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05:5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黑白木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黑白木刻探究論文

[摘要]黑白木刻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本文從黑白木刻的黑白處理的質樸與純凈、抽象表現酣暢淋漓及強烈的民族精神三方面來闡述對黑白木刻的認識,從而總結出黑白木刻具有不容忽視的藝術價值及社會意義。

[關鍵詞]黑白木刻版畫精神

中國的黑白木刻是中國藝術家自身多年蓄積、幾經曲折,在跌宕和沖動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覓中,在自我心靈里無時不在感應中,并通過無數次梳理與組合、安排與加工,然后重新結構出一個美的所在。

一、激情飛揚的黑與白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的處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它也是檢測一個木刻版畫家是否理解、熟悉和掌握版畫特性的一種很好辦法。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墨分五色”一說。黑色并不只是單純的只是一種顏色,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這種情感是人們賦予它的。在中國畫中通過筆墨的干濕變化,創造出了一種豐富的色彩層次。而黑白木刻沒有濃淡之分,都是點線之間疏密聚散而構成的不同的灰色來創造出“黑白木刻”特有的層次感,這一點也很象中國畫中對線的要求的特點。在木刻中所謂的黑白感并非簡單的一塊黑襯托一塊白,或一塊白襯托一塊黑,而那種黑點,黑線,黑面相結合而構成的層次感才是黑白感的來頭。一些好的木刻家很會運用這種黑白關系的技巧,所以構成的黑白感也會有生命力,為人們奏出多種多樣的畫面效果。

查看全文

我國黑白木刻研究論文

[摘要]黑白木刻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本文從黑白木刻的黑白處理的質樸與純凈、抽象表現酣暢淋漓及強烈的民族精神三方面來闡述對黑白木刻的認識,從而總結出黑白木刻具有不容忽視的藝術價值及社會意義。

[關鍵詞]黑白木刻版畫精神

中國的黑白木刻是中國藝術家自身多年蓄積、幾經曲折,在跌宕和沖動中,在大千世界的搜覓中,在自我心靈里無時不在感應中,并通過無數次梳理與組合、安排與加工,然后重新結構出一個美的所在。

一、激情飛揚的黑與白

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的處理,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它也是檢測一個木刻版畫家是否理解、熟悉和掌握版畫特性的一種很好辦法。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墨分五色”一說。黑色并不只是單純的只是一種顏色,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這種情感是人們賦予它的。在中國畫中通過筆墨的干濕變化,創造出了一種豐富的色彩層次。而黑白木刻沒有濃淡之分,都是點線之間疏密聚散而構成的不同的灰色來創造出“黑白木刻”特有的層次感,這一點也很象中國畫中對線的要求的特點。在木刻中所謂的黑白感并非簡單的一塊黑襯托一塊白,或一塊白襯托一塊黑,而那種黑點,黑線,黑面相結合而構成的層次感才是黑白感的來頭。一些好的木刻家很會運用這種黑白關系的技巧,所以構成的黑白感也會有生命力,為人們奏出多種多樣的畫面效果。

查看全文

黑白木刻網絡教學研究

[摘要]在疫情防控的全局意識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開展線上授課的號召,而黑白木刻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教學科目,具有其領域內本身的特殊性。本文結合黑白木刻的特征,探討其網絡教學的特點及具體方案,試圖探索在特殊疫情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黑白木刻教學,并且希望今后能夠將網絡課程作為平常課程的補充,繼續發揮網絡教學優勢,讓黑白木刻在電子媒介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黑白木刻;網絡教學;疫情;互聯網版畫

網絡教學的必要性與前景

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黨組印發通知,全面部署統籌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要求進一步做好在線教育教學,充分認識到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成建制開展在線教育教學,是對教育系統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檢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學校既要明確當前線上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斷探索開學后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機結合。基于網絡特性分析,網絡教學有如下優勢:(1)打破了空間局限,空間分離可有效控制病毒擴散;(2)網絡資訊發達,素材多、案例多,學生可自行搜索國內外優秀的黑白木刻作品;(3)有助于學生發揮創作靈感,從側面豐富黑白木刻的語言;(4)可廣泛傳播黑白木刻知識,進行行業交流。高校可以邀請專業人士開展跨地域講座,甚至要求策展人、畫廊、美術館等相關人員進行線上線下黑白木刻展覽,這樣既能節省交流的成本,又能通過網絡向大眾展示精彩的木刻作品。

