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12:55: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灌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灌木生態防護論文
摘要:大規模的交通、水利、礦山等工程建設,給自然界留下了大量裸露的邊坡,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運用生態學理論與方法,探討了邊坡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在分析生態防護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灌木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邊坡生態環境生態防護灌木
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基礎設施的施工過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壞不可避免,棄土、棄石、開挖等會給和諧的自然環境留下大量的裸露邊坡。這些邊坡有的是巖質邊坡,有的是土質邊坡,或陡或平。根據恢復生態學原理,在排除環境干擾的條件下,土質邊坡有自我修復、恢復的能力,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環境的變化有很多不確定性,不能及時達到防護和綠化的效果。巖質邊坡因缺乏植被生長的條件,更難于自我恢復[1]。鑒于此,只有借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復過程。利用植被穩定邊坡、改善生態環境在生態學上稱為邊坡生態防護。近10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的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它不同于以往的工程防護措施,能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以坡面長期穩定為目的,以保護當地自然植物群落結構、恢復生態系統、防止水土流失、減輕管理工作量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與土壤之間的附著力以及根系之間的相互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有效地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具有生態效益[2]。
邊坡生態防護的主體是植物,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對灌木、喬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較少,實踐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態防護中有自己的優勢。本文通過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作用,著重研究灌木的應用前景。
1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
生態防護的目標之一是使植物存活并正常生長。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僅把不良自然條件下樹或草坪的成活作為研究目的,并在栽培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條件下的施工工藝或技術,如植生帶、土工網、三維網、草袋、保水劑、生根粉等[4]。現代生態防護工程則不能僅以植物存活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實踐證明,邊坡防護施工后,有的看似達到了生態防護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復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時間一長,由于植物之間的惡性競爭或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生態習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長勢逐漸減弱,群落開始逆行演替,剛剛恢復植被覆蓋的土地又會退化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現象[5]。
園林工程灌木景觀配置及栽植技術研究
摘要:以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兩側綠化提升改造工程為例,深入研究了廈門地區適宜的灌木植物種類,分析了灌木景觀配置方法,并詳細闡述了灌木植物栽植技術要點,以期為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園林工程;灌木;植物景觀;配置;栽植技術
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是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根據科屬和生態習性劃分,園林綠化工程植物資源包括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其中,灌木是重要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造景中起著銜接、分割空間和植物群落搭配的重要作用[1]。合理的灌木配置,能夠使園林綠化達到“宛如天成”的景觀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廈門醫學院周邊景觀建設中的灌木配置為例,就城市主干道綠化工程中的灌木配置及栽植技巧進行分析,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依據。
