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1:27: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面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預防策略

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面源污染的問題目漸突出,已經成為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衛生的的一個主要因素l1。為探索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對策,筆者深入漯河市農村,實地調研了當地農業面源污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及防治情況,認真分析了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原因,并就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建設性對策。

1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1.1化肥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化肥折純138520t,其中氮肥56865t、磷肥17948t、鉀肥8187t,化肥平均施用量折純735k蜀/l1m,高于發達國家化肥安全施用量的上限。施用肥料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0%,化肥投入占糧食生產現金成本的37%左右回。化肥的使用對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但化肥特別是氮肥用量過高,使大量養分隨降雨、灌溉和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長期過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結構破壞、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作物減產。過量施肥引起氮素的大量損失,不僅對大氣造成污染,破壞臭氧層,同時也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強溫室效應。背離了當前世界發展“低碳農業”的大趨勢。大量增加農業化學投入品,也容易造成農產品硝酸鹽含量過高和重金屬含量超標[31,致使農產品質量大幅下降,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1.2農藥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農藥2441t,平均施用量為12.75k加m。農藥在防治病蟲害、保護農作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農藥的大量使用也污染了環境,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直接影響人體健康。農藥污染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濫用農藥。據統計,該市每年因食用農藥污染的蔬菜而中毒的人數達近100人:二是過量使用農藥嗍。農業生產中以殺蟲劑為代表的農藥施用量通常是推薦量的2—4倍,其大量使用,在消滅有害生物的同時,也殺死了許多有益生物,加速了水源污染。破壞了生態平衡,對土壤、水體造成嚴重危害,并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查看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戰略

農業面源污染又稱農業非點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機和無機污染物質,土壤顆粒等沉積物,從非特定的地點,以不同的形式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等環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滲漏造成水域環境的污染。由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加上農業面源污染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大、隱蔽性強、不易監測、難以量化、控制難度大,因此,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目前影響我市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其發展趨勢令人擔憂。為此,就我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對策研究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對近年來我市農業面源污染中的化肥、農藥、農膜和秸稈四大污染因子的現狀調研和成因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化肥、農藥和農膜的使用狀況及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

1.1化肥的使用狀況及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

1.1.1化肥的使用狀況化肥用量偏大從2001年~2004年我市農作物化肥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表1)來看,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從2001年的213978hm2減少到2004年的211044.6hm2,4年減少2933.4hm2,2004年人均耕地約0.037hm2,是全國人均耕地0.11hm2的33.6%,是世界人均耕地0.25hm2的14.8%,并且還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面,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化肥用量不斷加大。首先,化肥施用總量偏大,從2001年的110119t增加到2004年123990t,4年增加13871t,年平均化肥施用總量117747.8t。其次,單位耕地面積和單位播種面積的化肥用量也與時俱增,其中,單位耕地面積化肥用量從2001年的514.6kg/hm2增加到2004年的587.5kg/hm2,4年增加72.9kg/hm2,年平均單位耕地面積化肥用量達到了555.5kg/hm2,是全省平均443kg/hm2的1.25倍,是全國平均375kg/hm2的1.48倍,是美國平均108.4kg/hm2的5.12倍,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設置的225kg/hm2的安全閥上限2.47倍。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過高,磷肥不足,鉀肥偏低調查數據(表2)顯示,我市年平均單位耕地面積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用量分別達到319.0kg/hm2、104.8kg/hm2、41.9kg/hm2和89.9kg/hm2;年平均單位播種面積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用量分別達到183.7kg/hm2、60.6kg/hm2、24.2kg/hm2和52.2kg/hm2。我市氮(N)、磷(P2O5)、鉀(KO)肥的平均比例為1∶0.33∶0.13,全世界施用化肥氮磷鉀的平均比例為1∶0.46∶0.36,根據科學資料,糧食中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約為1∶0.45∶1,由此可見,我市生產中的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用量過高,磷肥不足,鉀肥偏低。而且隨著每年化肥的大量施用,土壤鉀的供求已經出現嚴重的不平衡問題。同時,重化肥,輕有機肥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機態養分所占比例明顯偏低,土壤酸化、地力下降。

