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06:44: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礦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深究礦床的形成原因

摘要:地質構造制圖、地球化學分析和模擬實驗。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礦床的變化、改建模型;將礦床演變作為含礦區域地質歷史的一個環節,將礦床個體變化研究與區域成礦系統演變相蛄合。

關鍵詞:礦床;地質;模型法

礦床是復雜地質作用的結果。礦床形成后又經歷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變化。由于已發現礦床的大多數是在其形成后經過變化而保存下來的,因此礦床學研究應兼顧礦床的形成(成因)和礦床的變化、保存(產出)兩個方面,以提高礦產預測的能力。礦床變化與保存的研究內容包括:

(1)控制要素;

(2)變化,改造的過程;

(3)變化、改造的產物;

查看全文

礦床學思政內容融入方法淺析

摘要:本文在總結礦床學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實踐的基礎上,從教師合作、內容設置、實踐路徑、互相作用等多個方面簡單探討了礦床學教學課程教學活動中的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方法與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融入方法;礦床學

礦床學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教授學生礦床在地殼中形成條件、形成原因、形成機理和分布規律等,這門課程是資源勘查工程學生由基礎地質工作能力向找礦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橋梁。礦床學的理論性很強且知識點眾多,因此在礦床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難度也比較大,本文作者與專業課老師合作,結合實際探討礦床學課程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方法。

1加強教師合作,落實全面育人

在傳統的大學教學模式下,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往往很難結合。大學對于教師,特別是專業課程教師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專業課程教師在本學科內雖然非常突出,但對于其他領域和其他學科了解往往不足;而大學中的思政課程教師由于授課的學生所屬專業非常分散,往往也忽略了這些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對于思想政治教學的促進意義。這就造成了教學效果的片面化,無法完成全面育人的要求。在專業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方法上專業老師雖然很懂專業,但是對于思政內容把握的往往不夠準確且不夠深刻。因此專業教師在思政內容融入上必須與思想政治課程教師緊密合作,在礦床學課程思政內容設計上,課程負責人先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將礦床學劃分為11個教學內容部分,針對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專業課程負責人首先拿出一個課程思政內容的預案,然后與思政老師對預案中的課程思政內容進行討論。思政教師在逐章梳理內容的同時,協助課程負責人總結出該課程課程思政內容的主線導向,并對課程思政內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事實證明這樣多學科合作選擇的課程思政內容既突出了全面育人的主題思想,在課程教學中也不會顯得突兀,這樣就大大增強了課程思政內容的實用性。

2專業課為導向,設計實踐路徑

查看全文

深部礦床地質勘查研究

摘要:勘查模式向N+方向發展,傳統的單一模式難以滿足當前深部礦床地質勘查的實際要求。數字式全景鉆孔攝像技術的發展及引入,從巖體結構、節理裂隙發育、構造特征等方面直觀、立體式、全方位、量化式的提供了評價依據,大大提高了勘查技術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深部礦床;地質勘查;攝像技術;推

廣隨著礦山開采向“深地”空間發展,大型復雜巖土結構的精細化數據分析對礦山開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傳統的單一礦床地質勘查工藝已經很難滿足解決巖土工程中現存的有關問題;在實際的礦床地質勘查過程中根據施工需要選擇高效的N+模式勘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快速、準確、先進的綜合勘查技術往往可以經濟而有效地解決實際礦山地質問題。

1數字式全景鉆孔攝像技術工作原理

在鉆孔完成后,全景攝像探頭進入水清、砂凈、無泥漿護壁鉆孔中,通過外控系統使攝像光源照明孔壁上的攝像區域;孔壁圖像經錐面反射鏡變換后形成全景圖像,全景圖像與羅盤方位圖像一并進入攝像機;攝像機將攝取的圖像經專用電纜線傳輸至位于地面的視頻分配器中,一路進入錄像機,記錄探測的全過程;另一路進入計算機內的捕獲卡中進行數字化。位于絞車上的測量輪實施測量探頭所處的位置深度,并通過接口板將深度位置傳輸至于計算機內的專用端口中;由深度值控制捕獲卡的捕獲方式,在連續捕獲方式下,全景像被快速地還原成平面展開圖,并實時顯現出來,用于現場監測;在靜止捕獲方式下,全景圖像被快速的存儲起來,用于現場快速分析和室內的統計分析;下降探頭直至整個探測結束。

