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室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11:25: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監護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監護室護理述職述廉
各位同事,各位領導。大家好:
感謝大家能用一顆認真的心來聽我述職報告。首先希望各位會因為我報告而有一個好心情。
收獲的一年,2011年對于我來說。也是成長的一年。作為一名監護室的護理護士我深深地意識到肩上的責任重大。怎樣才能更好的擔負起這份重任?怎樣才能更好的完成監護室的護理工作?
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一個動作,一句話。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一件小事,會把我醫院的形象印在病人的心中。作為一名新人,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思想上提高自己,業務上鍛造自己,制度上約束自己。
端正工作態度,首先是思想上提高自己。愛崗敬業,勤奮工作,積極進取,真正以病人為中心,服務周到態度和藹,語言文明,努力把工作做細,做實,做扎實,力求在治療上精心,護理上細心,真正讓家屬放心,病人安心。工作中,這種人性化服務不單是體現在科室內部,可以擴展到方方面面,大到積極參加各種突發事件的搶救,每個患者都是弱勢群體,痛苦需要時,哪怕是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淡淡的微笑,對他也許就是整個春天。護士長的帶動下,科室的護士也是如此。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會微笑著面對患者,百問不煩地耐心解釋,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付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熱情,而收獲的卻是患者對我信任和好評。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對他笑,就會對你笑,患者也是一面鏡子,對他笑,也會微笑地回報你
有了良好的醫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還需要嚴格的制度。不折不扣地遵守醫院各種規章制度的前提下,護士長制定了科室的各種工作細則,明確各班職責,從護士長做起,帶領大家早上班晚下班,只要病人需要,不計較個人得失,沒有時間和節假日的概念。這樣我相互之間常督促,勤落實,保障了最高效,最積極的工作熱情。
內科重癥監護室感染控制探討
重癥監護室主要收治危重癥疾病患者,此類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兇險、免疫力低下等特點,因此其發生感染的風險相比其他科室患者更高,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開展有效的預防性護理干預降低感染風險意義重大[1,2]。本次研究擇取2018年1月—12月期間我院內科重癥監護室收治的92例患者,分組對比常規護理和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我院重癥監護室一病區在2018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患者入院時間先后順序為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20歲~71歲,平均年齡(44.2±2.3)歲,包括癲癇患者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26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21歲~73歲,平均年齡(44.3±2.4)歲,包括癲癇患者23例,急性腦梗死患者23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者意識清醒,無精神障礙,可配合護理研究;對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昏迷狀態;無法正常語言溝通;合并肝腎功能障礙;中途退出。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藥物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①基本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并進行叩背以避免肺部有堆積物造成肺阻塞,保證患者呼吸正常。開展階段性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病情和住院不同階段實施對應的健康教育,強化患者對疾病、重癥監護室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告知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療依從性。②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或家屬探視進出重癥監護室時可能因消毒滅菌處理不到位而帶入細菌,護理人員要強化責任意識,同時定期清潔和按規定消毒以及更換患者使用過的霧化器等設備,針對導管等與細菌接觸頻繁的設備最好一次性使用。家屬探視按照規定進行消毒滅菌,探視后清理病房,同時定期更換患者的床品及病號服等物品。③口腔護理,針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需要定時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清潔,在清潔過程中發現口腔潰瘍情況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避免惡化。針對無法自行咳痰患者應使用設備進行吸痰處理,避免痰液過多造成肺部感染。④誤吸預防護理,重癥監護室患者免疫力差,大部分無法自主進食需要通過鼻飼補充營養,需要護理人員嚴格控制鼻飼量和速度,同時鼻飼時適量抬高床頭避免誤吸和發生胃潴留。1.3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重癥監護室感染發生率以及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分。SF-36生活質量量表[3]主要對患者認知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狀況、生理機能等進行評分,每項均采取百分制,分值與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關。1.4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重癥監護室感染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2.17%,低于對照組的17.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重癥監護室護士培訓研討
1培訓方法
①心態、觀念的建立培訓:
新入科護士如一張白紙,能否實現自身價值或創造新價值由工作的態度決定,護士長對其工作態度、觀念的培訓非常重要,首先護士長要身傳言教,成為新護士效仿的樣板,同時要學習崇高的職業精神理念和踐行崇高職業精神先行者如南丁格爾,使其成為引領自己的星光。新入ICU護士要舉行就職宣士“仁愛、奉獻、求精、創新”并牢記踐行此院訓。
②知識技能的培訓:
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做全面詳細的培訓計劃,計劃內容要具體,即明確時間、核心能力、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等內容,并制定出培訓內容的金標準。護士長根據各項標準要求所做出來的模板,是新入科護士日常工作的參照物[1]。護士長或帶教老師按標準逐項做出標準樣板或實踐操作示教樣板,以最直觀的方式讓新入科護士明白專科核心能力、知識目標、技能目標金標準,護士長(或帶教老師)應陪新入科護士完成各項工作。護士長(或帶教老師)對以下內容如:危重病人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專科技術能力如血液凈化機、呼吸機、監護儀、亞低溫儀的操作流程,心肺復蘇、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搶救配合,人工氣道、腹腔引流管、腦室引流管、盆腔引流管等各種引流管的管道護理;按專科技術標準做出樣板操作后,要親自和新入科護士按樣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項培訓計劃內容。