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兩側綠化提升改造工程,起點位于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綠化種植面積19974m2,主要種植苗木有大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馬尼拉草等,配套有智能灌溉系統。工程施工前,現場土地已整平處理,立體條件符合灌木栽植要求,施工機械就位,勞動力根據現場施工進度平衡調度,滿足灌木栽植技術要求。
2廈門市灌木資源及配置方式研究
灌木邊坡生態防護管理論文
摘要:大規模的交通、水利、礦山等工程建設,給自然界留下了大量裸露的邊坡,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運用生態學理論與方法,探討了邊坡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在分析生態防護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灌木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邊坡生態環境生態防護灌木
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基礎設施的施工過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壞不可避免,棄土、棄石、開挖等會給和諧的自然環境留下大量的裸露邊坡。這些邊坡有的是巖質邊坡,有的是土質邊坡,或陡或平。根據恢復生態學原理,在排除環境干擾的條件下,土質邊坡有自我修復、恢復的能力,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環境的變化有很多不確定性,不能及時達到防護和綠化的效果。巖質邊坡因缺乏植被生長的條件,更難于自我恢復[1]。鑒于此,只有借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復過程。利用植被穩定邊坡、改善生態環境在生態學上稱為邊坡生態防護。近10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的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它不同于以往的工程防護措施,能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以坡面長期穩定為目的,以保護當地自然植物群落結構、恢復生態系統、防止水土流失、減輕管理工作量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與土壤之間的附著力以及根系之間的相互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有效地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具有生態效益[2]。
邊坡生態防護的主體是植物,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對灌木、喬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較少,實踐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態防護中有自己的優勢。本文通過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作用,著重研究灌木的應用前景。
1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
生態防護的目標之一是使植物存活并正常生長。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僅把不良自然條件下樹或草坪的成活作為研究目的,并在栽培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條件下的施工工藝或技術,如植生帶、土工網、三維網、草袋、保水劑、生根粉等[4]。現代生態防護工程則不能僅以植物存活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實踐證明,邊坡防護施工后,有的看似達到了生態防護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復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時間一長,由于植物之間的惡性競爭或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生態習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長勢逐漸減弱,群落開始逆行演替,剛剛恢復植被覆蓋的土地又會退化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現象[5]。
鐵路綠色通道工程設計研究
1工程和自然簡況