2數字式全景鉆孔攝像技術優勢

查看全文

金礦礦床工業指標研討

1我國現行的金礦床工業指標的有關要求

1.1工業指標的主要內容

巖金礦工業指標的主要內容有:邊界品位、塊段(或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礦床平均品位、最小可采厚度(真厚度)、米•克/噸值、夾石剔除厚度(真厚度)、無礦段剔除長度、露天開采須確定剝采比。可以看出,現行規范推薦的巖金礦一般工業指標中有三個品位指標,即:邊界品位、塊段(或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和礦床平均品位[1]。

1.2米•克/噸值指標的規定

米•克/噸值是指最低工業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積。當礦體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較高時,可用該值衡量是否應當被圈為礦體[2]。《關于將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儲委工作簡報>改為暫行規定的通知》(國儲[1991]164號)規定,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噸值圈定礦體邊界時,需結合礦床的特征來考慮,一般不得外推。對薄脈型礦體,多數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噸值衡量礦體者,可外推圈定①。而《巖金礦地質勘查規范》則規定以米•克/噸值圈定的礦體不外推。

1.3工業指標的選取要求

查看全文

鐵礦開采技術及礦床技術經濟研究

摘要:分析了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及開采中的相關因素,并結合燕窩鐵礦開采狀況,確定礦床技術經濟理論,目的是在燕窩鐵礦開采的同時,提升產業的經濟效益,為現代產業的正常運行及發展提供保障。關鍵詞:貴池區;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礦床技術經濟通過運用有效技術開采礦產資源,可以提高燕窩鐵礦的開采價值。結合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分析貴池區燕窩鐵礦的開采狀況。介紹了開采技術的使用條件、工程地質以及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等內容,以提升工程項目施工質量。

1案例分析

燕窩鐵礦體屬于原凰山鐵礦Ⅰ號褐鐵礦體西部外圍深部延伸礦體,同時也是Ⅰ號褐鐵礦體中的一部分。通過風化淋積型逐漸形成鐵帽礦床。研究中,分析了礦權范圍的新增礦體資源量,隨著工作規模逐漸擴大,滿足了資源增長需求。

2開采技術

2.1水文地質條件。在本礦區分析中,位于貴池背向斜帶銅山背斜(1∶20萬安慶幅)之坦里吳背斜(1∶5萬章家村幅)西端南翼。坦里吳背斜總體呈北東向延伸,在本區形成一向南東突出的弧形。長約4.5km,軸面總體南傾,樞紐在本礦區段轉為北西向,并略向西傾伏,如圖1所示。2.2工程地質。通過工程地質狀況包括巖石成因、巖性、結構類型和物理力學性質的分析,可以將區內巖石劃分為不同的工程地質巖結構,如:第四系松散巖類工程地質巖組、二疊系下統龍潭組、孤峰組碎屑巖、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二疊系棲霞組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等。通過分析二疊系棲霞組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結構,得到礦體頂底板RQD平均值內容如表1所示。2.3環境地質。2.3.1區域穩定性分析。本區域工程狀況如下,由于本區位于揚子準地臺(Ⅰ)下揚子臺坳(Ⅱ)沿江拱斷褶帶(Ⅲ)安慶凹褶束(Ⅳ)南緣,以往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的地震,而且地震范圍通常局限在0.5~2級,最大震級為43/4級。鄰區主要以小地震為主。通過對國家地震局所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研究發現,池州市地震峰值加速度為0.05g,反應譜周期為0.35s,為區域較穩定地段,建設工程應按上述指標要求設防。2.3.2地面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腐蝕性評價。在對礦區地表狀況研究分析中發現,礦區中的SO42-在水中的含量為0.13~0.75mg/L,參照結晶類腐蝕評價標準分析表明,存在著無腐蝕現象。當水質pH值為6.7~7.7,侵蝕性CO2含量為1.13~5.64mg/L,HCO3-含量為97.76~99.74mg/L,根據分解類腐蝕評價標準,其腐蝕等級為無腐蝕。因此該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性;對鋼結構中等腐蝕。2.3.3放射性特征。通過巖礦芯性質的分析表明,地質條件檢測時,沒有發現本區放射性異常的問題,而且,放射區域中的強度通常維持在1~9μR/h。同時,在礦石開采、運輸及利用的過程中,均不會產生放射性污染。2.3.4開采條件下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需注意的是,礦床地區存在著地表水、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的問題,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3礦床技術經濟評價