黑白木刻網絡教學的特點

1.黑白木刻教學的基本要點。黑白木刻有兩個教學目的:其一,學習黑白藝術的處理方法和刀觸語言組織方法,掌握制版、印刷工藝流程,了解印刷原理。通過講授黑白畫理,讓學生對畫面的構圖、色調、布局、節奏、肌理和變化等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其二,以變體練習為手段,引導學生領悟木刻藝術的語言特點,使其能熟練運用黑白木刻技法,為將來進行插畫藝術創作奠定基礎。黑白木刻的基本過程可分為三步:(1)繪制畫稿。畫稿設計主要以黑、白、灰三色構成,在創作畫稿時強調畫面的黑白對比、光感,以及對中心事物或者事件的刻畫。(2)刻板。根據黑白畫稿進行刻板復制,需要注意線條分布的一致性、主要造型的準確性,以及具體刀法的應用。(3)印刷。印刷是成畫的關鍵,需熟悉紙張的挑選、設備的輕重,知曉油墨的多與少及母板對機器壓力的承受程度。2.黑白木刻網絡教學的特點。從網絡角度結合黑白木刻的教學特點來看,黑白木刻的網絡教學主要有如下優勢。(1)開放的信息傳遞。網絡課程改變了紙媒、電視、廣播等渠道的單向信息傳遞方式,使信息傳送模式具備雙向傳遞的特征,這種雙向交流既可以是即時的,又可以是跨時間(用視頻、錄像等形式進行保留)的。一方面,便于學生隨時與教師交流,接收教師傳來的教學資料;另一方面,便于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這一方式還可使教師快速收到教學反饋,進一步調整和改善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加優化。網絡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就感,還便于社會公眾參與課程,為課程提供多元化評價。在充分開放的網絡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搜索豐富的黑白木刻學習資源,如黑白木刻的制作方法、相關美術史,以及中外藝術家的在線作品欣賞等。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繪畫元素設計。(2)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其一,打破了工作室的地域限制。黑白木刻教學一般只能在工作室內進行,而網絡課程從根本上突破了地點的局限,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受網絡學習。學校從有圍墻的實體轉變為可覆蓋全球的知識網絡。課程不僅在時間、空間上實現了開放,還能對所有個體進行開放,個體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被拒之門外,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育。其二,多媒體的創作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創作方法。網絡課程的基本模式是對多媒體的應用,學生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直播等媒介學習,學習環境更加多樣。另外,通過電腦軟件進行的黑白木刻設計,仍具有一定的探討性,對于“軟件處理—打印輸出”的非傳統創作,可以在學術上開展進一步研究。(3)促進多元交流,滋生多種可能。網絡學習更能體現協作優勢,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主導者,應引導、促進、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學習,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加強合作共處的能力和探索精神,這對其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小組學習可以使學生深化、理解問題,還能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并運用相關知識;小組學習提高了網絡課堂的交互能力,摒棄了傳統課堂中單純的人機“刺激反應”的交互形式。網絡資源十分豐富,黑白木刻網絡教學能給予學生最基本的創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流程。同時,對于藝術風格和藝術作品的創作,學生也可以在網絡上與他人進行合作和交流,使自己獲得更多創作靈感。教師借助網絡資源,根據不同的主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嘗試,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總歸,網絡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運用,還能鍛煉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拓展其對創作的設想,并勇于創作,滋生無盡的可能。3.黑白木刻網絡授課的局限(1)黑白木刻制作版畫時需要機器,而機器的非普及性,使參加遠程網絡教學的學生難以親身操作機器,導致學生對工作機械不熟悉。(2)網絡的遠程特點給學生提供了逃課的可能,難以保證所有學生按時在線學習。(3)過多的信息會導致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創作,有隨時被龐雜信息遷走思維的可能。

查看全文

創作木刻論文

我國的木刻版畫的制作,早在20世紀的30年代,就從古代以純復制為目的,繪、刻、印分工完成,缺乏藝術獨立存在價值的“復制木刻”,走向了表現畫家思想感情的新興創作木刻階段。創作木刻從構思、構圖到刻制印刷,都由作者一手完成,不模仿,不復制,捏刀向木,以刀,每個過程都代表了作者的創作思想和藝術感悟,具有強烈、概括的藝術效果,成為了一種充滿了力量之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首先,由于它所用的工具和表現形式,使它具備“力之美”的特點。它以刀,就有如用刀切東西那樣明快有力。這種用刀刻出的味道,我們管它叫做“刀味”。又因它是以木代紙或布,木的質地硬而帶纖維,便使它產生既結實又披蘼的效果,我們管它叫做“木味”。以刀刻木便自然造成自己的“刀味”與“木味”的特別形式。因而產生一種“力”的表現。它給我們視覺以強烈刺激,給我們精神以興奮,這就是“力之美”。

