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04:18: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勞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勞技教研工作打算
勞技教育盡管與升學高考的關系不是很緊密。但是我們勞技組的老師都認為這正是我可以利用這門學科的特點開展素質教育并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段有趣而美好的回憶我們勞技教研組雖然是一個小教研組但是我還是很重視教研組的建設和同事之間的和協關系,只有教研全組成員和協的關系,才能把工作做好。
年新學期我們教研組工作計劃打算如下:
1,認真備課抓好教學常規管理,積極開展教學和教研活動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不斷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改進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或較繁瑣的教育方法。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地創新。多了解科學史,創造發明史和其積極的作用,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面,從而在創新的教育中起積極帶頭作用。
2,當一名副其實的勞技教師,更應承擔創新的教育。因勞技教育和創新教育密不可分,脫離了創新教育的勞技教育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勞技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勞動態度,動手能力,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的一門科學。當學生在作品制作過程中,碰到了具體問題能通過獨立思考,或幾個人想辦法,再經過實踐而得到解決。引導學生積極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3,在課堂教育過程中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同學們只有在輕松愉快的環境里,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才能進行拓展。在課堂用語方面盡量運用下面語言,如“很好”、“行”、“就這樣”等語句。尊重學生,不斷地給學生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機會,把動手能力好的同學加以進一步的培養,在浦東新區和上海市中學生勞動技能“鉗工操作”比賽中保持領先地位情況下,這學期準備參加新區高二的電子技術教學比賽盡可能做到有所作為。
4,作為勞技教研組除了搞好教學工作以外,要充分利用自身動手能力的優勢把學校的科技工作開展起來,利用選修課,活動課,課外輔導等多種形式加以實現。
小學勞技課堂校園文化研究
一、量身定制,拓展教材內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拓展課程資源空間、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筆者從小學勞技教學的課堂實踐和研究中對小學階段的繩編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從繩編內容的編排來看,每一個年級都是以一個主題活動的形式呈現:如三上年級的奇妙的繩結和可愛的掛件。通過學習簡單的二股辮、三股辮來學編掛件進行裝飾,三下年級的紐扣的縫制和小布墊的縫制。四上年級運用單向平結、雙向平結、變化的平結來進行手鏈、掛件、花卉以及小動物的編織。四下年級小布袋的縫制,把布條拼接組合縫制成小袋子。五上年級用方形玉米結、圓形玉米結和變化玉米結來編織小狗、小馬、小蛇等可愛的小動物。六上年級的教材中則通過百變吉祥結來編織一幅完整的壁飾創意作品。三至六年級的教材中,都把中國結繩的基本結以一個主題活動的形式呈現,整個小學階段它是由簡單到復雜、由組合到變化,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我們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材安排的繩編內容,我們對一至六年級都設置相應的繩編課程。并結合我校實際,列出了一至六年級各年級需要獨立完成的分層達標任務。每個年級必須要掌握三種及以上的基礎結,第一個學期進行基礎結形的過關考核,第二學期進行結形創作的考核。
二、互聯網+,打造時尚課程
傳統課堂教學是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可以說是一種“倉庫理論”。對于勞技課上的編繩內容———中國結,我們很多教師也是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的,教師和學生幾乎在同一起點上。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的動手能力或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更強于教師。因此,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授課方式,打造新型的勞技課堂授課模式。生生互動、合作學習誰都可以成為誰的老師。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1.拍攝微視頻,制作微課程。浙江省勞動與技術建議中指出:凡是要求學生動手制作的作品,教師必須親歷實踐,先做一遍,估算制作的時間,檢驗工具、材料的實際使用情況,熟悉制作的全過程,找出制作中的技術要點、難點。于是每教一個中國結,筆者都會按圖解去編織,熟悉結形,掌握編織技法。對制作中的技術要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然后用手機拍下我課前編中國結的全過程,特別講透技法和要領,拍成3分鐘左右的一個微視頻(一般拍攝一個結形所用時間)。然后把這些微課程發至網絡平臺(QQ、微信、微博等),來一個翻轉課堂,先學后導。2.教師繩編微課堂。利用每天下班前的十分鐘,連續一個月不間斷地學習,每位教師基本上都能熟練掌握18種基本結形。教師先過關先達標先考核。教師熟練地掌握了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們的學生。
三、用心用情,營造“繩化世界”學校努力營造“繩文化”
藝術氛圍,開辟中國結繩文化長廊,利用樓梯間的轉角設計了一個巧手工坊,里面放置有四個草編坐墊,墻面掛有18種手工編織的結形(用3號線編成的大結形),四周還有中國繩結文化的介紹和中國結編織的技法和要求。有時高年級老師在現場指導編織,他們是學生心目中的“繩童”,因為他們都是繩編高手。有時低年級小同學在駐足欣賞。更多的則是三五成群的學生圍在一起研究結形如何巧妙組合變化創作出更加漂亮精美的中國結。不到幾平方的開放式空間成為孩子課余時間更愛去的地方。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打造的地盤。校園里每一根廊柱也成為我們的“靜態課程”,上面是一個個中國結的圖解,學生舉一反三自主探究更多的中國結的編織技法。他們將不同的結形變化組合創作出用三個酢漿草結和一個十字結就組成了一個如意結,用多個雙錢結組合編成十全結,用酢漿草結編成一個繡球結———這里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動手實踐的最好平臺,更成了孩子們心目中的“繩化世界”。
