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9:0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免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稻免耕直播豐產培育技巧

六安市施橋鎮2004年開始推廣水稻免耕直播技術,由于節支增收效果顯著深受農民喜愛,到2006年底,已累計推廣650多公頃。按平均節約耕地支出1200元/hm2,增收稻谷600kg/hm2折款450元/hm2,全鎮因該技術的推廣累計增加效益100萬元以上。為促進該技術的普及應用,現將施橋鎮在水稻免耕直播栽培上的一些做法介紹如下,供各地推廣應用時參考。

1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好處

1.1節本增產增效

可節約插秧工資、節省秧田用地,除去除草劑成本和噴藥工資,又可增產增收。

1.2省工省力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時,利用克無蹤除草劑殺滅稻田雜草植株,不需經過犁耙的稻田,灌深水層漚田數日,將其自然落干或排干水層,施入基肥,直接把催芽后的種子撒播在稻田上,讓其扎根生長。其他栽培技術按常規的秧田、大田栽培管理方法進行。

查看全文

免耕水稻拋栽缺陷及策略

小麥收獲后采用免耕拋秧的栽培方式,近年來在廣德縣迅猛發展,在糧食主產區邱村、新杭等鄉鎮已成為主要的栽培方式。目前,全縣常年拋栽面積為1.0萬~1.2萬hm2,占水田總面積的1/3左右。實踐證明,小麥茬免耕水稻拋栽因具有節本、省工、增效和降低勞動強度等優點,在廣德縣推廣迅速。但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常出現立苗緩慢、草害、肥料適應不當、根莖倒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水稻產量和品質。對此,探討小麥茬免耕水稻拋栽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對廣德縣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民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1防除雜草滅茬問題

小麥收獲后田間老雜草往往較多,嚴重影響了免耕拋秧質量和拋后的生長發育,同時拋秧田中新長出的雜草生長速度也比拋秧苗快。因此,在免耕拋秧栽培中雜草防除要采取快速、高效的方法。防治對策:一是拋秧前進行雜草處理。對于田間的老雜草,要在拋秧前進行防除,生產上可使用觸殺型的百草枯、克無蹤等除草劑,除草見效快,效果較為理想,且對后茬稻無影響。一般選在小麥收獲后趁田干用3.75kg/hm2對水600kg/hm2噴霧防除雜草,2~3d后便可復水泡田2~4d,待水自然落干或者放干水進行拋秧均可。二是拋秧后雜草處理。拋秧后新萌生的雜草,必須等立苗扎好根后方可進行防除,一般選在拋秧后7~10d,用30%丁•芐可濕性粉劑1.5~1.8kg/hm2拌濕潤細土100~300kg/hm2撒施田面,施藥時田間保持3~5cm水層,4~5d不能排水。

2水稻苗扎針立苗緩慢問題

在小麥茬免耕水稻拋栽生產中,由于諸多原因導致水稻立苗緩慢,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拋栽田面高低不平且腳印多而深;二是拋秧時田間水漿管理不當,田里留水過多,未經化控處理;三是秧盤播量較少,移栽時秧齡過長,秧苗高,帶土少;四是小麥茬、田間雜草、秸稈等未完全腐爛等。防治對策:一是選用353或者434大孔秧盤育秧,根據生產情況備足秧盤;二是選擇適齡秧進行移栽,一般秧齡15~18d、苗高12~15cm較適宜;三是進行化控,選在苗床一葉一心期至三葉一心期噴施300mg/kg多效唑進行化控;四是平整拋栽田,可在前茬小麥收獲后滾扎或耙平;五是盡早灌田水浸泡秸稈等還田物,使泥土、秸稈物等軟化,以利于拋后立針快長。

