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3:36: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迷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談指導學生職業迷茫期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職業規劃

論文摘要:面對逐年加劇的就業壓力,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是,由于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連續性和滲透性不足,所以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大多流于形式。因此,高校應調動各方力量,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指引大學生盡早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校要以專業教育為抓手,盡早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幫助學生準確進行自我定位;轉變學習理念,重塑成才標準,以使大學生準確了解自我、及早進行職業定位;要積極實踐,及時進行目標調整,將職業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能力素養和知識結構,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以積累和提升;要堅持不懈,充分進行就業示范指導,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高校擴招的大潮讓更多的學生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也讓“皇帝女兒不愁嫁”成為歷史,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悄然發生著變化。“就業指導”課程開始步入大學生的課堂,并逐步得到重視,由講座變為選修課,由選修課變為必修課。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加盟和全國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舉辦,也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從低年級抓起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社會氛圍。但是,面對競爭異常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依然嚴重。因此,筆者從合理選擇就業教育時機和切實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入手,就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和滲透性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了解自我,及早進行職業定位

從千軍萬馬勇闖獨木橋的單調生活突然進入五彩繽紛的大學校園,許多大學新生開始變得茫然不知所措。部分大學生因為不能很快地融入大學生活而開始逃課、沉迷網絡,有的甚至出現人際障礙問題,嚴重的還發展為心理疾病。這一時期大學生的典型特點是不了解自己的專業,且學習目標出現斷層,處于職業選擇的迷茫期。因此,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一定要注重及時性和針對性。

(一)以專業教育為抓手,盡早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

查看全文

學生對學習目標迷茫的經濟學研究

【摘要】目前,不少大學生由于剛步入大學校園,不適應大學寬松的管理制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感覺,整日無所事事。本文就這一現象從經濟學角度作了分析。引入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和人力資本投資分析了上大學的重要性,并用供給需求、博弈等經濟學概念分別從個人、老師、學校三個方面分析了如何讀好大學,使大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關鍵詞】機會成本供給需求收益

一.問題的提出

十年的寒窗苦讀,造就了今日的大學生活,然而不少大一學生因為沒有了高中時那種一心奔著高考的目標,而且不適應大學寬松的管理制度,便產生了一種迷茫的感覺,暫時失去了學習目標,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上大學,整日變得無所事事,游蕩于大學校園里,殊不知,大學才是人生學習的開始。

二.經濟學分析

(一)為什么上大學

查看全文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情緒狀態調查分析

一、問題與方法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長期外出務工而被留在農村,由家中其他長輩或父母其中一方撫養的兒童。不同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年齡界定差異較大,一般有18歲以下、16歲以下、6—14歲、6—18歲、0—14歲等多種界定方法。[1]根據父母外出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分為父母雙方都外出、父親一方外出、母親一方外出三種情況。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大量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者大多從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視角出發。從研究視角來看,研究者們普遍假設留守兒童是有問題的群體,加之各種媒體中頻繁出現的關于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統計數據和典型案例,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將留守兒童看成問題兒童的印象。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認定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存在問題,一些研究者發現兒童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問題與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沒有明顯關系,甚至一些留守兒童在學習信心和學校效能感方面還略高于父母在家的兒童。一些研究表16MoralEducationChina明,盡管親子分離為留守兒童帶來不少困難,但兒童個體自身成長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不同留守兒童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一些留守兒童具有較高的心理復原力(心理彈性)。為了深入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靈狀況,2014年10-12月,“上學路上”公益組織對我國東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個省市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親子溝通、學業學習、課外生活、情緒狀態等方面,反映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與心靈狀況,重點關注不同留守兒童之間的差異,系統分析地區、性別、學習、生活等因素對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的影響。本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對我國東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個省市農村地區的3—5年級小學生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2218份,回收有效問卷2131份,回收率96%。在2131份有效問卷中,東部地區的問卷來自山東省的4所小學,共323份,占15.2%;中部地區的問卷來自河北省的2所小學,共301份,占14.1%;西北部地區的問卷來自甘肅省隴南市的6所小學,共455份,占21.4%;西南部地區的問卷來自貴州省、廣西省、云南省的11所小學,共1052份,占49.4%。本調查通過詢問家人外出打工情況判斷被調查的學生是否為留守兒童以及留守的類型。具體說,對于“家里有哪些人長期(半年以上)在外或經常(每月或每星期)外出打工(可多選)”這一問題,選擇“無人外出”或“哥哥或姐姐外出”的被判斷為非留守兒童(父母均在身邊);選擇“父親外出”“母親外出”“父母都外出”被判斷為留守兒童。調查采用情緒詞自我評估的方法,了解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的情緒狀態。調查采用二維模型的分類,選用了20個情緒詞,分為四組。其中,第一組為描述積極高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開心、愉快、輕松、好奇、有信心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愉悅度”(Pleasure);第二組為描述積極低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鎮定、平靜、舒適、滿意、有安全感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平和度”(Peaceful);第三組為描述消極高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傷心、害怕、緊張、憂愁、心煩意亂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煩亂度”(Disorder);第四組為描述消極低喚醒情緒的詞匯,包括寂寞、孤獨、無聊、迷茫、缺乏信心5個詞匯,對應的潛變量命名為“迷茫度”(Confusion)。在調查中,對每個情緒詞,要求學生判斷其與自己最近情緒狀態相符合的程度,按照1-5的等級做出判斷:1—最不符合、2—不符合、3—不確定、4—比較符合、5—完全符合。將屬于同一潛變量的5個詞匯的得分計算平均值,作為衡量該潛變量大小的數值,分別稱為“煩亂指數”“迷茫指數”“愉悅指數”“平和指數”。根據5等級評分的規則,各種指數的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低于2.4分判定為符合程度較低,高于3.4分判定為符合程度較高。“煩亂指數”“迷茫指數”高于3.4分,表示學生煩亂度和迷茫度較高;“愉悅指數”和“平和指數”高于3.4分,表示學生的愉悅度、平和度較高。“煩亂指數”“迷茫指數”“愉悅指數”“平和指數”四個潛變量的內部一致性系數(a系數)分別為0.643、0.697、0.559、0.542,基本達到心理測量的要求。

