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11:4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考場作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考場作文

淺議考場作文建議

摘要:考場作文能否寫好,主要取決于學生平時的寫作能力,但如果在考場作文中注意一些細節問題能使考生的作文更加優秀,自然就能提升考生的作文成績,本文從寫作的開頭到結尾,從語言到情感,都提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并適當地舉例。

關鍵詞:考場作文、支招、題目、鳳頭、豹尾

孫長江老師曾說過:“考生考場上得高分的關鍵是要讓文章亮起來,而作文能否亮起來,取決于題目、開頭、和結尾。即題目令人眼前一亮,開頭引人入勝。結尾耐人尋味。”我很贊同孫長江老師的話。寫作“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平時寫作正如俗語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積累是寫不出好文章的。考場作文一筆定乾坤,所以臨場發揮得好,自然就得高分。那么臨場如何發揮呢?就此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漂亮的作文題目

根據《說文解字》,“題”的本義是“額頭”,“目”的本義則是“眼睛”。“題”“目”二字并舉,可見其重要地位。題目是作文的眼睛,那么它是文章“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窗口”,一個“出彩”的題目必然能讓你的文章出位更“出眾”,在眾多題目中顯得格外醒目搶眼,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一下“粘”住閱卷老師的眼球,讓他們的眼前為之一亮,心中怦然一動——“一見鐘情”。

漂亮的作文題目,常常可以用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句話。孫長江《鋪路者的路》是他在寫一篇關于一個老師辛苦一生只為給學生們“鋪路”,可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卻是那么地坎坷,于是他就用了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那句話做了標題。想要題目漂亮,常用地還有化用前人的名句,詩句,改編歌名,歌詞等。有一次中考作文的話題是:港臺的影視劇中,很多人物隨時隨地都可以文縐縐地說上一大篇話,溫情脈脈地抒上一大段情;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們有的動不動就掉眼淚,有的動不動就發脾氣。有人說他們是感情細膩豐富,有人卻說他們是矯揉造作。那么,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對于這樣的人,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請以“真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在閱卷過程中一位教師正改著試卷,忽然笑出了聲,其他教師好奇地問怎么回事,她捂著嘴指指她所閱的那位考生的作文題目,大家一看全都樂了,原來題目是“掐死你的溫柔”!與鄧麗君子一的經典歌曲《恰似你的溫柔》標題諧音,意思卻正好相反。大家頓時有了興趣,爭著看內容,與題目致,他在文中表達了對矯飾感情的批判。雖然在語言表達方面還存在一點不夠流暢的遺憾,這篇文章最后還是被閱卷教師一致評為滿分。應該說,標題在得分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算得上是錦上添花。

查看全文

考場作文探討管理論文

好作文有許多共性,其實很難有考場內外之分。但是,考場作文有規定的范圍要求,有限定的寫作時間,屬于“急就章”。它不像平時寫文章那樣,可以等待“靈感”到來之后才下筆,或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隨意改變寫作的內容。換句話說,誰具備了寫好各類文章的能力,誰就能夠自如地寫好考場“急就章”。

美文爭共賞才識服“判官”

從2002年高考作文閱卷來看,所謂的“寫好各類文章的能力”,首先表現在考生所具備的“才”和“識”上。豐富的閱歷、淵博的知識、厚實的積累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大膽的想象、嫻熟的技巧、優美的語言是把作文寫活的基本保障。但是,一個人擁有了這些“才”其實還是不夠的。因為好文章不是簡單地堆積材料或展示才華,更重要的是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材料和寫作技巧,并對這些材料進行“藝術”性地加工改造,使其為我所用,表達“我”的獨到見解,甚至使其閃現哲理的光華,這就是“識”。

“才”和“識”雖然是一對辯證的關系,但“才”是寫好考場作文的基礎,“識”是提升考場作文品位的必要條件。有一位往屆生,借用《鳳凰涅pán@①》為題,敘寫了自己從失敗到奮起,從而取得自我新生的心理歷程,結尾幾段,是這樣寫的:

我知道,我的心靈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既然阿加門農也要花費十年時間才能攻破特洛伊,奪回海倫;既然奧德修斯也要歷經艱險才能回到故鄉,重新為王。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絕面前的這一點荊棘呢?