1.1.2化肥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據統計,化肥在使用過程中浪費十分嚴重,約有70%逸失于環境中,造成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一是化肥大量使用,特別是氮肥用量過高,使部分化肥隨降雨、灌溉和地表徑流進入河、湖、庫、塘污染了水體,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據監測,農村許多淺層地下水硝酸鹽氮、氨氮、亞硝酸鹽氮都嚴重超標,部分地區水體中硝酸鹽含量超過飲用水標準(NO-3-N11.3mg/L)的5~10倍,不能飲用。二是長期不合理過量使用化肥,忽視有機肥,造成土壤結構變差,容重增加,空隙度減少,土壤養分失衡,有益微生物數量甚至微生物總量減少,土壤板結,地力下降,農作物減產。三是化肥不合理應用,造成大氣污染。氮肥淺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僅對大氣造成污染,而且對臭氧層起到破壞作用。同時,化肥的不正確使用,也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強溫室效應。四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導致農產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學污染,尤以化學污染為重。特別是過量施氮,造成農產品硝酸鹽含量過高及重金屬含量超標,在蔬菜、水果中尤為明顯,對人類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脅。

1.2農藥的使用狀況及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

查看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解決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種養殖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種植業中的化學品投入大幅度增加,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過去被農民作為燃料和肥料的重要資源,也隨著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被丟棄不用,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何在確保我國米袋子和菜籃子安全的前提下,解決好農業生產自身帶來的面源污染,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關鍵問題。本文對湖南省桃源縣的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進行了分析,試圖對此問題找出一個可行的答案。

污染現狀

桃源縣是湖南省的糧食大縣和養殖大縣,其養殖業的主體是蛋雞和生豬。2011年,全縣家禽存欄4232.26萬羽,生豬存欄177.5萬頭,各類規模化養殖場達3500多家。據該縣畜牧水產局估算,全縣養殖畜禽每年排放糞污量達560多萬t,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一是空氣惡臭難聞。近年來,桃源縣的養殖業正逐步走向集約化、規模化,形成了一批生豬和蛋雞養殖密集小區。據當地群眾反映,由于多數養殖戶都是將雞糞隨意露天堆放、傾倒,不做任何處理,天熱的時候雞場周邊幾公里范圍內都惡臭熏天。穿過這些養殖密集區的2條主要交通干道,桃源至陬市段、桃源至三陽段,則成為遠近聞名的“臭廊”,行人掩鼻而過,車輛快速通行。

二是土壤污染。不少養殖戶將養殖場建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畜禽糞尿直接排放到周圍的農田。少數養殖場雖進行了簡單的沉淀、過濾或者發酵處理,但最終廢液還是向周圍的農田排放。連續多年的糞便排放積累,遠遠超過了周圍農田土壤的安全承載量,導致土壤理化性狀改變難以耕種。青林鄉珠明村一養殖戶喂養50頭母豬,雖然自建了1個小型沼氣池處理了部分糞便,但是大部分豬糞尿還是直接排放到田間,造成附近2hm2良田無法耕種。據桃源縣有關部門初步調查統計,全縣這類因嚴重養殖污染不能耕種的農田已達數百公頃。

三是水體污染。調查發現,在養殖密集區,由于養殖場任意排放糞便污水,區內大小河流池塘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烏黑發臭。當地群眾反映,原先這些河里魚蝦豐富,現在不但一條魚都沒有,連手都不能洗了;前幾年,該縣四喜養殖公司豬糞尿沉淀池溢出排放,把下游的“田河水庫”變成一個大“豬糞坑”,水質變為劣Ⅴ類,治理難度很大。更為嚴重的是,在一些養殖年限較久的鄉鎮,如漳江、深水港、青林等,由于畜禽糞尿的長期直排,糞便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已經滲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有些地方被污染的深度已達幾十米。

查看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調控策略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應用量,以推動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過量施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導致了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環境的惡化[1]。

1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成因

1.1化肥、農藥及農膜污染

近年來,農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術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30%~40%,大量流失進入水體,造成水環境污染。由于氨的揮發和反硝化脫氮對大氣也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還導致營養失調、土壤結構破壞、促進土壤酸化、降低微生物活性。農藥的過量使用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另一個主要因素。主要農藥品種包括有機磷、菊酯類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生物農藥。國家已明令禁止的農藥如DDT、六六六等已得到禁止,但是人們在生產中擅自擴大使用限時限量限作物農藥(如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呋喃丹等)的范圍,任意加大施用量,不執行安全間隔期用藥,對農業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農藥利用率低,高的只有30%,一般約為10%,約90%的農藥散失到農田土壤,隨雨水流入河流,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殘留在水、土壤中的農藥污染農畜產品,通過食物鏈富集在人體內,對人體造成危害。高毒農藥的施用,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殺死了害蟲天敵,破壞了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同時,害蟲抗藥性增加,使防治成本加大,導致惡性循環。大量廢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直接影響植物根系發育,惡化土壤,對農田產生較大影響。據調查,農膜殘留量達到約7.36%,平均達13.4kg/hm2。