查看全文

礦床工業指標管理制度

第一條礦產儲量屬國有資產。礦床工業指標是界定礦產儲量的標準。為加強礦產儲量管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維護國家對礦產儲量的所有權和礦山企業的使用權,提高礦產勘查和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制訂、修訂礦產勘查、礦山設計、開采的礦床工業指標均須遵守本辦法(石油、天然氣、地下水另定)。

第三條制訂礦床工業指標,必須遵循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符合礦床地質特征,對共、伴生礦產進行綜合評價、綜合利用。既保證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又充分利用資源,使國有資產得到保護。?

第四條用以編制供礦山建設使用的勘查報告的工業指標,由勘查單位向礦山的主管部門提出礦床工業指標建議書(參考內容見附件1),礦山的主管部門收到建議書后,應在五個月內委托設計單位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提出礦床工業指標推薦書(參考內容見附件2),并進行審批,以正式文件下達給勘查單位,同時將文件及推薦書抄報礦產儲量管理部門備案。執行現行地質勘探規范中全國統一工業指標的礦種,經礦山的主管部門認可,制訂程序可以簡化。礦山無主管部門時,工業指標制訂程序為:勘查單位向礦山(或直接向礦產儲量管理部門)提出建議書,礦山經論證后提出推薦書,報礦產儲量管理部門審批下達供礦山建設使用的礦產普查、詳查階段的礦床工業指標,可參照相應礦產地質勘探規范或由礦產儲量管理部門制訂的《礦產工業要求參考手冊》中有關的工業指標確定,由勘查單位的主管部門批準執行。?

第五條供礦山建設使用的礦床工業指標經審批下達后,勘查單位按該指標圈定礦體計算儲量編制地質勘查報告;礦產儲量管理部門按該指標審批地質勘查報告;礦山設計單位和礦山企業按該指標進行設計和生產。此指標計算的礦產儲量經礦產儲量管理部門批準后,即成為國有資產,計入國有資產帳戶,進入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第六條礦山在基建勘探、生產勘探或開采中,由于技術經濟條件及其它因素變化,需修訂原礦床工業指標時,由礦山企業提出修訂工業指標的建議意見和可行性論證報告,報礦山的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報礦產儲量管理部門(無主管部門的礦山直接報礦產儲量管理部門)審查批準下達執行。未經礦產儲量管理部門批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更動。?

查看全文

礦床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特別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2]。同時,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也是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尤其是專業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材、實習和實踐等不同環節。本文以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固體方向)礦床學課程教學改革為例,對課程改革內容、舉措及目標做一探討,不對之處,敬請同行專家批評指正。