3肥料施用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免耕播種技術可持續發展探究

摘要:較傳統農作技術,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技術是一種新技術,關鍵在于免耕,重點在于少耕地,以秸稈還田,增強土壤肥力,保護耕地資源,有利于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介紹推廣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技術的作用與意義,自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加大惠民補貼力度、強化技術示范引導、做好現場技術指導、擴大宣傳影響力度等幾個方面,就提升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技術的推廣應用效益做技術引導和理論借鑒,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技術;惠民

1概述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相對于傳統翻耕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就是利用還田機械將秸桿粉碎后均勻拋撒在地表,然后實施機械免(少)耕播種,以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減少風蝕、水蝕,節本增效,保護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自推廣應用效力來看,該項技術的應用,是農民節本增效、糧食高產增產的有效途徑,是一項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后應得到大力的推廣和應用。

2推廣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技術的作用與意義

2.1有利于防風固沙。免耕播種技術,免耕、少耕,把收獲后的秸稈保存在農田內,覆蓋在地表上能夠有效的防止風蝕和水土流失,保障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增強了表層土壤的吸附能力,改善土壤的組織結構,減少風沙揚塵和水土流失,起到防風固土的作用,保障土地的可持續耕種。2.2有利于保護環境。免耕播種的一項措施,秸稈就地處理地表一改以前的不良習性,避免秸稈在焚燒過程中,所造成大量的空氣污染和水源污染。免耕播種實施以后,能夠有效的促進環境的保護,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2.3有利于提升效益。免耕播種技術的應用,關鍵在于免耕,重點在于少耕地,秸稈還田,深松,免耕播種施肥,較傳統耕作農藝簡化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對農業高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油菜稻田免耕栽培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雜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雜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產栽培技術。

稻田移栽油菜。在貴州省開展以來,推廣面積不大,甚至在氣候不好的年份育好苗后無法移栽。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經過多次示范試驗,總結出了適宜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的方法,應用這一方法。可以省工、省時、不受氣候變化和墑情的限制,能適時移栽、保水防漬、抗災性好、方便管理、提高單產等。為此。筆者現將多年來推廣雜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擇優良品種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選擇甘藍型新品種最為理想,如黔油10號、黔油11號、黔油14號等品種。

2播種及苗床管理

查看全文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工作方案

根據省財政廳《關于撥付省中央生產發展資金適度規模經營資金的通知》和《省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適度規模經營資金實施細則》文件要求,根據2019年秋季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技術實施情況,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戶積極性,完善玉米秸稈全量深翻還田技術,確保2020年春季播種高質量完成,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區域及技術措施

本項目所指玉米免耕播種技術,只在2019年秋季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中已實施玉米秸稈全量深翻還田技術的地塊上實施。

技術措施為使用免耕播種機進行免耕播種。

二、補助對象及補助面積

補助對象:在5個鄉鎮實施作業的經營主體。

查看全文

馬鈴薯田免耕覆蓋種植技術研究

一、秋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技術的改革和創新點

1理論依據馬鈴薯地下莖需要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下才能生長,正是根據這個特點,將稻草覆蓋在種薯上,制造相類似的成長環境,從而實現地表結薯。2兩大改革1改革了中方縣稻田耕作制度在推行這項種植技術前,中方縣的稻田耕作制度從一熟增加至了兩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實現糧食的增產和增收。2改革馬鈴薯的種植方式推行這項種植技術后,馬鈴薯的種植方式從翻耕挖窩的傳統方式變成了在地面上直接擺放,然后覆蓋稻草的新型方式。這種簡化過的種植方式不但降低了人工投入,節省了相關成本,也提高了秋馬鈴薯收成。3四大技術創新1秋馬鈴薯施肥技術的創新新的種植方法因為加蓋了稻草,只需在播種時施肥,就可以保存土壤的肥料含有量,這樣,就減少了施肥次數,降低了肥料的使用率。2秋馬鈴薯管理技術的創新使用這種新的種植技術,覆蓋的稻草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保持地表溫度,抑制雜草生長,從而省略了相關的田間管理工作,簡化了管理過程,提高產量。3薯塊收獲技術上的創新之前收獲馬鈴薯時需要挖開土壤,且只能收獲一次。通過新的種植方式,就可以直接揭開稻草直接揀薯,收獲方式直觀方便,而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收獲馬鈴薯,提高其經濟效益。4馬鈴薯播種密度的創新種薯新的種植方式是將種薯按適當密度擺放在地面上,這種播種方式比之前的播種方式增加了種薯的密度,從根本上增加了馬鈴薯的產量。