一方面使新入科護士更理解樣板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新入科護士解決初次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心理障礙。護士長或高年資帶教老師看著新入科護士操做。通過對新入科護士的觀察,了解其掌握和應用專科技術的能力、掌握和應用危重病人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和應用ICU儀器設備和管理和溝通的能力。再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考試考核,以判斷新入科護士的核心能力、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等內容的能力及掌握和應用專業技術的優缺點。當新入科護士已具備一定的危重病人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及專科技術能力,護士長或帶教老師不能再幫著新入科護士去完成本職工作了,而要讓其獨立完成即并實踐指導。這時護士長或帶教老師一定要站在能看到新入科護士而不影響其工作操作的位置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對做得不足的地方進行標注,指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對做得不足的地方進行糾正。糾正不足前要對新入科護士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肯定和表揚,最好是當眾表揚;糾正不足時最好把新入科護士拉到一邊,單獨進行講解,同時多做演示動作,以加強記憶。按標準堅持做下去,最終形成習慣。同時根據樣板標準做出考核指標,沒達到標準的要進行處罰。
重癥監護室護士素質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該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ICU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和24名ICU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即對照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為36∶24,年齡在22~71歲間,平均(52.0±2.7)歲;對照組護士12名,男女比例為1∶11,年齡在20~39歲間,平均(26.7±0.5)歲,工作時間1~10年間,平均(3.6±1.1)年,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5名。觀察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為34∶26,年齡在25~72歲間,平均(51.7±2.6)歲;觀察組護士12名,均為女性,年齡在21~37歲間,平均(26.4±0.6)歲,工作時間1~11年間,平均(3.3±1.4)年,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6名。兩組護士、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簽署研究授權書的危重患者;排除標準:排除護理依從性差,患者家屬不愿意配合的患者等。
1.3方法
重癥監護室用藥安全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加強重癥監護室用藥安全管理干預的方法及成效。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醫院重癥監護室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于2018年3月起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干預措施,針對患者用藥安全情況給予研究調查,找出患者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影響因素,擬定并實施改進干預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為實施前,2018年3~9月為實施后,比較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結果:通過分析發現存在于用藥安全中的三個重要影響因素,即:藥物、患者及醫護人員因素,通過改進加強重癥監護室用藥安全護理管理干預后,實施后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其自身專業素質和實踐操作技能,加強對用藥安全的管理,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其護理質量,從而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用藥安全;干預
由于目前我國的醫療資源較為缺乏,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大,特別是重癥監護病房,由于患者數量不斷的增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1]。因此,就此類情況之下,重癥監護室的用藥安全管理則更易發生疏漏,進一步促使護理質量的下降,同時也會增加對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的傷害。因此,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的用藥安全管理和護理質量成為醫院的重要課題[2]。醫院為探討重癥監護室用藥護理安全管理干預的方法與效果,對此實施了專項工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醫院重癥監護室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53例,女59例;年齡為21~72歲。于2018年3月起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干預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為實施前,2018年3~9月為實施后。所有患者均屬醫院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的常規患者,且均未存在精神疾病、語言障礙及其它重大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調查內容并簽署同意書。實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針對患者用藥安全情況給予研究調查,找出患者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影響因素,擬定并實施改進干預措施。如加強重癥監護室的用藥安全管理、成立管理小組、嚴格落實醫院的規章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做好安全預防措施、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等。1.3觀察指標。統計實施前出現用藥安全隱患的患者情況,調查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滿意度歸納為三個等級,即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以非常滿意與滿意之和計算總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分析
重癥監護室屬于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危、急、重癥患者實施連續、動態、定性及定量的監護和治療的重點科室[1]。重癥監護室的護理工作相較于其他科室來說工作量大且難度大,在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護理技術的情況下,怎樣合理轉變傳統崗位管理模式,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完善護理工作,提升護理質量和效率,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醫院自2016年以來在重癥監護室中開始實施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對其進行分層設置和考核培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重癥監護室中共有27張床位,約每年接收患者500例,人流量較大。診治疾病的主要科室有內外科、腦和胸外科等危重病例,護理工作量較大。重癥監護室現有32名護理工作者,男女比例為2:30,年齡均在24~54歲。護齡1~22年。學歷:19名大專學歷,13名本科及其以上學歷。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與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新型崗位管理模式應用方法醫院自2016年以來在重癥監護室中開始實施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具體細節如下。1.2.1護士層級設置。