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注射給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3:42: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注射給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管理論文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其病人依從性最好。但由于胰島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難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點,因而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藥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難題。目前胰島素口服制劑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如下幾方面:
臨床胰島素非注射給藥試驗階段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口服給藥;肺部給藥;口腔給藥;其它給藥途徑;結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微球及毫微球制劑、胰島素脂質體、胰島素微乳及油制劑、肺部具有較多的優點、胰島素的毫微球及微球制劑的肺部給藥、胰島素經鼻粘膜吸收被認為是效果確切的、口服該藥物在體內可引起細胞內胰島素的解聚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研究論文
胰島素(INS)是目前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藥物,屬多肽類藥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過生物膜,長期以來一直以注射給藥為主,不僅用藥不便而且會出現注射部位炎癥,硬結等副作用及耐藥性,為此,國內外學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與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腸、透皮制劑等,并已在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現就近年來的有關研究動態做一簡要綜述。
1口服給藥
游離的INS口服無效是由于①INS易被胃腸道中的酶水解失活,②INS分子量大超過6000,很難透過胃腸道上皮細胞,③肝臟首過效應。因此需要對INS加以保護及促進吸收才能使口服成為可能。目前常用的技術手段和劑型如下。
1.1制成微囊、毫微囊或納米顆粒
Damage[1]等報道分別給予大鼠口服12.5和50IUkg-1INS微囊,可分別降低血糖水平至50-60%,達6d和20d。對糖尿病模型大鼠及糖尿病狗依次不同劑量一次口服氰基丙烯酸酯包裹的INS微囊,可維持1-3周的降糖效果,INS可在小腸各部位吸收,其吸收大小順序為:回腸>空腸>十二指腸>結腸[2]。楊彩哲等[3]也報道給糖尿病大鼠一次口服120IUkg-1的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乳液,給藥后第1d血糖下降,第2d降至正常,維持正常血糖3d,降糖幅度達90%。
張強等[4]用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包裹INS,制成INS毫微球,比較了INS溶液皮下給藥和INS毫微球口服的降糖效果,結果表明INS毫微球口服后降血糖速度低于皮下給藥,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血糖水平相對較為穩定,相對生物利用度為7.58%。之后[5]又改進了配方,比較兩種INS毫微球的降糖作用,其生物利用度分別為27.86%和28.56%。毫微球增加INS吸收的機制已明確的有兩點:一是小于500nm的NP可以在腸道的派爾淋巴集結(Peyer''''spatches)中累積,并以完整的結構通過淋巴結集中的M細胞,將藥物釋放到循環中去[6],其次是由于INS分子結合于毫微球,INS受到NP的保護,與蛋白水解酶的接觸機會大大下降,從而增加了吸收的機會[7]。
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胰島素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發展迅速,不少制劑現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最近一兩年內上市,從而將給長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帶來福音。本文重點綜述了胰島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胰島素;非注射給藥途徑;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據1998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35億人,到2025年,估計糖尿病患者將上升到3億人,其中發達國家由5100萬增加到7200萬,增加42%;而發展中國家由8400萬躍進到2.28億人,增幅達17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5.9%,為此美國每年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約花費1000億美元左右。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狀況也不容樂觀。1998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有2000多萬糖尿病患者,25歲至64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老齡化以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胰島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市售胰島素制劑多數為注射劑,長期的注射會給病人帶來軀體痛苦和耐受性,這已經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被長期困擾的問題。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劑型的開發近二十年來一直在不斷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不少胰島素非注射給藥制劑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從而使該類制劑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1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是所有給藥途徑中最為方便的一種,其病人依從性最好。但由于胰島素作為一種蛋白質,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難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點,因而提高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藥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難題。目前胰島素口服制劑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如下幾方面:
梔子苷鎮痛分析論文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藥品與試劑杜冷丁,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產品;梔子苷,本實驗室提取純化[2];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伊文思藍,上海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分裝廠產品;角叉菜膠,Sigma公司。
1.1.2動物昆明種小鼠,18~22g,湖北省動物防疫中心提供。
1.2方法[3,4]
1.2.1梔子苷對小鼠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昆明種雌性小鼠40只,隨機分為5組:生理鹽水陰性對照組、梔子苷大劑量組(50mg/kg)、梔子苷中劑量組(25mg/kg)、梔子苷小劑量組(12.5mg/kg)、杜冷丁陽性對照組。分組前進行篩選,調節小鼠熱板測痛儀,使溫度保持在(55.0±0.2)℃,每次取1只小鼠,放入測痛儀內,記錄自放入到出現舔后足所需的時間(s)作為該鼠的痛閾值。凡小于5s或大于30s出現舔后足者,以及喜跳躍者,一律棄去不用。取合格者進行分組,標記,重新測量兩次,取平均值作為該鼠給藥前的基礎痛閾值。
梔子苷鎮痛抗炎藥理作用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梔子苷的鎮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熱板實驗,醋酸誘發小鼠扭體反應實驗,梔子苷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實驗,梔子苷對醋酸誘發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實驗,梔子苷對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實驗等。結果梔子苷25mg/kg劑量(P<0.05)能延長熱刺激所致小鼠痛覺反應時間,梔子苷50mg/kg劑量組和12.5mg/kg劑量組對醋酸誘發小鼠扭體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5),最大扭體次數減少百分率可達55%,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梔子苷12.5mg/kg劑量組(P<0.05)和25mg/kg劑量組(P<0.01)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梔子苷大劑量(50mg/溶液kg)組能導致腹腔毛細血管滲透液的吸光值顯著降低(P<0.01),即對急性炎癥滲出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梔子苷對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沒有明顯抗炎作用,炎癥滲出液中PGE2的含量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其抗炎作用可能與PGE2釋放沒有關系。結論梔子苷有一定的鎮痛和抗炎作用。
關鍵詞:梔子苷鎮痛作用抗炎作用
梔子是藥食兩用傳統中藥,藥用梔子是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等證,外治扭挫傷痛。梔子果中含有含環烯醚萜苷類成分,其中梔子苷(geniposide)含量最高(含量可達6%),在梔子的藥用效果中起重要作用。本實驗利用梔子黃色素生產過程中的廢液提取和精制梔子苷,主要對精制的梔子苷進行了鎮痛和抗炎作用研究。
一、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藥品與試劑杜冷丁,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產品;梔子苷,本實驗室提取純化;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伊文思藍,上海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分裝廠產品;角叉菜膠,Sigma公司。
固體脂質納米粒制作法論文
【摘要】目的從固體脂質納米載體的制備和劑型應用等方面闡述其研究進展情況。方法以國內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論文為依據進行分析、歸納整理。結果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多種制備方法各有優缺點,以高壓乳化法、微乳法較好,其低毒、靶向性好、緩控釋藥物能力強等優點決定其在劑型應用方面有很大潛力。結論固體脂質納米粒是一種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給藥系統。
【關鍵詞】固體脂質納米粒制備方法給藥途徑綜述
藥物載體輸送系統亞微粒(如微乳、微球、脂質體、藥質體)的研究已成為藥物新劑型研究中非常活躍的領域。納米粒又稱毫微粒,是一類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納米級固態膠體顆粒,粒徑為10-1000nm,分為納米球和納米囊。藥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納米粒的內部,也可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其既能改變藥物的釋放速度,又能影響藥物的體內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制備納米粒的材料較多,大致可分為聚合物和脂質材料,前者制成的納米粒稱為聚合物納米粒(polymericnanoparticles),后者稱為固體脂質納米粒(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SLN具有生理相容性好、可控制藥物釋放及良好的靶向性等優點。
1載藥納米粒的種類
1.1納米脂質體
脂質體(脂質小囊)最早是指天然脂類化合物懸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雙層封閉的泡囊,現在可人工合成的一種具有同生物膜性質類似的磷質雙分子層結構載體。親脂性藥物可包封于脂質雙層膜中,親水性藥物則溶解于水相內核中。脂質體具有可保護藥物免受降解,達到靶向部位和減少毒副作用等優點,同時脂質體膜易破裂、藥物易滲漏、包封率低、釋藥快等也是其存在的缺陷。納米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主要有超聲分散法、逆相蒸發法等,張磊等用逆相蒸發一超聲法制備了胰島素納米脂質體,平均粒徑為83.3nm,包封率78.5%。
對幼兒合理用藥的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小兒用藥常見問題合理用藥
【摘要】小兒是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與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全。因此,兒科用藥絕不能把它簡單的看成是成人的縮影。但兒科用藥不合理現象目前依然存在。現對小兒用藥常見問題作一分析,以及對如何合理用藥作一探討。
一、兒科用藥常見問題
1.1抗生素的濫用
目前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兒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復雜,其中家長想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再者,門診治療時家長經常點名要抗生素,且越貴越好,醫生為迎合患兒家長心理,無原則滿足其需要,進而大量使用抗生素。這種濫用首先體現在病原體不明確的濫用。對非感染性疾病如腸痙攣、單純性腹瀉以及一般感冒發熱兒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別是針對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以病毒多見,占90%以上,僅少數為細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但有調查結果報道表示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100%。雖然孟黎輝等報道的兒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為71.32%,但仍高于衛生部規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這一標準。其次,對于小兒腹瀉也存在較多不恰當的抗生素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62.8%~63.4%為輪狀病毒和腸產毒性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減輕癥狀也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易導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藥性,但臨床實際情況中抗生素的應用較為普遍。