查看全文

考場作文結構管理論文

文章的結構與審題、構思是密不可分的。考試時在初步弄清題目要求后,在題目所限定的范圍內,通過聯想和想象,盡可能使意念反應迅速而眾多,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比較和鑒別,選取某一個角度恰當立意;再進一步考慮安排結構,即把寫作的內容劃分出層次,并且有秩序地加以排列和組合;進而考慮各層次之間的銜接、過渡與照應,這樣,一篇文章的結構就算完成了。

結構文章的原則是:

(1)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如要寫一件事,最好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構;要寫一個人,則宜從多角度來安排材料。在學過的課文中有大量優秀的范例,如《雨中登泰山》《瑣憶》《荷塘月色》等。

(2)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人們認識事物與事物發展有時是一致的,可從事情的發生、發展到結果來安排結構;有時卻并不一致,則可從印象最深處著手。文章的結構要選擇最利于讀者的認識方面去安排。

(3)服從中心的需要。要選擇那些對表達中心有用的材料;有些材料雖然很生動,但對表達中心無用或用處不大,則應堅決舍棄。

(4)符合文體特點。各類文體對文章結構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須找到一種最適合的結構來安排材料。

查看全文

考場作文文體形式創新論文

近年來,高考作文試題大都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話題作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文體自由”,也就是說,考生可以圍繞“話題”任意選擇文體來寫作。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能再放開一點,在常規的記敘文、議論文之外,選擇自己更擅長的,與要表達的內容更匹配的,更能展現自己寫作個性的文體呢?例如,采用小說、寓言、戲劇、采訪錄、日記、書信等。如能在文章體裁的選擇和運用上做好,有創新,也就是有可能在“發展等級”中獲得高分乃至滿分。

如何實現高考話題作文形式的創新呢?簡要說來,就是把某些文學文體、應用文體或者專用文體的結構形式移植到話題作文的寫作中。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使考生擁有一個更廣闊的寫作空間,從而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下面我結合最近幾年高考話題作文體例創新的一些實際例子,談談在內容質量上乘的前提下幾種文體形式上的創新。

(一)小說

小說是一種常見的敘事性文學體裁,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和對情節、環境的描述來表現社會生活。小說的好處在于可以生動形象地解剖話題的內涵,讓人一見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滿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說。全文的內容并不復雜,情節完整,開端——郵冊丟失,發展——尋找郵冊、懷疑妹妹,高潮——責問妹妹、發生沖突,結局——判斷錯誤、無限愧疚。整個故事寫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時喜歡讀文學作品,擅長記敘描寫,想象力豐富,并且善于虛構的考生,在高考時不妨采用這種文學體裁來寫作。

(二)故事新編

查看全文

作文制勝研究論文

好作文有許多共性,其實很難有考場內外之分。但是,考場作文有規定的范圍要求,有限定的寫作時間,屬于“急就章”。它不像平時寫文章那樣,可以等待“靈感”到來之后才下筆,或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隨意改變寫作的內容。換句話說,誰具備了寫好各類文章的能力,誰就能夠自如地寫好考場“急就章”。

美文爭共賞才識服“判官”

從2002年高考作文閱卷來看,所謂的“寫好各類文章的能力”,首先表現在考生所具備的“才”和“識”上。豐富的閱歷、淵博的知識、厚實的積累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大膽的想象、嫻熟的技巧、優美的語言是把作文寫活的基本保障。但是,一個人擁有了這些“才”其實還是不夠的。因為好文章不是簡單地堆積材料或展示才華,更重要的是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材料和寫作技巧,并對這些材料進行“藝術”性地加工改造,使其為我所用,表達“我”的獨到見解,甚至使其閃現哲理的光華,這就是“識”。

“才”和“識”雖然是一對辯證的關系,但“才”是寫好考場作文的基礎,“識”是提升考場作文品位的必要條件。有一位往屆生,借用《鳳凰涅pán@①》為題,敘寫了自己從失敗到奮起,從而取得自我新生的心理歷程,結尾幾段,是這樣寫的:

我知道,我的心靈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既然阿加門農也要花費十年時間才能攻破特洛伊,奪回海倫;既然奧德修斯也要歷經艱險才能回到故鄉,重新為王。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絕面前的這一點荊棘呢?