勞技教學的學生創造力研究
教師需加強研究,開發教材
勞動與技術課程雖然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但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能落實到位的學校很少,不少學校把勞動與技術課程當做是可有可無的課。作為一名勞技教師如果不能提高認識的話,可想而知這個學校的勞技課會上成何樣。因此勞技教師需要提高認識,把勞技課上好。但僅僅提高認識還是不夠的,因為勞動與技術課程綜合性非常強,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語文、藝術、思想品德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社會、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境等內容的教育視野。勞動與技術課程既是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而勞動與技術教師都是其他專業轉行過來,知識水平有限,因此作為一名勞動與技術教師加強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選擇初中省編教材《工藝》和《園藝》的較多,書上的不少項目還是比較好做的,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能適應本校學生的一些項目或在原有的書本項目上進行加工,挖掘科技教育元素。勞技課內容是融知識性、科學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我積極研究從教材中去挖掘那些可以培養或施展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思考和探索同一問題,拓寬學生思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發掘創造力。比如在《工藝》教材中有一段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內容,作品一般都是一些小制作,比如筆筒、花籃之類的。我在這里就要求學生要把科技元素要融入你的作品中,這樣學生在制作的時候,就需要動腦思考,自然而然就把勞技項目和科技結合一塊去了,從而做出的作品層次更高,比如有的同學用可樂瓶做的自動灌溉系統,自動花灑等等。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業務和科學知識的進修,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增強創新意識才能適應新時期勞技教學的需要。
勞技課堂滲透創造理念
首先拿個空可樂瓶往講臺上一放問學生,你來說說看空可樂瓶能用來做什么?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小組討論時間。討論完之后,開始各抒己見。學生七嘴八舌,有的說做個藝術花籃,有的說個筆筒,有的說做個花灑等等。在課堂上營造各抒己見的討論氛圍,真正發揮同學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思維從單向性向多向性發展。雖然每個人想象的思路各不相同,但大都能發現問題的本質。我又進一步提出能否利用可樂瓶做一個科技小制作呢,使這個作品不僅僅是件藝術品更包含一定的科技元素,能應用于我們生活中去。問題層層深入,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和積極的思考,在肯定他們發表獨特見解的基礎上,啟發他們應用創造發明技法,打開發明思路,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積極鼓勵他們在課余不妨試一試。這樣,把動口、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使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應有的發揮。如有的同學做的自動灌溉系統獲得了市科技發明一等獎,做的自動花灑、自動篩選儲錢罐獲得區級科技發明一等獎,還有不少作品也在科技競賽中獲獎。
勞技實踐活動與科輔活動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年我們市區都會組織科技競賽、科普周等活動。我在勞技課的實踐中專門開設與這些活動相關的項目,使學生在勞技課堂中不知不覺接受科技教育,在作品的創作中提高創新能力。如在上面所說的在七年級《工藝》教學中的科技教育中所創作的一些科技作品。還有比如在八年級開設的《園藝》中,在上無土栽培時,曾經要求學生對家庭中常見的蔬菜進行研究,看看哪些適宜無土栽培。其中有個學生,研究的是水培大蒜,一開始長得快,家長可能燒菜做配料,割掉一部分,后來發現割了幾次,長不大了,學生就針對這個問題來問我,我跟他說明問題的所在,因為大蒜的水培營養來自蒜頭的本身,等營養用完了,就長不大了。這個學生于是回去,給水培大蒜里加營養液。后來這個學生寫了一篇《蒜的土培與水培》科技小論文,獲得了市級二等獎。通過勞技課堂對科技的滲透,使學生愛上勞技課,愛上科技,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2011年我組織一批學生參加全國金鑰匙科技競賽,在江蘇省賽區,獲特等獎一名,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總之,在勞技教育與科輔活動相結合中,配合學校積極地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使他們了解社會,接觸大自然,激發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總之,勞技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學校及社會各界重視是前提,提高勞技教師素質是關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是保證。今后,我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把勞技教育與科技活動更好地結合起來,在教改實踐中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切合農村實際強化中小學勞技教育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學習討論,明確意義,形成共識;重視勞動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發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不愛勞動的學生并不是天生懶惰,而是“日久成習”、給予熱情地引導、及時地鼓勵、不懈地督促、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要讓學生為自己做事、切忌將勞動當作一種懲罰手段用在學生的身上、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小學勞動課是對學生進行勞技教育的主陣地、組織實施教學,提高每堂課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與自我服務勞動相結合、與學校服務勞動相結合、與社會服務勞動相結合等,具體請詳見。