另外,木刻還有一種黑白對比的力量。魯迅先生曾說過:“木刻究以黑白為正宗”。木刻的“力之美”很大程度上也是產生于黑白對比上的。造型藝術的表現手段是形和色;而在色彩的全色階中,黑和白是兩個極端,因此它們有最強烈的對比色值。由這兩種最強色表現的木刻,給觀眾視覺的刺激也是最強的,強烈的視覺刺激帶來剛健有力的感覺,這又是“力之美”。

用鋒利的刀刻在堅硬的木頭上,再由于黑白對比的視覺刺激。給人一種明晰豪快,刀砍劍擊的藝術形象,這綜合形成木刻這門藝術的“力之美”。

“力之美”,意味著藝術有充沛的生命。當然,成功的藝術不都是黑白藝術,木刻的“力之美”也不僅表現在黑白木刻之中;套色木刻也同樣具有“力之美”的,只是木刻的色彩處理也應不同于中國畫和油畫。套色木刻的色彩也應強調色彩的對比關系,以保全并發揮木刻所固有的“力之美”。

藝術上的黑白世界是個最純樸,最深奧的天地。純樸無華的黑白世界,不借助于色彩繽紛的眩耀,使觀眾的精神更集中于事物本質的理解,馳騁想象于玄虛之間,因而更能達到精神上的最純樸而深刻的境界。“力之美”是一種藝術的魅力,它吸引著人們的精神集中,是為別之畫種所無法比擬的。比如我們喜愛漢代畫像石,不是因為它比唐代金碧輝映的山水畫古老些,而是因為它特別具有一種純樸無華的藝術特質,顯示了漢代人的雄偉而質樸的精神世界,透過這種“力之美”而感動二千多年后的我們。魯迅曾給漢畫像以很高的評價,說它們是“氣魄深沉雄大,就是用這個觀點說的。魯迅先生在《近代木刻選集》的小引中所說:“放筆直干的圖畫,恐怕難以生存于頹唐,小巧的社會里的”的意思,也可以就他對漢畫像的推崇而得到理解:即在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漢代統一中國,建成一個封建大國的當時,民族和社會的氣魄是深沉雄大的,和后來唐代已開始爛熟的封建藝術比,確實是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我們欣賞這樸素無華的黑白藝術,具有“力之美”的木刻藝術,其理由就在于此。在這里我們來欣賞幾幅我們熟識的著名版畫家的作品。

查看全文

美術非智力因素教學管理論文

當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勁風中推開窗子看世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是個知識經濟高科技的信息時代,人們的世代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起了根本的變化,在教育方式上再不重復上一代人對新一代的教育模式,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是黨的教育策略,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要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就要在教學的同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重視非智力因素在各學科中得到滲透。

非智力因素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意志力、獨立性、自信心、善惡感、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對環境的良好的適應能力等。意志:包括行為的目的性、堅持力和自制力等方面。獨立性較差的人往往不愿意主動而積極地去干某項事情,而是指望別人的幫助。而獨立性強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并以這個目標來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為,不指望別人的幫助,不受別人的暗示,不為各種偏離目的的主觀誘因所干擾,能較自覺地克服外部障礙和內心矛盾,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非智力因素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比如一個人的責任感就是經常起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著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開始學畫畫,老師先讓他畫雞蛋,畫了一個又讓再畫一個。他畫得不耐煩了,就問老師:“您天天要我畫雞蛋,這不是太簡單了嗎?!”老師嚴肅地說:“你以為畫雞蛋很容易,這就錯了。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我讓你畫雞蛋,就是要訓練你的眼力、耐性、毅力和繪畫技巧,使你能觀察得更準確,畫得更熟練。更重要的是培養你的意志力、獨立性和繪畫成功的自信心。”達.芬奇聽從老師的話,用心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后來,達.芬奇無論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把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地步,《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成為他舉世不朽的名作。又如愛迪生從小為生活奔波,培養了對生活的責任感;居里夫人熾熱的愛國熱情和女性的強烈自信、自尊和自愛,激發了她對事業的責任感。非智力因素都成為他們在成功路上戰勝無窮困難與挫折,不斷進取起著重要的作用。