1.1工程概況。杭黃鐵路位于浙西、皖南地區,貫通名城(杭州)、名江(新安江、富春江)、名湖(千島湖)、名山(黃山)等著名風景旅游景點的黃金旅游線,是連接中西部地區至長三角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該鐵路途經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淳安縣,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徽州區,正線全長265km,為雙線客運專線,時速250km。全線設置車站10座,橋梁167座92km,隧道87座140km,路基33km,橋隧比87.4%。杭黃鐵路沿線有5A級風景區7個、4A級風景區50多個、國家和省級森林公園1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1.2自然條件。線路經過地形地貌類型多樣,包括沖海積平原、河流階地、丘陵、中低山等。氣候類型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7.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00~163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159~1350mm,年平均風速1.6~1.9m/s,無霜期240~260d,≥10℃有效積溫4700~5700℃。沿線跨越錢塘江水系,河流主要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浦陽江等。土壤類型主要為紅壤、黃壤、黃棕壤、水稻土。1.3植被概況。線路所經區域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沿線林草植被覆蓋率為64%~75%。受人工造林活動和農業開發活動的影響,中低山丘陵區以人工次生林和經濟林為主,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木林等用材林,以及柑桔、茶、山核桃、板栗等經濟林;在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自然地貌保護較好的區域,存在一定面積的原生植被,主要有甜櫧林、絲栗栲林、青岡林等次生性常綠闊葉林;在沖海積平原區和河流一級階地,主要為農田和城鎮綠化植被;跨越富春江、新安江兩側為水域生態系統,分布有一定面積的蘆葦、莎草、菰等濕生植被及防護林。
2綠色通道設計
2.1設計原則綠色通道建設遵循安全可靠、經濟適用、因地制宜、重點突出、易于管護、兼顧景觀的原則,采用植物防護與工程防護相結合的措施[6-7]。(1)安全原則。綠化通道設計必須滿足安全運行的第一原則,沿線栽種的植物不應遮蔽鐵路可視信號和影響列車望,不應影響旅客的乘降和集散條件,植物傾倒、枯死不應妨礙行車安全和鐵路設備正常運行,同時能夠有效緩解司乘人員的視覺疲勞。(2)經濟原則。通過方案比選、優化設計,利用有限資金達到綠化美化的最佳效果。同時,采用的綠化措施應易于后期管護,盡量減少運營期養護工作及費用。(3)適地原則。綠色通道建設根據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工程條件,選擇適宜的防護措施、植物種類、種植時期和養護方法,達到綠化美化的目的。(4)景觀原則。綠色通道建設在考慮工程安全的基礎上,還需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功能需求、地方經濟、文化背景及風俗傳統等,選擇豐富多樣的植物,采用內低外高、內灌外喬、灌草結合、灌木優先的配置模式,形成與當地相適應的自然景色或森林景觀,以營造良好的鐵路沿線生態環境。2.2樹草種選擇植物品種選擇應根據立地條件、種植目的、經濟性及適用性確定,優先選擇鄉土植物品種,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花則花。以杭黃鐵路為例,選擇的綠化樹草種如表1所示。
3綠色通道設計方案
為實現鐵路綠色通道工程在運營期間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建設目標,設計單位通過對沿線立地條件、鄉土樹種、苗木來源、交通狀況的大量現場調查,明確了綠色通道設計范圍,選定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喬灌木及藤草本品種,通過開展先導性試驗段,針對不同工程分區,制定相適宜的綠化分類標準和綠化設計方案,實現了“一洞一景”“一處一景”“一站一景”,線路沿線經過多個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和景觀要求較高區域(即重點綠化地段),因而綠色通道方案按照重點綠化地段和一般綠化地段分別進行設計。3.1路基綠化。(1)一般綠化地段。一般綠化地段路基邊坡采用框格和拱形骨架內采取客土植草(麥冬)方式進行綠化;坡腳至排水溝區域植常綠球類灌木(金森女貞)間隔5m,底部植草(麥冬);水溝外側邊緣至柵欄區域由內至外依次種植1排常綠花灌木和1排常綠小喬木,常綠花灌木以夾竹桃為主,株距3m;小喬木選擇高桿大葉女貞、高桿紅葉石楠等,株距3m;路堤邊坡高度小于6m選擇高桿紅葉石楠,路堤邊坡高度大于6m選擇高桿大葉女貞,底部植草(麥冬)。路堤、路塹一般綠化地段綠化斷面示意如圖1、圖2所示。(2)重點綠化地段。重點綠化地段路基邊坡框格和拱形骨架內采取客土植草(麥冬)、客土植常綠小灌木,空心磚內一穴一株,種植方式按照行車方向視坡面高度采用分層布置栽植,選用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紅花木等常綠小灌木進行間隔色帶搭配,或者點以球類為主線性布置,同時在每層色帶下邊緣栽植1排麥冬。原則上1個坡面最多不超過3種色帶。坡腳至排水溝區域植常綠球類灌木(金森女貞)間隔3m,底部植草(麥冬);水溝外側邊緣至柵欄區域由內至外依次種植1排常綠花灌木和1排常綠小喬木,呈品字型布局。常綠花灌木選用夾竹桃為主(花期6—9月),株距1m,每隔8~10m點綴木芙蓉(花期8—11月)、紫薇(花期5—10月)、茶花(花期11—3月)等。小喬木選擇高桿大葉女貞、高桿紅葉石楠等有色景觀樹種,株距3m;路堤邊坡高度小于6m選擇高桿紅葉石楠,路堤邊坡高度大于6m選擇高桿大葉女貞,底部種植麥冬。路堤、路塹重點綠化地段綠化斷面示意如圖3、圖4所示。3.2隧道洞門綠化。(1)一般綠化地段。隧道洞門一般綠化地段以恢復生態為主進行綠化和恢復植被,與自然生態相融合。隧道洞門邊仰坡框格和拱形骨架內采用種植常綠灌木、植草和撒播草籽相結合的方式;骨架外至防護柵欄區域采用撒播草籽,點綴球類、花灌木為輔,間距5m。沿隧道洞門防護柵欄每隔3m種植常綠花灌木(以夾竹桃為主)。一般綠化地段隧道洞門綠化示意如圖5所示。密植并配置高桿大葉女貞、桂花、高桿紅葉石楠等常綠小喬木,間距3m;向內布置紫薇、夾竹桃等花灌木,同時點綴瓜子黃楊、紅葉石楠、小葉女貞等小灌木;橋下內側播撒花草籽,以麥冬為主。重點綠化地段橋下綠化示意如圖8所示。