我對學校一年級120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后了解到:學生自己整理書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疊被子的占1.6%,用餐時自己盛飯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發我的思考:而今中國一大批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進入充滿競爭的21世紀,將會慘遭淘汰。尤其是當今農村小學生的勞技教育已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如何針對農村實際,對小學生加強勞技教育呢?
1.學習討論,明確意義,形成共識
我們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及《勞動課教學大綱》,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第一,不愛勞動的學生并不是天生懶惰,而是“日久成習”,要培養學生真正愛勞動的習慣,要給予熱情地引導、及時地鼓勵、不懈地督促。第二,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要讓學生為自己做事,如打掃辦公室、批改作業等。有時還要帶頭勞動,實踐證明教師親自參與學生一起勞動,能空前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第三,切忌將勞動當作一種懲罰手段用在學生的身上,如犯錯之后罰擦黑板、擺桌子、掃地等,因為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感情。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勞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
摘要:隨著計算機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其在小學教育領域中的滲透與融合也愈加深入,其中尤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滲透與結合最為典型。小學勞技課作為小學教育的組成學科之一,其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一定的滲透影響。當小學勞技課與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時,其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勞技知識的興趣,而且還開拓了學生視野,引領學生不斷進行想象與創新,有效地提高了小學勞技課教學的效率與綜合質量。
關鍵詞:小學勞技;多媒體技術;適度融合
現當代,科技發展方興未艾,推動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其中,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各個階段教育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也愈加頻繁與廣泛,由此也出現了小學勞技與多媒體技術的滲透融合。在小學勞技課的實際教學中,將其與多媒體技術進行適度融合,能夠使小學勞技課堂教學的形態、環境、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并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意識和創新能力。以下,筆者將針對小學勞技課與多媒體技術的適度融合做相關的分析與探討。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好的教學情境是營造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據心理學理論得知:“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更是諸多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為此,在小學勞技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成教學的第一要務,而有效激趣,則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與氛圍營造。例如,在小學五年級的金工制作中,由于此類項目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特別是在制作“小蒸架”“心鎖環”等項目時,學生更是感覺困難重重。面對這一情形,筆者在進行該課教學時,先通過一則魔術小視頻來導入新課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由于大多數小學生都會對魔術產生好奇,對魔術師具有崇拜感,因而利用魔術導入新課,可以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好奇心與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這時,教師再點明該魔術的用具正是該課所要學習制作的“心鎖環”,以此引入新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又如,在“剪紙”項目中,筆者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了一段剪紙“博物館”的視頻,在視頻中,學生可以欣賞到饒有生趣的團花、十二生肖等民間剪紙作品,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之后,無需教師多言,學生自己就對剪紙藝術充滿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剪紙活動中去。
二、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內容拓展延伸
科學與勞技教育思考論文
1.在普通教育中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當代科技、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現代生產勞動日益向智力型發展,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勞動能夠手腦并用,全面和諧地發展。因此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積極實驗,探索具體特點、規律,這是改革普通教育,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方針的必然要求。