1.2畜禽養殖業污染

畜禽養殖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較大,約40%,但是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家庭散養較多。大多數養殖場沒有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畜禽糞便通常采取自然堆放方法進行分解、發酵,最后返田。在存放過程中大量畜禽糞便因降雨徑流進入水體,引起水體富營養化,或釋放出以氨氣、硫化氫為主的惡臭氣體污染空氣,范圍有時可達數千米。

查看全文

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根據“市創建第五屆省文明城市培訓工作會”要求,結合您局相關通知精神,認真梳理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幫助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具體措施和實際成效。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

(一)加強揚塵污染治理。

一是安排執法人員對市區35處在(待)建工地不定期巡查,嚴格督促規范施工,必須做到工完場凈;同時對揚塵問題較為突出的工地、區域,一旦發現問題要求其立即整改;二是對市政工程施工點嚴密管控,督促其做好邊界圍擋,推動裸土覆蓋,必須灑水降塵,及時垃圾清運等;三是對轄區內的清運隊進行嚴格監管,必須按規定路線行駛,必須采取加蓋、圍蓬等基本措施防止污染;四是與相關部門聯勤聯動,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對于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沿街遺撒、污染路面等行為嚴處。五是加大城鄉結合部管理力度,設立臨時卡點,突擊檢查過往車輛密閉運輸情況。

2018年至2020年5月,2018年至今共妥善處大氣污染方面問題3100余次;推動裸土覆蓋90余處、50.5萬平方米;設卡檢查車輛密閉覆蓋問題150余次、檢查車輛1450余輛臺;立案查處拋灑滴漏污染路面行為的案件125件、罰款11.5萬余元。

(二)嚴密管控餐廚垃圾投放。

查看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治理策略

近年些來,我國堅持走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等點源污染正逐漸得到治理和改善,使得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糧食和食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種植業產出對化肥、農藥等的投入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使用量不斷增加,同時我國畜禽業發展迅速,由此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顯。所謂農業面源污染(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簡稱ANPSP),是指在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等的活動中,由于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在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滲漏、農田排水等進入水體、土壤和大氣中,引起地表水體氮、磷等營養鹽質量濃度上升、溶解氧減少,導致地表水水質的惡化,從而最終形成水環境的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相比于點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圍廣、隱蔽性強、成分復雜、監測和治理難度較大等特點,正逐漸成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業面源污染會直接威脅到人畜飲水安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因此,研究和分析農業面源污染的現狀,探討針對性的防治對策,對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創建農村宜居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等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農業面源污染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已超過了工業和生活污染,成為當前我國最大的污染源。農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顯示,農業源污染物排放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大,據研究分析占河流和湖泊富營養問題的6O%~8O%左右。業面源污染的來源主要是農業化學投入品,特別是農藥、化肥、農膜等使用量的急劇增加以及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農業廢棄物等。據統計,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農藥、化肥使用最多的國家。我國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超過4500萬t,約占到世界總量的1/3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頃的使用量達400kg,遠超過國際上公認的安全上限(225kg/hm2),同時肥料利用極低,N為30%~35%,P為10%~20%,K為35%~50%。我國每年各種農藥制劑約600多種,使用量超過120萬t,但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國每年產出的秸稈有6.5億多t,畜禽養殖場排放的糞便及糞水超過l7億t,農膜年殘留量高達35萬t,殘膜率高達42%,基本沒有做到回收利用。這些大量的污染物大多數沒有經過有效的利用,直接進入到了農田、湖泊、河流中,其結果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到農田、水域和土地的持續生產能力。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不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就不可能根本解決水質污染問題。農業面源污染涉及到整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事關千千萬萬農民生命安全,其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行政管理、農業技術、農業基礎等各個層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對策研究