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要性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注意學生的心境是否愉快,敏銳的智力和具有適應學習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習的興趣,從而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努力把他們塑造成為有意志,有智力,而且心理健康的好學生。心理學家曾對百名學生跟蹤調查,得出結論: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所造詣,取得一定成就者,不一定是各個學校學習成績佼佼者,相反卻是那些成績一般,而且有頑強毅力和吃苦精神,性格執著和有廣泛興趣的人。我在美術教學實際中遇到有意志不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其中使我最深刻的是在課堂里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初三學生劉某在升中考試到來之際,在上美術課時對其數學老師宣泄,大意為“現階段最使我擔心的是,我會不會變成書呆子,在一堆一堆作業和頻繁的模擬考試中度過每一天,實在太難過!老師每節課給我們的是填鴨式教學,我不學不做也肯定考上省的重點中學。”據我了解,這個學生平時是有點小聰明,但成績中下水平,我再加分析該學生行為說話,發現存在心理障礙,從表面看是一種自負,自吹的潛意識行為,從實質分析是一種逆反抵觸學習的心理。課后我與他談心,剖析其思想問題,由于考試壓力,頻繁的測驗,模擬考等關系,加上來自父母的望子成龍的催促等原因,迫得他喘不過氣來,導致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形成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對外部教育產生抵觸不順從的情感體現和行為表現。我根據逆反心理的預防和消除方法,尋找該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發現該學生愛好繪畫與我的美術教學是一致性方面為教育的突破口,在課余時間與他一起繪畫活動,和他一起談心,談及繪畫也有成功與失敗,每一個作者都必須具備有品嘗勝利喜悅的心理素質,也要有競爭中承受矛盾困難的耐心意志,失敗時承受挫折與打擊的心理素質。再說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基礎,還要有頑強的意志,誠實而高尚的品質,廣泛而集中的興趣,坦誠而樂觀的性格,才能考得好成績的,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并指出他現在的學習成績如此不好,要改變學習方法,加倍努力拼搏,才能取得好成績。通過心理輔導,該學生逆反心理逐漸消除了,可以說他的意志力,自信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了。學習的情緒穩定,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以此說明了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要性。

我在教學過程中有重點地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藝術素養,提高自我成功的能力。例如我在講授黑白木刻版畫時,強調黑白木刻的特點,一是對比強烈明快而又單純、質樸;二是具有剛勁的刀味和木味。因為黑白木刻的畫面只由黑白兩色構成,畫面黑白的處理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成敗。通過教學示范木刻的步驟:(1)過稿;(2)刻制;(3)拓印等方法,特別在第二步驟的刻制,強調“意在筆先”,放刀直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堅定沉著的運刀方法,以及細部刻畫整體處理的表現力。作業要求:制作一幅版畫。學生進行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同學握刀手發抖,膽怯,難以下刀,缺乏勇氣和動手能力。后來,我講述毅力和意志培養的有關繪畫故事,現代藝術之父----塞尚是印象主義之后畫家,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活著為了作畫”他晚年得了糖尿病,仍不肯改變在戶外寫生的習慣。去世前一個星期,在公園里寫生風景,因頭暈目眩,支持不住回去躺在床上,還忍著痛苦,翻過身來加添幾筆。直至臨逝的一刻還以頑強的意志去作畫。這個事例大大鼓舞了同學們的木刻制作的勇氣,堅定情緒,大膽運刀,不必拘泥于原稿的細節,以自己的主見成竹在胸,讓刻刀在版上根據自己的意象,創作的激情,充分發揮臂腕之力,真心做到“放刀直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在木刻的操作過程中、培養勇敢和意志,不怕失敗的自信心,最后許多學生都能刻出富有黑白木刻版畫之特質。在美術課里通過非智力因素的滲透,一能培養學生勇敢堅定頑強的意志和成功的自信心;二能增加學習黑白木刻版畫的興趣,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法,提高了藝術創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也說明了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少兒版畫的表現形式分析

在中國,版畫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美術藝術形式,它的表現手法是通過畫、印、刻等方式來詮釋版畫的意義,這種藝術形式即高雅又簡單質樸。它的特點是可以印刷出許多同款的原版畫,這些版畫具有多種變換樣式的肌理以及凹凸的美感。專業版畫是畫家們為了更好的弘揚民族文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而少兒版畫不同于專業版畫,它的主要是通過開展版畫活動,目的是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難看出,少兒版畫的表達方式相對較為簡單,表現過程也更加輕松愉快,增加了學習的樂趣,促進兒童積極學習的態度。由于兒童版畫的創作過程中,版畫材料更加簡單,且容易實施,通過運用不同的版畫工具,促使兒童的版畫作品更加質樸、清新、自然、充滿童真童趣,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形式。