二、結果與分析

(一)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情緒狀態

對比本調查將父母外出情況分為“父母均在”“父親外出”“母親外出”“父母均外出”四種情況,其中,“父母均在”的情況為非留守兒童,其他三種情況是留守兒童的三種類型。非留守兒童和三類留守兒童四個情緒變量的分值見表1。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迷茫指數、煩亂指數、平和指數三個變量上,父母外出四種不同情況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愉悅指數這一變量上,父母外出四種情況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圖1顯示了非留守兒童和三類留守兒童在情緒狀態四個變量上的得分情況。根據圖中數據,并參照差異檢驗后的多重比較,可得出以下結果:1.在煩亂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均顯著低于三類留守兒童的得分(即煩亂程度較低),母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顯著高于父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母都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反映與父親外出相比,母親外出對兒童煩亂度的影響更大。2.在迷茫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均也顯著低于三類留守兒童的得分(即迷茫程度較低),母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顯著高于父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母都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差異不顯著,反映與父親外出相比,母親外出對兒童迷茫度的影響更大。3.在愉悅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與三類留守兒童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三類留守兒童得分之間的差異也不顯著,說明父母是否外出以及外出的不同情況對小學階段農村兒童的愉悅度沒有顯著影響。4.在平和指數方面,非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親外出、父母外出兩類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與父母都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父親外出兒童的得分與母親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與父母都外出兒童的得分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這一結果說明,父母都外出的孩子在平和度方面不如其他兒童。總體來看,留守兒童的迷茫度和煩亂度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更可能表現出寂寞、孤獨、無聊、迷茫、缺乏信心、傷心、害怕、緊張、憂愁、心煩意亂等情緒。這一結果與羅靜等人對留守兒童研究的評述[2]相一致。

(二)農村小學兒童情緒狀態的性別差異

查看全文

大一校園學習生活情況年度總結

大一的生活悄然已逝,一轉眼,我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大一暑假第一次踏進上大學校門的那一刻還歷歷在目。然而,如今我已經在上大過了一年了,不由感慨,大學生活真的好快!記得剛步入大學時,懷著一顆好奇和期待的心,摸索,期盼著。記憶里,一年的大一生活,有歡笑,有淚水,有失敗,有收獲。大一,可以說是我的茫然期吧。學習上,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算是一個考驗吧!從高中那種有人安排有人監督的學習方式轉變成沒人管沒人約束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剛步入大學的人來說都有些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在大學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規蹈矩了,覺得很迷茫,一切都無法計劃,隨意的學習,隨意的生活,渾然不知的揮霍了大把的時間,生活也失去了重心。大一第二學期還好點,漸漸的適應了周圍的環境,那些迷茫也漸漸消散。但是,我又隨之感到了壓力,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又不是特別的有天分,又比較貪玩,在這個高手如云的集體中,我顯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我曾經感到失落,沮喪,在這里,我只有被別人“俯瞰”的份,但是后來我想通了,中國有13億人,聰明人不計其數,我只要做到無愧于心,努力過,奮斗過就可以了,結果并不重要,俗語云:一山還有一山高,何苦與自己過不去呢?