查看全文

語言創新修辭分析論文

考場作文的語言是文章的肌膚,是閱卷者首先感知的對象。我們在寫作時要想辦法創新考場作文的語言,使之充滿魅力和亮色。這里著重說說考場作文語言創新中的修辭美。

一是比喻美。

比喻是漢語運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修辭方法,也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更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手段。廣義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兩個事物的相似點進行類比。考場作文中要想使對象表現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達出對事物的愛憎和褒貶,更好地描繪出事物的內在特點,就必須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數一定也會高出一個等級。如高考作文《嘗試》,一位考生是這樣開篇的:“嘗試是什么?嘗試是烏云蔽日時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于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嘗試是一座高筑的墻。十八個春秋,風風雨雨。回顧往事,我無悔無憾;展望未來,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對生活,因為生活教會了我勇于嘗試。”作者開始連用四個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它一出現,就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二是設問美。

設問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設問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起波瀾。如《轉折》一文是這樣開篇的:“有人說:轉折意味著機遇。有人說:轉折預示著挑戰。/有人說:轉折可以使你遠離失敗。/有人說:轉折也許會讓你距離成功更加遙遠。/究竟什么是轉折?/我問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歡快地告訴我:‘轉折就是那樣一滴可以穿透一塊堅石的水。’/我問山邊那一樹紅梅,它笑笑說:‘轉折就是嚴寒冰凍下朵朵鮮花綻放的那一刻,轉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滿樹燦爛。’/路邊的小草,你又能告訴我,什么是轉折?枯黃的小草抬起頭:‘轉擇就是我們告別枯黃、重新吐翠的時刻,就是不久將至的春天。’”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蘊深刻,令人回味。

三是排比美。

查看全文

作文語言創新管理論文

考場作文的語言是文章的肌膚,是閱卷者首先感知的對象。我們在寫作時要想辦法創新考場作文的語言,使之充滿魅力和亮色。這里著重說說考場作文語言創新中的修辭美。

一是比喻美。

比喻是漢語運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修辭方法,也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更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手段。廣義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兩個事物的相似點進行類比。考場作文中要想使對象表現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達出對事物的愛憎和褒貶,更好地描繪出事物的內在特點,就必須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數一定也會高出一個等級。如高考作文《嘗試》,一位考生是這樣開篇的:“嘗試是什么?嘗試是烏云蔽日時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于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嘗試是一座高筑的墻。十八個春秋,風風雨雨。回顧往事,我無悔無憾;展望未來,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對生活,因為生活教會了我勇于嘗試。”作者開始連用四個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它一出現,就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二是設問美。

設問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設問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起波瀾。如《轉折》一文是這樣開篇的:“有人說:轉折意味著機遇。有人說:轉折預示著挑戰。/有人說:轉折可以使你遠離失敗。/有人說:轉折也許會讓你距離成功更加遙遠。/究竟什么是轉折?/我問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歡快地告訴我:‘轉折就是那樣一滴可以穿透一塊堅石的水。’/我問山邊那一樹紅梅,它笑笑說:‘轉折就是嚴寒冰凍下朵朵鮮花綻放的那一刻,轉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滿樹燦爛。’/路邊的小草,你又能告訴我,什么是轉折?枯黃的小草抬起頭:‘轉擇就是我們告別枯黃、重新吐翠的時刻,就是不久將至的春天。’”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蘊深刻,令人回味。

三是排比美。

查看全文

語文教育管理論文

一、窘迫的語文教育

近幾年,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批評越來越多。全國人代會上,幾乎每年都有代表批評學生寫字水平下降。1997年年底,《北京文學》破天荒地發表了一組關于中學語文課的《世紀觀察》,名為“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發表后立即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報刊都作了轉載。之后,《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南方周末》、《浙江教育報》等紛紛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少,由此引發的笑話也夠多的。一位作家的文章被收進了與中學語文課本配套的練習冊,根據這篇文章編出的“標準化”練習題不只難倒了學生家長,竟也難倒了作家本人。詩人鄒靜之發現他輔導不了上小學的女兒的作業。根據句子的意思寫成語,關于“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兒答“齊心協力”,老師判錯,標準答案是“同心協力”。(注:見1998年3月《南方周末》。)上海一所小學二年級有一考題:天空是(A.青青的,B.藍藍的,C.灰灰的,D.白白的)。標準答案只能是“藍藍的”。語文教育家于漪氣憤地說:“魯迅活到現在也考不及格小學考卷了,他的作品很多詞也都用錯了!”(注:《語文教學質量辨》,1997年4月在揚州全國語文研討會議上的講話。)

