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保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04:27: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臨界保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臨界保費

常見效用函數下臨界保費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效用函數臨界保費理賠

論文摘要:根據保險人保險定價的效用方程,分別討論了在3種不同效用函數下的臨界保費.

從管理決策的角度看,保險產品的定價問題、準備金提留問題、再保險自留額問題以及資產負債配比問題都是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從風險決策的理論和實踐知道,合理的決策不僅取決于對外在環境的不確定的把握,而且取決于決策者對自身的價值結構判斷.在保險學中,通過引入效用函數來描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偏好和價值結構,并將它與潛在損失或理賠的概率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從更加綜合的角度尋求諸多保險決策問題的解.

一般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被分為三種類型:風險偏好、風險厭惡和風險中立,分別對應著他們的效用函數u(x)的曲線為上凸、下凸和直線三種情況.最普遍的情況是厭惡風險,本文重點討論此種情況.

1保險定價問題

引理1(Jensen不等式)設決策者的風險是厭惡風險,即它的效用函數u(x)滿足u′(x)>0,u″(x)<0,則對于隨機變量X,成立如下不等式E[u(X)]≤u[E(X)].

查看全文

效用函數臨界保費分析論文

1保險定價問題

引理1(Jensen不等式)設決策者的風險是厭惡風險,即它的效用函數u(x)滿足u′(x)>0,u″(x)<0,則對于隨機變量X,成立如下不等式E[u(X)]≤u[E(X)].

假定決策者(保險人)擁有財富W.若要承保,則可以在原有財富W的基礎上增加一筆保費收入G,但是得替被保險人承擔風險,其財富變成了隨機變量W+G-X,其中隨機變量X表示風險,其概率分布為F(x).若不承保,則保險人確定地擁有財富W.設保險人關于確定量和關于隨機變量分布的效用函數分別為u(x)和U[X],則對保險人而言,“合理”的承保保費應滿足不等式U[W+G-X]≥u(W).G越小,要承保的效用U[W+G-X]越小,當G小到使等號成立時,承保已無任何吸引力,所以保險人愿意接受的最底保費G*是使得上式等號成立的臨界值,稱為臨界保費.

根據期望效用原理,隨機變量X的“效用”U[X]可以轉化為隨機變量函數u(X)的期望,即

U([X])=E[u(X)]=∫Du(x)dF(x).

其中F(x)是隨機變量X的分布函數,D是隨機變量X的取值范圍.

查看全文

談常見效用函數下臨界保費的計算論文

論文關鍵詞:效用函數臨界保費理賠

論文摘要:根據保險人保險定價的效用方程,分別討論了在3種不同效用函數下的臨界保費.

從管理決策的角度看,保險產品的定價問題、準備金提留問題、再保險自留額問題以及資產負債配比問題都是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從風險決策的理論和實踐知道,合理的決策不僅取決于對外在環境的不確定的把握,而且取決于決策者對自身的價值結構判斷.在保險學中,通過引入效用函數來描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偏好和價值結構,并將它與潛在損失或理賠的概率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從更加綜合的角度尋求諸多保險決策問題的解.

一般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被分為三種類型:風險偏好、風險厭惡和風險中立,分別對應著他們的效用函數u(x)的曲線為上凸、下凸和直線三種情況.最普遍的情況是厭惡風險,本文重點討論此種情況.

1保險定價問題

引理1(Jensen不等式)設決策者的風險是厭惡風險,即它的效用函數u(x)滿足u′(x)>0,u″(x)<0,則對于隨機變量X,成立如下不等式E[u(X)]≤u[E(X)].

查看全文

保險公司財務預警管理論文

正如保險公司經營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一樣,保險公司自身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因此,大部分國家都將保險公司作為金融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進行嚴格的監管。當然,保險公司經營的失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在早期必然會反映出相應的特征,表現在財務上即為相關財務指標及財務狀況的異常。本文試圖從公司財務失敗的理論出發,研究財務預警的理論與方法,并對建立我國保險公司財務預警體系提出相應的思路。

一、財務失敗及成因分析

在財務管理理論中,財務失?。╢inancialfailure)是指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困難和危機。從財務預警的角度看,財務失敗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財務失敗是指公司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減弱,公司的償付能力喪失,它涵蓋了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各個階段,其表現形式包括:拖欠短期債務、拍賣變現短期甚至長期資產、無力支付債務利息甚至本金等。狹義的財務失敗僅指公司喪失償付能力的最嚴重狀況,即公司的資產市場價值總額小于負債市場價值總額,也就是所謂的“資不抵債”,最終導致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發生破產。