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一般的院校活動我很少參加,兼職也很少做,現在想想挺后悔,我與那些讓我成熟的經驗失之交臂。思想上,在剛進入大一的時候我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還算是上進的孩子。我端正了入黨的動機,我會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生活上,自我踏入大學大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要為之改變。因為這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一個更堅強更成熟的我來面對。那一天我們進入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生活,沒了父母的嘮叨,沒了老師的叮嚀,凡事可由自己決定了。然而這份輕松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輕松,更多的是迷茫與煩惱。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我們無從選擇,謝霆鋒曾說:每個人都走不同的路,但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選擇負責。在大學里,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只有自己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漸適應,去尋找自己要走的路。這就是生活,一段讓我成長的生活。不過,還好有宿舍的好姐妹們幫我,遇上她們是我的緣分也是我的幸運。

總而言之,我一定會努力努力再努力,無論學習也好,生活也好,我都會認真的對待,為自己精彩的大學生活而奮斗,當大學結束的那一刻,我希望等待我的是笑容而不是懊悔。

查看全文

青春奉獻旅游業演講稿

青春時代,有它的酸甜與苦辣。青春蘊涵著朝氣與活力,青春同時又是機遇與挑戰共存,壓力與希望同在的時期。青年人容易在這個時期迷茫、彷徨,迷茫于前進的方向,彷徨于抉擇之中,因為青春年少的我們未經歷風雨的磨礪,青春的洗禮,不能明確自己的位置。雄鷹在風雨中練就堅實的翅膀,梅花在嚴寒中綻放撲鼻的芳香。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不應再向從前那樣畏畏縮縮,原創:瞻前顧后。我們要在逆境中譜寫人生的樂章。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對于凌駕于命運之上的人,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歲月容不得些許浪費。青春又是美麗的,她充滿活力、拼搏和執著,無論你從事什么樣的職業,處在什么樣崗位,我們都應該激情的面對生活,讓激情之火在你的生命中、事業中燃燒。

旅游業在國際上被譽為“朝陽產業”,我國的旅游業也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性支柱產業。因此,她更需要有朝氣蓬勃、創新進取的青年朋友參與到其中,用自己如火的青春點燃這發展迅速、生機無限的旅游事業。

××山青水秀,環境幽雅,景色迷人,被譽為“京郊明珠”、“北京的后花園”。××的旅游事業也是蒸蒸日上,發展迅猛。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的我,懷著志愿服務、鍛煉成材的目的來到了××旅游局。初到這里,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工作。但一切又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的笑容,親切的言語,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熟悉、溫暖的大家庭。在這里,我如久旱的小草遇到甘露般汲取著知識、收獲著經驗。那不僅僅是業務上的知識,還包含著社會經驗和人際交往的技巧。這些都是我們步入社會所要具備的,但也正恰恰是初出校園的我們我們所欠缺的,急需掌握的。在綜合科,我經常去收發一些傳真,接聽一些電話,這些看似簡單、瑣碎的工作,卻大大提高了我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在旅游局工作的半年里,在領導的耐心教導,同事的關心與幫助下,我從一個最初連電話都接不好的學生逐漸成熟起來,做起事情已不再向從前那樣毛毛躁躁,原創:毫無章法。一年的志愿服務雖然很短暫,但我不會讓這短暫的時光在我的生命中虛度,我會盡力去完成交給我的工作。因為我知道,在我付出勞動的同時,它將回饋給我一筆不菲的人生財富,這筆財富將成為我以后成長、進步的一個契機。

此時,我們要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勤字當頭,不懈搖槳,成功的閘門會向我們敞開,美好的時刻終將到來。我們要用青春的畫筆在人生的畫卷上留下絢麗輝煌的一頁。未來不是夢,而今天,掌握在你我手中。我們要用今天在手的青春,讓她在旅游事業中閃光、發亮!