1998年高考結束后,作文題引發的問題又成為傳媒關注的熱點。小作文題目是“媽媽只洗了一只鞋”,要求根據所提供的開頭和結尾,補寫中間的內容。考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可大多數考生都缺乏良好的想象力,沒有新意,于是報紙上馬上出現一篇標題醒目的文章:“一位教授閱完高考‘小作文’后發問:想象力哪去了?”文章列舉了考卷中出現的種種想象力貧乏的表現,又援引了一篇美國小學生的想象作文作對比:“有幾個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蘆葦叢中發現了一只蛋,有的說是蛇蛋,有的說是鳥蛋,爭論沒有結果,他們決定把蛋拿回去放到烘箱中去孵……蛋殼快破了,大家緊張地盯著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總統!”據說這篇作文被推薦到美國全國性的報上登載,受到廣泛的推崇。(注:見1998年8月4日《揚子晚報》。)

大作文則要求寫一篇表現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題目是“戰勝脆弱(或‘堅韌——我追求的品格’)”。考試后發現了兩大問題:一是瞎編故事情節,二是在“戰勝脆弱”面前未能戰勝脆弱。僅1998年8月9日這一天,筆者就收看到兩家電視臺對瞎編故事情節的報道。浙江電視臺《早間新聞》說:今年安徽省考生中有20%的人瞎編自己的生活經歷。一位書法水平挺高的考生說自己早就失去雙手,后來靠頑強的意志學會了用腳寫字。而省招辦負責人說,今年安徽全省考場上沒有發現考生用腳寫字的。一位閱卷老師說:“剛開始看到這類作文很感動,但改多了就很反感。”同一天的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高三生活》節目里,一位女教師又談起了閱卷感受:很多考生都編造了差不多的故事——星期天父親陪自己去新華書店買復習用書,不料被迎面急駛來的車撞死了……考生們為了獲得高分,不惜以犧牲父母生命為代價。再是“戰勝脆弱”面前未能戰勝脆弱。且不說高考前夕因承受不住巨大壓力而自殺的江西豐城二中盧某某等同學,單說在考場上,江蘇南通市某考點就有一考生,在完成了基礎題和小作文題后,僅僅因為手中的圓珠筆無法書寫,大作文一字未寫就痛哭流涕,匆匆地離開了考場,在“戰勝脆弱”這一考卷(恐怕也是人生考卷)面前得了0分,用行動編出了一個世紀性的笑話。(注:見1998年7月25日《浙江教育報》。)

二、癥結何在

查看全文

語文寫作個性管理論文

寫作教學如何來培養學生寫作個性?寫作教學應該是一種審美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寫作個性是培養他們審養創造力最直接的體現,下面結合學生考場作文,談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思維個性。人的藝術視角歷來都是多樣的,高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觀,而且因人而異。這種審美觀可以把它看成是寫作思維,它與數理思維不一樣,具有多樣性,教師應該注重尊重和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念。99年高考作文,很多學生都談記憶移植帶來的好處和問題,但是多數表達平平,有一位位考生通過一個沒趕上記憶移植卻生活在“擁有著霍金、蓋茨之類的大腦”的時代的失業者的醉眼,觀察“記億移植”談了“酒后真言”;請看一看下面這段:“既來之,則安之……別開玩笑了,伙計。我不是不安心,只是為這個世界擔憂呀!你想,我們周圍都是巨人,上個世紀的巨人!我們永遠只能生活在牛頓、愛因斯坦的影子下……你們想想當初,牛頓之后還有愛因斯坦,又有霍金,新人輩出啊!有了新人才會有新思想,才會突破舊框框……要是當初愛因斯坦生活在滿是牛頓的社會里,也許就沒有什么相對論了……這不是杞人憂天,這是嚴峻的社會問題……新人,這個時代需要新人……別管我,我沒醉……”讀完這段話,您是否覺得我們的學生寫作思維個性是非常鮮明的呢?是否覺得這種寫作思維個性是非常寶貴的呢?