二、主要配套栽培技術

1挖溝排濕,整理廂面待收獲已選好的稻田(土壤肥沃、良好的灌溉排水渠道、有機肥料豐富)里的水稻,就需要馬上進行挖溝排濕工作,然后整理廂面。當然,要根據田間的水量排出情況確定廂面的寬度,盡量將廂面整理成弧形,方便排水。2選擇良種,催芽搶時播種中方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間溫度基本穩定在25℃左右,非常適宜馬鈴薯的播種。種薯的品種選擇主要以薯塊生長速度快、生育周期較短為標準。對大于40g的種薯切塊、小于40g的種薯整薯催芽。其中切塊時盡量使切塊有30~40g,且有健壯芽,經過一定濃度的多菌靈溶液短時浸泡并曬干后方可催芽。一般的催芽方法有溫床、溫室和薄膜覆蓋或濕沙等。芽體發育期間溫度需保持15~18℃,避免溫度過高過低對芽體造成的損壞。待芽體長到適當長度即可進行播種,播種時根據套作田塊與凈作田塊不同的種植規格進行播種,注意芽體向上。3科學配方施肥因為秋馬鈴薯生長期不長,所以在施肥時要按比例混合并一次性施用其生長過程所需的肥料,一般包括:腐熟的有機肥、三元復肥(可用尿素代替)、過磷酸鈣、草木灰等。其中腐熟的有機肥可直接撒施在廂面上或蓋施在種薯上,復合肥或尿素應施在與種薯有一定距離的行間,以免造成腐爛種薯。4稻草覆蓋用稻草覆蓋擺好的種薯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稻草的厚度以8~12cm最佳;稻草的使用量根據耕種地不同也有所差別;稻草覆蓋的方向要順著馬鈴薯擺放的方向,覆蓋要緊密并適當壓實;稻草覆蓋后,需要用清溝的泥土固定,并用水或糞水澆透稻草,這樣做是加固了稻草的覆蓋力度,防止遭到強風的破壞,同時也能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5水分管理在薯塊快速生長時期,對分量的需求也最多。使用稻草覆蓋的方式雖然不需要進行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但鑒于新稻草對水分吸收量少、速度慢,而且也極易流失,所以應該適時適量進行灌溉,不但能保證地下莖生長時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能促進稻草腐爛。6適時收獲馬鈴薯從種植到收獲大約需要2~3個月的時間。此技術種植,只有3成左右的馬鈴薯全在地表之下,其余的都在地表之上覆蓋在稻草下面。因此,可以直接撥開稻草采摘個頭比較大的馬鈴薯供給市場需求,讓個頭相對較小的馬鈴薯可以繼續生長。如此一來,既增加了馬鈴薯的產量,又可以維持市場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作者:周生華黃世海單位:湖南省中方縣農業局

查看全文

晚稻免耕拋秧栽培優點論文

摘要:分析了晚稻免耕拋秧栽培的優點,并從拋栽準備、秧苗管理、拋秧、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紹了免耕拋秧栽培技術,以期為晚稻免耕拋秧栽培的推廣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晚稻;免耕拋秧;栽培技術

我省沿海平原傳統雙季連作稻區每年7~8月間都要忙“雙搶”(搶收、搶種),季節緊,勞動力緊。晚稻免耕拋秧栽培是指前作收割后田面不再進行翻犁耕耙、稍作除草平整,直接拋栽晚季水稻秧苗的一種水稻栽培新技術。推行晚稻免耕拋秧栽培,對于緩解勞動力緊張、保證水稻種植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免耕拋秧于近年在我市沿海開始推行。由于該項技術具有明顯的節本低耗特點,在保證栽培質量的前提下大大解放了勞動力,因而受到廣大稻農的歡迎。