3.4車站綠化車站綠化按照一站一景規劃,以自然坡形朝線路方向進行刷坡,在空間較大的空地考慮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環境要求進行園林造景,選用具有一定造型的植物進行組團和小品,選用造型松樹、雞爪槭、龍爪圖6重點綠化地段隧道洞門綠化示意圖灌木苗片植灌木苗片植灌木苗片植花灌木花灌木花灌木灌木球花灌木灌木球花灌木塹頂平臺分株植草或播撒花草籽(2)重點綠化地段。重點綠化地段隧道洞門通過植物色彩搭配和組團,增加視覺效果。隧道洞門邊仰坡框格和拱形骨架內可采取客土植草(麥冬)、客土植常綠小灌木,空心磚內一穴一株,種植視仰坡高度采用分層布置栽植,選用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紅花木等常綠小灌木進行間隔色帶搭配,或者每個框格和拱形骨架內點綴1~2棵球類灌木;骨架外至防護柵欄區域栽植常綠小灌木、常綠球類、常綠花灌木和滿鋪麥冬進行搭配,間距3m。沿隧道洞門防護柵欄每隔3m種植常綠花灌木(以夾竹桃為主)。重點綠化地段隧道洞門綠化示意如圖6所示。3.3橋下綠化。(1)一般綠化地段。一般綠化地段橋下綠化以植草為主,兩側種植常綠小灌木和花灌木,間距5m。一般綠化地段橋下綠化示意如圖7所示。(2)重點綠化地段。重點綠化地段橋下綠化采用槐、紅楓、山茶組團進行搭配等,對各車站站臺兩端無特殊防護的地表地段減少混凝土防護,增加花壇,提升品味。某車站綠化實景如圖9所示。一般綠化地段棄渣場綠化實景圖3.5棄渣場綠化(1)一般綠化地段。對于一般綠化地段的棄渣場,布設常規的攔擋、排水、沉沙、邊坡防護、撒播草籽綠化等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措施體系,既恢復了場地綠化植被,也節約了工程建設成本。一般綠化地段棄渣場綠化實景如圖10所示。樹種,如紅花繼木、金森女貞等常綠小灌木,局部園林造景,達到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目的。重點綠化地段棄渣場綠化實景如圖11所示。
多樣性松毛蟲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調查馬尾松林分中灌木層物種多樣性指數,研究分析物種多樣性與馬尾松毛蟲發生的相關關系,兩者的相關模型為y=4.824-1.808x(r=-0.868)。
關鍵詞:灌木層;物種多樣性指數;馬尾松毛蟲;相關關系
馬尾松毛蟲是贛南最主要的森林害蟲。為探討生物多樣性對馬尾松毛蟲發生的影響,筆者通過抽樣調查分析馬尾松林分中灌木層的物種多樣性指數與馬尾松毛蟲年發生率的關系,研究兩者的相關模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調查林分基本情況
調查林分為信豐、南康、會昌、于都等4個縣(市)的馬尾松林,面積為16732hm2,均屬馬尾松毛蟲常發區,平均林齡15年,郁閉度0.5~0.7,樹高4.0~6.4m,胸徑8.0~12.0cm。喬木層為馬尾松“單優群落”,灌木層物種系指未達喬木層高度的植物,如補植的木荷、楓香等,以及封山育林形成的雜灌,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植物為主。灌木層物種確定按此層高度相差不超過平均高的20%的標準劃定。
二、調查方法
科學合理設計種植論文
摘要:公園在城市公共綠地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供人民群眾游覽、休憩、觀賞、開展文化娛樂、社交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優美場所,也是反映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重要窗口。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及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公園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公園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章從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原則和配植形式入手,介紹了城市公園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對提高城市公園的景觀效果和公園各種功能的發揮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城市公園;園林;綠化:種植設計
城市公園中具有優美的環境,它使游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誘人魅力,從而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忘卻煩惱、促進身心健康。園林植物是公園造景的主體,是園林中有生命的主要材料,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既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觀賞特性,更能創造優美的環境藝術效果。不同形狀的樹木,經過合理的配置,其高低、大小、形狀、色彩的變化會產生韻律感、層次感,對環境的景觀效果起著巨大的作用,還可以陪襯其他造園題材形成生機盎然的畫面,創造出幽邃曠遠的不同意境。科學、合理的植物種植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園景觀的觀賞效果和公園各種功能的發揮,充分認識、科學選擇、藝術配植綠化植物,對提高公園綠化水平,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創造公園優美的景觀有重要的意義。
1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原則
1.1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原則
要以人為本,遵循生態原則,從視覺景觀、生態環境、大眾行為等方面考慮,創造回歸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加強河道生態建設方案
