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種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19:39: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復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瓜菜多熟復種技術論文

摘要介紹了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多熟高效復種技術。

關鍵詞胡蘿卜;青菜;馬鈴薯;甜瓜;復種

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的間套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資源,促進生育期與有利氣候同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近年來,射陽縣耦耕鎮示范推廣的近666.7hm2多效多復種田,年均凈產值達12.795萬元/hm2(胡蘿卜4.5萬kg/hm2×0.8元/kg、越冬青菜2.4萬kg/hm2×1元/kg、春小青菜0.6萬kg/hm2×0.8元/kg、馬鈴薯2250kg/hm2×1.4元/kg、甜瓜3萬kg/hm2×2元/kg)。其復種要點如下:

1科學選地布局

選擇地勢高爽、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于胡蘿卜、馬鈴薯播栽前,結合耕翻基施優質腐熟糞肥2.25萬kg/hm2、腐熟餅肥9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硝酸鉀300kg/hm2;再進行深溝高畦種植,畦寬3m,胡蘿卜秋播時全田撒播,苗距13cm,留苗60萬株/hm2;馬鈴薯每畦2組合,每1.5m組合春植3行馬鈴薯,薯間行距45cm(留60cm空幅栽甜瓜,其空幅先種一季春小青菜),平均行距50cm,株距20cm,植9.9萬株/hm2;甜瓜每畦2行,行距1.5m,株距40cm,栽1.65萬株/hm2左右。

2優化選用良種

查看全文

探究油菜復種大豆種植形式特色

摘要:總結了**縣油菜復種大豆種植模式,分別介紹了該模式下油菜、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采用該模式的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菜;大豆;復種;栽培技術

**縣地處遼西走廊,繁殖油菜籽已有多年的歷史,曾占據過全國2/3市場。但由于馬鈴薯等高投入、高產出的前茬作物不斷推廣,油菜籽面積受到沖擊,由過去的小戶連片種植轉向農場、種植大戶的大面積種植。前茬油菜、下茬大豆已成為當地的主要種植模式。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油菜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

宜選擇生育期較短、抗性較強的品種,如四九、油青等。

查看全文

簡論馬鈴薯大蔥復種新培育特點

摘要:復種技術是合理調節蔬菜種植時間、獲得最佳效益的有效栽培模式。介紹了馬鈴薯復種大蔥的關鍵栽培技術,以為創造高效農業提供新的模式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大蔥;復種;栽培技術

馬鈴薯和大蔥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蔬菜,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逐步認識到馬鈴薯和大蔥的食療保健作用。以前由于品種和種植習慣,馬鈴薯生育期長,茬口排不開,馬鈴薯下茬就是大白菜,造成效益低下。通過引進新的馬鈴薯品種早大白,采用溫室催芽技術,結合田間地膜覆蓋栽培模式,極大地發揮了早大白的早熟性,既增加了效益,又為下茬栽培大蔥提供了足夠的生長時間,做到一年兩茬,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栽培模式。

筆者進行了馬鈴薯和大蔥的復種試驗,馬鈴薯選早熟品種早大白,大蔥選章丘大蔥,試驗地安排在望水臺街道肖家河村肖乃安戶菜地,上茬種植馬鈴薯,下茬種植大蔥。通過這一栽培措施,獲得了較高的效益,馬鈴薯純收入37710元/hm2,大蔥純收入51135元/hm2,總純收入達88845元/hm2,馬鈴薯復種大蔥技術要求不高,適宜該地區高效農業發展。現將其復種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馬鈴薯栽培技術

1.1整地施肥作壟

查看全文

稻麥復種制管理論文

二、陳旉《農書》對復種制度的有關論述

南宋時代,以長江下游地區稻麥復種制的形成和初步發展為標志的復種制度的發展,在中國傳統農學中已有所反映。陳旉《農書》不但記載了稻麥復種等技術方法,而且在理論上有所總結。"六種之宜篇"云:

種蒔之事,各有攸敘,能知時宜,不違先后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一歲所資,綿綿相繼,尚何匱乏之足患,凍綏之足憂哉!