一、晚稻免耕拋秧栽培的優點

1.1易于全苗

和免耕直播比較,拋栽到大田的秧苗經過精心培育已具備4~5葉,避免了谷種直播大田后,易被鳥鼠類取食及秧針期易遭福壽螺、稻象甲等危害造成嚴重缺苗的現象。

查看全文

水稻苗床免耕旱育秧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術

論文摘要從苗床選擇、肥水運籌、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紹了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術。

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術是一項省工、省力、省肥、節本增效的綜合高效育秧技術。它綜合運用了免(少)耕、種衣劑、旱育秧、地膜覆蓋等先進技術,操作簡單,節本增效,易學易用,而且育出的秧苗素質好,根系活力強,病蟲害少,植株矮、健、壯,易于拋栽,并且秧齡彈性大,有利于早栽高產,遲栽穩產;以移栽1hm2大田為例,采用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需秧田525~750m2,節約秧田翻耕人工、牛工300元,節約用水525~570m3;而且選擇苗床比較靈活,大大節省了人工。除去“早育保姆”、薄膜等成本225元,每公頃大田在培育秧苗上就可節本增效525~600元。筆者對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術進行了總結,介紹如下。

1免耕苗床選擇與整理

苗床地的選擇應盡量與本田相近,最好是蔬菜地,也可在本田留一定面積作苗床。40~60d秧齡,按每公頃本田525~750m2留足秧苗,秧、本田比例為1:1.3~1.5。播種前按廂寬1.33m開廂,旱地采用洼式(茶盤式),稻田按廂高13.3~16.7cm提廂,四周開好排水溝,工作走道寬40cm,將苗床表面3cm土壤刮到走道上,刮平苗床面。

2施肥

查看全文

保護性耕作技術淺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少免耕栽培;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區域;優勢;措施

論文摘要闡述少、免耕栽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適宜推廣區域及模式,論述該項技術的優勢,并介紹推廣該項技術的措施,以指導該項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少、免耕栽培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一項集保護性耕作與輕型簡約栽培于一體的先進適用技術,通過少、免耕,秸稈殘茬覆蓋,合理深松,化學除草滅蟲,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產、節本增效的目的,體現了發展優質、高產、節本、高效以及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內涵,是農業部“十一五”期間重大推廣技術之一。

1少、免耕栽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適宜推廣區域及模式

(1)高原風沙區。推廣一年一作小雜糧技術體系,采用留茬固土、免耕覆蓋、輪作倒茬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該區域要在改善耕地質量的過程中,實現控制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2)丘陵山區。推廣一年一作玉米技術體系,普及實施免耕播種、秸稈覆蓋、中耕除草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在重點實現培肥地力、穩產高產的同時,達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條件的目標。

查看全文

保護性耕作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少免耕栽培;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區域;優勢;措施

論文摘要闡述少、免耕栽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適宜推廣區域及模式,論述該項技術的優勢,并介紹推廣該項技術的措施,以指導該項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少、免耕栽培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一項集保護性耕作與輕型簡約栽培于一體的先進適用技術,通過少、免耕,秸稈殘茬覆蓋,合理深松,化學除草滅蟲,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產、節本增效的目的,體現了發展優質、高產、節本、高效以及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內涵,是農業部“十一五”期間重大推廣技術之一。

1少、免耕栽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適宜推廣區域及模式

(1)高原風沙區。推廣一年一作小雜糧技術體系,采用留茬固土、免耕覆蓋、輪作倒茬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該區域要在改善耕地質量的過程中,實現控制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2)丘陵山區。推廣一年一作玉米技術體系,普及實施免耕播種、秸稈覆蓋、中耕除草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在重點實現培肥地力、穩產高產的同時,達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條件的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