按照省、市關于加強河道生態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縣實際,縣政府決定年在流經縣的、主河道實施生態建設工程,特制定實施意見如下:
一、建設目標與建設任務
(一)建設目標
針對、干流的河道特性及缺少生態水面的狀況,在水邊、濕地栽植蒲草、蘆葦等親水植物;在河流沿岸坡和岸邊灘地栽植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帶,并結合原有林帶,栽植護岸林,形成以護岸林、護岸灌木帶、近岸親水植物帶和濕地為一體的防風固沙、景觀綠化和生態治污體系,有效遏制灘地沙化及揚沙浮塵,改善河流水質,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供水安全,形成河道生態景觀系統,提高河道生態環境質量。
(二)建設任務
1.河道生態建設
珍稀樹種優良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樹種;資源;調查;研究
論文摘要:通過對該縣樹種資源系統調查研究,篩選出了分布于該縣天然生長的珍稀和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并對其生物生態學特征進行了研究。
種質是指親代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或體細胞直接傳遞給子代并決定固有特性的遺傳種質基因。林木種質資源是指林木種及種以下分類單位具有不同遺傳基礎的林木個體和群體的繁殖材料總稱[1]。而野生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則是當地經天然篩選而保留的優勝者,是構成林木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良種繁育的優質原始材料,是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研究開發和保護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然概況古浪縣處蒙新、青藏、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由于地球內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風蝕沖刷作用,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南部發育為綿綿祁連山脈,中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北部則為傾斜的沖積、洪積平原,北部演化為騰格里沙漠。
2調查方法根據古浪縣地理,氣候等自然環境,分南部祁連山區、中部綠洲平原區和北部騰格里沙漠區,采用線路調查,走訪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系統調查,將調查結果整理鑒定后編寫了《古浪縣樹種資源》成果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古浪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資源研究。
3分類及適應性、適用性研究古浪縣山、川、沙三塊具復雜的地理、地貌景觀和嚴峻迥異的氣候環境蘊育了豐富的優良樹種。據其生態學、生物選特征及分布狀況研究并確定篩選出本縣珍稀樹種與優良鄉土樹種。共篩選出珍稀樹種5科6屬8種,優良鄉土樹種11科18屬23種。
蕭氏松莖象幼蟲管理論文
摘要:利用馬尾松毛蟲常規測報防治數據進行預警分析,組建馬尾松毛蟲監測預警體系,為預防控災提供決策。
關鍵詞:馬尾松毛蟲;預警;監測技術;體系
馬尾松毛蟲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下稱松毛蟲)是松林危害最大的食葉害蟲,也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歷史性的松樹害蟲。近年來,隨著經濟與人口的迅猛增長,天然林面積銳減,人工林面積增大,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以致松毛蟲發生面積逐年增大。國內外專家已對松毛蟲的監測預報等技術進行了分析研究,但對于松毛蟲預警技術的研究未見報道[1-3]。松毛蟲預警測報技術是指對松毛蟲危害導致的災情狀況的測度,預報災情狀況的時空范圍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本文結合江西省贛州市松毛蟲常規測報防治等相關歷史數據,從中篩選了一些調查簡便的相關因子組成警情、警源和警兆,經預警分析,組建了松毛蟲預警體系。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松毛蟲預警指標體系的要素
松毛蟲預警指標體系的要素包括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
加快園林綠化建設步伐計劃
為加快我區園林綠化建設步伐,鞏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果,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結合我區綠化工作的實際情況,現對我區年綠化計劃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動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目標,以改善和優化人居生活環境,建設和諧西湖為戰略導向,全面提高城區綠化建設和管護水平,努力推進我區現代型新城區建設步伐。
二、工作目標
年計劃新增綠地面積6.5公頃(區管綠地),其中道路綠地新增0.2公頃,公共綠地新增0.5公頃,住宅區綠地新增4.6公頃,單位庭綠地新增1.2公頃。據此,安排城區植樹14.23萬株,其中喬木0.23萬株,灌木14萬株。安排鋪草1.808萬㎡。安排全民義務植樹37萬株,其中基地植樹1.65萬株。安排全年花卉生產60萬盆,用于展覽花卉10萬盆。
三、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