一、少兒版畫的基本表達方式

少兒版畫不同于傳統的版畫表現形式,傳統版畫即屬于工藝制作范疇之內,也屬于繪畫范疇內,它是集刻、印、畫為一體的一種伊蘇表現方式。對于兒童而言,少兒版畫的整個過程,就是一門集合手工課和圖畫課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少兒版畫的表現形式很多,例如吹塑性版畫、黑白木刻的版畫、KT板材質的版畫等等形式經開展了秘書專業,但是開設秘書學專業的目的僅僅是未來滿足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而已[1]。吹塑紙版畫是少兒版畫的創作中最好的一種形式。它是將吹塑板或者吹塑紙作為底版,由于吹塑紙的結構相對松散,較為容易的在吹塑紙上留下痕跡,它的特點還有素材的選取比較容易,價格也不貴,少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即安全有簡便,因此,它在表現的手段和應用技巧,甚至是表現題材的形式和主題方面看來,都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受到少兒們的喜愛。在版畫的發展漫長歷史中,黑白木刻版畫是最為古老的一種版畫形式之一,主要素材是木板。木刻版畫的特點是以刀作為畫筆,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痕跡,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穎的版畫方式,使其具有獨特的版畫美。木刻版畫的兩種形式,分別為水印和油印,他們具有相同的執刀方式,但卻具有不同的印刻方法。木刻技術要求兒童們具有較強的記憶和很好的手腦協調的能力。現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刻畫時需要的膠版,這種膠版的特點是,很好地詮釋了木刻藝術的美感和賜予少兒們快樂成長。KT板版畫是通過撕刻劃壓的手法來表現的,雖然與木刻版畫相似度很高,擁有相同的特點,但是不同于木刻版的凹凸不平,KT板版畫則相對平整。因為在KT版作畫時,木板上刻掉的木板和沒刻掉的部分二者對比明顯,KT板版畫和吹塑紙相比,KT板版畫的表現手法會多一些。它的特點是方面少兒刻畫,安全衛生,清潔環保,適合于少兒們集體作畫。

二、少兒版畫的表達形式

對于版畫最原始的表現是指少兒在小時候玩耍時,經常會把弄濕的小手或是小腳丫印在墻壁上、地面上的經歷,盡管對于年少無知的兒童來說,他們并不了解“拓印”一詞的概念,但是他們卻在興趣樂趣的基礎上對他有所接觸,間接的接觸少兒版畫知識。少兒版畫的樣式多種多樣,并且大部分都具有少兒喜愛的游戲性和童趣性,尤其適合于年紀小的兒童學習。有很多種版畫都可以表達少兒版畫趣味形式,例如綜合材料的版畫、剪貼完整的版畫和對飲版的版畫。本文主要是對綜合材料版畫和紙質版畫兩種形式。一是綜合材料的版畫,它的主要原材料是樹葉、菜葉毛線、紙片等等。將原材料和自然花紋連接在一起,制作出的版畫激勵條紋變化多端,美不勝收。綜合材料的版畫為少兒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二是紙版畫,它是繪畫和手工制作相結合產生的,屬于凸版畫的一種。拼接法是紙質版畫制作的最基礎的方法,將紙板直接撕成或是剪成物體的形狀,然后再平貼或是疊貼,使版畫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但是在黏貼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把油墨粘到版畫上面。紙質的版畫主要是利用各種薄厚和肌理都不同的紙張和工具,通過剪刻撕等方式制作出,這樣使得版畫層次更加分明。紙質的版畫容易制作,簡單便捷,能夠引發少兒對版畫的興致,有利于培養他們創作性思維經開展了秘書專業[2]。

三、少兒版畫的特殊效果的表現方式

查看全文

高校版畫創作教學策略分析

[摘要]在建黨百年的偉大機遇下,全國高校都積極響應國家開展黨史學習的號召,在美術院校中,探索如何使黨史教育與版畫教學相結合,是一個教學新命題。本文針對高校版畫創作教學的特征,反思當今的教育現狀,提出以黨史學習帶動版畫創作教學的策略,探索主題引入下的高校版畫創作教學新思路,以期尋找到一種更為系統全面的版畫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建黨百年;黨史學習;版畫創作教學;教學策略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亦是開啟教育現代化征程,譜寫新時代教育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戰略機遇期。對中國高校美術學科版畫專業而言,版畫創作教學的成功與否是檢驗版畫教育質量的重要體現。在這項教學中包含了主題引入和技術過程實施兩個層面,主題引入是指母題方向和創作觀念的確立,技術過程實施則是指版畫技法學習和漸進有序的技術活用。高校創新性教改中關于版畫創作教學策略的研發,其實質是建立在藝術創作選題方向和方法論上的創作教學活動。在建黨百年之際,教師可將思政教育與創作教學有機結合,將黨史學習納入版畫創作課堂教學,以創新美術教學形式。

