家,按計劃年內必須關閉15家,尚有15家在20*年*月底之前全部關閉。
對市劃定禁養區后在上述區域內又擅自違規新建的畜禽牧場,必須無條件的在20*年底之前關閉。
對關閉所涉的奶牛和楓涇原種豬實行遷移,在本區適度養殖區域新建若干個標準化的生態養殖基地,其它品種的場在關閉之后不再規劃養殖基地。
對按規劃建設的牧場和全區規模養殖的畜禽牧場所產生的糞便將通過建立區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實行統一收集后,加工成有機菌肥,變害為寶。零星養殖戶畜禽所產生的糞便實行生態還田。
畜禽牧場關閉實施意見
*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內畜禽牧場關閉是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市20*年-20*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定》的重要內容,市、區領導反復強調必須要按時按質完成關閉計劃。根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江上游水源保護區畜禽牧場退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和區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關于我區實施*江上游水源保護區畜禽牧場關閉和資金補貼配套方案》,特提出關于加快推進我區*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內畜禽牧場關閉的實施意見。
一、明確目標,落實分年關閉和治理計劃。
我區惠高涇以西楓涇、興塔全部,朱涇大部,呂巷、廊下、新農部分被市劃定為*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即禁止養殖區,此區域內的畜禽牧場在20*年底之前必須徹底關閉。至此,在自市劃定禁養區域之前已建畜禽牧場39家,其中奶牛場21家、種畜種禽場3家、其它畜禽場15家。至20*年*月底已關閉9家,按計劃年內必須關閉15家,尚有15家在20*年*月底之前全部關閉。
對市劃定禁養區后在上述區域內又擅自違規新建的畜禽牧場,必須無條件的在20*年底之前關閉。
對關閉所涉的奶牛和楓涇原種豬實行遷移,在本區適度養殖區域新建若干個標準化的生態養殖基地,其它品種的場在關閉之后不再規劃養殖基地。
對按規劃建設的牧場和全區規模養殖的畜禽牧場所產生的糞便將通過建立區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實行統一收集后,加工成有機菌肥,變害為寶。零星養殖戶畜禽所產生的糞便實行生態還田。
家庭農牧場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摘要: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也隨之日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已經脫離了原始傳統的農業經濟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出現了很多標準化的、規?;摹⒁约彝閱挝坏募彝マr牧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與發展,家庭農牧場在農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揮出家庭農牧場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關鍵詞:家庭農牧場;農村經濟;促進;作用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三農”問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改善農村民生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惠農利農政策,家庭農牧場就是在這種形式下誕生的。
1制約家庭農牧場發展的主要因素
1.1家庭農牧場規模小,信息渠道單一。家庭農牧場作為一種新興的牧場形式,相較于傳統的農牧場來說,其經營方式更加的靈活,在發展這一類農牧場時,家庭可以結合自身的養殖經驗及能力選擇自己擅長養殖的牲畜,養殖牲畜種類靈活多變。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家庭農牧場的規模相較于專業農牧場來說比較小,由于養殖戶的精力有限,其很難實現專業化、規?;酿B殖。同時,養殖信息獲取渠道比較單一,農牧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市場供應基本上已經趨于穩定,但是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相關工作的開展容易受到環境、氣候、疫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時期養殖牲畜種類不同,居民的收入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這些都得益于對市場信息的準確把握,但是家庭農牧場在發展時,規模比較小,而且養殖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對于市場信息獲取的重要性缺乏準確的認識和判斷,這樣也對家庭農牧場養殖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1]。1.2產業結構單一,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在發展家庭農牧場時,其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而且還需要承擔較高的經濟風險。因此,在落實家庭農牧場經濟時,許多農民都存在有一定的畏懼心理。而且農牧場在發展時,還存在有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其延續的是種地兼營副業的傳統經營模式,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單一,經濟效益低下。此外,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其所需要的勞動力極為巨大,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民外出打工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大量農村勞動力為了改善生活進城務工,其對于城市的發展雖然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卻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家庭農牧場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2家庭農牧場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