一、礦床學課程特點

礦床學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固體方向)的骨干專業課程,課程涵蓋了當前工業開發利用的主要礦床類型、地質特征、成礦條件和礦床成因理論,是進一步礦產勘查類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礎。礦床學學習的主要任務包括:其一,掌握重要礦床類型的地質特征;其二,熟悉重要類型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其三,培養礦床成因及演化過程分析能力,為指導找礦勘查工作服務。與其它地質類課程相比,礦床學課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礦床學課程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多,難度大。礦床學課程內容涉及面廣,礦床類型多,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地質條件復雜,不同礦床類型之間沒有必然的成生或邏輯關系,加大了初學者記憶與理解的難度。例如,從地質營力角度,礦床類型可以劃分為內生、外生和疊生三大類;從地質作用角度,又可以將礦床類型劃分為巖漿礦床、熱液礦床、火山礦床、風化礦床、沉積礦床、變質礦床和復合礦床等不同類型。由此可見,自然界不同地質作用過程中均有可能形成礦床。因此,一門礦床學幾乎涉及了地質學幾乎所有專業基礎課程(礦物、巖石、構造、地層等),而且在成礦作用分析過程中還要涉及到其它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課程內容涉及面之廣是其它任何一門地質類課程所不能比擬的。此外,不同類型礦床一般受控于不同類型的成礦系統,如與鎂鐵質超基性巖熔離作用有關的銅鎳硫化物成礦系統,與島弧鈣堿性巖漿淺成侵位有關的斑巖型成礦系統,與海底熱液噴流沉積作用有關的海底塊狀硫化物成礦系統,與造山帶韌性剪切-變質熱液-巖漿活動聯合作用有關的造山型金礦成礦系統等等,這些不同成礦系統之間無論在時空系列上、還是在物質演化關系上都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自然系統。因此,如此諸多而又沒有必然聯系的成礦系統勢必增加了初學者記憶與理解的難度。(二)礦床成因復雜,成因模式多樣。與自然界中廣泛出露的其它地質體相比,礦床形成是區域地質作用(甚至全球地質作用)和局部成礦地質作用(異常地質作用)耦合的結果。區域地質作用為礦床形成提供了成礦構造/地球動力學背景,是礦床形成的宏觀構造控制;局部成礦地質作用是礦床形成的關鍵成礦控制,尤其是控制成礦物質局部富集的地質條件及成礦系統的物理化學條件。很顯然,與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般地質作用(巖漿作用、沉積作用、變質作用等)相比,查明局部成礦作用(異常地質作用)的難度要大的多、難的多。由此導致礦床學中各類成礦假說/成因模式也比其它地質類課程多得多,甚至同一種類型的礦床,在不同地區,由于局部環境的差異,構建的成因模式也各不相同,正所謂“世界上找不出形成條件完全相同的兩個礦床”,因此,常常冠以“×××式”礦床成因模式。這是礦床學有別于其它地質類課程的突出特點之一,同時也反映了礦床成因認識的真實水平,即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讓我們認識到不同類型礦床的本質區別,只能通過它們外在的表象特征加以區分。這既是礦床學的缺欠所在也是礦床學的興趣所在。礦床學教學不應回避這些問題,相反,應當正確引導,激發學生投身礦床研究的興趣,尋找礦床形成的本質控制因素。(三)實用性強是礦床學課程的突出特點。礦床學研究的目的除其科學意義(即對礦床成因給出科學解釋)之外,還有一個與其它基礎類地質課程(礦物、巖石、構造、地層)明顯的差異,即為指導找礦勘查評價服務。找礦勘查評價需要考慮兩個基本問題。其一,勘查評價區是否具備足夠有利的成礦條件?其二,礦床形成之后保存條件是否有利?否則,即便成礦條件有利,由于保存條件不佳,大部分礦床已經被隆升剝蝕殆盡,找礦潛力也不大。這也是為什么全球淺成斑巖成礦系統為什么集中出現在中新生代,而造山型金礦在整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廣泛分布,尤其是在前寒武綠巖帶中也有重要產出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礦床學教學不僅應培養學生礦床成因分析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礦床形成演化過程分析能力,只有這兩方面能力都具備時,才能夠更好服務于找礦勘查評價工作。