2.在十八世紀的近代普通教育初期,自然學科、人文學科被逐步納入課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發展到體育、美育。但在總體上說,這種教育基本上屬于“文化知識”教育。本世紀以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生產與各種社會職能的技術性質發生變化,技術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文化知識”教育為主體的普通教育模式,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挑戰。
當今社會在一定意義上可算是技術社會。現代技術不僅廣泛滲透在生產、各種工作職能與管理之中,而且已經不可阻擋地進入家庭生活圈子。雖有知識而缺乏足夠技術、技能的人,不僅越來越難以勝任工作和參與社會交往,甚至面臨生活與生存的困難。因此,把以勞動技術為主體的技術教育引進課程,這是學校教改的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也有這種情況)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不同類型的教學-----普通的、科學的技術的和專業的教學------之間的那種嚴格的區別必須加以廢除;而教育,從初等階段到中等階段必須同時成為理論的、技術的、實踐的和手工的教育。”許多國家在小學開設勞動課、手工課,或創建綜合中學,本世紀上半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規模地準備新的合格人才和勞動者。
我國中小學教育在舊經濟體制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始終沒有突破應試模式,存在著脫離經濟、脫離社會、脫離實際的弊端。培養的學生無論是心理素質、知識結構還是實踐能力,都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把勞動、技術教育引進教育領域,可以促使年輕一代手腦并用,學用結合,既懂科學知識,又具有一定的技術技能,從根本上改善一代人的勞動素質,以推動物質生產的發展,為現代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可見,勞動、技術教育正是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軌道轉軌的不可缺少的運行機制。
3.在初等學校里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要源泉,是人的神圣義務和培養個性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勞動,體驗創業的艱苦,才能養成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人民的品質以及自覺的創造性的勞動態度。
為了使未來一代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發展,還必須通過勞動、技術教育,使青少年學生掌握現代生產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懂得現代生產過程的基本原理。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能學會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受到現代化的啟蒙。值得重視的是,現代生產的發展要求新一代人不僅具有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技術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割裂是錯誤的,非人文的技術教育和非技術的人文教育都不完全,教育應該是既傳授技術又啟迪智慧和理性的。
初中勞動技術教育見解
普通中學開設勞動技術課,進行勞動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勞動技術教育勢在必行。勞技與其它學科相比,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教學上相對比較薄弱,教學方法上也沒有什么固定模式。如何加強勞技課教學呢?作為一名勞技教學工作者,在此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和作法。
一、培養學生學習勞技的興趣
激發興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勞技知識的興趣。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勞技的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改變這種狀態是每一位勞技教師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教學時,首先要講明為什么要開設勞技課和開設勞技課的重要性。教學中,利用中學生思維敏捷,對世界上萬事萬物有一種“好奇心”的特點,因勢利導,讓所謂的“枯燥學科”變成“興趣盎然的學科”。如《實用電子技術》課中關于助聽器一章,教師講完基本知識以后,加以引導——將駐極體話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導線與附近的助聽器電路連接起來,能否成為一臺有線竊聽器?如果將駐極體話筒與導線改成無線話筒,能否變成一臺無線竊聽器?通過老師的點撥和積極的引導,學生學勞技知識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數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思考,遇到技術性的難題,主要向老師請教。這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既學到了勞技知識,同時又發展了創新思維。
利用學校的空地,組織學生種植花、草、樹木,然后將它們賣給學校,或進入市場出售,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學勞技的干勁足了。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得,減輕了一些困難學生的經濟負擔。
另外,聘請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闖出一條致富路的前幾屆畢業生(如有的開照相館、修理部、種植業等)到學校給學生作報告,講他們的學習情,創業之路,讓學生到他那里參觀、學習。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給在校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加深了學生對學勞技的認識。比平常教師在課堂上說教的效果強得多。