財務失敗的原因分析是進行財務預警的必要理論基礎。從公司的風險或不確定性著手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源于風險主體對風險控制的不力。風險的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其損失主要是指經濟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財務失敗主要研究公司財務風險的因素。當財務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能及時采取化解措施或采取的措施有效性不夠,公司就會陷入財務失敗的困境?;趯ω攧诊L險的定義和計量,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一個方向是:以風險測量技術為基礎,建立風險估計和監測模型。

從財務實際應用研究層面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內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經營風險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最終都會體現到公司的財務狀況上。對于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除了行業環境等方面的分析以外,最主要的分析內容之一是公司會計信息的分析。財務與會計理論認為,主要由公司的財務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綜合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根據公司真實的會計信息可以研究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等,從而分析公司的安全狀況,進而對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做出判斷。因此,這一方向的財務預警研究的主要出發點是關于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結構分析和比較分析等,而財務比率分析是其基本分析方法。這樣,對各方面相關財務比率的單項和綜合研究,也就成為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當然,財務預警的這一研究方向是建立在財務真實性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由于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外部監管或第三方鑒證不力等原因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那么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財務預警將毫無價值。

二、財務預警理論與方法

查看全文

保險財務研究管理論文

正如保險公司經營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一樣,保險公司自身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因此,大部分國家都將保險公司作為金融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進行嚴格的監管。當然,保險公司經營的失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在早期必然會反映出相應的特征,表現在財務上即為相關財務指標及財務狀況的異常。本文試圖從公司財務失敗的理論出發,研究財務預警的理論與方法,并對建立我國保險公司財務預警體系提出相應的思路。

一、財務失敗及成因分析

在財務管理理論中,財務失?。╢inancialfailure)是指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困難和危機。從財務預警的角度看,財務失敗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財務失敗是指公司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減弱,公司的償付能力喪失,它涵蓋了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各個階段,其表現形式包括:拖欠短期債務、拍賣變現短期甚至長期資產、無力支付債務利息甚至本金等。狹義的財務失敗僅指公司喪失償付能力的最嚴重狀況,即公司的資產市場價值總額小于負債市場價值總額,也就是所謂的“資不抵債”,最終導致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發生破產。

財務失敗的原因分析是進行財務預警的必要理論基礎。從公司的風險或不確定性著手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源于風險主體對風險控制的不力。風險的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其損失主要是指經濟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財務失敗主要研究公司財務風險的因素。當財務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能及時采取化解措施或采取的措施有效性不夠,公司就會陷入財務失敗的困境?;趯ω攧诊L險的定義和計量,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一個方向是:以風險測量技術為基礎,建立風險估計和監測模型。

從財務實際應用研究層面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內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經營風險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最終都會體現到公司的財務狀況上。對于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除了行業環境等方面的分析以外,最主要的分析內容之一是公司會計信息的分析。財務與會計理論認為,主要由公司的財務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綜合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根據公司真實的會計信息可以研究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等,從而分析公司的安全狀況,進而對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做出判斷。因此,這一方向的財務預警研究的主要出發點是關于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結構分析和比較分析等,而財務比率分析是其基本分析方法。這樣,對各方面相關財務比率的單項和綜合研究,也就成為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當然,財務預警的這一研究方向是建立在財務真實性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由于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外部監管或第三方鑒證不力等原因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那么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財務預警將毫無價值。

二、財務預警理論與方法

查看全文

早餐配送投資項目論文

1體檢健康指標在項目風險控制中的應用設想

醫院出具的體檢報告中,各個體檢項目都有參考指標,讓參加體檢者將自己的體檢數據與參考數據對比.如果體檢者的體檢數據超過正常范圍,醫院還會在每個體檢項目的最后標注向上或向下的箭頭,提醒體檢者該體檢項目的數值偏高或偏低,體檢者可參照此體檢報告合理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同理,如果能夠為投資項目也出具一份體檢報告,讓投資者及時了解項目的運行情況,這樣將能夠很好地控制項目風險.

2文獻綜述

自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學者分別提出了關于項目風險管理的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以來,學界提出了很多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方法,比如目前比較流行的風險矩陣法、盈虧平衡點分析法.近幾年很多學者將盈虧平衡分析法用在評估長期投資項目風險的工作中,但將項目的風險評估以個人的健康體檢報告形式體現出來的研究還很少.