查看全文

初中生德育教育論文

摘要:由初中生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正是個人品格和價值觀念的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育的側重點也逐漸轉移到了素質教育,此文就是探討、分析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教育;重要性

一、引言

一個人的優秀與否,不能以他的成就來判斷,同樣的,一個學生的優秀與否,不能只憑一張試卷,一個分數下結論。這個社會,金絮其外、敗絮其中的斯文敗類比比皆是,他們的成績是卓然的,而他們的“德行”是卑劣的。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他們的智商、頭腦都是清醒的,對比于同齡人,他們是優秀的,但是卻出現這樣的人格缺陷,我想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德育教育的缺失吧!足以見得,德育對于一個人來講是多么重要,缺失了德育教育所帶來的后果是多么恐怖!由此看來,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有重要意義的、必不可少的。

二、對初中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現行情況

現在的中小學生的生活環境跟過去的差別可謂是“天壤之別”,初中生正是人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分辨是非能力,法律意識淡薄,心思敏感、脆弱,極易受到煽動,這些都是初中生性格中固有的、欠改進的缺陷,這也是初中生退學、走入歧途所占比重極大的原因之一。在現如今這樣高速發展的信息化大爆炸的社會,初中生極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也因此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悲劇,為了減少,直至杜絕這類事件的發生,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中包括基礎的法律知識、正確的道德觀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的培養。學校是初中生生活、學習,經常出入的地方,也就是這場“德育教育”開展的主戰場,所以,在這種初中德育教育大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在校園內加強德育教育是必要的,是有重大意義的。

查看全文

老人與海解讀論文

【摘要】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文學作品屬于意識范疇,一部文學作品完成,它又能相對獨立存在,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本文從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解讀《老人與海》,使讀者能夠從宏觀角度對該作品有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老人與海》

厄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紀最有名的美國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由于“精通敘事的藝術”而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核心內容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篇文章試圖用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來解讀該作品。

海明威的童年生活非常幸福,經常跟父親出去釣魚、打獵,1914年,一戰爆發,他去了前線。他作戰勇敢,經常幫助別人。戰爭結束后,他帶著政府授予他的勛章回到家鄉。一戰影響了他的生活,盡管戰爭最后勝利了,他變得沮喪、失望,可怕的戰爭陰影籠罩著他,從此他經常失眠。同時他也開始思考戰爭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想那一些年輕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和一些傷勢嚴重甚至落下終身殘疾的人,而對于那些有幸活下來的人來說,他們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戰爭把傳統的道德和理想觀全都破壞了,他們痛恨戰爭,感到空虛無助。愛情、友情、甚至放蕩的生活都不能幫助他們擺脫精神痛苦,他們不知道對待生活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戰后作家自認為是“迷茫的一代”,脫離信仰,遠離了文明。海明威被譽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起初他感到迷茫,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投身寫作,來反映年輕一代的精神世界。

《老人與海》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這部小說情節非常簡單,主角人物是一位圣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都快餓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認輸,而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呎,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后,他終于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小鯊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做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小說中有一句很精彩的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學生專業認同度調查分析

一、調查背景

專業認同作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是指學生通過參與互動的過程,內化專業價值觀、知識體系、倫理守則和專業行為,形成專業的自我意向,具有專業的職業人格,產生執著感的過程。專業認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個人發展產生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就業方向的選擇。因此,調查了解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對于專業教學、學生管理和就業工作都非常重要。

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以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運用了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文獻調查等方法。此次調查通過學生班級微信群和實習微信群等共發放問卷114份,收回有效問卷107份。問卷從專業選擇、教學滿意度、學習狀態、就業意向等幾個模塊進行設計,共設計了32個封閉式問題和1個開放性問題,希望充分了解學生的專業認同態度。調查過程中的訪談部分主要在班主任工作和指導學生實習工作等過程中展開。