建黨百年主題版畫創作教學開展的背景及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高校版畫創作教學的發展多從本體語言上尋求突破口,積極探索版畫概念拓展的可能性,有意無意地放棄或回避了自新興木刻運動以來的革命文藝主題,改變了版畫在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固有文化形態。文藝主題傳承的斷層使版畫喪失了原有的宣傳教育作用和教化功能,乃至于出現了當代中國版畫藝術“形式繁榮”“內容空泛”“精神缺失”的尷尬現狀。追根溯源,產生這一現象的本因在于學術界對西方藝術學理論的全面接受和藝術教育思維與方法的全盤西化。但是,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國家對文藝發展的要求——文藝創作要表現偉大民族和偉大時代的新需求。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高校版畫創作教學應秉持“雙管齊下”的教學理念和開闊的視野。所謂“雙管”,既包含版畫技藝的有效傳授,又能對學生的創作思想加以正確引導,使其在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用下主動學習,這是立足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環境和文化建設語境下,對高校版畫學科發展的重新定位與思考。高校可以建黨百年為契機,開展主題版畫創作教學,突破當前教學的困頓與瓶頸。通過黨史學習開展版畫創作教學的意義在于:(1)傳播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和弘揚中華文化。這既是版畫創作教學的研究內容,也是版畫學科新的研究方法,學生可在創作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表現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2)打破當前常規的以本體語言探索為目的教學模式,用黨史主題帶動創作,推進教育教學的創新性改革。(3)重新熟悉中國近代史,通過黨史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4)促使學生熟讀中國現代版畫史,豐富其大腦圖譜庫存,增強對經典主題藝術作品的學習和理解。(5)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其活化版畫技藝、增強造型能力,能夠創作出具有時代氣質和感染力的優秀作品。(6)逐漸形成基礎扎實、方法合理的主題性創作教學體系。

建黨百年主題版畫創作教學的開展策略

查看全文

手部造型在藝術創作的表現

摘要:在藝術創作中,“手”常常是頭部之外的另一個表現重點,藝術家對手的刻畫可以反映出對象的性格、生活背景、職業和經歷等,增加畫面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人物畫中,面部表情、發型、服裝都是表現的重點,但對手部的重點強調,可以改變畫面給人的固有感官印象。通過對手的夸張變形、打散重組設計、裝飾變化,以及用點、線、面不同造型元素的表現,可以改變畫面的風格特點,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可見手在提高作品藝術感染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手;藝術創作;珂勒惠支;丁紹光;標識

人類進步的標志是發明和使用工具,對工具的操作離不開雙手,在幾千年的發展史中,人類通過雙手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因此在藝術創作中,手通常也是藝術家表現的重點,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提升了作品的主題思想。通過對手的重點表現,反映出對象的性格、生活背景、職業和經歷,在對手部的處理方式上多種多樣:有的通過比例放大,夸張變形,突出手的造型特點;有的通過明暗對比,突出手的結構特征,給人以堅實有力的強烈感受;有的通過流暢柔美的線條,表現出手的纖細柔軟,好像有故事從手中娓娓道來。而在現代設計中,通常會對手的造型進行提煉概括、裝飾變形、打散重組等處理,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需要的作品。

一、中外美術作品中“手”的表現

(一)丁紹光工筆重彩畫手部裝飾變化

丁紹光先生的工筆重彩畫,以其濃郁的裝飾美感,豐富的色彩變化,以及畫面中洋溢的強烈的人文關懷享譽世界,連續三年被聯合國聘請為代表畫家,為聯合國的和平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著名美術家張仃老師在觀賞了丁紹光的作品后,評價道:“世濟其美,意氣如云”,他的作品以云南少數民族女性為題材,通過對自然風光、生活場景的描繪,表現出濃重悠遠、深入肺腑的美感,上感天地,下動人心,使每一個看過他畫面的人都被深深吸引,產生心理變化和強烈共鳴。他的作品吸收了中國古典和民間藝術,廣泛汲取并融合西方現代藝術精華,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筆力剛勁、流暢。他用連綿不斷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輪廓造型,夸大手部、腳步、腰部比例,將線條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的作品《靜夜思》(如圖1)中,少女的雙手托于下巴之下,環抱雙膝,坐在夜晚的樹叢中,眼神淡定,陷入深深的思考,給人以安詳寧靜的美感。在表現方法上,畫家運用流暢、粗細均勻的線條,勾勒出手部的造型;在比例上,夸大手部的尺寸,使線條可以清晰地描繪手部的每一個結構轉折,左手輕放于右手之上,右手輕輕依著下巴,手指修長而纖細,舒展放松。正是通過放大手部的尺寸比例,使線條能夠充分表現。因為線條是具有一定長度的造型元素,在平面構成中,線是點的軌跡,具有方向感和形態,線比點更具有感情,能對人的思想意識起作用,使人產生心理變化。在丁紹光的工筆重彩畫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線條的運用,也是畫面的風格所在,為了充分地表現線條的美感,特別夸大手部的比例,使線條能夠充分舒展,婉轉曲折、連綿不斷,從而使整個畫面充滿線條的裝飾美感。他對手部的拉長處理,可以說是使線條在整個畫面中達到和諧統一的絕妙方法。正是這挺拔、流暢、清晰、均勻和繁復的線條,給畫面注入了無限的裝飾美感。