2.1高度重視,廣泛宣傳,加強組織領導

農業面源污染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及早擺上議事日程,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作為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從政策指導、資金投入、科技創新等方面解決農業面源污染。首先,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培訓班、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危害性的輿論宣傳,努力增強廣大干部和群眾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使他們樹立農村環境是農業經濟發展生命線的觀念,使保護環境成為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的自覺行動。其次,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依照《環境保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加強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管理,制訂和完善農產品生產和安全質量標準、農產品基地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物標準。再次,加大投入,大力扶持發展高效新型環保農業投入品,加大對農業環境監測和控制、污染源綜合治理等公益性事業的投入力度,重點扶持規模養殖場排泄物治理、沼氣工程建設等農村實際項目,保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

查看全文

水源地面源污染管理論文

1.丹江口庫區水源地面源污染現狀

1.1水源地農業污染治理范圍和基本情況

1.1.1南陽境內流域面積及農業生產概況

丹江口水庫位于豫鄂交界處,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灌河、淇河,水資源豐富。水源地區域總面積6361.93平方公里。南水北凋中線工程上馬后,丹江口水庫蓄水面積將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南陽境內546平方公里,占庫區水面積底52%,涉及南陽市的淅川、西峽、內鄉、鄧州(部分鄉鎮)3縣1市,耕地面積6.94萬公頃,總人口117.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9%。

1.1.2水源地周圍的自然條件

水源地庫區周邊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特別是丹江口水庫環庫區丘陵壟崗區,地形破碎,崗嶺起伏,十分復雜。土壤類型以黃棕壤和黃粘土或紅粘土為主,土層較薄,全區宜林面積58.29萬公頃,溫帶、熱帶植物均適生,種類繁多,資源豐富。

查看全文

農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月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深入打好全鎮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全鎮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全鎮范圍內深入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斬污清零”突擊月活動,現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從嚴從實抓好問題整改,集中力量開展“斬污清零”整治行動,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確保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中沒有我鎮典型案例,確保上級下達的2021年生態環境年度任務目標圓滿完成,確保我鎮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時間安排

2021年7月25日至8月25日

三、整改措施

查看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況及策略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政策的實施,南陵縣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糞便、秸稈焚燒等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為減少對農田生態系統的破壞及農業農村環境的污染,確保農業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省、市、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總體要求,把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作為重要舉措,強化綜合推進,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1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情況

1.1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普查范圍

為掌握南陵縣農業面源污染情況第一手資料,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久戰。2009年成立了南陵縣農業面源污染普查辦公室,全面開展了南陵縣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抽調2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歷時半年對全縣8個鄉鎮156個村開展了普查,重點對種植業污染源、水產養殖業污染源、畜牧業養殖業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狀況進行普查。摸清了南陵縣農業污染源頭、污染途徑及污染程度,同時對農產品產地污染安全進行調查,全方位布點,重點監督。2011年為配合“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從各種渠道減少種植業、畜禽業污染問題,尤其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進行重點控制。

1.2加大保護農業環境宣傳力度

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縣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同時分別成立了沼氣工作小組、測土配方施肥領導小組、病蟲害統防統治領導小導、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等,農林、環保、建委、水利、衛生等部門密切配合,確保任務到位、責任到位,全面開展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同時為做好農資廢棄包裝物循環利用,農業技術中心與農資生產企業以及弋江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在弋江鎮浦東村建立田間農資廢棄包裝物清理回收工作示范點,并成立了綠野農田廢棄物處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一支田間農資廢棄包裝物清理回收隊伍,并在田間設立專門回收箱,統一及時清理、回收處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手段,利用“科技下鄉”、“科普宣傳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科普宣傳,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宣傳資料發放到鎮、村、戶手中,廣泛宣傳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化肥、農藥以及畜禽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和引導開展生態養殖模式,通過科技培訓使農民掌握農業新技術,指導農民掌握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更新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數據庫,全面掌握2014年度全市各類種植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數量、地區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況,分析我市種植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為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提供支撐。

二、調查對象

2014年度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包括十二縣、五城區農業種植生產主要措施、環節。

三、調查方法

2014年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以全面清查與典型調查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市農業縣(區)種植業源的相關數據的基礎上,依托2012年度篩選確定的典型縣(區)、典型地塊開展實地調查工作,建立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長期定位調查網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