二、礦床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基于以上礦床學課程特點,筆者將當前礦床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概括如下:(一)教材篇幅普遍較大,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實現教學收益最大化。適用于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固體方向)的礦床學課程教材篇幅普遍較大,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實現教學收益最大化?例如,翟裕生等(2011)主編《礦床學》(第三版)417頁[3];薛春紀等(2006)主編的《基礎礦床學》350頁[4];胡受奚等(1982,1983)主編的《礦床學》(上、下)535頁[5,6];前蘇聯斯米爾諾夫(1985)著《礦床地質學》532頁[7];Park等(1964)著《OreDeposits》458頁[8]。如此鴻篇巨著,在有限的學時內(目前一般不超過70學時),如何選材,讓初學者不僅掌握礦床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即“三基”),而且初步培養起礦床地質思維能力對老師是一種巨大的考驗。當然,從掌握“三基”的角度,當前也有一些簡略版礦床學教材,如姚鳳良和鄭明華(1983)主編《礦床學基礎教程》167頁[9];姚鳳良和孫豐月(2006)主編《礦床學教程》254頁[10]。這些簡略版礦床學教材雖然可以達到掌握“三基”的目的,但是,由于成礦理論內容的大量簡縮,不足以為學生礦床成因分析打下充足的理論基礎,因此,這些簡略版教材一般適用于其它地質類相關的專業,但不能滿足資勘專業(固體方向)后續成礦研究及找礦勘查評價需要。因此,如何選材,如何設計好礦床學課程確實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二)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從事礦床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成礦理論、解決成礦問題的能力?如上所述,無論如何設計,都不可能在有限的學時內講授如此眾多的課程內容,因此,大量的內容必然有待學生自學完成,這時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將成為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濃,要么照本宣科,死記硬背,把課本當做解決問題的唯一鑰匙;要么根本不看課本,對礦床學鴻篇巨著、博大精深提不起一點興趣。當然,這種局面的形成與當前行業低迷不無關系,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課程吸引力不足應該才是導致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課程吸引力不足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礦床學教材篇幅雖然很大,但是,大多篇幅都用在了描述礦床地質特征上,而對人們更想搞清楚的礦床成因問題要么論證的很簡單,要么根本沒有涉及;又如,很多理論假說及其論證依據年代過于久遠,沒有反映出最新的研究進展,給人一種該問題已經很長時間不再被大家關注的感覺;再如,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年人學習知識重要途徑的今天,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是人們快速理解知識的重要表現形式,而我們的教程、教學方式都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變化,仍然停留在“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表現階段。如,課程教材大量的文字描述,圖件明顯不足,即便有必要的圖件配合,這些圖件對其地質含義的表現也過于“含蓄”,不看文字很難看懂,甚至看了文字也很難理解。(三)如何為今后奠定堅實的礦床成因及演化過程分析能力。如何為今后從事成礦研究及找礦勘查評價奠定堅實的礦床成因及演化過程分析能力?上已提及,對資勘專業(固體方向)學生而言,礦床學學習的兩大根本目的在于,其一,培養礦床成因分析能力;其二,奠定找礦勘查評價能力。事實上,這兩個能力就是“礦床地質思維”能力,也即礦床“時—空—物質演化分析”能力。客觀來講,以往礦床學教材內容組成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礦床學概念、學科發展史及成礦作用總論;第二部分,礦床類型分論,重點闡述礦床分類依據、地質特征、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作用理論;第三部分,成礦控制及成礦規律,概略闡述不同等級成礦控制因素及成礦總體規律。由此可見,現有礦床學教材更多關注成礦期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作用機制,而對成礦后礦床變化和保存的關注明顯不足。由此必然導致人們對礦床形成之后演化過程研究的忽視,繼而致使找礦勘查評價邏輯鏈的缺失。薛春紀等(2006)主編的《基礎礦床學》[4]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做了有益補充,值得肯定。但是,這種成礦研究及找礦勘查評價思維模式尚未引起當前礦床學教學的高度重視,有必要作為礦床課程主要問題之一提請大家注意,并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加強。關于礦床形成之后的保存問題,翟裕生院士(2011)[11]在其“礦床學研究的歷史觀”一文中曾明確指出“礦床的變化和保存研究是礦床學科的一個重要方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強研究”。

三、礦床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查看全文

東北地區礦床地質特征分析論文

1東北遼西地區典型金屬礦床地質特征

1.1地質背景東北遼西地區地處東北地臺南部,內蒙地軸中部建平臺拱內。兩條深斷裂嚴格控制著區域地層、巖漿巖、構造及礦產的展布。斷裂以南,屬燕遼沉陷帶,分布著元古界、中生界沉積巖。斷裂以北,斷裂以南廣泛分布著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溝組變質雜巖系,構成了臺拱的結晶基底。變質雜巖宏觀上控制著綠巖帶型金礦床的分布。區域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構造方向以北東東向為主。北東東向逆斷層,北西向、北東向的平推斷層,框定了東北遼西地區“金三角”的構造格局。受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臺活化影響,該區構造-巖漿活動甚烈。內蒙地軸內多期巖漿巖的頻繁侵入,使本區斷裂構造有多期活動的特點。Fl與F2間、小巖體和小巖株附近的次一級韌性、脆性斷裂構造縱橫交錯極為發育,成礦條件十分有利。