查看全文

魯迅小說孔乙己藝術表達手法

木刻畫是視覺藝術中一種表現形式,它以簡潔明快的線條、黑白相襯的對比給人以藝術美感。背景純粹,簡筆勾勒卻意蘊豐富是它最突出的特點。魯迅先生在小說《孔乙己》中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與木刻畫這種簡明而深刻的藝術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木刻畫的底色多為黑色,畫面線條則呈現為白色,黑與白,陰與陽,對比強烈。這種色彩上的對比能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也具有極大的藝術張力,從而以極少的筆墨表現最豐富的內涵。《孔乙己》在社會環境(底色)的描寫與人物(畫面)的刻畫上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技巧,從而為我們展現了一篇畫面簡單而意蘊豐富的作品。下面,筆者將從視角、情節、結局、人物塑造等四個方面去品析這種藝術表現手法。

一、關于作品的視角

視角也是敘述角度及閱讀心理角度。木刻畫以靜態平面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畫面所呈現的信息有限,而觀眾或讀者在欣賞時,需要捕捉住有限的畫面信息,發揮聯想和想象,完成作品形象的構建和作品內涵的解讀。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讀者也只能了解到小伙計在酒店中看到的故事,也一樣的“肉眼凡胎”。讀者的欣賞不再是“上知其因,下知其果,知其前生,知其來世”的上帝式的欣賞,他們已變為凡人,就跟自己在尋常生活中的觀察一樣,這就使作品的視角與讀者的生活視角重合,作品更加貼近讀者。轉換角度以后,讀者化為凡人,需要從作品呈現的生活畫面中自己去解讀猜測、推理品味,不再是坐在那里聽“上帝”的解說和對是非曲直的判定。讀者欣賞作品的過程也就如同觀眾看一幅靜態的畫的過程,它們都默默不語,呈現著一個客觀的本真,讀者可以調動自己的情感、經驗去解讀品味從而獲得解讀的快感,審美愉悅由此產生。

二、關于故事情節

魯迅小說總體上都表現出情節簡潔明快的特點,《孔乙己》也不例外。作品沒有花多少筆墨對社會背景和人物經歷的來龍去脈作具體詳實的描述,只在開篇以極其簡省的筆墨點出的故事發生的環境。小說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沒有動人心魄的場面,講的只是一個酒店小伙計所看到的一個偶爾來買酒的酒客的故事。故事很簡單,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只是伙計與酒客這樣簡單的關系。僅有的一次近距離接觸,也就是孔乙己要教小伙計“茴”字的四種寫法而被拒絕的這件事。這種情節的簡化與傳統小說“著意于奇”“跌宕起伏”的傳統格格不入。但就是這種簡單的情節與人物關系如同鮮明的白色線條在黑色背景下表現出的張力,留下廣闊的空間讓作者去完成。另外一方面,背景的純粹,線條的簡單,往往能使讀者注意力集中,不被旁逸斜枝所干擾,直指作者要表達的情意。作者借用這些“線條”的張力,傳意于形,把讀者引向他所要創造的藝術境界。這時候,“形”不必太復雜也不能太復雜,揮灑幾筆,點線勾勒即可在短小的篇幅中將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現于世人面前,并通過展現人物形象的遭遇境際,將讀者的目光引向其生存環境,把對人物的關注上升為對社會的關注。這樣就深化了主題,增添了作品的意蘊。

三、關于故事結局

查看全文

版畫創作中表現語言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版畫語言藝術觀念作品內涵

論文摘要:在版畫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是畫家的思想以及其藝術觀念,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觀念就決定著用什么樣的版畫表現語言去作特定的藝術追求,并最終將決定作品的成敗及作品內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畫創作中重視和強化版畫的表現語言是極其重要的。

版畫因其版材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直截了當的表現過程,通過對不同媒材的刻制處理,去尋求特殊的藝術效果。因為無論媒材是石、木或金屬,在經過刻制之后大都體現出很強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畫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現主義傾向,而表現主義是最主要的藝術手法。