結合醫院重癥監護室的具體情況,根據醫院護理特點和護理工作者的護理水平進行層級劃分,包括Nl~N4四個等級。N1級初級責任護士,主要護理病癥趨于穩定的患者。N2級高級責任護士,主要護理的患者病情比較重;N3級主要由專科組長構成,護理對象是危重患者;N4等級是專科護士,負責協助N3等級護理的危重患者,解決護理過程中疑難問題[1]。在設置護理層級時,界定好各個層次護理工作者的任職條件,定期組織護理工作者學習交流,認真執行崗位職能,保證各個層級的護理工作者按照職責認真工作。1.2.2分層崗位培訓。完成護士層級設置之后,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結合層級劃分結果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崗位護理培訓,制定合理、科學、詳盡的培訓內容和考核制度,然后依據制定的方案逐步落實培訓和考核。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常規護理知識和技能、危重患者的護理知識和技能、突發狀況的正確處理等。培訓模式主要由醫院聘請的專家舉行專題講座,同時讓護理工作者自主學習。考核模式采取知識技能百分制考試,一個月進行一次,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1.2.3護理等級變動每層級接受上一層級的指揮執行工作,且擔負監督和發放下級的工資。降級和晉級要參考考核的成績,期限為6個月。對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和酬薪分配進行處理和調整,明確任務分工,使護士更有動力參與到工作中。1.3觀察指標。依照醫院制定的護理工作綜合質量評分標準對進行評分,分別評估重癥監護室應用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前和后的護理質量,內容有基礎護理質量,護理安全、病房及消毒隔離等。統計患者滿意度和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主要內容有整體工作、同事關系、待遇、護患交流等。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護理綜合質量評分狀況比較詳見表1。2.2新型崗位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比較詳見表2。
3討論
實時質控護理模式在重癥監護室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討實時質控護理模式在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8-06至2019-06重癥監護室中危重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實時質控護理模式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中的各項操作得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時質控護理模式可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意識,能實時監控危重癥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干預潛在風險,降低危重癥患者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更貼合重癥監護室的護理需求,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實時質控護理模式;重癥監護室;應用價值
重癥監護室是對危重癥患者實施治療及監護工作,對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的臨床重要場所之一[1],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點,對護理質量水平要求極高。因此采用有效護理管理干預,控制患者病情發展,提高護理質量,對提高其生命保障至關重要[2]。實時質控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對現有護理內容及流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強化處理,進而達到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目的[3]。本文通過探討實時質控護理模式在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價值,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數據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8-06至2019-06重癥監護室收治的100例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8.34±19.62)歲,其中腦血管疾病11例,心血管疾病12例,惡性腫瘤9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其他疾病6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6.72±17.28)歲,其中腦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3例,惡性腫瘤12例,呼吸系統疾病10例,其他疾病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2方法。1.2.1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日常常規護理和專科護理,建立生命體征監測工作,及時了解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由護士長或主管護師對護理工作進行不定時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和錯誤并指導改正。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采取實時質控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建立完整的重癥監護室實時質控管理體系,營造良好舒適的病房環境,從對患者的整個護理過程開展質量管理監控,提高整體護理質量。成立實時質控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包括主管護師和高級護師等,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教育,全面評估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技能和執行情況,要求護理人員充分掌握各項急救措施和護理流程,包括對患者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并發癥、健康教育、護理記錄、急救物品等方面。(2)護理小組和護理人員對患者實行實時質控護理管理,實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調查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并及時收取患者及家屬的反饋意見,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改進,每月召開會議對現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1.3觀察指標。(1)實時質控護理小組依據《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管理措施》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內容包括護理和健康知識的掌握、護理記錄、病情變化、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高。(2)通過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操作技能的熟識程度、健康知識講授情況、著裝儀態、服務態度等15個項目,各項分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3個級別,至少在12項達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則定義為滿意,低于12項則定義為不滿意。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與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神經科監護室護理綜述