1.2解熱鎮痛藥的濫用
小兒用藥研究論文
1兒科用藥常見問題
1.1抗生素的濫用
目前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兒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復雜,其中家長想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再者,門診治療時家長經常點名要抗生素,且越貴越好,醫生為迎合患兒家長心理,無原則滿足其需要,進而大量使用抗生素[1]。這種濫用首先體現在病原體不明確的濫用。對非感染性疾病如腸痙攣、單純性腹瀉以及一般感冒發熱兒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別是針對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以病毒多見,占90%以上,僅少數為細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2],但有調查結果報道表示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100%[3]。雖然孟黎輝等報道的兒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為71.32%[4],但仍高于衛生部規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這一標準[5]。其次,對于小兒腹瀉也存在較多不恰當的抗生素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62.8%~63.4%為輪狀病毒和腸產毒性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減輕癥狀也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易導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藥性,但臨床實際情況中抗生素的應用較為普遍。
1.2解熱鎮痛藥的濫用
發熱是嬰幼兒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解熱藥是兒科常用藥物。原則上3個月以下的小兒發熱應慎用解熱藥,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可選擇外用栓劑以減少副作用。當前適用于小兒解熱鎮痛藥品種劑型相對較多,撲熱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兒解熱藥中最安全的品種[6]。但在我國已公布的非處方藥目錄中,有近百種抗感冒或解熱鎮痛藥中含有撲熱息痛,除少數為單方制劑外,絕大多數是復方制劑。在非處方消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過推薦劑量使用,甚至把退熱藥當預防性藥用。而有些臨床醫生,由于對復方制劑成分了解不夠,易造成該藥的重復使用而使藥物使用過量,特別是對3歲以下的小兒,更易造成肝、腎、血液系統等器官的損害。
1.3糖皮質激素的濫用
麻竹葉黃酮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利用麻竹葉黃酮進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實驗和致突變實驗。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實驗、小鼠精子畸形實驗、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實驗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哺乳動物微粒體實驗。結果小鼠經口LD50>25g·(kg·bw)-1,腹腔注射LD50>10g·(kg·bw)-1;竹葉黃酮各劑量組不能使鼠傷寒沙門氏菌移碼突變株和堿基置換突變株發生回復突變;沒有對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的斷裂效應及紡錘體毒效應;也對小鼠精子的畸形無影響。結論竹葉黃酮是一種安全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但對人體有無毒副作用還需作臨床實驗。
【關鍵詞】竹葉黃酮半數致死量Amees實驗微核致突變作用毒理學
ToxicologicalTestonFlavonoidsfromLeavesofDendrocalamusLatiflorus
Abstract:ObjectiveAcutetoxicityexperimentsandmutationexperimentswereconductedonmicewiththeflavonoidsfromtheleavesofDendrocalamuslatiflorus.MethodsBymeansofacutetoxicitytest,malformationtestofmicesperm,micronucleustestofbonemarrowcellandAmestest.ResultsLD50(ig)formicewasmorethan25g·(kg·bw)-1andinLD50(ip)formicewasmorethan10g·(kg·bw)-1.MutagenicactionofflavonoidfrombambooleavesonTA97,TA98,TA100andTA102,andtoxiceffectonmicemarrowmicronucleusaswellaseffectonmalformationofmicespermwereallnegative.ConclusionTheflavonoidsfromleavesofDendrocalamuslatifloruswasatypeofsecurefunctionfactorofhealthyfood,butwhetherithastoxicornegativeeffectonhumanornotitneedfurtherobservation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Flavonoidsfrombambooleaves(FBL);LD50;Amesexperiment;Micronucleus;Mutationexperiments;Toxicology
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又名甜竹、八月麻(福建),屬禾本科牡竹屬,是廣泛分布于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四川等南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大型叢生竹種[1]。麻竹葉大,寬4~7cm以上,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很值得開發利用。竹葉在我國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藥用歷史[2~4]。竹葉提取物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調節血脂、阻斷亞硝化反應、增強免疫和抗菌抑菌的作用[2~4]。竹葉中所含的功能因子主要是黃酮糖苷和香豆素類內酯等[3,4]。