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1:57: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婚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外浪漫婚俗
不同國家雖然有不同的婚俗,但從繁復的細節與用品的喻意,都可見對婚姻的尊重和期許無分國界。
法國
浪漫的法國婚禮以白色為主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新娘子必會準備名為“weddingarmoire"的柜子作嫁妝,柜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征健康及繁榮的圖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之稱,而新人專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
德國
德國人在婚禮前夕會舉行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而派對的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回教堂。傳統的德國婚禮,有所謂“ropingthecouple",即在舉行婚禮的地方,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另外,在傳統的德國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
日本
婚俗刺繡藝術分析論文
摘要:水鄉婚俗是一個系統習俗,婚俗中的繡品是習俗思想的一種物化形態。它承載了人們祈福、求子、驅邪的善良愿望,繡品圖案融進了水鄉文化的許多特征,這些吉祥圖案體現了鮮活的地方歷史,也是表現我們民族歷史的一套完整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婚俗繡品圖案文化吉祥寓意
吳文化是一種具有魚米水鄉特色的“才智藝術型”地方文化,它的五個本質性屬性:水文化、魚文化、稻文化、蠶桑文化、船文化,在水鄉的婚俗中都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在婚俗中經常見到的精致繡品就是這些文化的深入體現和藝術化。
繡品在水鄉新婚的妝備中占據得相當廣泛,在整個婚俗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①,秦漢以后,“妻妾衣服,悉皆錦繡”②成為風尚;宋代,皇家專在蘇州設立“繡局”,征收繡品;從明清到民國,刺繡已成為蘇州姑娘的“必修課”,幾乎“家家有繡棚,戶戶有繡娘”。蘇州人在托媒擇偶時,都要看對方姑娘的繡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聰明靈巧。這些繡品不是婚俗中的硬件,它是附在硬件上的小件,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傳統的習俗思想的物化形態,不可或缺。
水鄉婚俗是一個系統習俗,因有“六禮”③的傳統習俗貫穿始終,故有其深刻的人生寓意,在婚禮的所有細節和過程中將祈福、求子、驅邪的傳統習俗融合其中。作為習俗的物化形態——婚俗繡品承載了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民間藝人們則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出了不同的繡品形態,以及豐富多彩的刺繡圖案。
祈福
奇特的裕固族婚俗
在婚禮儀式上,新郎向新娘連射三支無鏃箭(不致于傷人),象征新郎新娘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射罷,新郎把弓箭折斷,扔到門旁,由老人投進火里燒掉。這個習俗來源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裕固人沒有火,后來有一個英雄取來火種,裕固人才過上好日子。當時,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外出狩獵,妻子在家不慎將火弄滅。她為向一個三頭妖求火而必須把血獻給它喝。幾天后,丈夫回來后,而妻子卻因妖精天天來喝血而變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個頭,而自己也因受重傷死去了。從此,裕固族人民為了防止妖精再來,也為了紀念那位驅逐妖魔的英雄,舉行婚禮時便興起這個儀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護,妖魔鬼怪不敢興風作浪。蘊含著裕固人戰勝邪惡、追求幸福生活的決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禮上,男女雙方都要聘請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舉行戴頭儀式。當天,女家的親朋聚集在姑娘家中。來客帶來潔白的哈達,敬獻給女方的父母,表示對姑娘出嫁的祝賀。傍晚,主人請客人們在氈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歡笑聲中,拉開了婚宴的帷幕。
酒過數巡,當啟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進入鋪有紅地毯的氈房,舉行戴頭面儀式。戴頭面由兩位少婦主持。舅舅或歌手們唱起典雅的《戴頭面歌》:啟明星閃閃發光,心愛的姑娘把頭面戴上/送親的馬隊就要出發/把姑娘送到婆家門上。
在悠揚的歌聲中,即將出嫁的姑娘,在兩位少婦的精心打扮下,改變了發式,戴上喇叭形氈帽,佩戴上胸飾和背飾,戴上用銀牌、玉石、珊瑚、瑪瑙、海貝等編制成的頭面。這個儀式意味著姑娘已經結束了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走向新的生活。
紅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飲“上馬酒”。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騎一匹馬或駱駝,告別慈母,在父親、叔叔、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組成的送親隊伍的簇擁下,一路飲酒歡歌,向新郎家進發。
男方迎親的隊伍在途中鋪下一條氈毯,氈毯上備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飯。送親隊伍來到時,迎親的人們向女方客人贈送哈達,表示敬意。然后送親的人們下馬飲酒吃飯,謂之“打尖”。“打尖”之后,兩路人馬匯聚一起浩浩蕩蕩向男方家走去。
傳統婚俗之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后,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對方,準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歷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歷”)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