隨著國際社會對患者安全相關研究的日益深入,患者從ICU轉移至普通病房的過渡護理日益受到關注,其中,關于“標準化的交接溝通”成為關注重點。JCAHO患者安全目標明確指出,需要執行標準化的“交接溝通”事項,來提高有效的交流[1]。我科是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主要收治神經外科的危重癥患者,待病情穩定后均轉至神經外科的普通病房。在以往患者轉出交接過程中,病情交代不清、藥品遺漏,X線CT片遺漏、住院病史遺漏等不良事件頻發。為確保患者轉出交接環節的準確完成,我科根據SBAR方式設計制作了“患者轉出交接核查表”,用以標準化交接環節,減少或消除交接過程中安全隱患的發生。我科于2010年9月將該表應用于臨床,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298例患者采用轉出交接核查表由NICU轉出至神經外科普通病房(觀察組)。選擇2009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口頭式交接轉出患者共323例(對照組)。實驗組中,男156例,女142例;平均年齡(49.98±16.66)歲,其中,顱內腫瘤120例,顱內血管性疾病131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47例。對照組中,男201例,女122例;平均年齡(49.25±15.74)歲,其中,顱內腫瘤114例,顱內血管性疾病154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表原則
危機管理應用于重癥監護室護理中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危機管理應用于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間于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的90例患者進行研究,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于對照組護理管理基礎上實施危機管理。記錄兩組護理期間發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訴率,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管理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管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癥監護室護理中應用危機管理可有助于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減少家屬投訴率,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護理;危機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人們維權意識觀念逐漸增強,同時患者及家屬對醫院醫療護理和治療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像之前合理的護理現象,而當今看來則可能被認為是侵權。隨著新時期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行業有著醫療結果難以預見和治療風險大等特點,從而致實際護理難以滿足患者與家屬的要求,最終可能引發護患糾紛。此外,護理人員技術操作水平和服務質量也會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從而引發投訴,不利于重癥監護室正常工作的開展。危機管理具有應急性和預防性及不確定性特點,因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可面臨各種危機要素,隨時可能會出現突發情況,所以本次研究中實施危機管理,旨在預防護理風險,化解危機,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保障患者安全性,提高家屬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間于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的90例患者進行研究,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本次入選者年齡>18歲或<80歲,本次入選對象患者家屬均可正常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與問卷調查。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2~74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4~75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相比較(P>0.05)。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完善就診環境,加強護理搶救質量管理,積極配合搶救,準備搶救設備和儀器,安撫家屬。嚴格按照護理部制定的壓力管理方法應用氣墊床預防壓瘡,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基礎護理,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觀察組于對照組護理管理基礎上實施危機管理,醫院需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規范其禮儀,引導和激勵護理人員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以多樣化方式來提升護理人員學歷。安排護理人員參與各種護理操作技術的比賽,提升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精細化要素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于某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重癥監護室接受診療的72例心臟重癥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結果:干預組搶救時間較對照組顯著偏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模式,可有效縮短心臟重癥患者搶救時間,減少院內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
【關鍵詞】心臟重癥患者;4M1E;精細化管理;要素模式
伴隨人類健康疾病譜和生活方式的日益改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仍呈持續增高趨勢。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數據顯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農村為46.66%,城市為43.81%[1]。心血管重癥疾病因其突發性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等特征[2-4],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5-7],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已成為世界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4M1E精細化要素管理主要從5個方面對已出現或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識別主要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針對性措施,減小不良差錯的發生。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4M1E精細化要素管理在心臟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降低心臟重癥患者管理過程中的醫療護理風險發生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院接受診療的心臟重癥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和干預組(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各36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32歲~87歲,平均(61.74±6.32)歲;心力衰竭患者12例,心肌梗死為1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7例。干預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26歲~83歲,平均(58.44±5.89)歲;心力衰竭患者15例,心肌梗死為1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心血管內科重癥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疾病患者,具有認知精神障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