這里講的是按時宜安排種植次序,在作物可以生長的季節中把耕地安排得滿滿的,使之"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其中就包括稻麥復種在內。這是對當時以稻麥復種為代表的復種輪作等農業生產經驗嶄新的理論概括,在中國農學史上是空前的。《呂氏春秋》、《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都沒有談大田復種問題,唯有陳旉《農書》談了這個問題,并概括出精彩的理論。這是耕作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陳旉雖然對稻麥復種等新鮮經驗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總結,但他總結的技術仍然帶有一定地區的和時代的局限性。

從復種的內容看,當時復種的主茬可能是收獲較早的晚稻(關于這一問題,下文還要作比較詳細的論述)。此外,其他的旱作物也可能作為前茬;據"六種之宜篇"所述,麻枲(正月種,五、六月收獲)、粟(二月種,七月收獲)、早油麻(三月種,七月收獲)、早豆(四月種,七月收獲)收獲以后都可能再種一季莊稼。后作則是"豆麥蔬茹",并不完全是麥類。從"六種之宜篇"看,所謂"蔬茹",主要可能是是蘿蔔和菘菜。這種情況在其他材料中也有反映,如曹勛《山居雜詠》:"隔歲種成麥,起麥秧稻田。晩禾亦云竟,冬菜碧相連。"講的是冬麥收獲后種晚稻,晚稻收獲后種冬菜。總之,不是每年都刈稻種麥,不是嚴格的"稻-麥"一年兩熟制。

查看全文

剖析油菜復種大豆豐產培植技術論文

摘要:總結了綏中縣油菜復種大豆種植模式,分別介紹了該模式下油菜、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采用該模式的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菜;大豆;復種;栽培技術

綏中縣地處遼西走廊,繁殖油菜籽已有多年的歷史,曾占據過全國2/3市場。但由于馬鈴薯等高投入、高產出的前茬作物不斷推廣,油菜籽面積受到沖擊,由過去的小戶連片種植轉向農場、種植大戶的大面積種植。前茬油菜、下茬大豆已成為當地的主要種植模式。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油菜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

宜選擇生育期較短、抗性較強的品種,如四九、油青等。

查看全文

輪作復種制形成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首先對二年三熟輪作復種制的形成標準進行了界定,其后據此標準對中外學者傳統觀點的史料依據詳細評述,闡明了無論兩漢、北魏還是唐代中期,中國華北平原都沒有形成二年三熟的種植制度。本文認為是明代中后期,隨著人多地少矛盾的出現和夏播大豆的推廣,二年三熟制才在華北逐漸形成。

關鍵詞:華北平原二年三熟輪作復種制度夏播大豆

華北平原二年三熟輪作復種制是中國北方旱地農區傳統種植制度的典型,而當今學術界對其形成時間的認識卻有很大分歧,我曾對此略有研究,建立了二年三熟制明中后期形成的新觀點①。當初,因條件所限很少能看到日本學者的論文,1997年11月赴日拜讀許多日本前輩的論文,才發現日本學者對此問題的研究更為深入。本文即是在此基礎上撰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述中日兩國學者在二年三熟制形成時間問題上的研究方法與主要觀點,并對自己的觀點作一反省和定位。

一、二年三熟制及其形成的條件

二年三熟是指在一塊土地上春季種植粟、高粱等作物,待秋收后耕地播種冬小麥,次年五月收麥后,又播種豆、粟等,在連續二年的時間內實現三季收獲。如果能夠在同一塊地里這樣周而復始,連續多年地堅持下去,那么,就可以說形成了一種制度——二年三熟輪作復種制。

華北平原二年三熟制的形成必然要受到自然環境、種植技術與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索的制約。從自然環境條件來看,氣候因素對種植制度影響最大。歷史時期華北平原的溫濕程度雖有一定的上下波動,但無論如何變化,華北總不出暖溫帶地域范圍,正常年份其積溫與降水狀況都完全可以滿足農作物的二年三收。也就是說,華北平原實行二年三熟制的自然條件自古具備。因此,下面將著重從種植技術與社會經濟兩方面論述它的形成。

查看全文

探索馬鈴薯復種大蔥高產培植技術論文

摘要:復種技術是合理調節蔬菜種植時間、獲得最佳效益的有效栽培模式。介紹了馬鈴薯復種大蔥的關鍵栽培技術,以為創造高效農業提供新的模式參考。

關鍵詞:馬鈴薯;大蔥;復種;栽培技術

馬鈴薯和大蔥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蔬菜,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逐步認識到馬鈴薯和大蔥的食療保健作用。以前由于品種和種植習慣,馬鈴薯生育期長,茬口排不開,馬鈴薯下茬就是大白菜,造成效益低下。通過引進新的馬鈴薯品種早大白,采用溫室催芽技術,結合田間地膜覆蓋栽培模式,極大地發揮了早大白的早熟性,既增加了效益,又為下茬栽培大蔥提供了足夠的生長時間,做到一年兩茬,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栽培模式[1]。

筆者進行了馬鈴薯[2]和大蔥[3]的復種試驗,馬鈴薯選早熟品種早大白,大蔥選章丘大蔥,試驗地安排在望水臺街道肖家河村肖乃安戶菜地,上茬種植馬鈴薯,下茬種植大蔥。通過這一栽培措施,獲得了較高的效益,馬鈴薯純收入37710元/hm2,大蔥純收入51135元/hm2,總純收入達88845元/hm2,馬鈴薯復種大蔥技術要求不高,適宜該地區高效農業發展[4]。現將其復種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馬鈴薯栽培技術