3泉州市早餐配送項目健康指標測算

3.1泉州市早餐配送項目的主要情況

查看全文

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論文

摘要:我國非壽險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低估準備金快速擴張惡性競爭等問題,恰是歐美非壽險公司20世紀90年代破產的主要原因,從而對監管問題提出巨大挑戰。目前,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模式存在結構上的缺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識別預警上述問題,并且結構上的缺陷不能通過修正計算比率臨界點加以彌補。因此,我國非壽險監管有必要借鑒美國風險基礎資本RBC監管模式,探求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的模式。

關鍵詞: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模式

近年來,我國非壽險市場空前繁榮,成為國內最具增長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然而,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低估準備金業務集中度較高快速擴張費率競爭等。對比歐美國家保險業發展歷程,發現這些問題恰是歐美非壽險公司20世紀90年代破產的主要原因。對于這些問題,我國償付能力監管模式能否真實準確地進行反映?能否對財務處于困境的公司做出準確的識別和預警?因此,研究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歐美非壽險公司破產原因

保險公司破產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內部操作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原因,并且常因多種因素同時發生而導致破產。1990年美國Dingell報告及2002年Massey對StHelen’sMissionTransitCasualtyDrakeIndependent等8家公司的調研,分析總結了非壽險公司破產原因,主要有:低估準備金定價不足巨災快速擴張(常伴隨定價不足)再保險不足不可預見的賠案(如“沉石棉”案)欺詐貪污外購和委任的管理投資失敗虛假報告等。

1999年,保險評級機構A.M.Best調查了1969-1998年之間640家破產公司的破產原因,其中214家公司不能識別主要破產原因。調查結果表明,準備金低估定價不足是非壽險公司失去償付能力的主要原因,占破產公司的54%,見表1。

查看全文

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非壽險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的低估準備金快速擴張惡性競爭等問題,恰是歐美非壽險公司20世紀90年代破產的主要原因,從而對監管問題提出巨大挑戰。目前,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模式存在結構上的缺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識別預警上述問題,并且結構上的缺陷不能通過修正計算比率臨界點加以彌補。因此,我國非壽險監管有必要借鑒美國風險基礎資本RBC監管模式,探求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的模式。

關鍵詞: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模式

近年來,我國非壽險市場空前繁榮,成為國內最具增長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然而,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低估準備金業務集中度較高快速擴張費率競爭等。對比歐美國家保險業發展歷程,發現這些問題恰是歐美非壽險公司20世紀90年代破產的主要原因。對于這些問題,我國償付能力監管模式能否真實準確地進行反映?能否對財務處于困境的公司做出準確的識別和預警?因此,研究我國非壽險償付能力監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歐美非壽險公司破產原因

保險公司破產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內部操作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原因,并且常因多種因素同時發生而導致破產。1990年美國Dingell報告及2002年Massey對StHelen’sMissionTransitCasualtyDrakeIndependent等8家公司的調研,分析總結了非壽險公司破產原因,主要有:低估準備金定價不足巨災快速擴張(常伴隨定價不足)再保險不足不可預見的賠案(如“沉石棉”案)欺詐貪污外購和委任的管理投資失敗虛假報告等。

1999年,保險評級機構A.M.Best調查了1969-1998年之間640家破產公司的破產原因,其中214家公司不能識別主要破產原因。調查結果表明,準備金低估定價不足是非壽險公司失去償付能力的主要原因,占破產公司的54%,見表1。

查看全文

營改增對金融業稅負影響

【摘要】從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廣至金融業。金融業作為基礎性服務行業,行業面十分寬廣,具體包括主營貨幣金融服務的銀行、主營資本市場服務的證券公司、保險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等。由于每個細化行業特點不同,營改增對金融行業不同板塊的影響可能不太相同。基于此,文章結合營改增稅制改革前后有關稅率政策要求,具體測試營改增對金融業三大板塊稅負影響是否存在差異。通過比較稅負臨界點,得出6%的稅率可以基本上保持稅負的穩定和結構化稅負的減輕,同時進一步就有關具體差異提供出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金融行業;稅負臨界點;稅制改革

一、引言

從2012年開始,我國逐步進行有關營業稅轉型增值稅的試點工作,一步一步進行有關稅制改革的試探性推進,直至2016年5月,我國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轉型在所有行業開始實施,由此營業稅將退出我國稅制。在新稅制改革行業中,金融業作為服務業全面進入增值稅階段,由于其為基礎性服務性質,牽扯到諸多方面,涉及利益比較復雜,可以說其改革得到社會各界諸多關注。營改增的初衷是為了結構性減稅,因此對于金融業而言,稅負是否減輕也成為研究問題。關于營改增的稅負,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相關研究,如胡怡建[1]、潘文軒[2]等通過進行相關測算,通過對稅率提高的增稅效應和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雙方面分析后,認為稅制改革短期內可能會使行業的稅負呈現一定波動,但長期測算結果顯示稅負基本會出現下降趨勢。雖然有關研究已經進行了金融行業稅制改革后的稅負測算,但大多都是基于行業整體,我國金融行業服務對象眾多,行業細化服務也比較復雜,整體稅負測算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金融行業內部更細化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對金融業不同板塊進行更細致的研究。按照目前比較公認的方法,本文將我國金融行業分為主營貨幣金融服務的銀行、主營資本市場服務的證券公司、保險三大板塊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等[3],因此,本文重點就金融行業三大板塊的營改增后稅負情況進行測算,從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二、金融行業發展情況和稅負現狀