二、加強與其它學科的聯系
中小學生產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情況的報告
縣文化教育局
關于中小學生產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情況的報告
十月十五至十六日,按市教育局教勤[2003]10號文件要求,我局重點對8年來達到省級和市級經濟標準的中小學生產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現就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地建設情況。
我縣現有省級經濟標準生產實踐教育基地2處,市級經濟標準生產實踐教育基地11處。經查,有9處學校基地面積能夠達到要求,其余4處畝數不足;有10處學校有基地標牌,但欠規范;除張會亭小學外,其他各處排灌情況較差;縣農業技術中學綠化美化情況較好;在生產經營方面,各學校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非典”影響,年收益下降20%左右,帳目管理相對較全,并實行了財務公開;都能夠有較高的科技含量,進行了科學有效的管理,在為民服務咨詢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校學生都能夠在基地參加勞動技能的學習,接受勞動教育。
二、組織領導和勞技隊伍建設情況。
勞動人才培養與教育分析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賦予勞動更多的智力含量
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一些有趣的、稍微復雜的勞動實踐,要求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勞動知識,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有力地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不斷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勤于鉆研,勇于實踐,久而久之就能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新潛能大有裨益。
選拔優秀師資和編寫實用、有特色的課程教材
勞技課程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課程,它不僅需要教師具備教學的基本素質,更需要教師具備某方面的技能特長。因此,選聘一支高質量的勞技教師隊伍是實施勞技教育的關鍵。勞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勞技課必須體現鮮明的實用性,如手工制作、養殖、園藝、烹飪、計算機等。通過這些課程的開設,使學生能夠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不僅使學生獲得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能感受學習和勞動的樂趣。勞技課程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還應體現特色性。各個學校可以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及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當學生學習結合地方特色的勞技課時,會感到很親切、有趣,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勞技教育
目前,很多家長步入家庭教育的誤區,認為只有做題、背書才是學習,動手實踐不是學習,甚至一點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做,“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也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限制太死,必須按自己的意志去辦事,局限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這一點,陶行知先生說過:“兒童的世界是要由兒童自己動手去創造。我們要停止一切束縛。———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在解放兒童的頭腦與雙手;兒童的手腦一經解放,這新的兒童世界自然應運而來了。”加強勞技教育,社會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政策規范和觀念導向等方面。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制定教育政策、法規確定勞技教育的地位,要通過輿論宣傳,幫助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如轉變“應試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觀念;轉變重才輕德的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轉變分數第一的評價觀念,樹立全面科學的質量觀念;轉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陳舊觀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做好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溝通工作,把社會和家庭緊密聯系在學校周圍,為實施好勞技教育建立起合力支持系統。陶行知先生說:“僅用腦的知識分子,要使他們變成兼用手的工人;僅用手的工人、農人等都變成兼用腦的知識分子。這才能把少數人的力,變成多數人的力———變成手腦并用的力。于是我們就可以造成極偉大的民族力量,來解決這一切困難。”
優秀教研組先進事跡
一、概況
張堰中學電教勞技萄兇槭怯閃喚淌ψ槌傻囊桓鐾漚岱芙⒊瀆盍Φ募濉6昀矗誚萄А⒖蒲瀉屯貧=逃執ㄉ柚腥〉昧嘶曰統杉ǎ臚嘟萄兇橄啾齲諶星懊淌脫啻臥謔星毒喝推辣戎謝窠薄=淌υ誚萄Э蒲猩嫌屢矢叻澹⒈磯嗥萄а芯柯畚模緯閃司哂行1咎厴牡繾蛹際蹙喝涂緯毯托畔⒓際躚芯啃涂緯獺W檳誚淌ψ吹耐卣箍緯絳1窘灘摹鍛持譜鰲泛汀兜繾蛹際躉芬殉靄妗?/SPAN>
二、主要事跡
1、積極探索,積極實施二期課改
組內教師任教的《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二期課改的試點在二年前提前使用新教材,全體教師改革舊有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探究型課堂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生能力,使學生在各方面全面發展。龔建華老師的區內示范課《Access數據庫中數據的輸入》獲得專家的好評,羊俊老師連續二年參加中青年老師大獎賽獲二等獎。
2、齊心協力,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