1.1整地施肥作壟

查看全文

瓜菜多熟復種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多熟高效復種技術。

關鍵詞胡蘿卜;青菜;馬鈴薯;甜瓜;復種

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的間套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資源,促進生育期與有利氣候同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近年來,射陽縣耦耕鎮示范推廣的近666.7hm2多效多復種田,年均凈產值達12.795萬元/hm2(胡蘿卜4.5萬kg/hm2×0.8元/kg、越冬青菜2.4萬kg/hm2×1元/kg、春小青菜0.6萬kg/hm2×0.8元/kg、馬鈴薯2250kg/hm2×1.4元/kg、甜瓜3萬kg/hm2×2元/kg)。其復種要點如下:

1科學選地布局

選擇地勢高爽、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于胡蘿卜、馬鈴薯播栽前,結合耕翻基施優質腐熟糞肥2.25萬kg/hm2、腐熟餅肥9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硝酸鉀300kg/hm2;再進行深溝高畦種植,畦寬3m,胡蘿卜秋播時全田撒播,苗距13cm,留苗60萬株/hm2;馬鈴薯每畦2組合,每1.5m組合春植3行馬鈴薯,薯間行距45cm(留60cm空幅栽甜瓜,其空幅先種一季春小青菜),平均行距50cm,株距20cm,植9.9萬株/hm2;甜瓜每畦2行,行距1.5m,株距40cm,栽1.65萬株/hm2左右。

2優化選用良種

查看全文

馬鈴薯復種大蔥高效培育技巧

馬鈴薯和大蔥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蔬菜,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逐步認識到馬鈴薯和大蔥的食療保健作用。以前由于品種和種植習慣,馬鈴薯生育期長,茬口排不開,馬鈴薯下茬就是大白菜,造成效益低下。通過引進新的馬鈴薯品種早大白,采用溫室催芽技術,結合田間地膜覆蓋栽培模式,極大地發揮了早大白的早熟性,既增加了效益,又為下茬栽培大蔥提供了足夠的生長時間,做到一年兩茬,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一種新的栽培模式[1]。

筆者進行了馬鈴薯[2]和大蔥[3]的復種試驗,馬鈴薯選早熟品種早大白,大蔥選章丘大蔥,試驗地安排在望水臺街道肖家河村肖乃安戶菜地,上茬種植馬鈴薯,下茬種植大蔥。通過這一栽培措施,獲得了較高的效益,馬鈴薯純收入37710元/hm2,大蔥純收入51135元/hm2,總純收入達88845元/hm2,馬鈴薯復種大蔥技術要求不高,適宜該地區高效農業發展[4]。現將其復種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馬鈴薯栽培技術

1.1整地施肥作壟

整地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結合整地施腐熟雞糞60t/hm2、含硫酸鉀的三元復合肥750kg/hm2,撒施后及時旋耕耙細起壟鎮壓,壟距50cm。

1.2催芽與切快

查看全文

棄耕還是復種——土地拋荒現象考察

前不久,我們一行人考察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寧縣土地拋荒問題、農村稅費負擔和稅費改革問題,下面就我們觀察到的一些事實進行分析。

1.事實

農地的棄耕或拋荒,成為近年來我國農村面臨的一個普遍現象,雖然拋荒地占農地的比例并不很大,但是卻有比例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的趨勢。前些年土地拋荒現象還僅限于南方等較發達的農村,現在則全國各地均有表現。這次調查讓我們吃驚的是,一個少地的、經濟落后的貧困山區,竟也出現了農地棄耕現象,而且拋荒面積還很大。

棗園鄉是中寧縣一個較貧困的鄉,棗一村是棗園鄉較貧困的村。全村人口大約2000人,447戶,農地2480畝,人均農地1畝有余,機動地和荒地有600余畝。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套種玉米,一年兩熟,畝均常產670斤原糧,荒地畝均常產320斤原糧。由于種田收益下降,2001年,該村農地被拋荒100多畝(指農地而非荒地和機動地)。

2.農地拋荒的原因

早些年,南方經濟發達地區農地拋荒現象時有發生,近些年農地拋荒漸漸北移,經濟落后地區也是常有農地拋荒現象這似乎不太符合經濟學道理。棗一村經濟落后,農民指著土地吃飯,人均耕地不足2畝,相對于人口數量來說,土地嚴重不足,是極其稀缺的商品。按經濟學理論,稀缺物品價格會很高,但是卻相反,這里被拋荒的農地使用價格竟然為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如此稀缺的土地價格竟會是零?這個問題強烈地吸引了我們,不由得對該問題作了細致的考察和探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