二、鼓勵學生表現個性的思想。當代中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盡管不很成熟,或許還不很正確,但是體現了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這是寫作教學萬萬不能忽視的,也是培養學生寫作個性的重要內容。在一篇99年高考優秀作文里,這位考生說,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現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記憶中卻又多出了本不屬于他們的東西,這也是一種悲哀吧!”思想個性是創造的重要內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記憶,享受生活”的想法中,這個學生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看法不可不謂標新立異,獨出心裁,讓閱卷老師感到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對于學生這些經過了仔細的觀察和認真的思考所反映出來的一些思想,教師要時刻去發現,大膽去肯定,積極去引導。我們常常抱怨學生作文“千人廣面”,其實問題的癥結在于學生的個性思想往往無法表現出來。

三、強調學生寫作借鑒要有個性。高中學生的寫作仍然是基礎表達階段,寫作方法仍然是借鑒為主。此外,由于生活范圍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在寫作中,對他人優秀內容還需要“拿來主義”。教師都能做到一方面要求學生廣泛涉獵,一方面用好現有寫作形式和材料。但是,無論是對寫作內容還是對寫作方法的借鑒,我們都應該強調“個性”,即別人的東西能夠充分為我所用,我所用的東西帶有我的特點。在一篇談電腦對學生是否有影響的考場作文《取舍之間》里,作者把邏輯的“三段論”用到文章布局中,闡明觀點之前先確定一個大前提,譬如“任何事物都是有得必有失”,“舍棄,總是人們很難做出的選擇”,“我們常常沉醉于取的樂趣,卻難于割舍”等等。這種形式上的借鑒,使得論證嚴密:結構嚴謹,同時體現出了個性。至于學生在作文里常常正例反用,反例設用,化用喻例,那又是借鑒寫作材料中個性的充分展現。

四、提倡語言表達的個性化。人們常常批評的“學生腔”是指那些沒有思想內涵、形形式單一的作文語言;實際上,那些“學生腔”主要是對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閱讀貧乏以及對語言沒有科學訓練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學生思維個性化、思想個性化和借鑒個性化以外,還要肯定學生大膽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哲理性語言、獨特的句式、選用獨創的詞語等等。請品味一下學生考場精妙的個性語言:“不滿足的人們行色匆匆奔向他們心向往之的快樂,從不留意途徑之處的風景;而知足的人們則在前行的路上輕輕點開每一處快樂之源,讓快樂圍繞身旁”;“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重要什么必要。”“電腦沒有思想感情,人和電腦共處時間長了,大致還不至于把頭弄成方的或者腦細胞變成了小芯片。”

最后要強調的是,學生寫作個性的培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二是教師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到寫作個性的培養是與勤奮密不可分的,作為創作主體,只有廣泛涉獵和深入思考才能在寫作活動中體現出個性。

查看全文

語文作文技巧管理論文

靈感往往呈跳躍性、短暫性和不穩定性。當靈感突發于考場時,如果不及時捕捉,靈感就會逍逝,以后再冥思苦想,一時半刻也難以記起,特別在考場特定的緊張氛圍中,越急就越打不開思路。因此,當靈感出現時,我們應立即捕捉,并速記備用。捕捉靈感不必用完整的語句,只要用極簡單的字詞或特別的符號將點滴靈感火速記下即可。準確捕捉靈感并向縱深開掘,就常常能化難為易,并迅速打開寫作思路。針對捕捉的靈感進行聯想選材,把映在頭腦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條理化,就能寫出高質量的中考作文。

一篇文章,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開頭一段話。古人把文章開頭稱為“鳳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漂亮,給人以先聲奪人之感。開頭好比樂曲定調,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整個作品的得失。開頭應盡力寫得新穎些、別致些。請看2000年吉林省中考滿分作文《感受孤獨》的開頭:

我不喜歡雨季,但它還是來了。雨纏綿地下著,我躲在傘下,獨自品嘗著雨季的苦澀。

語言流暢,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頗有神韻,而且巧妙而含蓄地點題,并為全文定好基調——多么生動精彩的開頭。

分段和寫好中間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說白了就是多分段。有的學生愛寫三段式文章,“穿鞋戴帽中間一大套(一大段)”,顯得拖沓、冗長,成績肯定受影響。中間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略寫的是一段,詳寫的內容再分為二三段,并用恰當的過渡詞、句、段進行啟承轉合,便會給人以脈絡分明之感,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調整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