我國金融行業在進入新世紀后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2010年后,金融行業的創新舉措不斷增多,行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為國家的財政收入貢獻了較好的稅收效益。從具體發展規模來看,截至2015年年末,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年鑒有關統計數據,我國銀行業機構、證券公司機構、保險公司分別達到4123家、132家、157家。銀行業網點總數達到23.08萬個,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分別達到272.5萬億元和184.6萬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份額分別為42%和18%;證券公司中合資證券公司達到27家,投資咨詢公司也近百家,證券業的總資產規模、凈資本分別達到22964億元和7639億元;保險行業的發展更是迅速,短短十年間,我國保險公司數突破百家,保險集團達到12家,另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十余家,同時保險公司的總資產和凈資產數分別達到96386.42億元和9813.52億元。具體到行業效益和稅負情況,根據中國稅務年鑒的有關數據,在2015年度,我國銀行業機構稅后利潤達到2.14萬億元(其中商業銀行占比78%,達到1.67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約10.8%;證券行業營業收入累計2174億元,累計凈利潤達到593億元;保險業原保險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2%,達到19237.07億元,利潤總額更是同比增長103%,達到1271.72億元。在稅負方面,我國金融行業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占據了行業總稅收的絕大部分,分別為3897.75億元和8253.77億元,占行業稅收比重近73%,同時,整個金融行業對我國稅收貢獻巨大,行業額達到全國總稅收的12.67%。首先,就金融行業各板塊總稅負而言,我國金融行業總稅負中占比最大的是貨幣金融服務業,達到74%的比例;然后是資本市場服務業,比例達到15%;而保險行業和其他金融業則占比10%左右。可見銀行業在金融行表136號文中對銀行業的有關規定業中稅收貢獻最大,這與銀行業的發展較為充分有關。同時資本市場服務業最近幾年發展迅速,證券市場的繁榮使得證券公司收益較好,從而稅收貢獻也較大[4]??偟膩砜?,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稅負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需要進一步鼓勵保險行業等其他金融服務業發展。其次,就營業稅稅負而言,貨幣金融服務業的營業稅達到2941.62億元,占金融行業總營業稅的76%;保險業營業稅438.17億元,占比達到11%;資本市場服務和其他金融業占比分別為6%和7%。銀行業在營業稅方面依舊獨占鰲頭,保險業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其營業稅稅負占比也有所提升[5]。最后,就所得稅而言,銀行的所得稅占比高達84%,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銀行業的利潤所得還是特別高的,這與我國資金需求持續增加有關,其他幾個板塊的所得稅占比大致相當[6]。綜上所述,我國金融業稅收的主要來源是銀行板塊,無論是總的稅負還是營業稅、所得稅,銀行都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相比都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在總稅負方面,證券公司稍比保險公司占比高,但營業稅方面,則剛好相反,所得稅兩者大致相當。

查看全文

經營個人壽險管理論文

摘要:金融自由化導致混業經營趨勢加劇,推動了兼具儲蓄、投資、理財和保障等多種功能的壽險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引發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信托市場和保險市場間的互動,影響壽險需求

關鍵詞:個人壽險需求,影響因素,綜合經營

壽險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人壽保險的數量。影響個人壽險需求的因素既有主觀的,又有客觀因素的;既有連續變化的,又有突然變化的。突然變化因素是指那些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如經濟制度,經濟體制等因素;而連續變化因素則是指那些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變動的,如人口、GDP等因素。連續變化因素是促使保險需求規律性變化的動力,而突然變化的因素則是使保險需求產生波動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化,金融自由化,以及個性化金融需求的日趨多元化,推動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信托市場和保險市場間的互動,影響壽險需求的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機理更加復雜,需求更加多變,保險產品創新難度增大。本文僅就個人壽險需求的影響因素作初步探討,將各種影響因素分成主觀與客觀兩類,期望通過對這兩類影響因素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的分析,為壽險產品開發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一、影響個人壽險需求的客觀因素

(一)風險是影響個人壽險需求的根本因素

風險是決定和影響壽險需求眾多影響因素中的根本因素。保險公司正是通過把生命風險(死得太早或活得太久)開發設計成壽險產品出售給投保人來取得經營利潤的。保險商品表現為確定的精神消費與不確定的物質消費(一種或有索取權,或期得利益)統一的特殊使用價值,而不確定的物質消費與風險損失發生的概率分布一致。被保險公司開發設計成各種壽險金融衍生產品,一部分進入生產領域,如企業團體壽險、企業年金等保險保障類企業員工福利計劃計人生產成本,而另外一部分則進入了消費領域,如居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消費,從而參與到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物質再生產與精神再生產過程中。因此,可保的人壽風險是保險公司經營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是保險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沒有風險,就不會有保險需求,更不會有保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