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達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的請柬后,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應登門道賀。道賀前,先要準備好禮物。禮物的多少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蔬、交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現金、用紅紙打“包封”。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賀的話。
包封里面裝著現金,鈔票要下面朝上,一張張疊好放齊。鈔票最下層用紅紙寫上“XXX賀”或“XXX、XXX同賀”等字樣,謂之“掛里”,便于賬房登記。
送給女方的禮物多是實物,但也有用紅包替代的,稱之為“助嫁”。家物多是箱、柜、床、被、餐具、衣料之類。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聞訊即主動送去,并不等請貼來了再送。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
婚慶禮儀:潮汕婚俗“六禮”
古時潮俗婚禮的“六禮”是指:
一,納采。俗稱作“定親”,由媒人為男女兩家通言,女家已許,男家才納采(取)女之禮;
二,問名。俗稱“合八字”,即問女之名及她的生辰八字;
三,納吉。合“八字”得吉后,由媒人復告女家;
四,納征。俗稱“壓定”或“下財禮”,即納聘金;
五,請期。男家擇定結婚吉日,以告于女家之禮;
國外婚俗妙趣談
當今學術界還難以確定人類歷史上究竟出現過多少個民族,但是一般認為地球上所存在的民族大約有兩千多個。
生活于不同地域中的各個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此中尤為值得注意的,便是各民族中的婚姻民俗。形形色色的婚俗行為,展現了人類世界的奇麗多彩與無限美妙,展現了人間生活的無窮趣味與百種風情。
戴戒儀式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在婚禮上新郎為新娘戴戒指的儀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埃及。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戒指是一個"神秘魔圈",它能夠產生魔力,將結婚之人的心牢牢圈住。結婚戒指最初是不鑲嵌其他飾物的,它們一般都用純金或純銀做成。金戒指象征著愛情的純真,銀戒指則象征著情感的溫柔。后來,結婚戒指上逐漸被綴以鉆石、翡翠、紅藍寶石一類的飾品,以顯示其雍容華貴的氣派。16至18世紀,英格蘭人成婚時新郎必須要為新娘戴上一枚鑲嵌鉆石的戒指,內側還要刻上家族的圖案或箴言,如"上帝使我成為你的妻子"等等。有位主教的妻子所戴的戒指上刻著一只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現在,英國人結婚戒指上的銘文大多是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婚愛表達
在古老的希臘斯巴達城,按照當地的傳統,男青年進入婚齡后,必須要到寒冬臘月的季節才能向姑娘求愛。到時他要把衣服全部脫掉,在寒風凜冽的街頭忍凍幾個小時,口中還要高唱情歌。印度尼西亞的多拉查族年輕男子看中某個姑娘后,便向她家牽去一頭水牛。牧師會為他們舉行一個儀式,儀式上牧師先向男方問道:"是誰送的牛?"男方回答后,又問女方道:"你接受了?"女方答復愿意接受,這樣,婚事就算說定了。
老北京的傳統婚俗
新郎虛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并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后,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過禮",但這只是"小定禮",婚期前一個月,得送"大定禮",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催妝"禮,計有豬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催妝"后,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于新娘腳下虛晃三下,借以驅除邪妖,之后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傳統婚俗之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后,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后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后,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確保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照執行。
傳統婚俗之迎娶篇
佳期在即,男女兩家都要殺豬宰雞,準備喜宴,還要請好廚師、儐相、伴娘、轎夫、賬房、師爺及其他幫同辦事的勤雜人員。這些人應聘后,應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開始工作,作好迎親擺宴的準備工作。
傳統婚禮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擺喜筵;如果是納婿(招郎——男到女家)則反之。
一切準備就序后,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是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禮盒隊。
女家在花轎到來之前,要準備好喜筵。姑娘要由母親或姐姐梳好頭,用絲線絞去臉上的絨毛,化好妝,謂之“開臉”,然后飾上鳳冠霞帔,蒙上紅布蓋頭,等待迎親的花轎。
花轎一到,女家動樂鳴炮相迎。兇親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后,花轎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義寫好的大紅迎親簡貼。接著是女家動樂開筵。席間,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謹慎一些,因為中國民間有不少不成文的習俗,在新婚的三天里,親朋戚友中的平輩和晚輩青少年可以別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編演幾出小小的喜劇,稱之為“洗媒”和“掛紅”(鄉下俗稱“賀新客”)。新娘的嫂子說不定會在盛給新郎的飯碗下層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會在斟酒時特別給姐夫抹一把鍋底灰.....對這些能增加歡樂氣氛的小鬧劇,媒人和新郎應該容讓——雖不妨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小地報復一下,但卻絕不能生氣、發火,甚至同主客吵鬧、扭打。
早宴之后,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行過禮之后,伴娘就可攙著新娘上花嬌了。上轎時,新娘不妨哭幾聲,以示對父母家人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