三、調查結果統計

1.專業選擇調查結果統計。在“報考旅游管理專業的原因”方面,調查顯示“個人興趣主動填報”的人數比例占48.25%;“服從調劑”的人數比例占26.32%;“父母朋友影響”的人數比例占9.65%;“認可就業前景”的人數比例占9.65%,其他因素如“意外選取”“分不夠報其他專業”“隨意選取”等人數比例占6.17%。在“入學前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方面,“很感興趣”的人數比例占26.32%;“有點興趣”的人數比例占55.26%;“不太感興趣”和“完全沒興趣”的人數比例占18.42%。可以看出,入學前對該專業很感興趣的學生占比較少。在“如果再有選擇的機會,您還會選擇本專業嗎?”問題中,選擇“會”的人數占26.32%;選擇“不會”和“不一定”的人數分別占19.3%和占54.39%。數據表明,愿意再次選擇本專業的學生人數不足1/3。2.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統計。在“對本專業的總體滿意程度”方面,“大體符合預想、較滿意”的比例占56.14%;“符合預想、很滿意”的比例占14.91%;而“不太符合預想、一般”和“完全不符合預想、失望”的比例分別占26.32%和2.63%。在“您認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整體學習氛圍”方面,認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分別占7.89%和35.09%;認為“一般”的比例占51.75%,認為“不好”和“很差”的比例共占5.26%。在“您認為學習氛圍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四個選項依次是“學習熱情普遍較低”“對未來很迷茫”“班級凝聚力不強”和“課程枯燥無味”。在“對專業課程教師的教學滿意度”方面,認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分別占25.44%和45.61%;認為“一般”的比例占26.32%,認為“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共占2.63%。在“您最希望專業課程在哪些方面進行改善和提升”調查中,比例最高的選項是“講解的趣味性”,占到76.32%;其次是“內容的豐富性”比例占到56.14%;再次是“課程的互動交流”“學生的參與性”和“課下與學生交流”比例均占到35%左右。在“您最希望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哪些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方面,“專業技能”和“就業前景”選項比例最高,均占到42%左右;其次是“求職技能”和“社會經驗”比例分別占到38%左右;而“職業規劃”“專業知識”“學習方法”均占比達25%左右。3.學習狀態調查結果與分析。在“是否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方面,“很清楚,有長遠目標”占比9.65%;“比較清楚,有大致方向”占比59.65%;“僅有模糊方向”占比26.32%;“沒有明確目標,很迷茫”占比4.39%。在“您覺得自己的學習狀態怎么樣”方面,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狀態“非常好”,36.8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狀態“比較好”,51.75%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狀態一般,其他不足5%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狀態“不太好”或“很不好”。在“學習狀態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是“學習動力不足”,占到了59.38%;其次是“難以持之以恒”和“對未來充滿迷茫”分別占到了53.13%和40.63%;再次是“學習氛圍不好”占到32.81%;比例最低的是“對專業沒有興趣”,占到20.31%。“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困惑”方面,42%的學生認為自己學歷低將來沒有競爭力和對未來充滿迷茫;38.6%的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專業學習;34.21%的學生存在自我管理的不足;28%的學生沒有明確的興趣愛好;19.3%的學生認為專業不好就業;15.79%的學生認為高考失利影響了心態。在“上課睡覺、玩手機的原因”方面,認為“對課程不感興趣”“自制力不夠”的人數最多,達到60%左右;認為“老師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提不起精神”的人數占到44%;認為“手機內容比上課所講更有吸引力”的人數占到39%。同時還有18%的學生因為晚上睡覺太晚、睡眠不足導致上課沒精神。“在課下是否有對自己的專業進行了解或資料查詢”方面,有80%的學生表示“偶爾”會了解或查詢;14%的學生表示“經常”會了解或查詢;7%的學生表示“從不”了解或查詢。在“是否有主動進行一些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方面,62%的學生表示有過類似的實踐;38%的學生表示沒有主動進行專業實踐。從訪談中了解到,一部分學生會認為通過實踐增進了對專業的了解,增長了見識和技能;也有部分學生會覺得通過實踐了解到這個行業的許多負面信息,打擊了專業信心。4.就業意向調查結果與分析。在“認可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前景”方面,61%的調查對象認為前景“一般”,18%的調查對象認為前景“很好”,其他21%的學生認為前景“不好”或“不太清楚”。在“畢業后的就業意向”方面,準備在酒店行業就業的人數占26%;準備在旅行社就業的人數占19%;而準備在“非旅游管理行業”就業的比例占29%;剩下25%的學生對于就業意向較迷茫。在調查中,有56%的學生準備繼續提升學歷,其中希望通過“學校專升本”的學生占68%;希望通過自學考試提高學歷的人數占45%;希望出國學習提高學歷的占20%。在“提升學歷的原因”方面,58%的學生認為高學歷社會認可度高;50%的學生認為高學歷會增加自信;45%的學生認為高學歷好就業;37%的學生希望通過提升學歷轉到自己另外喜歡的專業;只有23%的學生因為喜歡旅游管理專業而想繼續深造。