1.2礦床地質特征東北遼西地區礦區內出露有兩個石英二長巖巖株,在其附近分布著9條金屬礦化帶,其中有3條地表長度達千余米。其中北東向有7條,北西向的有2條。目前地表研究和工程控制程度較高的屬大黑山1號脈。該礦脈控制延長1200m,分兩段,東段長800m,西段長400m。礦脈多為含金蝕變巖,局部為含金石英脈。地表品位均在邊界品位以下,現探明的工業礦體屬半隱伏礦體。

1.3控礦條件

1.3.1地層控礦條件東北遼西地區礦區礦區廣泛出露的地層為小塔子溝組上段下部地層,比如2號脈主要巖石類型為混合巖化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及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其原巖為富Mg,Fe質中-基性火山巖,可與太古宙“綠巖帶”對比。這套地層中平均含銀1690×109,高出地殼平均豐度值數倍至數十倍。地層中所含豐富的成礦物質通過導礦構造、借助礦液流動、運移到賦礦構造內,成為金礦成礦的初始礦源層。

1.3.2巖漿巖控礦條件該區礦床的形成,都與呈弧形分布的中酸性巖漿巖小巖體、小巖株的侵入有關。最佳成礦范圍在巖體以外1-3Km范圍內。如1號礦體距其北部小巖株為1Km,主要蝕變為絹英巖化;而2,3號礦體距小巖株不到1Km,成礦溫度偏高;紅土毛金礦點,大于3Km,淺部含Pb,Au品位較低,礦脈延深也很淺。

查看全文

金屬礦床勘查實踐與找礦成果研究

摘要: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位于東昆侖多金屬成礦帶東部,槍口—燕山期鐵、銀、鋅、銅、金等金屬資源豐富,且該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十分優越。通過對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進行高精度磁法測量、鉆探、施工工藝等勘查工作,并對該區域礦體分布特征、成礦規律等找礦成果進行研究,為今后對該區域的進一步礦產勘查提供借鑒。

關鍵詞: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勘查實踐;找礦成果

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礦區已經發現10條礦化帶,25個礦體。在這些礦體中包含了鐵、銀、銅、鉛、金等多種金屬元素[1]。該區域內的礦石類型主要以構造蝕變巖型銀礦石和構造熱液型銅鉛鋅銀礦石為主,巖漿活動較為劇烈。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一帶的構造巖漿活動為礦區內的成礦提供熱源、成礦物質等條件,區域內北東方向上的斷裂帶控制著區域內的銀、銅、鐵等礦體的產量,北西方向上的斷裂帶組控制著區域內金、銀礦體的產量。北西方向的斷裂帶組是該區域內最重要的控礦結構。區域內還有含有礦斑的巖體,其結構特征具有斑巖型礦床的蝕變特征,因此具備斑巖的成礦條件。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的構造成因具有熱液型、構造蝕變巖型以及斑巖型[2]。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工作區位于昆侖山東部的布爾汗布達山的東部,屬于干旱及半干旱的荒漠地區,在最近幾年的勘查工作中,區域內總共出現了6種銀多金屬礦床。本文對該區域內的銀多金屬礦床進行勘查實踐詳細的闡述,并就其找礦成果加以分析。