談到表現語言就首先要明確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是表現語言;二是版畫表現語言。所謂表現語言就是表現手法,是畫家表現個人情感和實現創作目的的手法。而版畫的表現語言則首先是使用個性化的版畫語言去表現畫家的藝術觀念和思想情感,其次是通過對版畫材料的選擇以及版畫技法的個性化制作,呈現出獨具特性的版畫符號。這兩者相互聯系融為一體,使版畫外在表現形式產生內在本質的藝術升華。因此一幅優秀版畫作品的產生,不僅需要畫家自身深厚的藝術修養和豐厚的思想內涵,更需要畫家個性鮮明、技藝精湛的版畫表現語言,這在版畫創作中是極其重要的。我國版畫雖有上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的版畫藝術創作始于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的新興木刻,深受20世紀初以歐洲柯勒惠支、麥綏萊勒等一批世界著名版畫家創作形式的影響。雖然他們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各不相同,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們在作品中表達的不僅是個人主觀的情感,而是基于民主和人道的思想,對終日勞作而生活貧困的勞動人民群眾寄予的深深同情。他們的作品中包含著更多人的命運和痛苦,這在動蕩的一戰后的歐洲社會特別是德國表現的尤為突出,所以具有撼人的感染力。它們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尤其是歐洲表現主義的版畫作品,在版畫表現語言上所作出的突破和所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造就了世界性的影響。歐洲版畫特別是黑白木刻版畫中那強烈的對比和傷口一般的刀痕印痕,都準確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本質,這也和上世紀20一30年代的中國大背景相吻合,所以中國新興木刻一經產生就有了大批的參與者和追隨者。但當時還是以學習歐洲版畫為主,在版畫表現語言上探索較少。在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系列的風雨洗禮之后,在各個不同階段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索都有了才反大的進展,出現了很多在版畫表現語言上不斷探索和極具個性的版畫家,如吳凡的《蒲公英》。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的版畫創作開始由以宣傳政策為宗旨轉向了對藝術個性的追求,尤其是在版畫表現語言方面,開始了空前的全方位的探索,進人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版畫家更加重視對自身情感的觀照,其一也是最主要的宗旨就是選擇什么樣的語言才能最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念,其二是對制作技法的探求,以致很快形成了以學院版畫為代表的精英版畫,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索。這既體現在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上,也體現在版畫家的思維方式、創作觀念上。我國版畫在經歷了從服務于政治需要和地域風情民俗的描繪到對版畫本體語言的研究與探索的過程之后,版畫表現語言的突破是我國版畫創作進程中最本質最關鍵的成就之所在。

盡管如此,我國對版畫表現語言的探素與世界知名版畫家的創作之間還是存在相當的差距。如前面提到的比利時著名的現實主義版畫家麥綏萊勒,在他所創作的上萬件作品中,很少對客觀事物作客觀寫實的描繪,主要是使用一些他自己所特有的概括手法和完全符號化了的象征性手法來表現事物,作品線條堅挺有力木味十足,畫面變化豐富。如他在1920年創作的《煙》,從工廠煙囪里冒出來的都是工人及其家人的生命,這些看似簡單的形象卻縣畫家用針鉀的目光經過深刻的思考從繽紛繁雜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其版畫表現語言極其深刻。總之,歷史上每一個偉大的版畫家都在盡力用自己個性化的版畫表現語言傳達他們的觀念,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版畫中所蘊涵的表現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處理上的不同,更應該是版畫家在畫里畫外所彰顯出的靈魂的獨特光華。它全部的核心價值則在于其承載的思想內涵即藝術家的思想、藝術觀念和藝術表現力—這是版畫表現語言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基點。

另外我們還必須把版畫表現語言看作是藝術家“中得心源”的意向,而不是簡單的“外師造化”的摹寫。它所表現的應該是將蘊藏在版畫家心中的巨大能量用富有激情的藝術符號—版畫語言來表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創造獨具藝術特性的各種各樣的符號—版畫語言一定要讓它成為振動心魄的手段;我們要努力做到把物象的普遍性賦予單純化的形態和象征性的藝術處理,用單純獨特但有象征意義的藝術符號—版畫語言表現在版畫創作中,建構極具個性化的版畫藝術面貌;我們要長期深人地研究版畫創作的內在精神性和文化針對性使其溶化在版畫藝術的表現形式—版畫語言之中,并使其呈現出歷史的深厚底蘊和當今的時代光華,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有在版畫創作中通過版畫特有的尤其是個人特有的版畫表現語言體現出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