查看全文

做老師真好

還是在兒時,我的老師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棵種子,一棵對“做老師真好”這一職業期望的種子。這棵種子在老師愛的雨露和關懷的陽光下,漸漸在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一天天長大了。今天,它終于結出了果實——我也成了一位老師。

我懷著一份崇敬走進了幼兒教師的隊伍,可當我穿過教師職業前面的光環,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平凡與辛勞時,漸漸地我彷徨了、迷茫了。我不禁問自己:這就是我多年的夢想?這就是我要干一輩子的工作嗎?我動搖了,外面的誘惑時時影響著我年輕的心,以至于我工作時開始心不在焉。然而此時我的身邊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使我順利擺脫了先前的迷茫。

新學期開學,我們班來了一位小朋友叫文文,人很機靈,平時很愛和別人親近,就是有一點讓人受不了,每天他家人都要到很晚才來接他,弄得我幾乎每天最后一個離園。一次班里有活動,搞到很晚才結束,其余的孩子都陸續被家長接走了,又只剩下他一個人,這時,天已經黑了。我對文文說:“今天陳老師送你回家,好嗎?”聽到這句話,文文很開心,剛剛還哭喪的小臉也一下子露出了笑容。一路上,他講了很多家里的事,他說爸爸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家;媽媽是中學老師,工作很忙等等。到他家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半了,可文文媽媽還沒回來。“你媽媽不管你了嗎,這么晚怎么還不回家?”文文輕聲告訴我:“我媽媽教室里有個哥哥生病了,住在醫院里,我媽媽每天晚上要去給哥哥補課,所以要很晚才能回家。”哦,原來是這樣,我遲疑了一下,又問他:“那你怪你媽媽嗎?”“不!”文文很堅決地說:“我媽媽可好了,他們教室里的哥哥姐姐都喜歡我媽媽,他們說媽媽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老師!”我的心不由為之一顫,同樣是老師,人家對待工作是如此投入,如此忘我,而我呢?一種難以名狀的愧意涌上心頭。不覺中時間已到九點,文文媽媽終于回來了,看到我便一個勁地賠禮,絲毫沒有流露出對自己工作的不滿。臨走時,我好好端詳了一下這個家,心里頗不是滋味。這時,文文走到我身邊,說了聲:“陳老師,你真好!”頓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的心情豁然輕松了許多。

這以后的一段時間,我經常送文文回家,同時,我在工作上也是越來越投入,越干越出色,受到了園領導的一致好評,而先前的迷茫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要說,做老師真好,而這一心得的獲得,得歸功于一位誨人不倦的教師母親和那一句童稚無暇的話語——“陳老師,你真好!”

如今回想起前段經歷,更讓我感受著那種做教師的欣喜和榮耀。其實,這句“做老師真好”決不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的空洞說教,它是我用心去體會,用經歷去認知的結果,它讓我知道:當你用真誠的心去奉獻一份愛心,你將在不經意間獲得無數的祝福與敬重,這是每一位老師人生最大的安慰和最寶貴的財富啊!

現在,孩子們已成為我生活和工作的動力,在今后漫長的教書育人的歷程中,我將以這句“做老師真好”為人生坐標,不斷進取,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到那時,我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對別人說:“做老師真好!”

查看全文

大學生對四年大學生活的個人小結

大四即將走完,我對過去四年的生活做個總結。

大學的生活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充滿了苦澀,它將成為自己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吧:迷茫的開始,又迷茫的結束。

自己的前三年已經不值得自己去總結了,因為它已經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理,那不僅僅是一個個教訓,更是恥辱。細想想自己早點離開多好,自己付出的是人生最寶貴的幾年時光,僅僅為了所謂的文憑。最近自己一直在讀書,感受挺深的。

看看那一個個例子,使自己深深的意識到,對于一個成功者來說,自信是多么的重要。我們活得很累,因為我們的眼里的東西太多。我們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卻忽視了自我,自己的心聲無法得到很好的表達。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也可以說是不斷的選出來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其實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關鍵是走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實,最令自己擔憂的還是身體,自己以前忽略了它,不懂得珍惜,真是深受其害。自己也比較懶,上個學期自己開始每天鍛煉半小時左右,基本上可以堅持下來。當然,中間也有不少天由于特殊情況而不得不取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