1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勘查實踐

1.1高精度磁法測量。青海省槍口南地區的銀多金屬礦床有利于利用高精度磁法的測量開展礦床的勘查,將測量的每一個測點的探測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控礦斷裂帶的位置,以此為下一步的鉆探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對該區域內的高精度磁法測量選用的是全木質質子磁力儀,這種磁測設備能夠做到連續的測量作業,一條測線可以一次性的進行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不會產生間斷。地球物理測線垂直設備主要用于對成礦帶的走向進行布設,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平剖面、等值線平面和化極等值線平面,通過對磁場以及磁異常特征的研究,可以推算出控礦斷裂處的具體位置及形狀,為編制礦區內的礦床結構提供依據。1.2鉆探工作。鉆探工作主要采用拼裝式的鉆探平臺進行,首先對已經通過鉆探驗證的位置進行控制,再根據勘查網度適度放稀對礦化良好的中心位置以及周圍進行鉆塔揭露作業,在能夠看見礦內的條件下,向四周擴展控制[3]。再通過地質編錄對巖芯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并將蝕變帶進行詳細的劃分,對礦化特征進行描述,從而得出礦化強度與圍巖蝕變以及金屬礦化特征之間的關系,最終結合礦化富集的規律對鉆孔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1.3鉆探施工。鉆探施工工藝中用到的鉆機型號有XY-55、XY-6A、XY-6B以及XY-8A,鉆進時選用機械回轉小口徑金剛石進行作業,并結合繩索取芯工藝進行施工。根據青海省槍口南銀多金屬礦床的地質條件確定下套管的深度,通常情況下,選用三級施工套管:第一級一般下至到地下25m左右,將施工套管穿過表面的淤泥以及施工后回填的碎石到達穩定的中細砂層上;第二級下至到地下55m~75m,穿過第三系到達基巖;第三級要根據該區域內巖石的破碎程度下至到160m~350m。將三級施工套管安放完畢后,將鉆孔進行封閉處理,在不考慮礦層位置的情況下,從空地到孔口進行全孔封閉。封孔材料選用的是水泥砂漿,水泥的標號選擇不低于53.5#,砂子選用干凈且無任何雜質,用來封鉆孔的水泥漿的水泥、砂、水的比例為2:1:0.5。同時為了提升水泥砂漿的流動性,要將初凝時間進行延長,根據孔深以及預計的操作時間,在水泥漿中適量的加入高糖木質素磺酸鈣類減水劑以及緩凝劑,其加入的比例為水泥漿的0.4%。為了讓注入到鉆孔內的水泥漿能夠與孔壁形成良好的膠結效果,還要對鉆孔進行清洗,清洗循環時間在4小時以上,將泥漿作為沖洗鉆孔的沖洗液,要下入外鋼絲鉆頭,在破壞了孔壁泥皮之后進行鉆孔的清洗工作。在施工套管提出時,為了防止鉆孔塌陷,要在新鮮的巖石上的套管使用先灌注后提出施工套管的方式進行封孔。

2青海省槍口南因多金屬礦找礦成果

查看全文

含金礦床地質特征與勘查方法

我國的礦產資源開發雖然并沒有其他國家發達,但是我國的礦產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只是沒有大量的考察開發而已,我們就拿吉林地區舉例,吉林地區的礦產資源就非常的豐富,大多數的礦場資源都是來自該省的北部地區,再加上吉林地區的古生界地發育的較其他地區完全,地區的層次與某些地區相比也是比較穩定的,所以這些因素就導致了礦產資源被自然因素所控制著。就吉林省的鬧枝金礦床來說,根據數據顯示,這個地區遍布花崗巖石,其量已經是幾乎是國內之最,但是其中的問題就在于這么多的花崗巖石分布得非常松散,這個地區也被相關專家勘查過,雖然勘查時非常的艱辛,但是在未來的礦產資源查找的過程中,依舊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有利于開發此地區礦產資源的資料。所以本文就以該地含金礦床地質特征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以后的某地區開發礦產資源時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1]。

1含金礦床地質特征分析

含金礦床的地質是非常復雜的,尤其是在礦產資源開發時,若沒有對其開采礦產地區沒有充分的了解,那在開采時就有可能出現很多不可預測的結果,所以在此我在下文列舉出了含金礦床的一系列地質分析:1.1礦區地層與巖漿層。含金礦床中是有露出表面的一部分的,并不是都是不可見的,而含金礦床漏出地面的那一部分主要是火山巖,此火山巖存在的時間也相對比較長,大多數都是侏羅紀時代的,而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在侏羅紀時期或者是更久遠的時期的時候,發生了火山爆發,而火山爆發過后就會出現很多零零散散的礦石,并且這些礦石大部分都是分布在礦區的東北部地區,而此地區的巖石也有很多種,大多數的巖石性質都是安山巖,其他性質的巖石并不多,隨著巖石的結構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甚至會隨著自然現象,人類、動物的各種活動導致巖石層斷裂的現象。而這種斷裂后的巖石會根據其排列的方式不同進行分類,通過查閱資料,斷裂的巖石層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為:北東向斷裂組、北西向斷裂組以及東西向,但是個別的巖石層斷裂組可以分為四類,除了上述所表示的三組以外還有南北向,不過某地區的斷裂組只有這三類。第一類組織,北東向斷裂組,此斷裂組主要活動范圍是斜軸附近的地層表面,并且此類斷裂組會發生導礦和容礦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型物質侵入并占據了巖石個體導致此類現象的發生;第二類組織,北西向斷裂層,此斷裂層與北東向斷裂層相比形成的較晚,同時切割效果也是北西向斷裂層的主要構造,但是這種現象的發生依舊會像北東向斷裂層一樣發生礦體變化,但是此類斷裂層是隨著切割現象的不斷擴大逐漸發生的,也就是說巖漿的活動還是會變得比較強烈的,而且通過了解,早期的巖漿活動主要還是以噴射和堆積的現象為主,而現象過后的地區巖石性質多以石英斑巖、紋斑巖、長斑巖為主。該地區的礦床類型是也頗多,而這些礦床都是有自己的形成時期,對此專家有對此礦床地層的形成劃分了三個時期,其中包括:海西期巖石、早期巖石、燕山期巖石。而海西期的巖石類具有更多的價值研究。因為此時期的巖石類主要有石英閃長巖和花崗巖石,花崗巖石的研究價值是含金礦床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遠超過其他類型的巖石。石英閃長巖的分布空間很大,在漏出面積上占有絕對優勢,其主要漏出地點為礦區西部,而且石英閃長巖的形狀更像是扁豆狀,并且是衣服在大巖石中的。第二種是旱期,旱期的主要代表巖石是二長花崗巖,主要分布地區是東南地區;第三種是燕山時期,代表巖石也是花崗巖,分布的類型與海西期的花崗巖差別不大,包括有花崗閃長巖和花崗斑巖等等,并且他們的分布特點依舊像發現的花崗巖一樣,程零散型分布。1.2礦區構造和礦化的特征。本地區的礦區構造主要還是以斷裂的形式為主,幾乎沒有過多的其他形式,并且鬧枝地區的礦區主要分布在北西和南北方向,有個別礦區在北東方向也是有一定的覆蓋范圍的,而這種礦區的地區分布可以有效的對巖體進行控制,同時更能快速的,精準的找到巖石脈巖的位置,北西方向的斷裂地區是礦區的主要構造類型,極少數的情況下有東西方向的斷裂。據了解本礦區的礦產類型是非常單一的,不像是其他地區那么豐富,礦產類型大多數適宜應脈型為主,但是目前從礦產中發現的巖石類型還是比較多的,只不過其主要的產狀受到了相當嚴格的控制。脈石的礦物質主要包括方解石和石英等等。因此,大多數的含金礦石的主要類型是硫化物型和多金屬硫化物型,其中多金屬硫化物型的特點在專家嚴重并不是很好理解。含金礦區中的礦石也幾乎都是以黃鐵礦為主,不過自然礦石在含金礦區的含量也是不容小覷的,統計得出自然礦石的主要分布地區是在礦山的中北部地區。

2含金礦床地質的勘查方法

我國的礦產資源勘查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對此主要介紹幾個,分別為:重砂法,這種方法是最傳統的找礦方法,這種方法主要出現在五十年代左右,因為那個時期的礦產資源開發并不是很發達,其主要作用就是直接找礦,優點在于簡單、經濟,而缺點就是對隱形礦很難發現。對此隨著時代的進步意識到了這個缺點,更趨向于綜合方法找礦,也漸漸的從地表礦延伸到了地下礦,化探就是在這種形式下衍生出來的,也是目前市面上主要勘查礦床的方法,其優點就是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不再像是第一種方法那么老舊,對隱性礦的發現也具有權威性,尤其又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微量金的勘查方面更是具有良好的引導性。

3結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